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成城,从智力到智慧

2017-10-23 02:26李楠
现代苏州 2017年20期
关键词:纳米技术苏州工业园区生物医药

记者 李楠

产业成城,从智力到智慧

记者 李楠

苏州独墅湖科教创新区是苏州工业园区加快转型升级、发展创新型经济的主战场。在这里,一如既往地发扬了“争第一、创唯一”的园区精神,创造了全国首个专业化国家大学科技园、全国首个纳米技术产业化标准化示范区、国家“千人计划”人才集聚度全国领先、全国唯一一所拥有国内学位授予权的中外合作大学、全国首个中外合作办学研究院等一批“第一性”、“唯一性”荣誉。

高端人才的集聚,带来的是区域创新能力的跃升,是对产业发展的创新引领和驱动作用日益彰显。在苏州独墅湖科教创新区管委会常务副主任蒋卫明看来:要顺利实现城市的转型升级,必须将科技和人才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重点聚焦原创性技术引发产生的新产业。加快发展生物医药千亿级新兴产业硅谷,积极打造国内第一的纳米技术产业化基地,在全国率先布局以大数据和云计算为支撑的人工智能产业集聚区。

从大学成城到产业成城,从智力到智慧,独墅湖科教创新区正在成长为苏州经济发展最强劲的引擎。

战略性布局全球微纳米产业集聚度最高的区域

从高教区到科教创新区,这个发展轨迹实际上是一个探索的过程。伴随着这个过程,苏州纳米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张希军给记者勾勒出园区纳米产业发展轨迹的线路图:

2006年,从筹建中科院苏州纳米技术与纳米仿生研究所和建设苏州生物纳米园(现更名为“苏州生物医药产业园”),园区开始有意识地发展纳米技术产业,引进高端人才,吸引创新项目。

2007年,园区获批“国家纳米技术国际创新园”,纳米技术产业发展纳入了国家新兴产业发展的视野。

到2010年,园区看到了纳米技术产业的前瞻性和战略性,把纳米技术产业确立为区域战略产业,制定产业发展规划、建设产业载体、搭建技术平台、培育研发机构、吸引高端人才,成立专门产业公司——苏州纳米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规划全球最大纳米技术应用产业综合社区——苏州纳米城,全力构建纳米技术应用产业生态圈。同时,园区发展纳米技术应用产业的战略获得苏州、江苏和国家的支持和肯定,至此纳米产业成为了园区产业发展的品牌。

统计数据显示,与2009年相比,园区纳米产业七年增长20倍。过去,人们印象中的苏州是小桥流水,现在越来越多的人知道了苏州的纳米,纳米正成为创新时代苏州的一张崭新名片。

如今,作为园区发展新兴产业领头羊的纳米技术产业已经在国内形成了先发优势。截止2017年8月园区纳米技术应用产业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实现产值322亿元,同比增长39%。园区纳米技术应用产业整体企业数、就业人数、分别达到439家、3.473万人,其中超10亿企业9家、亿元企业57家。其中国家高新技术企业142家,院士团队16个,74人入选国家“千人计划”,66人入选“江苏省高层次创业创新人才计划”,90人入选“姑苏创新创业领军工程“,纳米领军人才304人。

美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的高级顾问、美国国家纳米技术计划(NNI)排名第一的设计者Mihail C. Roco在欧洲纳米论坛做演讲时,将苏州工业园区评为全球微纳制造领域的八个代表性产业区域之一。

作为全球纳米产业集聚区,同时也是全国第三代半导体氮化镓产业集聚地。前不久,全球首个体量最大、功能最全的纳米真空互联实验站在园区建成并试运行。真空互联实验站是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也是江苏省首个“大科学装置”。这个装置可以吸引全世界优秀的科学家或研究人员来到园区,对园区纳米产业的发展具有很强的引领作用。

而接下来,2017第八届中国纳博会将于10月25日-27日在苏州国际博览中心举行,超过25个国家和地区的1000多家纳米技术相关企业和机构参会参展,邀请到20位国内外院士,是纳博会史上院士最多的一届。空前的规模和阵容,预计将使本届纳博会超越韩国成为仅次于日本的全球第二大纳米展会。享誉全国乃至世界的纳米产业盛会选择在苏州工业园区召开,是对苏州纳米产业发展高度的认可,也能让全世界听到来自苏州工业园区的纳米产业发展拔节之声。

