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商务英语应用能力的培养

2017-10-24 09:33薛琴
文教资料 2017年20期
关键词:跨文化交际能力

薛琴

摘 要: 跨文化交际能力和商务英语实践能力是商务英语专业培养目标的核心任务,但是如果认为只要设置相关的课程、创造商务英语实践的环境、进行精彩的课堂设计和改革对学生的考核方式,这两个方面的能力培养就是水到渠成的话,那么就走进了“头痛医头”的误区。教育只有回归到本原处,从启蒙心灵入手,学生应用商务英语的动力才会从内向外散发,个人的成长才因此是可持续的和生态的。

关键词: 跨文化交际能力 商务英语实践能力 本原的 生态的

1.引言

随著全球化进程的加速,中国和其他国家的商贸往来更趋频繁,这给商务英语专业的学生提供了无穷多的机会。反观商务英语专业学生现状,情况不容乐观。某些学生把他们的青春沉湎于手机游戏或者各种社交软件里,只有部分学生能够摆脱其诱惑,把手机视为工具,利用它的便利,为自己的学习和成长助力。部分学生对于未来很茫然,因此每一天随波逐流,只有部分学生对未来有清晰的想法,因此他们在每一天里都是充实的。部分学生沦落为“单向度的人”、“空心的人”而不自知,更不会以此为悲哀,只有部分学生明白完整的生命内含多个方面的完善,从而有意识地汲取不同方面的营养。这是摆在教育工作者面前的现状,所有的理论主张及所有由这些理论引导的方法论必须直面这个现状,必须以解决这个现状为旨归。否则,各种新的尝试便会落进纸上谈兵的俗套,或者说,便会回到为文章而文章的旧路。培养学生的商务英语应用能力,自然不能绕开这个总的前提。

教师可以从学习主动性比较高,因而各方面能力比较突出的少数学生那里得到启发,那就是如果学生有了对于未来的某种期盼,就会产生很强的动力,自然而然不再特别需要外力的监督和催促。他们希望从教师那里得到的是方法上的指导和他们在前行过程中的解惑。正因为此,他们才会对手机的各种诱惑完全免疫。不仅如此,他们还会利用手机获取各种必要的信息资源,提升自己的学习和生活质量,比如有的学生会利用手机学习哈佛或者耶鲁大学的公开课。通过这种方式,他们利用世界上最好的学习资源,极大地提高自己的识见能力及英语的综合运用能力。同时,在处理和手机的关系中,他们学会看似简单实则深刻的道理:许多事情本无所谓好坏,一切都依赖于自己如何对待。总之,如果学生是理想的追求者,是意志的强者,用尼采的话说,具有“超人”般的意志,那么学习自然而然就会发生。显然,问题的关键是学生要找到召唤他们的那个声音。一旦他们找到了,其他的就会水到渠成。所以在谈到商务英语应用能力的培养前,要首先弄清楚这个基本道理,走近教育对象,熟悉他们的心理,从最根本处进行把脉,在寻找自我“使命”的路上为他们加油解惑。人民大学校长纪宝成就这样认为:“培养人才,锻炼人才,造就人才,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大学只是提供了教育这部分的基础,培养的是人才的“毛坯”……人才,不仅仅是知识结构的问题,还有品质、能力、眼界、社会责任感的问题。”[1]人,是许多方面的综合。培养学生的商务英语应用能力,要建立在把学生视为一个个有机的综合生命体的基础上。

