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创新创业教育的特征与启示

2017-10-24 08:40吴磊
文教资料 2017年20期
关键词:启示特征

吴磊

摘 要: 深化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既是国家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促进经济提质增效升级的迫切需要,又是推进高等教育综合改革、促进高校毕业生更高质量创业就业的重要举措。美国创新创业教育起步早、发展快,在教育理念、教育内容、教育师资、教育生态等方面形成了较为鲜明的特色,总结借鉴其成功经验,对我国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发展和有效实施大有裨益。

关键词: 美国创新创业教育 特征 启示

高校毕业生是党和国家宝贵的人才资源,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生力军。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是教育领域重要的民生工程,不仅关系亿万家庭福祉,更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事关社会和谐稳定大局。“功以才成,业由才广”。妥善处理大学生就业,加强人力资源的优化建设,是我国人力资源优势成功转化为经济社会发展优势的过程,坚持创新引领创业、创业带动就业,是解决当前就业问题的必由之路。

创新创业教育肇始于美国,被称之为美国经济发展的“直接驱动力”,历经70年的探索发展,具有相当成熟的理论和实践体系。研究美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模式与实施路径,总结借鉴其成功经验,对我国深化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提高创新创业教育实效大有裨益。

一、美国创新创业教育的特征

美国哈佛大学迈尔斯·梅斯教授于1947年开设《新创企业管理》课程,被学界认为是美国高校创业教育的开端。1968年,百森商学院率先在本科阶段开设创业课程。1971年,南加州大学设立创业学工商管理硕士学位。80年代,美国大多数高校都开设了创业学课程。2000年以后,美国已形成了系统化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显而易见,美国创新创业教育起步早、发展快、氛围浓郁。美国高校普遍开设创新创业教育课程,虽然各高校在创新创业教育模式和教育方法上各有特色、不尽相同,但有较为突出的共性。

(一)战略性的教育理念。

美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肇始之初明显带有功利主义和实用色彩,坚持“企业家速成”的教育理念,培养能够自食其力的创业者,最大限度地为社会创造价值和利益。伴随着创业教育理论研究的不断深入和实践的深化拓展,美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理念逐步由“功利理念”转变为以培养创业精神、创业素质为核心的“素质理念”,秉承“为了每一个学生的自由发展”,培养学生辨别机遇和寻找机遇的能力、富有远见和具备批判思维的能力,促进学生的多元化发展,造就“最具革命性的创业一代”。

(二)系统性的教育内容。

美国高校非常重视创新创业教育内容,建立各具特色的教学计划和课程体系。一是优化课程设计。打破学科界限,实现创业基础课和专业课深度融合;单独开设与社会政治经济联系紧密的课程,包括创业知识、创业意识、创业能力素质和创业实务操作四类,形成一套比较科学、完善的创业教育教学科研体系,从而保证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有效性。二是注重实践教学。美国的创业教育主张“以行动为导向,以经验引导体验”,实践重于理論的讲授。为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美国部分高校开展了“合作教育”,安排大学生参加劳动实践的时间不少于九个月,有的还把本科教育的学制延长至五年。如斯坦福大学的创业课程体系,将创业理论与创业实践相结合,全程参与学生的创业过程,探讨解决创新创业过程中的各种问题[1];如百森商学院的创业课程体系系统规范,被誉为美国高校创业教育课程体系的基本范式。

(三)专业化的教育师资。

创新创业教育对师资有着特殊要求。美国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师资由专职教师和兼职教师两部分组成,专职教师拥有扎实的理论基础,掌握学科专业理论发展动态和前沿问题,对创业方向有敏锐的洞察力;从企业界聘请的兼职教师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部分课程由专兼职老师联合授课,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达到最佳效果。如斯坦福大学《创业管理》课,这门课一般由两位老师同时讲解,一位是学校的教授,理论知识丰富,另一位是来自企业的客座教授,有丰富的创业实战经验。《创业机会识别》和《技术创业》这两门课,同时安排三位有丰富实战经验的外聘教授讲课[2]。

(四)协同性的教育生态。

美国高校非常注重开发、整合、利用资源,营造宽松、包容、良性的创新创业教育生态。一是观念支持。绝大多数美国人认为创业是一项具有挑战性令人尊敬的工作,同时社会很包容创业失败者。据美国教育研究机构统计,美国大学生自主创业的比重高达30%左右。二是资金支持。政府相关部门为大学生创业在政策宣传、手续申办、贷款优惠等方面提供极其便利的条件。同时,美国高校创业教育资金筹措渠道多元化,有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各州政府资助、成功创业者赞助、社会资助、学校资金、创业种子基金等。三是制度支持。美国高校鼓励和支持在校学生参与创业活动,在教学时间设置上相对灵活,确保在校大学生有充裕的时间开展创业活动。

二、思考与启示

近年来,我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不断加强,取得了积极的进展,同时存在创新创业教育理念滞后、教师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意识和能力欠缺、实践平台短缺等问题。创新创业教育是涉及面极广的复杂的系统工程,具有长期性和战略性,需要政府、社会、高校等多方面同向、同心、同力,在借鉴国外先进经验的基础上,结合实际不断出新,打造出具有我国特色的创新创业教育,助力学生全面发展、成功成才。