未来,园区将以桑田岛苏州纳米城、纳米大学科技园等为核心载体,依托苏州纳米技术产业研究院、中科院苏州纳米所、南工大纳米材料产业研究院、北航纳米生物产业研究院、纳米碳材料研究院等创新平台,重点推动“纳米真空互联实验站”的建设,加快突破产业关键核心共性技术;推动新纳晶、纳维、苏大维格等创新型企业快速发展,与传统产业和规模企业有效对接,加速纳米技术成果产业化;推动纳米技术知识产权、相关产品标准的建立;推进国际产业联盟发展,加强与新加坡、美国、马来西亚、伊朗、以色列等地区先进组织的深入合作。

苏州工业园区重点在纳米新材料、纳米光电、纳米生物、能源与环保、微纳制造等五大领域深入布局,正打造成为“创新研发+创业孵化+产业基地”全覆盖的国际最具影响力的纳米技术应用产业创新、创业与产业化基地之一。

“梧桐树”下“凤凰”来打造中国生物医药的硅谷

在纳米产业飞速崛起的同时,独墅湖科教创新区还有一个目标,就是要打造世界一流的生物医药产业聚集地。

坐落在独墅湖畔的苏州工业园区生物医药产业园区域只有一平方公里,但在这个狭小的区域内却汇聚了60位国家“千人计划”专家和400多家生物医药企业。这些企业就像一颗颗满怀希望的种子,而独墅湖畔的这片创新沃土就是孕育这些种子的土壤、阳光、雨露。

“从美国回来创业,我考察过许多地方,最后就是看中了苏州生物医药产业园浓郁的创新创业氛围以及产业集群效应,现在看来,我当初的选择没错。”苏州威盛纳斯医疗器械有限公司CEO、国家“千人计划”专家苏维说。

威盛纳斯公司独家创新的用于儿童眼科的高端影像专用设备,用于新生儿眼疾普筛,建立全国眼疾医疗记录以及信息数据库。目前,该公司的产品已在国内、东亚、欧洲以及南美占有广泛市场。

在苏州工业园区生物医药产业园,与苏维有着类似创业经历的“大咖”还有很多。美国“三院”院士、哈佛大学教授谢晓亮,英国皇家工程院院士、牛津大学教授崔占峰等纷纷从海外归来,将科研成果在这里孵化。目前,生物医药产业园内的吉玛、新海、开拓等8家企业已于新三板挂牌,另有20家企业已经完成股改或正在股改筹备上市。

在这艘生物医药产业超级航母中,有以礼来、葛兰素史克、碧迪、强生等为代表的世界500强生物医药外资企业,2016年产值达370亿;也有以信达生物、东曜药业、苏州盛迪亚(恒瑞子公司)为代表的自主品牌企业,2016年实现产值110亿。

自主品牌企业中,信达生物将PD-1单抗授权给礼来,首付5600万美元,里程碑付款超过23亿美元,成为中国第一个自主创新生物 药授权给全球500强的企业;苏州康 宁杰瑞拥有28个生物类似药产品 线,被汤森路透评为全国生物 药产品线第一的企业;金唯智 生物2015年收购了美国世界 500强企业贝克曼库尔特的基 因组业务,现已成为全球领先的基因组学服务供应商;百济神州2016年2月正式登陆美国纳斯达克,每股22至24美元的价格发行550万份美国存托股票、筹资大约1.27亿美元;威盛纳斯目前开发的PanoCam LT是全新的便携式眼科广角成像系统,是目前全球唯一适用于眼科普筛的仪器,该产品含有100%知识产权和专利,技术水平全球领先。此外,园区已有8家生物医药类企业挂牌新三板,美国纳斯达克上市企业2家,还有28家企业已经启动上市材料准备工作。

苏州工业园区生物产业发展有限公司总裁庞俊勇说:在美国创新资源这么丰富的一个环境下,公司的成功率也不会超过20%,但是我们回头去看,我们孵化的这些自主品牌企业,5—10年的成功率可以达到50%,这个是一个非常让人惊异的现象,也是非常让我们自己觉得自豪的现象。在优越的创新环境构建下,苏州生物医药产业园集聚了国内外众多高端人才。目前,园内集聚了60位国家千人计划专家、66位江苏省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90位姑苏领军人才、199位园区领军人才。

高端人才的集聚带来的是自主创新能力的跃升,截止到2016年底,苏州生物医药产业园生物医药企业累计申请专利数达5117项,其中发明专利3703项;获批专利授权达1846项,其中发明专利775项,专利合作协定申请达207件。

苏州工业园区生物医药产业园正努力建设成为“国内第一,世界一流”的生物医药产业创新创业基地。对此,庞俊勇有自信更有底气:“受老龄化、政策进步、产业创新、技术积累等因素影响,未来的5-10年,我们的生物医药行业将迎来产业发展的黄金时期,我们的企业将有实力、有机会与跨国企业展开竞争。美国的高科技电子企业集中在硅谷,生物医药集中在波士顿,而苏州生物医药产业园将打造中国生物医药的硅谷。”

