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与创新创业的文化新势力

2017-10-23 02:26邹孝听
现代苏州 2017年20期
关键词:荣军王艳区域

记者 邹孝听

高校与创新创业的文化新势力

记者 邹孝听

独墅湖的科教创新区另一个名字叫东方慧湖,这里高校与人才集聚,年轻与活力迸发,是一个名副其实的风格与内涵并存的区域。经过15年岁月的洗礼,听说此时的它,除了高校文化,又多了一个称得上新势力的文化,那就是创新创业。

开放包容的区域特色,使得多元文化和谐共存,为东方慧湖注入了新的活力。记者通过约访苏州独墅湖科教创新区管委会办公室副主任柳荣军、独墅湖创业大学校长助理孙娟和苏州工业园区服务外包职业学院大学生创业中心负责人王艳,了解到更全面的高校与创新创业文化生长的故事,分享给大家,一起用心感受这座科教新城与众不同的文化势力。

融合没有围墙的区域文化

“学校只管教书,后勤交由政府来接管”是创新区一直以来的特色。不难发现,这里的大多数学校都没有围墙,食堂、宿舍、自习室、体育场、图书馆共享,文星、文萃、文汇三个生活广场让各个学校学生的衣食住行全部融合。

有创新才有融合——柳荣军

柳荣军告诉记者,这里的规划建设是从2002年开始的,当时借鉴了牛津大学模式,试图打造“城镇就是大学”的特色文化区域:由政府搭台,学校办学,实现后勤城镇化,管理现代化。他用“学校只需拎包入住”一句话总结了规划的初始目的。

与苏州工业园区“规划先行”的手段如出一辙,科创区的高校文化打造也着实令人欣喜。据介绍,目前区域内共有30余所高校,主要以研究生院为主,7.85万学生在职、兼职、全职的都有。

区域不仅局限于人才的培养,而是更多的聚焦科研。成立教授俱乐部、开展校企、校地合作,由老师带着学生去企业做项目,或是政府委托高校做项目,集中智慧,高度融合。

现代化的新城区有3500多家企业入驻,学校和企业仅一条马路之隔,学校、企业、研究机构、服务机构的集群模式媲美硅谷。柳荣军感慨道,“像南京仙林、上海松江、广东大学城等高校集聚的地方很多,但大多仅仅是物理空间上的迁移,并不能实现‘城镇就是大学’的愿望。”

在他看来,有创新的源头——学校,创新的主体——企业,市场,同时也有小区、商业、医疗、教育、体育等配套,有了生活的成分,社区就会变得有血有肉,宜居的生态才得以形成。

记者了解到,为了更好地实现最初的愿望,一开始就由政府牵头打造区域文化工作平台,主导各类校园文化活动,近年来举办了创意风筝节,草坪音乐节,运动会,诗词大会,中外文化嘉年华,歌舞比赛等各类大型文化活动,协调各高校共同参与,共享影剧院、图书馆等公共场地。

柳荣军说,有创新才有融合,长此以往,学校成熟了,也就有了打造自身校园文化的能力,区域的高校文化自然呈现愈来愈丰富的态势。

共享抱团的创业生态文化

两年前,在国家提出“大众创新,万众创业”的背景下,科创区涌现出一波“双创”人才,而其中就有一部分是大学生,甚至有创收年利润600万的大学生创业公司。殊不知,这样一种“脱颖而出”离不开创业文化打造的成长故事。

孙娟颇具信心地说,“为了营造没有围墙的创新创业文化,最大限度地提高效率,我们首创成立了独墅湖创业大学,根据园区的产业需求,自建课程体系,向区域内的所有学校推广,目前已培训2万多名学生。园区率先发布《支持大学生创新创业的实施意见》,重在推动高校、企业、社会机构共同参与到大学生创业者的学习和实践中,独墅湖创业大学每年举办全国大学生创业大赛和大学生创业夏令营,这两项常规活动已连续举办三年,在高校创新创业领域反响热烈。另外,为了更好地整合双创资源,向全区域公开,我们邀请了60多名企业家当老师,去高校授课,为学生传递实战经验。”

她表示,尽可能地实现人才、企业、资金、创业项目、导师和课程的共享,有利于打造创业生态圈文化。举例来说,就是人民大学开发建设的精品课程,其他院校均可选修;苏州大学的优秀教学成果亦可分享给专科学校的学生;包括西交利物浦大学在内的6个创业实践基地创业工位、线上非专业课程、项目路演全部对外开放……这些便是协调发展的文化和双创发展成果的共享体现。

在孙娟看来,独墅湖创业大学着力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业能力,这是素质教育的另一种方式,让学生能够自我成长,毕业后避免出现大学过渡到社会很突兀的断层现象。

培养学生创新思维是素质教育的另一种方式——孙娟

独特的创业文化唤醒那些适合创业的人

这种方式的教育,王艳深有体会。作为大学生创业中心的负责人,从2011年接触创业工作至今,她陪伴并见证了不少大学生创业者的沉与浮。从最初的学校提供免费门面给学生创业,到后来开辟跟专业相关的创业实训以及创业模拟课程,培育了40多家大学生创业企业,让学生从种子到幼苗再长成小树,形成了独特的学校创业文化。

“我们学校将创业课列入了入学教育项目,在孩子们穿着军装之时便加以创业第一课,有兴趣的学生可以选修创业大学提供的创业精品课程,还可以通过提交创业计划书,项目答辩,考核,末尾淘汰等环节,入驻学校的创业中心,接受专业的孵化和培育。”王艳表示,创业者不是培养出来的,他们更注重创业的教育引导,打造大学生创业文化氛围,唤醒那些适合创业的人。

她特别强调,园区的创新创业共享课程,让专科生可以上到苏州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甚至是新加坡国立大学提供的创新创业课程,这是很难得的学习资源。“尽管我们是专科院校,但参与创业的学生综合素质都很高,足以看来,文化氛围的引导和政策的刺激,对激发创业者的潜力至关重要。”王艳如是说。

通过创业文化氛围的打造,唤醒那些适合创业的人——王艳

猜你喜欢
荣军王艳区域
Bifurcation analysis of visual angle model with anticipated time and stabilizing driving behavior
Traffic flow prediction based on BILSTM model and data denoising scheme
分割区域
女特警王艳二三事
区域发展篇
数学小女巫
“大爱有声 义工行动 关爱荣誉军人”慰问活动 走进广东省第一荣军医院
“飞”走的鱼
区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