2.商务英语应用能力的培养

2.1跨文化交际能力

林孝成认为,对国际商务本科专业的学生而言,外语能力除一般的英语听说读写能力外,还应包括商务英语能力(具体包括商务背景知识、商务背景中使用的语言和商务交际技能。)[2]。陈准民、王力非认为,高校商务英语专业培养的是“具备较高的人文素养和跨文化交际与沟通能力,能在国际环境中用英语从事商务、经贸、管理、金融、外事等工作的复合型人才”。可以看出,他们都认为跨文化交际能力和商务英语实践能力是商务英语专业培养目标中的核心任务。跨文化交际能力,是指在跨文化交际语境中,交际者得体(符合目的文化的社会规范、行为方式和价值取向)、有效(实现交际目标)的交际行为能力。这一定义内含若干其他能力。这就仿佛你打开了跨文化交际能力这扇大门,里面纵横交错地内置有许多房间,而且房间和房间之间相互连通。为了从这扇门从容地走出去,你需要把握好每个房间里面的小世界。如何做到这一点呢?如何能够让自己的行为符合目的文化的社会规范、行为方式和价值取向呢?这就牵扯到相关学科的设置,包括目的文化及本国文化的历史、文化、心理、政治、哲学及文学等。美国教育思想家马克·范多伦认为大学应该继承文艺复兴时期的教育传统,承诺培养博学的人。这看起来好像是非常崇高的理想,但是它其实有着非常切近的现实性。为了准确地把握目的文化的脉搏,并且自如地在两种文化间穿梭,对两种文化的熟稔是必要的前提。这在跨文化交际方面尤其重要,因为一旦交际失败,就会造成非常严重的后果。

但是即便与跨文化相关的各种学科都配备齐全,也依然无法保证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一定会得到提高。从知识到能力,需要有意识地反复训练。教育者需要为学生创造实践的环境,比如在课堂上,教师改变教学方式,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得到尽可能多的训练。在课下,让学生走进实习基地,在真实的环境中把课堂上的东西学以致用。如果有机会,可以让学生走出国门,直接体验国外的文化,在和本国的文化碰撞中,学会如何更有效地在两种文化间融通。美国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分校国际商务专业的培养目标就是“使学生成为能交流各国文化、掌握外语及拥有个人国外经历的复合型人才”[3]。“拥有个人国外经历”本质上就是跨文化能力的直接训练。如果做不到在真实的环境中训练学生,至少需要建立虚拟的情境让学生得到机会训练。商务英语专业的核心是实践性,如果没有实践,商务英语专业只能是一副空壳。变革教学方式,创造适宜的实践环境之外,还要改革考核方式。现在通常的考核,强调机械的记忆,不强调能力的应用。而即便是机械记忆的东西,考完之后也被置之脑后。这种没有经过内化吸收的信息怎么能够变成有效的知识呢?更别提应用能力的提高。也许有的学生会以桂诗春教授的话为自己作挡箭牌,振振有词地说,现在学习的知识等到毕业的时候,就已经过时,既然学了毕业后也无法用上,还不如不学。桂教授这样的说:“以平均知识半衰期为6年算,一个大学生毕业时,其4年所学知识可能有30%已经老化……随着互联网的普及,人类知识的半衰期大为缩短,有人认为,一个互联网资源的半衰期只有6个月。更有人估计,人一生中用到的知识,只有20%是来自学校,其他的是来自其他的渠道。”他的本意是鼓励人常学常新,否则就要落伍,与时代脱节。这种情况的发生,究其原因,是学生以为有关跨文化的课程没有外贸函电、商务英语谈判等科目那么实用。因此,要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必须破除他们思想中的这一道屏障——即诸如英美文化、英美文学、大学语文、中国传统文化等课程不太重要,只是外围的课。只有理解这些课程的精神,才能够真正地掌握目的文化和本民族文化的社会规范、行为方式和价值取向的不同,养成对文化之间不同方面的包容和尊重,从而才可能在不同的文化间实现有效的沟通。endprint

