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传统村落保护发展规划的探讨

2017-10-21 02:46苏杰
中国房地产业·上旬 2017年2期
关键词:规划发展

苏杰

[摘要]文化景观是人类活动所造成的景观,它反映文化体系的特征和一个地区的地理特征。传统村落文化景观是村落文化的空间表现形式和物质载体,反映了村落的建筑空间与环境结构。因此,传统村落文化景观的保护已经成为我国多层次文化遗产保护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从“文物保护”走向“文化景观保护”的重要实践途径。通过某村案例分析,提出实际的适应性保护与发展规划。

[关键词]传统村落保护;发展;规划

传统村落具有复杂性和特殊性,保护发展规划融合了文化遗产保护和乡村建设两方面的内容,以田野调查和价值评价为基础,发展规划归根结底是居民现有生存条件的改善,并使其有效收入增加,通过多元主体和资本的介入可以改变部分村落产业形态单一、发展乏力的局面,并减少对传统资源的过度消费。基于环境适应性,探讨乡村保护发展的多元性和拓展性,促使文化遗产保护与乡村社会发展相得益彰,最终实现对乡村产业的引导、空间形态的提升、人居环境的改善。

1、传统村落规划内容制定的问题

规划内容不够“乡村”,引用了城市规划的内容,和村落实际联系不紧密,大多数内容缺乏实际的可操作性。如村落用地分类、抗震防灾和空间景观等茌内容和形式上与城市规划相似。考虑到传统村落间的个体差异性,用地分类在某种程度上是不适用于村落的,城市规划中的现状用地分类是为后续的用地规劃、功能分区等奠定基础。但在传统村落中有很多用地属性重叠或不明确,加上部分村庄基础资料不齐,用地的分类和数据的真实性有待考证,并且对于村落后续的土地规划是否具有现实意义还有待商榷。很多传统村落内部的村民已逐渐迁出,村落渐空缺乏人气,传统村落是要有人居住生活的村落,这样的“空心”村其实已名存实亡,因为身在其中的人无法感受到传统村落特有的农耕社会文化的特点。根据村落的实际情况进行具体内容的编制而不是大一统的方式。所以怎样留住原住民,恢复乡村农耕文化才是保护发展规划的最终目的,让城市和乡村可以更好的区别开来,城市更城市,乡村更乡村。

2、案例分析某村的村落保护发展规划

2.1村落概况

某村是乡政府所在地。全村土地总面积914公顷,其中耕地面积467公顷、林地面积20公顷、交通用地27公顷。村落建成区域占地面积约94公顷,在籍人口4400余人,常住人口约5000人。每年全村人均收入近万元,高于全乡平均水平,村集体年收入30.2万元。

2.2村落的适应性保护

传统村落保护发展规划包括保护规划和发展规划两部分。保护规划是对村落价值评价的回应,同时为传统资源的活态传承和可持续利用提供保障。1)保护区划。基于村落现状和价值特色对村落进行分区,遵循“整体保护,分区对待”原则,划分为核心保护范围、建设控制地带和环境协调区三部分,各区域采用不同的保护措施。保护区划关注村域整体,而不仅仅是个别文保单位。事实上,如果忽略对环境全局的考量,文保單位个体的保护亦难以为继。环境协调区位于建设控制地带周边,为整个村域的范围。根据传统村落的特征、内涵、类型以及与区域环境的关系,该区域除控制建设,还应关注景观生态、自然地貌、耕地保育等问题。2)建筑分类保护。参照《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规划编制要求》对保护区划内的建筑进行分类分级处理,包括保护建筑、修缮建筑、保留建筑、整治与改造建筑等类型。保护建筑:对于文物保护单位和已经登记的不可移动文物,依据文物法进行严格保护,三多堂、五桂堂、关帝庙等均属于此类。修缮建筑:对于历史建筑或建议历史建筑,原有建筑结构不动,局部修缮改造,保护其建筑格局和风貌、治理外部环境。保留建筑:对于与传统风貌无特别冲突的、质量较好的建筑,予以保留。整治与改造建筑对于与传统风貌有一定冲突的一般建筑,或是质量不佳的建筑,对其外观整修和改造。具体技术手段包括降层、平改坡、改变外饰面等,旨在实现整体的风貌协调。

2.3村落发展的措施

传统村落保护发展规划具有特殊性,既是总体规划,须满足村落整体诉求;又是专项规划,是乡镇规划的有机组成。提出规划实施项目前,要反映村民的现实需求,避免按照城市规划的套路“全而不精”;应根据适应性理念,强调人居空间与外部环境的互动作用。1)问题的回应。发展定位方面,将北洗村规划定为以人文旅游、生态休闲、特色农业为主的传统村落,旨在传播晋商文化、传承宗族文化、打造特色农业、营建宜居乡村,通过自身发展带动区域发展。发展原则方面,贯彻保护优先、系统整体、参与教育等原则,激发村落居民主体的积极性和参与度,茌保护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反映村民自身的利益。此外,基于环境适应性的考量,对土地利用进行调整。将村落发展空间拓展到108国道两侧,国道北侧为建设用地,将大型公共设施、生产设施等集中于该区,形成相对独立的新区,将现村落内工厂全部外迁。严格控制三多堂、五桂堂、怀义堂、东旭堂、延龄堂、杨家大院、关帝庙、观音庙等院落周边区域的建设,对南大街和牌楼街两侧部分建筑进行适当的商业利用,提升空间活力。2)道路交通的梳理。目前,过境道路自北向南从村落中心部位穿过,对于村落东西两部分的整合形成干扰。道路交通梳理既要满足既有的交通诉求,亦要适应村落格局和建筑空间保护的需要。一方面,村落内部道路要兼顾街巷尺度、界面材质、效率和安全。核心保护范围内限制机动车辆进入,并对街巷空间高宽比和两侧建筑形态进行控制,维持历史文化氛围。在保护的前提下,对寺园街、水圪洞巷等街巷路面进行整治。另一方面,村域外围交通应满足生产生活需要。将过境道路西移,使其远离核心保护范围,以保证交通可达性,满足日常通勤和防火要求。

传统村落也代表着福建不同地域、自然条件、经济社会发展阶段所形成和演变的历史过程,真实的记录了传统民居风貌、优秀建筑艺术、传统民俗民风和原始空间形态,是珍贵的历史遗存和乡愁记忆。传统村落保护规划与发展,对于传承中华文明,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提升乡村魅力,建设美丽乡村,具有重要的现实与历史意义。

猜你喜欢
规划发展
规划人生
China’s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Revolution
区域发展篇
《全国“十三五”易地扶贫搬迁规划》四大看点
图说共享发展
图说协调发展
图说创新发展
教师发展
我们究竟来自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