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强大脑”+“创新引擎”这个区域要飞起来了

2017-10-23 02:26向煜
现代苏州 2017年20期
关键词:最强大脑科教长廊

记者 向煜

“最强大脑”+“创新引擎”这个区域要飞起来了

记者 向煜

在苏州工业园区发展的道路上,苏州独墅湖科教创新区一直担任着“最强大脑”的职责。2002年起步,到如今引进29所中外知名高校(研究院),10所 “国家队”科研院所,集聚硕士以上各类研发人员近万名,其中中外院士41名,国家“千人计划”120人,海外归国人员超1700人。

同时,面对区域转型升级的需求,独墅湖科教创新区也担当起了“创新引擎”的角色。目前,累计引进培育创新型企业3500多家,其中国家高新技术企业435家,形成了生物医药、人工智能、纳米技术应用等三大新兴产业集群,产值保持年均约30%增长,拥有上市企业4家、新三板挂牌39家。截至2016年底,累计专利申请量3.11万件,专利授权1.11万件。

独墅湖科教创新区丰富的科教资源,已经成为了园区乃至苏州聚力创新的关键支撑,通过集聚全球高端创新资源,成为了园区研发高地和创新源头,“最强大脑”和“创新引擎”的完美结合,构筑起了答好“创新四问”的主阵地。

◆ 大全景 ◆

在这里,看到城市创新的精彩缩影

Dhonam Pemba,潘巴博士是开豆科技(Kadho English)的创始人,2016年他带着自己一手创办的开豆科技,从美国硅谷来到苏州,落户国际科技园,开始了开豆科技在中国的发展。

开豆科技是潘巴博士与另一位创始人卡威博士一起创办的,公司成立于2014年。开豆科技与众不同的地方,是把科学放在首位。潘巴博士和卡威博士都是神经学的科学家,他们在开发过程中,也得到了一群来自美国顶尖大学专业人士的支持。

与传统的中国英语教学机构只关注孩子记忆单词和短语不同,开豆科技的教学方法还使用了一个高度参与和沉浸式的方式,让孩子们接触到英语独特的声音和词语,孩子们仿佛是在美国跟美国朋友学习英语一样。

同时,开豆科技加入了互动式的情境交流,这不仅对于语言的学习效果事半功倍,而且对孩子的大脑发育至关重要。现在,潘巴博士的下一个目标是将人工智能融入到外语学习环境中。“具体来说,开豆打算让AI帮助孩子在沉浸式的环境中,通过不断地听说训练,自然地学习语言。”

放弃北上广深,选择落户苏州,除了因为环境因素,更因为苏州已经成为中国最炙手可热的科技创业前沿之一。事实上,在苏州工业园区,有很多像开豆科技这类的高科技企业,特别是独墅湖畔,过去十多年来的发展,从研究生城到科教创新区,从招商引资到科技创新,这里始终走在全市转型升级前列。

近三年平均每个工作日诞生11个发明专利

今年7月,月亮湾创新社区在独墅湖畔应运而生,在苏州独墅湖科教创新区管委会常务副主任蒋卫明看来,这一创新社区的名字是新起的,但其中包含的所有创新元素,是这片区域开发建设十多年来的结晶。

作为园区回答好“创新四问”的主阵地,独墅湖畔集聚了一批与人工智能、生物医药和纳米技术应用这三大新兴产业相关的企业,并且发展初具成效。

据了解,目前该区域已建成公共技术服务平台30多个,国家级创新基地20多个,各类科技载体超过600万平方米。累计引进培育创新型企业3500多家,其中国家高新技术企业435家,形成了生物医药、人工智能、纳米技术应用等三大新兴产业集群,产值保持年均约30%增长,涌现了信达生物、思必驰、新科兰德等一批具有独角兽潜质的企业。入驻腾讯、百度创业中心、硅谷Plug&Play等众创空间67家,其中13家被评为“国家级”;近三年平均每个工作日诞生11个发明专利,形成了浓厚的聚力创新氛围。

