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用教材,构筑阅读教学与写作教学的共享空间

2017-10-21 09:44杨少丽
写作(中旬) 2017年9期

杨少丽

摘要:生成是新课程倡导的一个重要教学理念,是生长和建构,它是课堂教学本身的进行状态而产生的动态形成的活动过程。本文以“生成性模仿”为基础理念,以教材为突破口,通过构筑阅读教学与写作教学的共享空间来拓展写作教学的有效方式。在此过程,注重选择合适而全面的模仿范本,注重生成学生审美的模仿体验,使“生成性模仿”成为高中写作教学实践中的一股清流。

关键词:共享空间,生成性模仿,模仿范本,模仿体验

一、构筑阅读教学与写作教学的共享空间的必要性。

很长一段时间,写作课程被应试的取向所绑架,以话题作文为主要载体,以训练学、生写论述类的“报章体”时评为要务,传授相应的论证知识、篇章学知识。这导致教学内容的单一,重复,甚至错误,其次,在应试之外,教师面临着不知道教什么或不知道如何开展教学的尴尬。而《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在课程目标中提出:写作教学力求让学生“有个性、有创意地表达,根据个人特长和兴趣自主写作。于是,围绕着这一点,许多教师展开了许多有益的探索,通过日记、科学报告、剪报、头脑风暴训练等实践方式帮助学生开阔视野,力求为学生开拓一片抒写真我的空间。

这些写作教学模式,或多或少都对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产生了一定的作用。但是,并没有哪一种作文教学模式能够普遍地、长期地推广,持续地发挥作用。那么,如何结合我国教育现状有效拓展写作教学空间,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呢?我们不妨将视野由课外实践转向语文课堂教学本身,从学科教学内部寻找更为有效的拓展方式,那就是构筑阅读教学与写作教学的共享空间——巧用教材。

全国小语会理事长崔峦在“全国青年教师作文教学观摩交流研讨会”上的发言中指出:“作文是技能,不是知识,空讲写作方法是无济于事的,宜在读中悟法、写中用法。作文还是习惯,要经常练习。他还说,“写作能力的根,在阅读能力。巧妙利用阅读教材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可以有效拓展中学写作教学空间,是提高中学语文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举措。因为,读是理解吸收的过程,写是表达输出的过程,二者关系密切。

二、通过巧妙利用教材来筑阅读教学与写作教学的共享空间

1975年,怀特赫斯特和瓦斯托在《语言是通过模仿获得的吗?》一文中提出“选择性模仿”的观点。指出儿童学习语言并不是对成人语言的机械模仿,而是可以根据自身对句意的理解和表达的需要进行选择性模仿,而且,随着使用语言能力的提高,模仿的作用就会减弱,进而实现语言掌握过程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因此,通过巧妙利用教材,构筑阅读教学与写作教学的共享空间,引导学生从阅读教学提供的优秀篇章中寻找模仿的“范本”,然后在“范本”与学生个性的磨合中生成自己的审美经验,形成属于学生自己的、个性化的表达方式是当前作文教学亟需关注的教学形式。

模仿教材,选取适合作文教学的典型材料。模仿是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有效途径之一,而我们的阅读教材是最好的模仿对象。模仿写作的前提,是对范文的深入解读。而我们的教材不管是阅读还是写作知识都很系统,很有规律可言。所以从阅读走向写作,模仿起到了一个“桥梁”的作用。主要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仿语言。笔者认为,模仿的前提是把握范文的“門道”,用“门道”指导创作,这个“门道”就是规律。而说到规律,先要说说语言系统,它包括语音,词汇、语法三要素,言语系统包括言语主题,言语环境、言语作品三要素。言语主体是言语活动的发出者;言语环境是言语活动得以发生并获得展开的背景因素;言语作品,就是“文本”,包括言语形式和言语内容两个方面。而规律则必须符合动态的语言系统。如必修二第四专题中《荷塘月色》中的景物描写,历来被人们所称颂。第六段中有这样一段话:“荷塘的四面,远远静静,高高低低都是树,而杨柳最多。这些树将一片荷塘重重围住,只在小路一旁,漏着几段空隙,像是特为月光留下。树色一律是阴阴的,乍看像一团烟雾;但杨柳的丰姿,便在烟雾里也辨得出。树梢上隐隐约约的是一带远山,只有些大意罢了。树缝里也漏着一两点路灯光,没精打采的,是瞌睡人的眼。”这一段景物的描写虽然不如上面一段写荷花的有名,却也非常有特色。很多老师在教导学生赏析这一段时,会提炼出这样一条模仿的规则:运用叠词和比喻的修辞手法。如果模仿仅仅关注应用叠词和修辞这个形式本身,而不探讨这一形式生成的前提、背景,那么模仿的结果定然是蜻蜓点水。因此,此刻言语作品形式的生成是言语主体、言语环境和言语内容共同参与,协同运作的结果,讲完荷塘月色后,我让学生模仿荷塘月色认选一个景色,要求景和情相融和,写一篇写景散文,可以模仿荷塘月色中写景的语言,以下是一篇高一学生的文章节选:“有这样一种声音,是在夏夜响起吧,这样一种声音,他轻灵纯粹,抑或是夹着山风凉爽的气息,躺在草坪上,微闭的眼,我静静地等待着,自然交响乐的开场,听见啦,几片树叶儿沙沙的摇晃几下,我心驰神往的交响乐开演啦,先是知了的鸣叫,他可是个实力派的歌唱家,在乐坛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另外让学生对有意味的语句特别要反复品味,体会其中的妙处。另外,对有哲理的语句也要研读,体会其中的深意,如史铁生《我与地坛》中的句子:“一个人出生了,这就不再是一个可以辩论的问题,而是上帝交给他的一个事实,上帝在交给我们这件事的时候已经顺利保证了它的结果,所以,死是一件不必急于求成的事。死是一个必然会降临的节日,”像这样的哲理性语句,学生理解了之后,不但可以体会到作者在参透人生意义的同时,也给自己深刻的生命体验与启迪,这对于学生思想、思维和语言的成熟至关重要,因为只有较高的理性思维才能产生较为深刻或感人的语言。

