瓷心如玉 窑火千年

2017-10-22 00:51王亮
醒狮国学 2017年10期
关键词:斗彩苏富比瓷器

王亮

china,当这个词笨拙地从一个洋人的口中说出的时候,他想要表达的是一个叫作“昌南”的地名,后来,人们把这个地方称作景德镇。或许他们实在无法在英文中找到一个恰切的词来代表他们眼前看到的这些“胎质白净、手感糯滑、轻盈高雅”的宝物,所以只好用地名来为其命名。一个词,从一个小镇到一种器具再到一个国家,翻译过后词义的不断丰富让我们品味出这种经火蜕变之器物的宏大魅力。

自汉代以来,无数双巧手抟塑泥土的质朴,把它们交给激烈高亢的窑火,然后小心地捧出光洁似玉的高贵。窑火千年,炽烈纯粹,在世界的东方烧就一个光芒万丈的“中国”;千年窑火,生生不息,衍生出一段段悠久厚重的陶瓷传奇。

至宝现世

2014年4月8日,在香港苏富比重要中国瓷器及工艺品春季拍卖中,一件绘有公鸡、母鸡领幼雏于花石间觅食“天伦”图、小如掌中物的玫茵堂珍藏明成化斗彩鸡缸杯以总成交价2亿8124万港币拍出,刷新中国瓷器世界拍卖纪录,买家为上海藏家刘益谦,此举轰动一时。

明成化斗彩鸡缸杯,“明成化”即明朝成化年;“斗彩”,是种独特的制瓷工艺,首创于明成化时期,也在那时最受推崇。所谓“斗彩”就是釉下青花和釉上彩瓷争雄斗艳的意思。先用青花勾勒出轮廓线,再在轮廓线内填上彩,但凡这种工艺都叫斗彩。鸡缸杯绘饰的图案,一般都是公鸡偕母鸡领幼雏觅食的画面,其乐融融一家亲;缸是形状很特别,像一只直壁小水缸,杯是指它的用途,这是成化皇帝御用的酒杯。

成化帝极爱瓷器,对瓷器烧制不仅重视而且要求严苛,因而成就了“斗彩首推成化”的神话。但在酒杯上为何偏要画鸡呢?一是因为成化元年是中国农历鸡年,加上鸡和“吉”谐音,有吉祥的意思。另一个原因是成化帝为了讨万贵妃欢心,史书记载,因为万贵妃非常喜欢成化斗彩杯,于是成化帝就下令景德镇官窑烧造了一批。取材于宋代《子母鸡图》的纹饰则是纪念年少时万贵妃照抚他的岁月。当时烧造的就不多,留到现在就更加罕有。明代《神宗实录》中有记载说,“御前有成杯一双,值钱十万”。指的是皇帝跟前有一对小巧的鸡缸杯,当时就值钱十万,不是确指某一个数字,而是价值连城的意思。清代《陶说》也有记载:“成窑以五彩为最,酒杯以鸡缸为最。”这里的“五彩”就是斗彩。自清康雍乾三朝起,市场就追摹再三,仿品赝品充斥,每次真品江湖再現时一定波澜壮阔。

成化皇帝朱见深生于明正统十二年(1447年),卒于成化二十三年(1487年),活了40岁,娶后妃18人,生子女20人。这一大群后妃中成化皇帝仅爱一人,即大他17岁的万贵妃,成化二十三年春万贵妃死,成化皇帝辍朝七日,说“贞儿去了,我亦将去矣。”一语成谶,当年秋,成化帝就猝然长逝了。缘何他对一个大他17岁的女人如此痴情?

成化帝儿时,其父明英宗朱祁镇带兵征讨蒙古瓦剌部兵败被俘,其叔朱祁钰乘机夺得皇位,朱见深的太子之位被废。5岁,被迫搬出皇宫,身边只有奶奶派来陪伴她的宫女万贞儿,当时22岁。这段大起大落的经历,使朱见深的性格十分软弱,说话口吃,反应也比较迟钝,缺乏安全感的他十分依恋比他大17岁的万宫女。后来朱祁镇被瓦剌释放,回到北京即被弟弟囚禁,7年后才夺回皇位,朱见深也恢复了太子身份,但他对万宫女的依恋并未减轻,即位后即封万宫女为皇妃,后又封为贵妃,宠冠后宫。这一点我们可以理解,皇子命运多舛,两次立为太子,屡受惊吓,在襁褓中,在卵翼下,成化帝在万贵妃怀中长大,所以万贵妃兼母亲、姐姐、情人多重角色,让成化皇帝爱她至死。那么为了至爱之人烧造瓷中珍品也就不足为怪了。

人瓷情缘

我们在惊叹这只鸡缸杯现世的同时还应该注意到他的收藏者——知名古董商仇炎之,我们就不妨透过一只杯子去回顾一下这位收藏大家与瓷器的不解情缘。

仇焱之,1910生于江苏扬州,幼年在上海五马路的古董商朱鹤亭家当学徒。初期学古陶瓷的鉴定和买卖,后专攻明清瓷器收藏。因勤学敏悟,在掌柜的调教下,很快练就了一双辨别古陶瓷的慧眼。刚到20岁,就学有所长,并开始了自己的小型收藏,他告诫自己,买东西时要牢记三点:一、东西的稀有性——越少越好;二、装饰性——必须合乎当时的时代标准,没有一点存疑之处;三、品相——尽可能完好无损。让他没想到的是,他自己总结的这三大真经不仅为他的收藏指点了迷津,还让他凭借收藏富甲天下!

