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关于科技创新的十个重要论断

2017-10-25 18:29刘立
人民论坛 2017年28期
关键词:科技创新

刘立

【摘要】习近平总书记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论,形成了以“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为核心观点的习近平科技创新思想,具有丰富内涵和重要的指导意义。要深刻学习把握习近平科技创新思想的核心要义,并将其融入具体实践中,推进中国科技创新。

【关键词】科技创新 思想体系 核心要义 【中图分类号】D602 【文献标识码】A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科技创新的理论研究和政策实践,提出了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习近平科技創新思想是集体智慧的结晶,集中体现在《习近平关于科技创新论述摘编》和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等重要文献之中。习近平科技创新思想的核心要义,主要集中体现在以下十个方面。

创新发展动力论: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的发展阶段这一新的历史时期,发展仍然是硬道理。在经济新常态下,我国的发展必须从资源要素驱动转移到以创新驱动的轨道上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适时地提出了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并提出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习近平总书记在纵观世界主要国家的创新发展实践以及国内外创新理论研究的基础上,鲜明地提出“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的命题。创新之所以在新发展理念中摆在第一位,正是因为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

这里的“创新”,是指包括科技创新、理论创新、体制创新、制度创新、人才创新等多种创新的全面创新,其中科技创新是核心。科技创新与体制机制创新“两个轮子”构成了创新发展的根本动力。抓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就必须牵住创新这个“牛鼻子”;抓全面创新,就必须紧紧抓住科技创新这个“牛鼻子”。

习近平同志提出的“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这一新命题,是对邓小平“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命题的创造性发展。笔者认为,这个命题具有五个层次的含义。第一是在科技创新工作层次:该命题是新时期党和政府有关科技创新工作的一系列政策思想、战略措施的理论基础。第二是在经济发展层次: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适应和引领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关键是要依靠科技创新转换发展动力。第三是在社会和政治发展层次:要实现新发展理念提出的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共享发展,核心在创新,必须把科技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第四是在社会主义发展层次:只有坚持和践行“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才能又好又快地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追赶和超过发达的工业化国家。第五是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层次:该命题是对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发展理论的新贡献。

科技创新目标论:建设世界科技强国

习近平同志在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七次会议中提出:“科技强国是到本世纪中叶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应有之义。”2016年5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明确提出了我国到2050年建成世界科技创新强国“三步走”的战略目标。

习近平总书记在《为建设世界科技强国而奋斗——在全国科技创新大会、两院院士大会、中国科协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讲话》中发出了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总动员令,“我国科技事业发展的目标是,到2020年时使我国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到2030年时使我国进入创新型国家前列,到新中国成立100年时使我国成为世界科技强国”。习近平同志在讲话中还提出了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新思路和具体要求。

科技创新赶超论:“非对称”赶超战略

习近平同志对我国科技创新的状况作出了准确的判断,即“正处于从量的积累向质的飞跃、点的突破向系统能力提升的重要时期”。必须清醒地认识到,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科技创新的基础还不牢固,创新水平还存在明显差距,在一些领域差距非但没有缩小,反而有扩大趋势。

我国科技如何赶超国际先进水平?习近平同志多次提到要采取“非对称”赶超战略。比如2013年9月3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八届中央政治局第九次集体学习时提出:“我国科技如何赶超国际先进水平?要采取‘非对称战略,更好发挥自己的优势,在关键领域、卡脖子的地方下大功夫。”那么,什么是“非对称”赶超战略呢?我们的研究提出,“非对称”赶超战略指的是,从国际科技创新竞争的环境和态势来说,我方在知己知彼的情况下,利用自己的独特优势,采用不被竞争者所知的非常规策略战术、方式方法、途径手段,实现超越竞争者目标的一种指导思想。可以认为,“非对称”赶超战略思想的核心要点就是要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强、人强我优、人优我变”。

科技创新方针论:“三个面向”

2014年,习近平总书记对《中国科学院“率先行动”计划暨全面深化改革纲要》作出批示,强调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国民经济主战场(简称“三个面向”)。后来,“三个面向”被确立为《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中的“基本原则”。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科技创新大会上作的《为建设世界科技强国而奋斗》的讲话,再次强调科技创新工作的“三个面向”。

“三个面向”是对1985年中共中央发布的《关于科学技术体制改革的决定》提出的“面向依靠”科技方针(“经济建设必须依靠科学技术,科学技术工作必须面向经济建设”)在新的历史时期的发展。“三个面向”应该成为我国科技创新在新阶段的指导方针。

科技体制改革总思路论:“三个分工”