未来,月亮湾创新社区必将充分利用独墅湖科教创新区内丰厚的科教资源和成熟的产学研体系,着力打造要素齐全、功能完备、活力迸发的创新创业生态圈。

“智慧工坊”,给你一份不一样的惊艳

在接受采访时,蒋卫明向记者介绍了独墅湖科教创新区下一步将着力打造“月亮湾智慧工坊”项目,“智慧工坊将成为月亮湾创新社区的一个平台,为高科技、高知识、国际化创新创业人才,尤其是园区重点产业集群人才打造集工作、生活、休闲、提升一体化创新创业的商务环境。”

蒋卫明强调说,传统的商务中心是简单地将商场、银行和各类商务机构集聚起来,但在创新社区这里则不一样,“促进创新型商业繁荣,建设共享办公、科技创新服务于一体、创新元素高度集聚,以智慧城市、智能楼宇及家庭贴心式服务等为内涵的高科技商业街区,打造国际一流、国内顶级的创新领军生态圈。”

简单来说,把身处月亮湾创新社区的每个人比作一个点的话,通过“智慧工坊”将这些点连接起来,结成一个网络,无论是生活上的健身、参与各类活动,还是工作上的探讨研究方向,寻找上下游项目,都可以在这个网络中实现,即使是彼此不认识的两个人,也可以通过这种network的方式产生联系,“要在这个平台上,把区域内所有人都涵盖进来。”

“智慧工坊”这一项目的实施,将通过科技创新品牌的打造、创新环境的塑造,提升整个月亮湾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促使月亮湾区域的整体升值,促进创新型经济的发展。除了对经营城市创造了有形价值,对于经营文化创造的无形价值也不可忽略,“未来打造月亮湾是一种可以持续经营和可供复制的文化品牌,可以凝聚高额的无形资产财富。”

◆ 分镜头 ◆

A“冷泉港亚洲”——世界前沿科学的创新交流空间

2008年,世界顶级的分子生物学研究机构——美国冷泉港实验室,在苏州设立了唯一的海外分支——冷泉港实验室亚洲会议中心。

此后8年间,这一旨在打造面向亚太地区一流的创新国际学术会议的平台,组织了140多次国际顶级科技学术会议,参会人数达到15000余人,来自60多个不同的国家,有12位诺贝尔奖得主参会并做学术报告,每年三到四百个各国的科学领军人物,已经形成以苏州为圆心的整个亚太区最顶级的科研学术平台,被全球的科学界认可。

虽然说如今网络便捷,你可以通过互联网查找到海量信息,但最新、最火的信息一定是存在于人脑而非电脑,甚至一些极具创新性的概念和想法,只有面对面的碰撞和交流才可能出现。冷泉港亚洲为亚太地区的生命科学工作者,包括研究生、博士生、博士后提供一个渠道和平台,使他们迅速了解当前世界研究的最新进展,这种信息交流方式非常直接。

同时,冷泉港亚洲为那些研究者,特别是优秀活跃分子搭建一个充分交流的平台。而这个平台正好与苏州工业园区集聚的生物医药产业形成了很好的互动,可以对生物医药产业的发展提供直接的推动力。冷泉港亚洲可以说是一种吸附剂、粘合剂加催化剂,它将合适人才吸引过来,粘合在一起并酝酿催化出新思路,新产品。

冷泉港亚洲首席执行官季茂业表示,希望冷泉港的学术文化能够成为亚太地区学术文化的另外一种参考。“以前,全球科学界论坛在北美和欧洲,现在冷泉港亚洲落户后,欧亚美全球科学论坛系列形成,打破了欧美的垄断地位。未来十年,我们希望在苏州能拥有一个像美国一样独立的冷泉港亚洲校区,只做纯粹的世界顶级学术会议。”

对于未来,我们同样希望,冷泉港亚洲能真正“能够倾听中国科学领域的声音”,能代表苏州乃至中国的国际学术形象,深厚的历史沉淀和创新科学发展的格局。

B 每一个梦想,都值得被期待

苏州工业园区的创业孵化器形成了一个不小的集群与品牌,名为“金鸡湖创业长廊”,2014年刚开始投建时的口号便是“北有中关村创业大街,南有金鸡湖创业长廊”。

彼时,园区为了深入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积极打造了“金鸡湖创业长廊”,旨在以长廊为创新创业服务品牌,集聚创新资源,并在很短时间内就汇聚了专注于创业服务的几十家各具特色的孵化器。2015年,江苏省的8家国家级众创空间全部来自园区,2016年,长廊先后获得江苏省众创集聚区、江苏省双创示范基地、苏州市十大民心工程等荣誉,2017年,被评为“全国十佳创业园区”。

