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水青山记乡愁

2017-10-23 02:38南回不归
现代苏州 2017年20期
关键词:周村陈亮永康

文 南回不归

绿水青山记乡愁

文 南回不归

留得住青山绿水,记得住乡情乡愁。日前,踏着2017中国作家“美丽乡村行”的节奏,我来到了活力永康,来到了美丽乡村,饱览青山绿水,感受乡情乡愁。

在浙江省中部的低山丘陵地区,有一个地方名叫永康,寓含“永保安康”的意思,古称丽州。它是毛泽东曾亲笔题书“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北宋清官胡则,以及南宋时期杰出的爱国主义思想家、文学家陈亮的故乡。永康历史悠久,山川秀丽,既有黄帝铸鼎的美丽传说,也有山清水秀的田园风光,古朴纯正的乡风民俗,更是闻名海内外的五金之都、经济热土和旅游胜地。

陈亮塑像

“就在这山与水之间,百年与片刻之间

我谦卑地躬下了身子,品读起方岩的好雨知时节

大陈村

塘里村

送戏下乡

读着远方,永不停歇的永康江

昼夜的起伏和消涨

人世间所有的相逢抑或告别,都自有诗情画意

树有魂啊山有灵,雄鹰飞来又飞去”

围周村

金华市域内首个“全国生态文化村”永康市前仓镇大陈村,位于风景秀丽的历山脚下,古称荆川,是陈亮族亲的聚居地。大陈历史上贤达辈出,仅双溪派十到十五世之中,就有进士举人、仕宦名贤二三十余位。近年来,大陈更是将古典与现代相融合,建起了永康首个“创匠工坊”和远近闻名的铜院里、在水一方等民宿群体。

“荆川溪如约消隐白昼的喧哗热闹

小巷深处,偶尔还会有笑声温和传来

烫酒干杯,生活的原味

一一在铜院里回归”

石柱镇塘里村始建于宋朝,崛起于明代,已有七百多年的历史。这里是三国吴太祖大皇帝孙权后裔的聚居地,全村98%都姓孙。塘里山环水抱,风景宜人,相传还是公元245年孙权母亲吴国太来永康进香时所相中的心仪之地。明代永康进士、监察御史谢忱曾有诗赞曰:

“胜日寻踪秋官第,犹似银盘坠青山。

一泓清塘庠泮水,万枝阙里杏坛花。”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浙江最美乡村”江南街道园周村,位处英山山麓,是远近闻名的历史文化村落。清正廉洁的明代监察御史周琦,就在这里出生。村南的石城山连绵起伏、重峦叠嶂,山上建有“江南长城”,宛如南溪江畔的一颗明珠。作为著名的江南水乡、城市后花园,园周村业已成为令人羡慕的“美丽乡村,幸福家园”样本。诗情画意的江南艺术馆也坐落于此。

“万物有宗。风吹衣袂

就这样与美好蓦然相遇

就这样慢慢走过时光悠长的隧道

你用你的足迹,我用我的乡愁”

位于永康城东的方岩,某种程度上已是永康的标志,植根于丹霞地貌的山水奇葩,雄伟峻险,青葱秀丽,素有“人间仙境”之称。著名的园林专家陈从周对此曾有过极高的赞誉:“方岩居中,游遍浙东”。宋代著名学者朱熹、陈亮、吕东莱和明代应石门、王阳明、程方峰、程松溪等,都曾在方岩上的五峰书院讲学。山顶上则有著名的胡公祠,供奉着百姓们爱称为“胡公大帝”的胡则,威名远扬,声震江南。

重楼

“每一个自己,惊奇中可以变得更加灵性

笃定是第一回,面向五峰书院的飞檐

安静端详这一山浑厚,一水鲜活

转身只见陈亮朱熹,似两尊深邃的摩崖石刻

羽扇纶巾,谈笑风生

每每雄辨既罢,黄昏掌灯

还将留得残荷,且听雨声”

吉祥的永康,美丽的乡愁。

猜你喜欢
周村陈亮永康
书法作品
主动自锁托槽在一例上中线偏斜病例中的应用
姐妹
论姚永康瓷塑《世纪娃》的艺脉文心
陈亮:惹祸不由己
永康日報
高原美景
“店小二”王永康,这个月可真忙!
一炉酥香越千年,说的就是它
点赞!周村千人“五老”文艺队 点赞!阳光小学千人学生课间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