阅读教学中如何进行写的训练

2017-10-21 08:41丁瑞芳
写作(中旬) 2017年9期
关键词:体悟内化主旨

丁瑞芳

摘要:传统语文教学十分重视写作能力的培养。然而如今的语文课堂却是“君子动口不动手”。本文通过课堂练笔,以“写”为主来解决这些问题,使学生真正实现自主学习,提高思维、阅读、写作等能力。

关键词:自主学习;读写结合

我国的传统语文教学十分重视写作能力的培养,甚至延续千年的科举考试也以文章的优劣定输赢。然而,我们今天的课堂学生读的很多,说的很多,写的却很少,“写”成了被人遗忘的角落,成了课堂之外的功课。写若只放在课后,放在写作课中,学生又怎能习得规范的语言表达形式?又怎能获得更多的语言训练机会?如何把“写”和阅读结合起来?笔者进行了一些尝试。

一、初知文章大意

概括文章的重要内容,是学生阅读能力重要组成部分。我们成人看报看小说离不开概括能力,阅读文件和书信离不开阅读能力,甚至单位招聘也考察一个人的概括能力。曾经,我们的语文课十分重视训练学生的概括能力,以至于每课必概括,最后机械到教师报答案,学生记录。这些过火的做法当然错误,但不意味着语文课堂不需要概括能力的训练。新课标明确指出:第三学段的学生要具备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能力。在课堂中,教师也正在重视训练学生概括的能力,但大多只是口头上让学生说说,收效甚微。将“写”巧妙地和概括主要内容相结合,切实提高了学生的概括能力和表达能力。

“写”对于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作用,教学中,我们老师利用“写”渗透方法,通过及时评点学生的句子,让学生积极运用课文中的词汇、句式等,逐步掌握一般的表达方法和规律;引领学生发觉别人表达中的好词好句,并移植到自己的写作中来,以不断丰富自己的表达内容和技巧;引领学生通过比较,发现同学独到的表达,并引用到自己的文中来,加深自己的认识。在他充满智慧的鼓励语言和巧妙引导下,学生从概括得不够到位到写出通顺完整的主要内容,能力得到了发展。写的训练,不能是在学生原有基础上的简单重复,不能是学生已有表达水平的简单再现,应该在原有水平上得到真正的提高和发展。

二、感受文字温度

语言文字是由温度的,它饱含了作者的喜怒哀乐,蕴藏着世间的人生百态。作为教师,我们应该培养学生对文本关键词句的敏感度,对词句所包含情感的体悟能力,对作者的精神世界的探寻能力。然而我们的课堂中,教师常常剥夺学生感受文字温度的机会,把自己对文本的解读强塞给学生,学生就如被放牧的牛一般,被老师牵着鼻子走。渐渐的,学生便丧失自己寻找“芳草地”的能力,只会等着教师“喂食”。其实,我们传统的阅读方法强调自读自悟。

教学中,教师可以指导学生阅读文本的方法:静下心来体会让人心动的句子,就是训练学生对于文字的敏感度;表达了什么意思,就是体悟文字的温度和作者的心理;为什么这样写,是为了感受作者的写作手法。正是有了老师的引导,充足的思考时间,学生才对一句看似平常的比喻句有了如此丰富而精彩的感悟,尤其难能可贵的是这些感悟不是教师告诉的,而是学生自主感悟的。在这里,教师只是稍加点拨,学生的学习都是在静心思考和动笔感悟中完成的。

三、填补文本空白

文章中有许多空白点,这些空白虽然会阻碍学生对文本的理解,但如果教师加以引导,巧妙利用这些空白点,引导学生通过想象走进作者的内心,体悟作者的写作意图,无疑打开了一扇解读文本的窗户。著名特级教师王崧舟老师是此中高手,他的课常常引导学生在文本空白处放飞想象。《长城》中他带领孩子们领略人山人海的壮观,感受到世界人民对长城的向往;《一夜的工作》中引领孩子走进周总理的心田,体会到总理的一心为民,鞠躬尽瘁;《二泉映月》中则还原阿炳所遭受的无尽的磨难和屈辱,进而感受到他的坚强和不屈。这些练笔,不仅仅是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更重要的是帮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文本,激荡情感,使练笔与感悟相辅相承,水乳交融。

四、内化写作方法

教材是个例子,我们的语文教学应该用好例子,引导学生学习作者的表达方法,内化作者的表达形式,积累作者的语言。内化教材這个例子除了朗读,除了背诵,还应该模仿,运用作者的语言和形式写自己的生活、感受。如学了《桂林山水》,教师可以让学生运用对比和排比的形式,写一写自己熟悉的一处自然景物,这样学生再写景物,便会尝试用这类句式和语言。再如特级教师武凤霞在执教《有的人》时,让学生模仿诗的形式,写一首诗,抒写自己对事物的看法。学生举一反三,写得精彩纷呈,不仅内化了形式,还内化了精神。写作能力不是与生俱来,需要不断地训练,如果仅仅在写作课加以训练是远远不够的。因此,我们在阅读课中也应该巧妙地利用教材,多增加一些练笔机会,使学生真正内化语言和方法,切实提高习作水平。

五、体悟文本主旨

体悟文本主旨和概括主要内容一样,曾经也是语文课的重点训练项目,训练得学生都已经熟识教师的教学设计:第一课时一定概括主要内容,第二或第三课时必然归纳文章主旨。这样单一形式,机械训练当然不可取,但体悟文章主旨却是理解文本的重要组成部分。新课程以来,教师改变了机械地概括文章主旨,而是通过多种形式引导学生体悟文本主旨。这其中,比较有效的方法就是以“写”来促使学生感受文章的主题。这种写有的是和文章主角对话,在对话中阐述自己的爱憎;有的是联系自身生活,写写领悟的道理;有的写写题词,广告词……以特有的语言形式表达文章的主题。王崧舟老师在结课部分常常安排写的训练:在《我的战友邱少云》中,学生为烈士题词,将英雄的形象永远镌刻在心中;在《万里长城》中,学生模仿各国领导人题词,抒发自己对长城的赞叹;在《只有一个地球中》,学生和地球母亲对话,和破坏环境的人们对话,环保意识和忧患意识在对话中生成。这些练笔训练不再是生硬地归纳中心,而是通过生动而丰富的情境,引领学生入情入境地体会作者的心声,学生笔下自然就流淌出富有个性但又准确的表达。

课堂练笔是让学生的智慧之花在笔尖绽放。要想这朵花儿绽放得灿烂,除了学生的配合,我们教师更应该转变观念,做足功夫。我们应该转变自己的角色意识,将学习的主动权真正还给学生,放手让他们自主学习,让学生专心阅读、潜心思考、静心书写。

猜你喜欢
体悟内化主旨
读悟化展:小古文浪漫教学四重奏
萌宠
主旨大意题
懂,才能得
How to Find the Main Idea 如何找出主旨
思辨:儿童哲学促学生道德内化的教学实践
解题中的数学史
办手抄报
吃透材料 凸现主旨
内化与外化:鉴赏之二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