(一)创新理念,培养引领性人才。

创新是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不竭动力,当今世界各国之间的竞争,核心是综合创新能力的竞争。“高等教育应该主要关心培养创业技能和主动精神;毕业生将愈来愈不再仅仅是求职者,而将成为工作岗位的创造者”[3]。创新创业教育不是缓解当前毕业生就业难的权宜之计,而是培养当代大学生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的长期工程。我国高校要紧紧抓住“万众创业、大众创新”的有利时机,树立“创新创业教育是适应经济社会和国家发展战略需要而产生的一种教学理念与模式”,切实提高对创新创业教育改革重要性、必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科学把握创新创业教育的内涵,明确界定创新创业教育与学科教育、素质教育、就业指导教育的内在联系,让创新创业教育真正成为管理者办学、教师教学、学生求学的理性认知和行动自觉,培养出更多的创新型、引领型人才。

(二)明确地位,构建课程体系。

课程体系是指在一定的教育价值理念指导下,将课程的各个构成要素加以排列组合,使各个课程要素在动态过程中统一指向课程体系目标实现的系统。要培养出富有创新精神、勇于投身实践的创新创业人才队伍,建立多层次、立体化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至关重要。一是把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有机融合,深度挖掘各类专业课程的创新创业教育资源。二是鼓励教师创新教学模式,面向全體学生开发开设创新创业教育类的必修课和选修课,建设慕课、视频公开课等在线开放课程,纳入学分管理。三是结合学科、专业需求,联合行业企业优秀人才,开发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与系列教材,建设专业类创新创业课程群,满足不同类型学生的学习需求。

(三)配强队伍,提高创新创业教育的教学水平。

创新创业教育的实施必须有创新精神、综合素质高的师资队伍。一是按照专任为主、专兼结合的原则,配齐配强创新创业类课程教师;支持符合条件的兼职教师申报高校特设岗位教师职称,建立定期考核、评价和淘汰制度。设立创新创业类项目,支持教师开展创新创业项目研究,鼓励教师带领学生创新创业。二是聘请校外具有丰富企业实践经验的创业者、企业家、企业管理者、风险投资人等各行业优秀人才到学校担任创业导师或挂职任教。三是积极评选校级创新创业教育教学名师和创新创业教育教学团队,建立优秀创新创业导师人才库。四是将强化学校教师创新创业教育的意识和能力作为岗前培训、课程轮训、骨干研修的重要内容,建立相关专业教师、创新创业教育专职教师到行业企业挂职锻炼制度。组织创新创业教育调研活动、经验交流会、座谈会,学习借鉴、总结交流、积极推广先进经验和优秀成果,为推进和深化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提供人才智力支持。

(四)营造氛围,协同打造创新创业平台。

从整体上看,不论是大学生、家庭层面,还是国家、社会层面,我国创新创业氛围不均衡,需进一步改进。一是大学生要做好角色、环境的转变,努力强化创业意识、创业品质、创业知识和环境掌控能力。二是政府部门要在税费减免、贷款担保、成果转化、舆论氛围等方面扶持大学生创业;积极争取地方政府、行业企业支持,建成建好一批大学生校外创业实践基地、科技创业实习实训基地,搭建项目孵化平台,运用市场机制,引导社会资金和金融资本支持大学生创业活动;充分利用各种资源建设大学生创业园、创业孵化基地和小微企业创业基地,搭建创业教育实践平台,实施动态管理与常态监测机制。三是积极筹建以学校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企业、金融机构、风险投资机构和创业导师等多方参与的大学生创客坊。坚持“引进来、走出去”战略,采取吸收先进教学理念、选派教师出国研修、互派交流生等方式,积极开展国际合作。立足地方,与地方企业紧密联系,加强校企合作、产学研合作等,为创新创业教育实践提供环境。把创新创业的培育融入学校精神、校风、教风、学风等校园文化建设之中,着力培育和倡导自食其力、敢为人先、宽容失败的校园创业文化。利用各类媒体、创业课程、创业活动、新生入学教育等多种平台,做好创业教育成功典型宣讲活动,培育创客文化,积极营造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发展空间,形成人人参与创新创业教育、人人致力创新创业教育的良好氛围。

参考文献:

[1]张帆.美国大学创业教育发展及对中国的启示[J],中国人才,2008(3):7-9.

[2]杜兰晓,高永良.国外创业教育的特征及对我国的启示[J].中国校外教育(下旬刊),2009(1):6-7.

[3]刘宝存.确立创新创业教育理念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J].中国高等教育,2010(12):12-14.

基金项目:安徽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基地重点研究项目“皖北区域文化对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影响研究”(SK2016A0702);阜阳师范学院专项项目“以就业为导向的创新创业教育路径研究——以阜阳师范学院为例”(2016FSZJ01)。

猜你喜欢
启示特征
新型冠状病毒及其流行病学特征认识
如何表达“特征”
不忠诚的四个特征
抓住特征巧观察
商业银行受余额宝的影响和启示
线性代数的应用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