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开馆,夕死可以

2017-10-25 22:38
南风窗 2017年22期
关键词:野牦牛牦牛西藏

Q& A

N-南风窗W-吴雨初

N:你说牦牛是藏族独一无二的文化现象,可不可以详细说一下?

W: 牦牛在藏语称为“亚克”(???),英文称为“YAK”。亚克是牦牛的统称,但在牦牛产区各地,对牦牛还有不同的称谓。不同性别、不同年齡牦牛的称谓更为具体、细致。牦牛是牛属牦牛亚属的大型哺乳动物,它与黄牛、水牛有着共同的祖先,即原牛。最早的原牛出现在300万年前,而人类驯养野生动物的历史大概开始于3万年前。

野牦牛是何时、怎样出现在青藏高原?科学界还没有明确定论。在西藏牦牛博物馆里,有两具非常巨大的野牦牛头骨化石,它们出土于“九曲黄河第一弯”的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玛曲县。检测显示,其历史超过4.5万年。这也足以证明,野牦牛比人类更早地出现在青藏高原。从现有资料分析,牦牛的驯养历史大概在距今3500到4500年前就开始了。驯养前的野牦牛,身躯庞大,性情威猛,每头体重至少在1吨以上,甚至更大。

美国学者乔治·B. 夏勒说:“人类对野牦牛的看法混合了想象和现实。在我看来,野牦牛象征着广阔无垠的羌塘,成为这一地区的象征符号。”羌塘是对西藏藏北草原的统称。在今天的青藏高原,特别是可可西里无人区,还存有2万多头野生牦牛,它们是国家一类保护动物。随着许多保护措施的实施,近年来野牦牛的数量正在上升。

被驯养后的牦牛,成为青藏高原居民最重要的生活资料和生产资料。当今世界,牦牛总量并没有准确的统计数字,大约为1800万到2000万头,主要分布在中国的青藏高原及其周边国家和地区,如尼泊尔、不丹、巴基斯坦、印度等地。目前,中国拥有占世界牦牛总量大约92%以上的牦牛数量,它们主要分布在青海、西藏、四川、甘肃、新疆、云南等省区。这些地区大都是高海拔地区,海拔都在2000到5000米。

N:你觉得是什么样的原因让很多人就这样把价值不菲的,或者对他们个人来讲有特殊意义的东西捐给博物馆?

W:两方面,第一,牦牛博物馆说是牦牛博物馆,实际是藏文化博物馆。他们都希望,比如画家,他们希望能在西藏留张画。其次,我不是收藏家,我自己不收东西,我也不是商人,我不为赚钱做买卖,我就是为了把这些东西保存下来。所以很多人很感动,就说太不容易了,我们把这个东西送给他吧,让他做博物馆。我说,你想来看的时候就来看。另外,我就用比较便宜的价格买了一些。建起来以后,办馆还是有一些理念的问题。

N:什么样的理念?

W:比如说,一个博物馆,我如果是一个普通观众,听说牦牛博物馆后来看一看,看完以后就不会再来了。所以博物馆很多都是一次性陈列,一次性观展,这是很落后的理念。我现在就在博物馆里留一块地方,让这个地方成为一个文化活动中心。现在艺术家们都特别愿意,文化界都认可,有什么展览都在这儿办。这样一年搞很多次活动。有些没参观过牦牛博物馆的人说,有画展我们来看看,顺便看一下牦牛博物馆。有些已经来过牦牛博物馆的人,说有画展我明天还得去,看看有什么新东西。这就成为大家有念想的一个地方。

还有一个就是牧民到拉萨朝佛,说这个地方有牦牛博物馆,我们要去看看。有的老人在城里有孩子,就带着自己的孩子,有的是四代人到这儿来看,因为城市人他不知道牦牛跟藏族到底有什么关系。

N:一个人在馆里这么走着,还是有点成就感的吧?

W:有一点吧,老了老了,最后做成了一件事。这事其实在心里已经跟我没有关系了,做好以后我都交给拉萨市了,从经济上没有任何关系。这儿哪有自由?整天就在这儿待着,一天到晚像个店小二似的,整天接待。我还想到国外去旅游,自己还做点学问什么的。但是毕竟现在这段时间,团队还没成长起来,筹办时只有5个人,他们过去连博物馆都没见过,现在我认为他们也是半个专家了。因为要按照《公务员管理法》,有些人就进不了,但有些人我想办法借调,给调进去,现在要有编制,逢入必考,没法弄。

N:你要待到什么时候?