习近平同志指出新的历史时期我国科技体制存在“四个不相适应”的问题:科技发展水平与经济社会转型发展要求不相适应、现行科技体制与我国科技快速发展要求不相适应、科技领域布局与发展大势不相适应、科技人才队伍建设与人才强国要求不相适应。习近平同志提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方方面面的工作,需要做的事情很多。最为紧迫的是要进一步解放思想,加快科技体制改革步伐,破除一切束缚创新驱动发展的观念和体制机制障碍。”endprint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科技体制改革的总体思路,即要做好“三个分工”:一是政府和市场分工。能由市场做的,要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政府从分钱分物的具体事项中解脱出来,提高战略规划水平,做好创造环境、引导方向、提供服务等工作。二是中央各部门功能性分工。有的重点抓基础性研究,有的重点抓应用性研究,有的则要重点抓产业化推广。三是中央和地方分工。中央政府侧重抓基础,地方要更多抓应用。另外,习近平总书记还特别强调“一个加强”,即要加强党对科技工作的领导。这“三个分工”和“一个加强”原则,对深化我国科技体制改革、调整我国科技机构和力量布局,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创新人才论:人才是第一资源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论述人才是第一资源的观点:“把人才作为支撑发展的第一资源。”“人才是创新的根基,是创新的核心要素。创新驱动实质上是人才驱动。”“人才是创新的第一资源。”习近平同志强调:“要有识才的眼光、用才的胆识、容才的雅量、聚才的良方,健全集聚人才、发挥人才作用的体制机制,创造人尽其才的政策环境。”知识分子包括科技知识分子是人才队伍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习近平总书记高度评价我国知识分子在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推动社会文明进步中发挥的作用。他要求广大知识分子要增强创新意识,敢于走前人没有走过的路,敢于抢占国内国际创新制高点。他指出:“要深化科技、教育、文化体制改革,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改革,加快形成有利于知识分子干事创业的体制机制,放手让广大知识分子把才華和能量充分释放出来。”这些论述丰富和发展了新时期党的知识分子政策。

科技成果转移转化论:打通科技和经济转移转化的通道

科研与经济“两张皮”是我国多年来存在的一大痼疾。习近平同志指出:“科技创新绝不仅仅是实验室里的研究,而是必须将科技创新成果转化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动力。”习近平同志提出:“要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坚决扫除阻碍科技创新能力提高的体制障碍,有力打通科技和经济转移转化的通道。”他还指出,要修订《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在全国科技创新大会上,习近平同志再次强调推动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加强科技供给。

在习近平总书记科技成果转移转化论的指导下,2015—2016年,我国密集出台了科技成果转化政策法规“三部曲”,即《中华人民共和国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2015年修订)》《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若干规定》和《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行动方案》。随后科技成果转化“三部曲”进一步落地:2016年8月,教育部、科技部联合发布了《关于加强高等学校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工作的若干意见》,中科院、科技部联合印发《中国科学院关于新时期加快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指导意见》,我国形成了较为完备的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政策体系。

科技创新历史规律论:创新始终是推动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向前发展的重要力量

习近平同志指出:“历次产业革命都有一些共同特点:一是有新的科学理论作基础,二是有相应的新生产工具出现,三是形成大量新的投资热点和就业岗位,四是经济结构和发展方式发生重大调整并形成新的规模化经济效益,五是社会生产生活方式有新的重要变革。”

习近平同志对我国近代落后的原因进行历史考察,认为主要原因在于“近代以后,由于国内外各种原因,我国屡次与科技革命失之交臂,从世界强国变为任人欺凌的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他提出,“我们要后来居上,把‘失去的二百年找回来”,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科学普及地位论:科技创新、科学普及是实现创新发展的两翼

2012年,时任国家副主席的习近平同志提出:“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坚持把抓科普工作放在与抓科技创新同等重要的位置。”在2016年全国科技创新大会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科技创新、科学普及是实现创新发展的两翼,要把科学普及放在与科技创新同等重要的位置,普及科学知识、弘扬科学精神、传播科学思想、倡导科学方法,在全社会推动形成讲科学、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良好氛围,使蕴藏在亿万人民中间的创新智慧充分释放、创新力量充分涌流。”这是对党的科普思想的重大发展。

科研诚信论:弘扬学术道德和科研伦理

在2016年5月召开的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当前,哲学社会科学领域存在一些不良风气,学术浮夸、学术不端、学术腐败现象不同程度存在,有的急功近利、东拼西凑、粗制滥造,有的逃避现实、闭门造车、坐而论道,有的剽窃他人成果甚至篡改文献、捏造数据”。为此,“要大力弘扬优良学风,把软约束和硬措施结合起来,推动形成崇尚精品、严谨治学、注重诚信、讲求责任的优良学风,营造风清气正、互学互鉴、积极向上的学术生态”。

类似哲学社会科学存在的科研不端状况,在自然科学和工程研究领域也是存在的。习近平总书记在2016年全国科技创新大会上指出:“要营造良好学术环境,弘扬学术道德和科研伦理,在全社会营造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氛围。”

当然,习近平科技创新思想不只这十个方面,还包括科技创新国际合作论,科技创新军民融合论。这些主题相辅相成,形成了习近平科技创新思想的理论体系,其核心观点是“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习近平科技创新思想从实践中来,又到实践中去,已经并且正在更多地转化为党和国家的科技创新政策实践。习近平科技创新思想将在我国创新发展和世界科技强国建设的实践中,进一步深化发展。

(作者为清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

【注:本文系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习近平总书记科技创新思想与世界科技强国战略研究”(项目编号:17AKS004)的阶段性成果】

【参考文献】

①中共中央文献室:《习近平关于科技创新论述摘编》,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6年。

责编/贾娜 解轶鹏 美编/杨玲玲endprint

猜你喜欢
科技创新
论以科技创新体系建设推动烟草行业可持续发展
山东科技创新与农业国际化战略发展研究
要素投入对区域经济增长贡献率分析
关于产业集群效应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