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器官PK人器官

2017-10-24 21:13张田勘
大众健康 2017年10期
关键词:异种排异供体

张田勘

当受者接受猪的器官后,是否会在观念和他人眼中造成此人是“人面兽心”或“猪心狗肺”之感?

8月11日,《科学》杂志在线刊登中美研究人员使用CRISPR-Cas9基因编辑技术,排除猪基因组里含有的内源性逆转录病毒(PERV)。该项研究主要负责人、80后科学家杨璐菡团队拿到A轮融资3800万美元,主要用于前临床阶段研究,以证明猪器官移植到人体是安全有效的。

移植给人还为时过早

利用动物器官供人体移植是一种不得已的选择,从更有胜算、成功率更高的同种异体移植,转为更为困难复杂的异种、异体移植。探索猪器官供人体移植既是多元化努力,也反映医学作为自然与人文、社会科学的交叉融合,又会有矛盾和对抗。

由于人的供体器官不足,迫使人们把眼光转向动物器官,猪是比较合适的替代品。在向猪索要器官的探索中,要从自然科学上解决问题,即猪的器官是否对人适合,是否有更大的免疫原性、是否含有更多动物病原微生物并可能对人造成较大的伤害。传统利用人的器官则更多是人文和社会问题,因观念滞后和误解阻碍人们捐献器官,人体器官供不应求。

今天,通过基因剪辑技术,已获得不含内源性逆转录病毒(PERV)的猪,现在有15只基因工程小猪在昆明西南生物多样性实验室诞生,头臀部黑色,背腰部白色,外表颜色和大熊猫大致相仿,活泼好动,非常干净又惹人喜爱。但这种猪的器官未必适合人移植。

理論上讲,剪除PERV可解决两个问题,一是将猪器官移植人体,排除该病毒让人染病风险,二是解除该病毒可引发的器官移植后免疫排异反应。但基因工程猪未必能从根本上解决猪器官用于人体移植的异种病毒传播风险,及由异种病毒或微生物引起的免疫排异反应。

由于是异种器官,猪器官上还有更多的免疫原性物质(分子)可引发免疫反应,如血管细胞粘附分子(VCAM),会引发人体免疫排异反应,所以有研究人员对猪加入另一种基因,以消灭过多VCAM分子,让猪器官VCAM分子与人相似,如此可解决猪器官引发的另一个免疫排异反应。即便如此,类似的免疫排异问题还有很多,如猪身上还有更多可致人患病的微生物,可能引发免疫反应的分子需要解决。

使用年限和伦理问题

由于异种器官,猪生命年限和器官生理功能和人不同,难以保证猪器官移植到人身上有人一样的生理功能。猪和猪的器官比人和人的器官寿命都短得多。猪的寿命最多不超过15年,如果把其肝脏移植到人身上,15年可能就是极限。

目前,肝脏移植的最长存活者已超过33年,肾脏移植者可存活更长,世上已知亲属活体肾移植患者存活时间最长近40年(中国非亲属死亡者供体肾移植的存活最高年限为27年)。以存活年限衡量,移植次数就可能比移植人器官多,显然会造成更多不安全。此外,排异反应发生后,服用抗排异药物剂量也会很大,可能影响受者生活质量和存活年限。

需要长期而艰难的探索

即便未来技术问题全部解决,猪器官移植到人身上也面临伦理和心理接受问题。显而易见的是,当受者接受猪的器官后,是否会在观念和他人眼中造成此人是“人面兽心”或“猪心狗肺”之感。

所以,在接受猪器官移植时,可能还会多一道工序,对受者和亲属进行心理咨询和疏导,至少在伦理上让受者安心。

人体器官更优 需人文进步

显而易见的是,用人的器官移植成功率更高、更安全,也更经久耐用。利用动物器官供移植的最大动机是解决器官供不应求难题,

无论在中国还是其他国家,器官移植技术已不是问题,最大的问题是器官捐赠率,决定器官移植能挽救多少生命。器官捐赠率是指,一个国家器官捐赠总人数除以该国百万人口数,即每百万人有多少捐赠器官者。

根据WHO全球捐赠和移植观察所2016年数据显示,全球捐赠率最高的国家是西班牙,达43.8%;美国第五,达30.76%;中国排51位,为2.98%。

捐赠率基本决定供体器官是否能满足本国公民器官移植所需。2007年的数据显示,西班牙捐献率为34.38%,器官捐赠总数为1550例,每年保证约1000例捐赠数,基本就可以满足国内器官移植需求。

尽管美国器官捐赠率达30.76%,但等待器官的人与供体器官之比达到4:1。中国2013年器官捐赠率只有0.6%,2007年低于0.6%,等待器官的人与供体器官比是150:1。全球器官需供比为20~30:1。

通常来说,一个国家只要达到30%~40%的器官捐赠率(每百万人有30人~40人捐赠器官),就基本满足本国的器官移植需求,如果赠率超过该值,还可供其他国家需要,如斯里兰卡有2000万人,有110万人主动签字死后志愿捐献眼角膜,不仅可供本国公民所需,斯里兰卡还向其他国家累计捐献眼角膜7万个。

在中国,捐赠器官的意愿正逐渐上升。2015年1月起,中国宣布废除死囚器官使用,自愿捐献成为器官移植的唯一合法渠道。几年间,通过书面或网络登记的器官志愿者人数迅速增长,2016年就有10万多人登记捐献器官,实际捐献数量也明显增加。截至2016年底,全国去世后捐献器官9996例,捐献器官27631个。

在2017年全国人体器官捐献与移植工作会议上发布的数据显示,中国人体器官捐献志愿登记人数已近30万,完成器官捐献案例已累计超1.2万例,捐献大器官超过3.45万个。目前,中国人体器官捐献数与移植数,均位居世界第二。但在捐赠率上还比较靠后,每年器官移植手术有1万多例,现阶段器官需供比为30:1。

中国人体器官分配与共享计算机系统统计表明,每完成1例移植手术,器官移植等候名单就新增两人,有将近60%的肾脏需求要等1年~2年,超过40%的肝脏需求要等待至少1年。如能提升器官捐赠率,人的供体器官未来基本能满足所需。

实际上这是医学面临的人文和社会的挑战。解决这个问题需要了解中国人为何不愿捐赠器官。2011年一项调查表明,认为死后要留全尸的比例最高,达33.1%;担心捐献出去的器官会造成器官买卖者达30.1%;对器官捐献还不够了解而不愿捐器官者达20.69%;认为没有必要去帮助别人的仅占1%。

所以,解决了前面3个因素,中国供体器官就可基本满足需求。当然,这并不是说动物器官供人移植不值得研究,如果在这方面也有全面突破,将是对器官移植的有力补充。

尽管动物器官还远不如人的器官,猪器官只是一种备案。

一方面把猪器官供移植当作器官移植的重要补充渠道探索,另一方面把主要精力放在人文和社会挑战或攻关上。俗语有云,“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应促进更多人捐赠器官。事实上,中国针对担心捐献器官会造成器官买卖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废止死囚器官供移植,让器官捐赠率大幅上升,意味着未来人的器官供应将会得到满足。如此,器官移植难题有望逐步解决。endprint

猜你喜欢
异种排异供体
青蛙干细胞打造的首个异种机器人
“排错-排异-验证”法在高中政治选择题中的应用
我国活体器官移植供体的民法保护
洞见
浅析民事法律关系客体
公民逝世后器官捐献供体的观察及护理体会
器官也可产业化生产
对《F=F有可能吗?》一文的再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