2.2商务英语实践能力

商务英语实践能力是指能在国际环境中用英语从事商务、经贸、管理、金融、外事等工作的能力。其中前提是学生对商务、经贸、管理和金融等有很好的理解和把握,然后才可以提高到运用的层次。这同样需要通过在课程设置、教学手段、教学方法、考核评估、实践环境等方面的变革和建设落实。这些课程配备了,只是具备了商务英语实践的外部条件。如何让外部条件最大限度地发挥效用,转变成每一个学生实实在在的商务英语实践能力,这是问题的关键所在。商务英语专业因为相对较新,难以从传统的英语专业教学中吸取有针对性的经验,所以创新在所难免。而且传统的英语教育的确无法為商务英语教学提供有针对性的佐助。2000年中国高校外语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英语组制定的《高等学校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纲》规定对学生的培养目标是,“高等学校英语专业培养具有扎实的英语语言基础和广博的文化知识并能熟练运用英语在外事、教育、经贸、文化、科技、军事等部门从事翻译、教学、管理、研究等工作的复合型英语人才”。显然,跨文化交际能力和商务英语实践能力并没有被列在其中。此外,即将出台的《高等学校英语专业本科教学质量国家标准》中,培养目标同样没有“跨文化交际能力”和“商务英语沟通能力”。总而言之,这两种能力只能是商务英语专业本身的培养目标。

商务英语实践能力的培养,前提是建立在学生对商务、经贸、管理、金融、外事等相关知识的掌握上,并且在实践过程中加深对这些方面的理解和掌握。这里的实践可分成课堂模拟实践和课下在真实环境中的实践,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会灵活地解决问题。同时,通过实践,让课堂上所学的知识和生活挂钩,当学生意识到所学有用时,在课堂上就会参与得更多。实践和教学相互增益,是非常良性的循环方式。当然,这只是理论上如此。如何让学生沉浸在商务知识的海洋中并且在这辽阔的海洋中自由游弋?教学方法和教学设计很重要,教师要依靠巧妙的课堂设计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并且在课下通过各种方式吸引学生持续的精力投入。但是再好的设计和方法也无法保证吸引每个人的注意力,因为这毕竟来自外在的影响,而不是直接地来自心的需要。学生如何发自内心地需要教师给予他们的东西呢?这里有许多心理功课教师需要补上。一堂课的精彩不在于教师如何精彩,而在于学生参与了多少,收效怎样,他们在课堂上的热情能不能够延续到课下。如果不能,这种教学则是不可持续的。作为教育者,一个班级几个学生甚至一些学生的优秀不应该是教师的最高目标,教师需要的是让每个人不同程度地参与进来。毕竟,教育是为每一个人,而不只是为了几个人。而且,教育并不简单的就是分数和成绩,也并不简单的就是各种能力的相加。它更像一个充满各种养分的土壤,每个学生在其中都吸收了养分,得到了成长。所以,这一切的前提是“心”,教师如何用爱和智慧点燃一颗颗心灵,使他们主动地放弃诸多使其分心的物件,投入学习和实践中。如果引领学生真心地喜爱商务英语专业,从喜爱那里就会生出绵延不绝的参与动力,再加上配套的实践环境、教学方法、教学设计、良好的师资、商务英语实践能力的提高就是水到渠成的事。杜威说过:“兴趣是有活力的、投射的、有推进力的。”[4]还是让教育回归到它传统的面目,回归到爱和生命的根底上,从那里开始解决关于商务英语实践能力的问题。如果教育依然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话,那么这样的教育是没法持续发展的。

