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塞罕坝精神成为全社会的行动

2017-10-25 21:48北京林业大学绿色传播研究中心
绿色中国 2017年9期
关键词:塞罕坝林场绿水青山

2017年8月14日,习近平总书记对河北塞罕坝林场建设者感人事迹做出了重要指示。他强调,全党全社会要坚持绿色发展理念,弘扬塞罕坝精神,持之以恒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在我国教科界引起极大反响。广大专家学者深刻领会重要指示的精神实质,畅谈学习体会和收获,为进一步在全社会弘扬塞罕坝精神、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献计献策。

执政理念的深刻转变

浙江农林大学党委书记周国模教授新学期第一件事儿,就是学习习总书记重要指示。在他看来,建设生态文明,不仅是发展理念和方式的深刻转变,也是执政理念和方式的深刻转变。

他说,习总书记多次强调“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指出“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的内在要求,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设美丽中国的时代抉择,是积极应对气候变化、维护全球生态安全的重大举措。

他指出,河北塞罕坝林场建设者用实际行动诠释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铸就了牢记使命、艰苦创业、绿色发展的塞罕坝精神。塞罕坝林场建设实践是习总书记关于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战略思想的生动体现。

他认识到,生态文明建设对推进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新格局具有重要意义。“山水林田湖是一个生命共同体”,人类社会和自然本是内在统一、相互促进、协调共生的关系。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就是走绿色发展的道路。经过三代塞罕坝造林人久久为功的建设,如今的塞罕坝已成为守卫京津的重要生态屏障,“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在这里成为生动实践。

生态文明建设是时代赋予林业人的新使命。他说,党的十八大以来,在绿色发展理念的引领下,以塞罕坝林场工作者为突出代表的新时期林业人忠于使命、勇于担当,艰苦创业、科学求实,无论是在造绿护林技术革新,还是在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等方面都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一些省份在部分重点生态区位开展的商品林赎买等改革,也让绿水青山的守护者有了更多获得感。我们相信,当生态环境日趋改善、人民群众在美丽中国大地上安居乐业之时,便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实现之日。

中国重视林业堪称之最

中国林业经济学会副理事长、北京林业大学经管学院院长陈建成教授正在主编《大学生生态文明教程》。他表示,要把习近平总书记的这一重要指示精神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让大学生全面学习生态文明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

他说,世界上没有哪个国家的领导人这样重视林业。这一重要指示既是对中国林业战线广大干部、职工的精神鼓舞,更是对长期参与绿色发展和建设生态文明事业的林业人的最高赞誉。这是中国务林人的骄傲。

中国林业在历代党和国家领导人的重视下,取得了辉煌成绩。他指出,在世界森林资源减少的同时,我国却实现了森林面积、蓄积双增长的良好局面,创造了沙漠变绿洲、荒原变林海的人间奇迹,开辟了中国林产品加工产业“两头在外、世界第一”的骄人成就。这不仅是中国务林人对我国生态建设的重要贡献,更是落实五位一体战略布局的重要贡献;这不仅是推进生态文明的重要贡献,更是以实际行动诠释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重要贡献。

他说,塞罕坝林场坚定信念、矢志不渝、遵循规律、艰苦奋斗,不仅成为中国乃至世界营造人工林的典范,而且成为生态文明建设的一面旗帜。中国林业人将以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为指引,为中国的生态、生态文明和绿色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产“木头”向产“生态”转变

北京林业大学人文学院院长林震教授长期从事生态文明的研究。他说,塞罕坝林场用事实雄辯地说明了通过科学的办法可以实现生态修复、再造“绿水青山”,生动地诠释了绿水青山造福人民、完全可以成为“金山银山”。塞罕坝“牢记使命、艰苦创业、绿色发展”精神使他领会到,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必须遵循两个原则。

一是生态文明建设要以维护和改善生态安全、扩大生态容量为直接目标。塞罕坝林场在曾经“荒漠无际、寸草难生”的坝上地区,建成了世界上面积最大的人工林,为京津冀和华北地区提供了清洁净水和氧气等生态服务,成为守卫京津的重要生态屏障,为生态文明建设竖起了标杆。

二是生态文明建设要坚持社会主义方向。塞罕坝的“生态奇迹”靠得不是一朝一夕,也不是单打独斗,而是三代塞罕坝人半个多世纪的接力、发挥国有林场集体优势,在社会各界大力支持下,创造的人间奇迹。

