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入职教师心理教育能力研究意义浅析

2017-10-24 08:27章若昆
文教资料 2017年20期
关键词:心理健康

章若昆

摘 要: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需要全体教师的参与,心理教育能力成为教师重要的专业素质之一,教师新入职阶段是培养心理教育能力的关键阶段,目前这方面研究比较匮乏,因此未来教师教育研究应该更多着眼于此。

关键词: 新入职教师 心理教育能力 心理健康

一、什么是新入职教师和心理教育能力

新入职教师又称初任教师(beginning teacher),广义上是指工作1—5年内的教师,狭义上是指工作年限在一年以内的新教师。

心理教育能力是一种综合能力,既包括心理教育活动顺利完成所必须具备的心理条件,又包括在心理教育实践过程中所需要的操作技能(李方,2011)。心理教育的以教师的心理教育能力作为保障,因此心理教育能力是教师教育能力的核心组成部分,并成为当今教师必备的职业素质之一。

二、新入职教师掌握心理教育能力的必要性

(一)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

随着高科技的迅速发展,人类迎来了知识经济时代,对人的整体素质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心理素质在人的素质结构中起核心、中介、桥梁的作用。心理素质如何,制约着人的素质的提高,培养中小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对人的一生发展、整个民族心理素质的提高起奠基作用。

(二)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

中小学生良好心理素质的培养主要通过心理健康教育完成。随着我国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践与发展,尤其是2012年修订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中全面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要求的提出,目前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建设已经有了一定的成效,比如每个学校都基本配备了专职心理老师,开设了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还开展了针对学生的心理辅导等。关注青少年健康成长,已经成为广大教育工作者的共识。

但從实施效果看,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现状并不令人满意,其关键原因是教师的心理教育能力相对不足。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个方面是心理教育老师师资匮乏,虽然每所学校都配备了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但一般最多只有一两名,服务的学生却有成百上千。更有甚者,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不能做到专职专岗,还要兼职带别的学科。另一方面体现在从事中小学心理教育的教师的专业性和心理教育能力都有待提高。某些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缺乏专业背景,得不到长期专业的培训和指导,导致在心理教育实践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因此,目前我国中小学心理教育人才匮乏,教师心理教育能力不强,已成为制约中小学实施心理教育,提高学生心理素质的“瓶颈”。

(三)教师具备心理教育能力的意义

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不仅是心理健康教师的工作,更是全体教师的责任和义务。只有树立“全员全程”的意识,全体中小学教师特别是学科教师都能担负起实施心理教育、培养学生良好心理素质的责任,才能从根本上改变目前的窘境,才能把中小学心理教育落到实处,将素质教育真正落实到学科教学主阵地。

加强学生心理素质教育,提高其心理健康水平,已经成为当前中小学教育面临的新任务和新要求。具备一定的心理教育能力是教师做好心理健康教育的前提。心理教育能力作为中小学教师教学能力的一个重要反映和指标,不仅能促进学生良好心理素质的形成,还有利于教师的健康和专业成长。

然而,我国现行的教师教育体制仍只注重教师的思想品德教育和知识技能的教学,而忽视其心理教育能力的提高,以至于某些教师不懂如何在教学中有机地进行心理教育,更说不上有效培养受教育者的心理素质。因此,培养中小学教师的心理教育能力是目前我国教师教育亟待解决的课题。

(四)新入职教师更需培养心理教育能力

在中小学教师的心理教育能力问题中,新入职教师的心理教育能力尤其值得关注,因为入职阶段是新入职教师进入教学专业、适应教师角色的关键时期,也是培养教师心理教育能力的一个关键阶段。

新入职教师已经完成了职前教师教育计划中所有的课程和教育实习,已经具备从事教育教学工作需要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处在教师心理教育能力发展的第二个阶段。教师的心理教育能力发展可分为四个阶段:初步形成阶段、继续教育初级阶段、继续教育提高阶段、继续教育高级阶段(信忠义,2011),每个阶段都要完成相应的阶段任务。新入职中小学教师身处的第二阶段——“继续教育初级阶段”,是特别关键的一个阶段,在这个过程中,教师需要熟练把握备课、上课的技巧,做到完整合格地进行课堂教学,并进行心理教育的渗透;教师需要学会发现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和心理潜能,合理选择与应用相关的辅导技巧对学生的心理进行训练。这一阶段概括地说就是:学会上课,学会咨询。

从新入职教师入手,致力于提高教师的心理教育能力,使教师具有独当一面的心理教育能力,是保障学校心理教育的全面开展的重要举措。为此,我们首先要进行新入职中小学教师心理教育能力研究,充分调查了解新入职中小学教师的心理教育能力状况,进而有的放矢地采取措施,有效培养教师的心理教育能力。

三、新教师心理教育能力研究现状与展望

心理教育能力的概念最早由我国心理学研究者郑和均(1998)提出,其认为心理教育能力是指符合心理教育活动要求、直接影响心理教育活动效率的心理特征。心理教育能力的研究发展至今,心理教育能力的概念出现一定的争议。有学者认为,心理教育能力是教师能够有目的、有计划地帮助学生积极适应学校生活并推动发展个性,维护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教育能力(顾永安,2006),也有学者(刘本剑)提出,教师的心理教育能力是指在学科教学中,教师能有效地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维护学生心理健康,开发学生心理潜能,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协同发展。这些观点强调了心理教育能力的不同侧面,目前,研究者普遍倾向于把心理教育能力看作一种综合能力,既包括心理技能,又包括操作技能(李照,2010;李方,2011)。

早期教师心理教育能力的研究主要是论述教师心理健康教育能力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近年部分研究只是从教师能力的结构、教师心理健康教育能力的结构、教师发展特点及能力培养等方面进行定性的分析描述,局限在理论研究的层面,缺乏定量的实证研究。

在教师心理教育能力的研究对象方面,大部分研究对象是师范生,只有少量是针对中小学教师,尚无针对新入职中小学教师的研究。

新入职中小学教师作为教师专业化发展中特殊而重要的群体,这样的研究现状显然是不相称的。因此,在未来的研究趋势上,这一空白急需填补。另外,此研究领域还需要大量实证研究,如果缺乏实证研究的支持,就无法有的放矢地提出培养心理教育能力的措施,不能量化检验心理教育能力培养措施的有效性。所以,未来教师教育能力的研究方向应该侧重于关注新入职教师心理教育能力的实证研究,填补新入职中小学教师心理教育能力的空白,改变重理论而轻实证的心理教育能力研究现状,丰富心理教育能力理论,促进学校心理研究的发展,并通过了解新入职中小学教师的心理教育能力现状,分析其发展特点与相关因素,比如心理教育能力与性别、学科、学历、学校培养模式、入职培训、人格特质等方面的关系,为教师教育提供依据,有效提高新入职中小学教师的心理教育能力。

参考文献:

[1]顾永安.心理教育能力的内涵与特征探析[J].常熟理工学院学报,2006(01):92-95.

[2]教育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Z].教基〔2012〕15号,2012-12-7.

[3]李照.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教育能力的特点及其相关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2010.

[4]李方.中小学教师心理教育能力发展特点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2011.

[5]刘本剑.中小学教师学科心理教育能力培养微探[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04.

本文系湖北教师教育研究中心2017-2018年度规划课题“新入职中小学教师心理教育能力现状调查”(立项编号:jsjy2017005)阶段性成果。

猜你喜欢
心理健康
烘焙有益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关注青少年心理健康
老年人不可忽略心理健康
基于人际交往的心理健康课程
小学生心理健康与心理健康教育浅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