二、仿手法,阅读对于写作的基本作用通常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材料的积累,应试技巧的借鉴。在作文教学时,教学生储备素材非常重要,学生的写作素材技巧,甚至灵感的激发,可以说首先从阅读写,教学中生成发。学生的作文之所以平淡无奇,除了缺乏情感的积淀和思想的深度这些本质的东西外,不会灵活运用各种写作技巧也是一个基本问题。因此教师在教授课文时要针对学生习作中的问题,做到心中有数,讲课时借助课文素材及时点拨,同时在课堂上进行有效,且有针对性的写作训练。写作手法,包括谋篇布局,谋篇布局是指通过对材料的分析研究,把材料加以组织安排,使之条理化,他要求根据文章的中心来确定材料的剪裁、先后、详略,安排好文章的结构,过渡自然,有较好的开头和结尾,为表达思想感情寻找最好的形式。写作手法还包括各种表达方式,如叙述描写说明利润抒情的,倘若能根据文章表达需要灵活运用各种方法,那么文章就会增色不少,我们在讲解课文时要有意识地让学生进行区别和鉴赏,如记叙文中要让学生学会描写和抒情,许多语文课文作品之所以动人,就在作品对细节的处理与描写是非常高明的,因为作品的细节部分包含了作者或作品中人物的思想情感,极其独特的人生体验,能引起读者的关注与共鸣,如孟郊的诗句:“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这手中线就是非常典范的细节,因为一个慈母的形象与游子,对母亲思念的拳拳之心都包含在这个细节之中了,在语文文本中相类似的细节描写也有不少。注重细节描写及其表现力,尤其是有关写人的记叙文是大有裨益的,同时对细节的欣赏也能调动学生的情感体验,丰富他们的情感世界,增强他们对亲情及生活的感受与认识,并逐渐学会用细节传达自己对生活的真实感受。

三、仿题材,创作性写作有三个标准,真诚有感情和富有独创性。当今学生作文的最大问题莫过于情感的缺失与矫饰,学生总觉得自己生活平淡、枯燥,无话可说,其实生活中并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光,同样的道理,我们的作文并不是真的没有材料,而是学生不善于发现和观察。因此,我们要通过赏析这些材料,启发学生去用心体会生活,在这里所说的仿题材,不是简单模仿教材中的题材,而是启示学生,如何发现材料,如何运用材料,重在对学生的思维训练。例如在上《江南的冬景》这篇文章时,我让学生重点关注作者在写江南冬景时所选取了一些材料,例如落叶、冬夜、河流、冬雪等,写出了南方特有的景象,这些景象看上去很平常,突出了南方冬天温暖明朗的特点,从这点上,可以启发学生在选取材料时,要具备典型性。学习完江南的冬景后,我就布置学生写自己的故乡,要求选取符合故乡特色的材料,因为目标明确,指导到位,学生作文中出现了很多亮点,大家都把记忆中的一些独特的材料用到了作文里。

仿立意。立意是通过文章内容所表现的基本思想,它是文章的灵魂和生命。立意的高低决定了文章品格的高低,高中生的作文立意上出现的普遍问题就是浅、俗、低幼。因此我们在模仿某些言语作品的立意时,不仅要深刻探究作品的意是什么,更要探究作文为什么生成此意,以及此意是怎样生成的,以便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进而在写作中更加灵活地迁移。

语感论专家王尚文认为言语主体会从“身份意识”“生活经历”“文化修养”“思想感情”四方面干涉言语作品的生成。如必修二教材中的《我与地坛》,这篇散文含蓄深沉,耐人寻味,他之所以给人留下如此挥之不去的厚实感,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史铁生立意之深远。上文提到言语作品是言语主题在特定的言语环境下生成的,史铁生在人生最猖狂的年龄突然失去双腿,这对于他的打击是致命的,他不愿面对任何人,包括他的母亲,这时鲜有人迹的地坛成了他唯一的避风港。因此,地坛给了“我”启示:有生必有死。终究要死,我们应该好好活着,面对死亡,我们应像面对生一样欢欣鼓舞。如此解读,方能将地坛的意味解说透彻,同时在这个基础上可以引导学会深入思考某种情感或哲思产生的大背景,使自己的立意从小我走向大我,从而升华文章的立意。

阅读教学和作文教学都是一个长期而循序渐进的过程,整个中学阶段,我们在语文课上学过的文学作品不止两百篇,这些课内阅读如果教师引导到位的话,就已经在不知不觉间为学生建起了一种丰富多彩的作文材料倉库。如果学生能够熟练掌握、灵活驾驭,亦足以成为他写作的灵感活水了,阅读如泉“源”,写作如溪水,泉源丰富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歇。当我们努力地让阅读教学与写作教学手牵手时,我们阅读到的才会是一篇篇生动而又真实的来自学生心灵花园的独白。因此,巧妙利用教材,这种“生成性模仿”是构筑阅读教学与写作教学共享空间的有效方式,而教师在阅读教学中精心预设模仿范本,充分调动学生的模仿体验,让学生生成审美经验,在作文评价过程中提升学生的模仿能力则是实现生成性模仿必不可少的要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