实际上,“金鸡湖创业长廊”众创空间集群和它背后所折射的创业服务体系,已成为园区扶持企业家创业创新的缩影和标本。这些年来,园区政府从众创空间设立、项目遴选、培育、服务对接、示范试点等创业发展的每个环节都给予长廊鼓励和扶持,并把发展双创上升到园区战略发展的高度,引导社会各方力量共同打造“创客天堂”。此外,创业长廊也积极举办各类创新创业活动,平均每周活动20余场,2016年共举办活动1000余场,2017上半年,长廊已举办活动400余场。

数据最能说明成绩:三年多的发展,长廊累计孵化了1300多个项目,带动社会资本投资22亿元,总估值近百亿元。2016年,8天在线、雪松湾教育、工品汇、工品一号、口袋校园、安靠电源项目获得千万级以上投融资。

其中,聚合数据获3.6亿元C轮融资;8天在线连续获得2亿B+轮、2亿C轮融资,市场估值约10亿元;“工品汇”项目获6000万元A轮融资;“工品一号”项目获4000万元A轮融资;“雪松湾”获2000万Pre-A轮融资。2017年,“番茄互娱”、“画你网络”等项目获千万级A轮融资。

曾经听说创业者中流行这么一句话,“在北京你可能只是Nobody,但在园区你会是Somebody”。哪一颗参天大树不是从小小的种子开始发芽的?马云说过“梦想还是要有的,万一实现了呢?”在金鸡湖创业长廊,创业者们认为“踏上创业之路,就向着梦想迈出了一大步”,而只要他们选择了这里,他们的梦想就会被所有人尊重着、期待着。

◆ 画外音 ◆

锻造“心件”,让创新之花开得更美

苏州工业园区转型升级的成绩,独墅湖科教创新区的不断发展,自然是离不开区域硬件和软件系统的打造。

一个区域的发展,硬件系统中基础设施建设是最容易学到的,从园区发展来看,无论是“共同管沟”还是“九通一平”,都是可以被其他城市效仿的。而面对城市同质化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要效仿各类平台和载体的搭建,也并非难事。难的是,如何选择适合自身发展的路径。

在独墅湖科教创新区,无论是国际科技园、生物医药产业园、纳米城的载体搭建,还是引进各类科研平台,都与园区发展三大新兴产业吻合。集聚三大产业产业链资源,产生规模和效应,彼此融合发展,形成一个良性生态圈,是园区硬件系统打造上的现代视野与智慧。

软件系统的建设上,一方面是人才的集聚,另一方面则是政府政策的落户与执行。在采访中记者发现,很多来园区创业的人都直言,园区给予创业者的政策可能不是最优惠的,但政策的落实一定是最到位的。

当然软件方面还包括创新创业生态圈内各要素的整合,除了人才、政策,还包括资金、沟通网络等方面,都是为区域发展提供了有效的保障。

在夯实“硬件”、强化“软件”的同时,蒋卫明认为,更要注重做好“心件”锻造。所谓“心件”,指的就是人作为有情感的个体的条件,其所关注的是诸如人的情感因素、人际关系因素、人文关怀因素等。

“‘心件’应该是‘亲商’理念的升级版”,蒋卫明认为,亲商服务不应该只是说,当政府工作人员走访企业时,发现企业各类问题,然后帮忙解决而已,“更需要发自肺腑地去帮助企业解决问题。”

“我们需要达到这样的心态:我是很乐意帮助企业,以为企业服务而感到自豪,而不仅是一份工作。同时,‘心件’的建设也会更利于政府工作人员创新服务、提升服务质量,让园区创新创业的环境变得更美好。”

猜你喜欢
最强大脑科教长廊
《科教导刊》征稿函
《科教导刊》征稿函
《科教导刊》征稿函
“创新之核”常州科教城
漫画长廊
漫画长廊
“最强大脑”哪家强
漫画长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