造一座人工智能之城决胜园区的未来

与生物医药和纳米产业的先发制人异曲同工,当2017年人工智能首次被写入中央政府工作报告,国家积极推动人工智能产业发展之时,园区已经在全国范围内率先在独墅湖畔布局人工智能产业集聚区,并出台了《苏州工业园区人工智能发展行动计划(2017-2020)》和《加快人工智能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

《意见》明确提出,将在独墅湖科教创新区在原有云计算产业基础上,布局以大数据和云计算为支撑的人工智能产业,抢占人工智能产业先发优势,打造国内领先、国际知名的人工智能产业集聚中心,布局国家级人工智能创新中心,建设产业公共服务平台。

在科教创新区,提起人工智能产业,不能不说到苏州国际科技园。近年来,苏州国际科技园聚焦软件、应用、算法、芯片设计等重点领域,努力培育人工智能的龙头企业和品牌企业,加快集聚包括微软、同程网、思必驰、新科兰德等在内的人工智能企业220多家,引进了一批以“千人计划”入选者和各级科技领军人才为代表的高端创新人才,成立了人工智能发展有限公司,并且设立了专项基金,建设了国科综合数据中心二期等公共技术服务平台,超过26万平方米的人工智能产业园的开园工作也正在积极筹备中。围绕人工智能这个关键词,一切都在紧张而有序地开展。

据介绍,苏州工业园区人工智能企业主要集中在语音识别、智能机器人、智能家居、医疗、制造等领域。苏州工业园区今年3月宣布三年行动计划,把人工智能列为园区的三大战略新兴产业之一,计划未来3年投入15亿元人民币,设立200亿至300亿元规模的产业基金。

就在今年8月底,上海交通大学苏州人工智能研究院揭牌。研究院目标在3-5年时间里建成全国首个全生态人工智能综合配套公共服务平台,实现200家以上的科研单位和企业接入使用;引进10到15家人工智能企业落地苏州,实现直接产值3-5亿;引进3-5名高端领军人才;建成人工智能研发人才培训基地;形成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人工智能学术、产业论坛和行业技术竞赛惯例,实现可持续发展。

而最近,中国乃至亚太地区智能语音和人工智能产业的领导者科大讯飞,也选择落户独墅湖科教创新区,在园区设立苏州公司、研究院和双创中心,在苏州打造人工智能应用示范城市。领军企业落户,必将更好地发挥示范引领作用,推动苏州及园区在人工智能产业方面形成“既有高原又有高峰”的发展格局。

在园区强大而敏锐的政策感召下,众多企业和高校院所纷纷落子独墅湖。独墅湖科教创新区内,已有超过15家高等学府设立了人工智能相关的专业或实验室。

蒋卫明说:我们的目标是到了2020年左右,培育2到3家超过十亿级、1至2家超过百亿级的人工智能龙头企业。“未来使用到人工智能的13个大的相关领域的企业,我们园区有8个领域是涉及的。在鼓励科技创新的努力下,独墅湖科教创新区已经拥有近500多家人工智能相关企业和机构,并涌现人工智能行业的领军企业。另外,百度、华为、腾讯、微软等,也都在独墅湖科教创新区设立产业基地或研发中心。”相信人工智能产业成城式的集聚发展,带来的科技变革,将把苏州工业园推向另一个高峰。

苏州工业园区规划建设委员会已经公布了将在独墅湖科教创新区核心区建设苏州工业园区上市企业产业园,重点培育生物、纳米、人工智能上市(拟上市)企业、成长性高、税收产出大的企业以及处于产业链、价值链高端的企业,致力打造创新引领、绿色生态、开放共享的上市企业集聚区。力争通过3-5年开发建设,基本形成土地利用集约、上市企业集聚、高端产业集群的示范效应,成为园区新的重要经济增长极。

猜你喜欢
纳米技术苏州工业园区生物医药
湖北恒玖生物医药科技有限公司
苏州浩欧博生物医药销售有限公司
江苏省苏州工业园区星洲小学
湖北恒玖生物医药科技有限公司
懂纳米技术的变色龙
苏州工业园区综合竞争力列全国第二
苏州高新区:加速驶向医疗器械和生物医药产业“两千亿级”新蓝海
纳米技术在食品科学工程中的体系构建
纳米技术浮选技术研究进展
中新苏州工业园区联合协调理事会第二十次会议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