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东山区马铃薯生产全程机械化发展战略

2017-10-25 20:24包锡波
农业科技与装备 2017年7期
关键词:全程机械化农艺农机

包锡波

摘要:从辽东山区农业供给侧改革的实际需要出发,阐述当前马铃薯生产全程机械化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以降低生产成本、实现规模经营、农機农艺深度融合为目标,探讨加快马铃薯生产全程机械化的措施及策略,为推进马铃薯产业发展提供借鉴。

关键词:马铃薯;全程机械化;农艺;农机

中图分类号:S5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1161(2017)07-0023-03

经过多年的示范推广,本溪县在马铃薯生产全程机械化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通过调查发现,制约马铃薯全程机械化生产发展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包括土壤因素、气候条件、耕作习惯、农艺要求、农户购买力、机具性能稳定性、农用燃油价格、农机手操作水平、农产品生产成本、市场需要及销售价格稳定性等。从辽东山区农业供给侧改革的实际需要出发,阐述当前马铃薯生产全程机械化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以降低生产成本、实现规模经营、农机农艺深度融合为目标,探讨加快马铃薯生产全程机械化的措施及策略,为推进马铃薯产业发展提供借鉴。

1 马铃薯生产全程机械化存在的问题

1.1 投资回报率偏低

国家实施的农业生产资料直补政策,使种粮农民得到很大实惠,但市场变化和生产资料价格上涨,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政策补贴带来的收益,存在增产不增收的问题。尤其是柴油价格上涨,使农机作业成本压力加大,进而影响农民收益和农业投资回报率。

1.2 农民可支配资金严重不足

农机购置补贴政策的落实和马铃薯全程机械化项目的推动,有力地促进了全县马铃薯机械化生产发展。同时,农民纯收入增长缓慢,农业生产需求同农民现实购买力差距越来越大。农民收入水平总体上处于比较低的阶段,国家连续实施的购机补贴虽然拉动了农机市场销售,但也导致农民积累资金过度消费,给生产生活造成一定影响。

1.3 部分机具性能质量不稳定

目前推广的马铃薯生产机械存在一些质量问题,例如:薯块大小不一致导致播种勺播种双块、多块或漏播;起垄高度不一致、株距不稳定、拖拉机轮距不一致等,无法满足优质马铃薯种植要求。

在示范推广过程中发现,有的机型存在性能不太稳定、制造质量欠佳及不能完全适应当地农艺技术要求等问题。播种机、中耕培土机无法满足大部分马铃薯种植合作社和种植大户的农艺要求。

1.4 机械化播种普及率不高

从马铃薯生产情况来看,机械化播种面积略低于机械化收获面积。主要原因是马铃薯种植机械性能不够完善,达不到种植播种量、种子播种深度等农艺要求。大部分种植合作社及种植大户只好采用机械化起垄、施肥、覆膜后再人工点种的方式完成播种作业。马铃薯机械化收获机具主要使用青岛洪珠和酒泉铸陇生产的挖掘机,其性能稳定、质量可靠,符合相关技术要求和国家标准。

1.6 种植收益下稳

随着全县土地流转规模的逐年扩大,土地流转费用也逐年增加。如2015年的土地租金为400元/667 m2,而2016年增加到500元/667 m2;2016年马铃薯的市场价格是1.2元/kg,而2017年为0.54元/kg。部分种植大户的生产投入不断加大,带来的却是收益明显下滑,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全县马铃薯种植合作社及种植大户的积极性,制约马铃薯机械化生产规模扩大及整个产业发展。

1.7 农机补贴比例偏低

从近年来公布的农机产品补贴目录来看,大部分入选产品价格圴比实施补贴前有着不同程度的上涨。现行的补贴比例对收入较低、发展相对落后的乡镇来说仍然不足,不少农民可望而不可及,影响马铃薯全程机械化产业健康发展。

2 推进马铃薯生产全程机械化的措施

2.1 加强农机科技宣传工作

1) 通过广播、电视、网络、报纸、技术手册等对农民进行宣传发动,大力宣传马铃薯生产全程机械化新技术、新机具。

2) 深入田间地头跟机作业,帮助农机户调试并改进新机具,大力宣传马铃薯机械化生产。

3) 采取走村串户、现场指导、散发宣传资料、组织干部群众观看现场等形式,大力宣传马铃薯生产机械,动员广大农民采用马铃薯机械化生产技术。

2.2 加大机具引进、示范及推广力度

1) 多方协调,形成合力。对上积极争取项目支持、政策扶持和技术指导,对下积极协调生产研发单位进行机具改进、技术研发、跟踪服务,为马铃薯播种与收获机械化技术的推广应用奠定基础。