他说,我国现有4000多个国有林场,正在实现从“产木头”向“产生态”转变,必将在生态文明建设中发挥至关重要且不可替代的作用。

培养生态文明建设一线人才

东北林业大学高教研究所所长安勇反复研读了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他说,这一重要指示为我国走可持续发展、永续利用的绿色发展之路,建设天蓝、地绿、水清、空气常新的生态文明社会指明了前进方向。

他指出,塞罕坝人用半个多世纪筚路蓝缕的创业历程,树立了“从一棵树到万亩林海”的生态文明建设的样板工程,铸就了“忠于使命、艰苦奋斗、绿色发展”的塞罕坝精神,印证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为我国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宝贵经验。

推动绿色发展,建设生态文明,是林业院校责无旁贷的使命与责任。他说,要不忘初心,牢记“替山河装成锦绣,把国土绘成丹青”的誓言,发挥人才、学科和专业优势,建成支撑生态文明建设的理论阵地和绿色智库。高校要培养更多“吃得苦、留得下、干得好”的生态文明建设一线人才,做生态文明的建设者、引领者。要积极引导科技人员面向生态文明建设的主战场,攻坚克难,锐意创新,把更多科研成果转化为促进生态文明建设的绿色基因、绿色银行。要让师生从塞罕坝精神中汲取营养,获取正能量,用塞罕坝精神教育和激励他们转变发展理念,倡行绿色生产生活方式,共同营造生态文明建设的浓厚氛围。

创造更多的生态奇迹

北京市刚刚在全国率先发布了园林绿化应对气候变化“十三五”行动计划。市林业碳汇办公室主任、高级工程师周彩贤说,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学习塞罕坝精神,最重要的是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具体落实到本职工作上。

她表示,要紧密结合本地、本单位的实际,认真对照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要求,细化生态文明建设的具体方案、具体措施。生态文明建设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全社会长期不懈的努力,一代接着一代干。我们要像塞罕坝人那样,从自己做起、从细节做起、从现在做起,为创造更多的生态奇迹贡献力量。

湖州师范学院“两山”重要思想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吴凡明教授说,是什么铸就了塞罕坝精神?塞罕坝人的动力在哪里?塞罕坝人的坚守不是为了追求个人经济上的满足,而是把对党和人民的忠诚转化为做好工作的强大动力。这是对绿色事业的高度负责与使命担当。这种驱动力是基于人的内在信念、情感、理性而不断释放出来的强大的内在能量,使行为主体获得源源不断的力量源泉。正是有了这种力量,塞罕坝人才能在荒漠沙地上创造出造林100多万亩的绿色奇迹。作为“两山”重要思想诞生地的湖州人,更应该积极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战略思想的丰富内涵和重大意义,让良好生态环境成为人们幸福生活的增长点与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支撑点。

让塞罕坝精神深入人心

在信息爆炸、信息过剩的时代,如何让塞罕坝精神深入人心?北京林业大学绿色传播研究中心主任铁铮教授认为,要着力讲好塞罕坝故事。

他指出,贯彻落实这一重要指示精神,首要的是广泛传播、有效传播、精准传播,进一步提高全民族的生态文明素养。坚持绿色发展理念,弘扬塞罕坝精神,持之以恒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是习近平总书记向全党全社会提出的要求。塞罕坝林场是生态文明建设的突出典范。塞罕坝精神的宣传不能一阵风,而要持久、深入、常态化。

他认为,要认真研究公众的接受心理,有针对性的采取丰富多彩、生动活泼的传播形式,把塞罕坝林场感人至深的事迹宣传好,让塞罕坝故事深入人心;要加大研究力度,全面分析塞罕坝作为推进生态文明建設的生动范例的丰富内涵,深入挖掘塞罕坝精神的内核实质和科学规律;要在全社会推广、学习塞罕坝精神上下功夫,推动塞罕坝精神真正成为全社会“驰而不息,久久为功”、建设生态文明的自觉行动。

猜你喜欢
塞罕坝林场绿水青山
创新方法 用“绿水青山”赢未来
用清廉守护绿水青山
大班绘本阅读活动:塞罕坝的树
The Last Lumberjacks
林场起火了
绿水青山
湖北3家林场入选“2019年度全国十佳林场”
塞罕坝林场向世界诠释“美丽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