2.3精神力量的唤醒

“无论教得多么出色,无论学习机会多么难得,没有学习动力者学不到任何东西”[5]。要培养这两种能力,除了相关课程的设置、课堂的设计、考核方式的变革、实践基地的建设等外,还需要孵化出某种精神力量,这种力量可以确保学生把这一切外在因素融合进自己的努力,从而达到最优的学习效果。这股精神动力的来源是哪里呢?外部力量当然是其中的一个驱动力,例如考试和奖学金等。从实际情况看,考试和奖学金的力量非常有限,而且它只是对部分学生有吸引力。在大学时代,能够不挂科成为一部分学生的信条,所以考试能过就好。奖学金的情况与之类似,只是情况相反而已——它针对的只是学业优秀的小部分学生。即便如此,获得奖学金和跨文化交际能力合格也无法画上等号,因为高分低能者比比皆是。而且,仅仅是针对考试的学习,能够有多少有价值的东西融进了自己的血液中还要打上一个很大的问号。针对这个问题,需要变革考试的形式,使得考试实现从关注信息的机械记忆到关注对知识内化和对应用能力的检测。通过这些改变,可以在某种程度上促进学生对知识的吸收和对应用的重视。但这种外在的方式有些“专制”,如何才能让学习成为学习者的自愿行为,让学习者的学习欲望由内而外地散发开来呢?要回到个体对那个召唤自己的未来的求索方面。当他们踟蹰在求索的路上,教师应该尽力为其提供心理上的指导,帮助他们尽快找到方向。所谓教育,就是教育者把学生看成一个个有机体,尽最大力量促进他们的成长。我们要培育这样的土壤,让学生秉承他们独特的心性,追寻自己的未来。而不应该以我们的力量,强力灌输给他们一些理念,从而把他们塑造成我们想要的样子。千篇一律的面孔,千篇一律的心性,像机器一样精准而有效地运作,并不是人的模样。也许齐格曼·鲍曼会认为,这是现代性本身的问题。但是作为教育者,我们不可以明知是问题,仍然将之奉为“教育圣经”。哈佛大学认知心理学家加德纳在20世纪80年代提出的多元智能理论,为教育者提供另一角度的思考。他认为,每个人都拥有八种主要智能:语言智能、逻辑一数理智能、空间智能、运动智能、音乐智能、人际交往智能、内省智能、自然观察智能。所以,我们不能用同一个标准要求所有的学生,即便这个标准看起来非常科学。我们要革新现有的评价学生的套路,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尽可能让每个学生闪亮的地方都得到认可,并得到发展的空间。福柯在《规训与惩罚》中说:“如果一种机构试图通过施加于人们肉体的精确压力来使他们变得驯服和有用,那么这种机构的一般形式就体现了监狱制度,尽管法律还没有把它规定为典型的刑罚。”通过外力强加的方式,将活生生的自由的身体规训成有用的机器,这无异于在监狱中受刑。教育者应该乐于看到每个生命有自己的面貌,我们只要在他们的成长中,帮助他们更近地走向梦想就好。这种关于生命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一旦他们有了方向,一切就是自然而然的了。教育者大可不必唯西方流行的各种理论,流派和方法论马首是瞻。国内传统的东西如果深入挖掘,有很多值得保留并加以发扬的。虽然时移世易,但是内里包含的一些要义并不以时间地点为转移。桂诗春教授曾说:“为了所实现的目标可以不问个人的利益得失,不计较所花的金钱和时间,不在乎上下班和休假与否。”一旦找到了自己喜欢的方向,接下来所有的努力都会自然发生,强制下的学习效果根本无法和它相提并论。

3.结语

“跨文化交际能力”、“商务英语实践能力”是商务英语专业学生所要培养的核心能力。但是教育者如果只是就事论事,无论怎样的专业设置、课程设计、软硬件的配套设施、考核制度,都无法保证学生持续的热情投入,保证教育的可持续发展,因而无法保证每一个学生在这两方面能力的养成。而且,教育是为每一个人的,我们不能让一些人的光芒遮盖暗淡的面目。归根结底,教育首先是心灵的启蒙。怎样让学生从虚拟的世界里走出来,是教育者先行要解决的问题。如果没有强健的心灵,只是高举应用能力这面大旗,那么这面大旗如何持久地飘扬,终究是个未知数。

参考文献:

[1]黄达人.大学的声音[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2:29.

[2]林孝成.国际商务本科人才能力培养研究[J].重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2008(12).

[3]陈晋,肖东生.美国国际贸易人才培养模式初探[J].外国教育研究,2002(3).

[4]杜威,著.罗德红,杨小微,译.我的教育信条[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5:13.

[5]拉塞尔·L·阿克夫,丹尼尔·格林伯格,著.杨彩霞,译.翻转式学习[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5:28.endprint

猜你喜欢
跨文化交际能力
高职院校商务英语专业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
CBI理念下的跨文化能力培养
浅谈体验教学模式对大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
浅谈商务英语教学中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