为磨炼眼力,仇焱之又做起了古董买卖。不到30岁,他就夹着包跑遍了上海滩。因为买货时不把价钱压得太低,卖货时也不拿假货蒙人,所以他在得到同行信任的同时,生意也越做越大,有了一定资本后便自立门户。民国35年,他以200万法币独资开设“仇焱记”。凭借独到的眼力,以及在古董生意场上的豪爽和游刃有余的操盘,上世纪40年代初,仇炎之一时成为上海滩商贾云集十里洋场中的风云人物。民国38年,仇焱之赴香港发展,成为当时首批南下香港的收藏家。其后,在香港这片弹丸之地,他以衔泥筑巢般地毅力,收藏了众多历代官窑瓷器,并创下很多佳话。

上世纪50年代,香港古玩市场上,一对明成化斗彩鸡缸杯在一商贩的地摊上摆了很久,都无人问津,恰好有一天被仇焱之发现,就出价1000港币将它买回。当时很多人都认为他买的是假货、仿古的,面对非议他不为所动,始终坚信自己的眼力。买回家后,他对照史料不断研究,且专门为其定制一个包装盒,落上了自己的款识。此对宝物他一直带在身边,珍藏近半个世纪之久。

1980年香港苏富比春拍,仇焱之买下的这对鸡缸杯,一只拍了418万港元,另一只拍了528万港元!事实上,在苏富比上拍之前,鸡缸杯从仇焱之手里就已经转手了三次,第一次出手时就大赚了一番,当时也震惊了业界,被誉为收藏界“捡漏”的典范!

在南下香港,以收藏富甲天下后,仇焱之又开始以香港为跳板,开始了欧美诸国的闯荡。在这期间,他发现当年大量被八国联军劫掳去的中国艺术品,许多已绝迹于其后裔或旧货市场。有些后裔对先辈掠夺而来的中国艺术品毫无欣赏或收藏意识,“以永宣青花碗盘杂盛乱物者,绝非笑谈”。当目睹种种暴殄天物的荒诞事实后,仇焱之萌生了从“掠夺者”和僻市陋店中买回祖物的使命感。无奈尽管倾尽所囊,也仅是杯水车薪,没有能力全部“收养”这些中国瓷器。为不使中国陶瓷再度颠沛流离、含屈受辱,当时的权宜之计,只能为这些流失他乡的中国瓷器找一个“善待的婆家”。

这里有必要提一个古董界享誉世界的堂号——玫茵堂。它的创始人为瑞士裕利兄弟,他们被公认为西方私人手中最好的中国瓷器持有者。他们对中国瓷器的收藏,就是经由仇焱之点拨。而仇焱之对他们最深远的影响,则是在他们心中深植了对中国艺术品的热爱跟敬畏之情。

为了让流落在外的中国瓷器得以善待,繁忙生意之余,仇焱之始终笔耕不辍,于1950年相继出版了《抗希斋珍藏明全代景德镇名瓷影谱》《斋珍藏历代名瓷影谱》,成为国外专业人士研究中国官窑瓷器最有价值的书目之一。

1980年,仇焱之过世后,其家人把他的毕生收藏委托苏富比拍卖。鉴于其在古董收藏尤其是瓷器方面的巨大影响力,香港苏富比分别于同年夏季和秋季,在香港、伦敦两地为他举办了私人拍卖专场,这在苏富比拍卖史上尚属首次。结果却意外成功,上拍时引起了极大轰动。

当然,在这些专拍里,最为人津津乐道者,还是那件明成化斗彩鸡缸杯。或许现在一提起鸡缸杯,依稀还有人想起它的“伯乐”仇焱之。但再过数代之后,恐怕仇焱之的名字也会消失在中国瓷器收藏历史的风云里。因为当一位收藏家在他的藏品几乎全部消散之后,他的名声、荣誉、学识、财富,也都将渐渐消散。人对于藏品来说,始终都是过客。我们也只需要在这份暂时拥有的瞬间,享受它带给我们无尽的乐趣、美感、温度就好!endprint

猜你喜欢
斗彩苏富比瓷器
斗彩
瓷器中的文人雅趣
Q6 苏富比有多“乱”?
苏富比私有化10问
苏富比纽约总部翻新
关注2017秋拍第一轮:聚焦苏富比近现代书画
2008年至2016年4月罐类瓷器成交TOP20
“洪州窑”瓷器赏与鉴
王淑凝·作品欣赏凝
认识成化斗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