W:很多人都问我这个问题。我说我不知道,待到什么时候是什么时候吧。我做牦牛博物馆,包括现在在西藏,你不知道会出什么事,我翻车翻过好几次。从那时候我留下一个习惯,我每次出去就留一封遗书,现在我还有,遗嘱就是,如果我在这儿死了,给我天葬。所有的事情全部安排好了,明天死也没关系。

我做牦牛博物馆的时候就有这么一个理念,朝开馆,夕死可以,就是说,我早上开了馆,晚上死了都没有遗憾了。但现在活得还可以。在西藏这个地方,我们其实或多或少都会受到藏传佛教的影响,这个影响是正面的还是负面的,就看你怎么评判了。在这个地方,不像我们在内地整天的欲望那么多。内地我不太愿意在那儿待,也有很多原因的,就是陌生人一见面会评判你:你当多大官,你住多大房,你挣多少钱,你有多大名。我压根不承认这个价值标准,我不认为这是价值标准,但是价值标准是什么?我最近在读一些书,其实人都会思考这个问题,人的价值到底何在?

N:近几年兴建博物馆成为现象,但是在西藏做牦牛博物馆,应该会有更多困难吧?

W:博物馆是征集、典藏、陈列和研究代表自然和人类文化遗产实物的场所。“博物馆”在最早的拉丁文中,含有“智慧之神寓所”之意。近年来,我国的博物馆事业快速发展,各地的国有和民间博物馆方兴未艾。除了综合性博物馆外,也出现了一些专题博物馆。走进博物馆,成为更多民众的文化选择。

在藏语里,是没有博物馆这个词的。博物馆的概念是从西藏博物馆开始的,当时找人翻译这个词不好翻,没有现成的。现代博物馆的概念在西藏根本就没有,布达拉宫不就是博物馆嘛,但是作为现代博物馆,这个概念是没有的。西藏博物馆当然是非常好的博物馆了,但是它展示的东西更多是佛像、唐卡什么的。而我们就是跟老百姓最切合的展示,每个人都见着牦牛,他们会想,为什么牦牛可以建一个博物馆?

在牦牛博物馆最初的设想和筹建过程中,有很多人不太理解,为什么要建牦牛博物馆?其实牦牛的被驯化、被畜养、被役使、被广泛利用,以及被产业化、被精神化、被艺术化,是人类文明进程宏伟篇章中的独特传奇,这是一个极好的博物馆题材。牦牛博物馆是一个以牦牛为载体、表现牦牛与藏族关系、展示牦牛驮载的高原文化的专题博物馆。在很多人对牦牛博物馆还持怀疑态度时,最早理解牦牛博物馆的却是高原牧民。他们并不知道什么叫“博物馆”,我们就给牧民介绍,这是一个“亚颇章”,意思是“牦牛宫殿”,他们马上就理解了。

开始来的时候根本没人相信,说这个老头神经病,牦牛怎么能做一个博物馆呢?你一个人怎么做一个博物馆?做人的博物馆都做不过来,还做牦牛博物馆?后来当我们做成了,他们也很高兴。

N:怎么回答人们会问牦牛博物馆能展示什么物件?镇馆之宝又是什么?

W:博物馆不是古董店,也不是鉴宝所,从反映人类历史生活和文明进程的意义来说,所有藏品同样都是有价值的物证,所不同的是其稀缺程度和由此造成的市场价格。在西藏牦牛博物馆里,有一堵专门请牧民垒砌的牛粪墙。可能在全世界的博物馆里,也没有把牛粪作为展品的。但牛粪作为牦牛产区历史上最重要的燃料,曾经温暖了世代牧人的生活,这不就是历史生活的物证吗?

在筹建牦牛博物馆的过程中,我们在牦牛产区进行了近3万公里的田野调查,也征集到一些非常稀缺的藏品。这些稀缺的藏品,并不仅仅因为它们的价格有多么昂贵,而是因为它们真切地印证了牦牛与藏族的关系,是牦牛文化的象征,它们本身包含了遥远而丰富的历史信息。

博物馆是公共性、共享性的文化机构。国外有一套资助博物馆的办法,我们国家也在探索试行,也会越来越完善。博物馆的建设和运行是需要资金的,但博物馆本身是公益性、社会性的,博物馆不是交易所。即使是私立博物馆,也不能成为贩卖地。西藏牦牛博物馆现有的藏品中,大约有50%是当地人民无偿捐赠的,这在中国的国有博物馆里,也可能是绝无仅有的。endprint

猜你喜欢
野牦牛牦牛西藏
都是西藏的“错”
跟着牦牛去巡山
濒危野牦牛的分布、种群、致危因素及保育
一个人的西藏
西藏:存在与虚无
目前牦牛口蹄疫的诊断与防治
野牦牛 可可西里的最后守望者
野牦牛 荒原的沉默者
大通含1/2野血牦牛提纯复壮家牦牛效果观察
玛依岗日的野牦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