2) 动员和鼓励实力雄厚的农机合作社和农机大户利用国家支农惠农政策,积极流转土地,引进先进适用的大型马铃薯生产机械,实现马铃薯机械化生产规模化和专业化,助推马铃薯机械化生产快速发展。

3) 积极组织专业技术人员对马铃薯种植与收获关键环节的机械性能进行考察验证,选择适合当地生产条件的机械进行试验、示范、推广。

4) 围绕重要农时、主要季节、关键生产环节,大力推广以机械深松、机械种植、机械中耕、机械植保、机械收获为主的马铃薯全程机械化作业技术。

2.3 强化农机农艺协调发展

1) 加强与农业部门的沟通,制定科学合理、相互适应的农艺标准和机械作业规范,实行规范化种植,为机械作业创造条件。

2) 在种块切割、播种行距规划等方面做到与机械化配套,播种、收获机械同步推广,为实现马铃薯全程机械化奠定坚实基础。

3) 加大对农机农艺从业人员的培训力度。结合重点农时,组织开展专项培训活动,向农机手传授综合农艺知识,向农艺人员传授农机化新技术。

2.4 提升机具综合性能

将应用推广信息及时反馈给机械制造企业,帮助其改进机具结构、制造工艺和材料,完善机具性能,提高机具的适应性、稳定性和零部件可靠性,从而增强农民购机用机的信心。endprint

2.5 建立科技示范点

采取“建点示范,以点带面”的方式,加大马铃薯生产机械化新技术、新机具的试验示范推广。示范基地的建设突出农艺与农机相适应、相结合,统一马铃薯种植品种和机械化作业标准。积极引进先进适用的马铃薯生产机具,提高示范基地的马铃薯全程机械化水平。

2.6 健全机械化服务体系

加快马铃薯生产专业合作社建设,优化农机装备结构,提升综合管理水平,完善运营机制,提高机具作业水平,充分发挥示范带动作用。在马铃薯机械化生产实践中,不断探索规模化发展、集约化经营、公司化运作的农机化生产新路子,解决马铃薯产、购、销一系列问题,提高广大农民主动发展马铃薯机械化生产的积极性,形成真正意义上的马铃薯生产全程机械化。

2.7 开展不同层次培训

加大技术服务力度,跟进新技术培训。在马铃薯主要生产环节,组织专业人员进村入户,进行3个层次的技术培训。

1) 对乡村领导干部及乡镇农机管理技术人员进行培训,向他们讲解马铃薯机械化知识,争取资金、政策等方面的支持。

2) 开展以农民为主要对象的培训,让他们了解马铃薯机械化技术的发展应用现状,认识马铃薯机械化技术优势,掌握技术要点及相关配套技术措施,达到提高认识、更新观念、自愿接受新生事物的目的。

3) 对机手开展培训,使他们掌握马铃薯生产机械的原理、使用、调整、维护、修理及安全操作技术,达到会使用、懂调整、能维修的目的。

2.8 拓宽农机社会服务范围

充分发挥项目示范区的示范、带动、辐射作用,不断创新示范推广模式,把示范点建设成“以点带面”“以村带乡(镇)”“以乡带县”的示范基地。同时,通过技术培训强化示范宣传,带动周边乡镇提高马铃薯生产机械化水平。以示范点为中心,辐射带动周边乡镇和马铃薯种植大户、农机专业合作社,重点推广深松、种植、撒肥、中耕、挖掘、植保等作业机具与技术。以规模化服务和跨区作业为方向开展农机社会化服务,提高马铃薯机播、机收等关键作业环节的组织化水平,进一步拓宽马铃薯机械化作业市场,增加农机经营者的经济效益。

3 推进马铃薯生产全程机械化的策略

3.1 发展规模经营,培育扩大种植基地

坚持推进连片种植、专业生产和规模经营,着力建设和发展种植基地。加快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引导种植户、龙头企业和各类合作经济组织通过多种形式发展规模化生产基地,推动耕作方式变革,为扩大种植面积创造条件。吸引域外种植大户、企业和合作社经济组织参与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培育加工专用薯生产基地,力争使全县马铃薯种植集中连片面积占土地流转面积的80%。

3.2 实施品牌战略,提升精深加工能力

利用本溪市马铃薯研究所的科技品牌,依托“武星”“关门山”等知名农场,发挥资金、技术和市场优势,将特色产品做大做强,提升市场占有率、产业效益和产业品位,发展马铃薯订单农业,进而奠定辽宁东部山区绿色、有机马铃薯加工基地的全省领军地位。

3.3 强化流通与贮藏,完善原料收贮体系

坚持订单生产、一体化服务、预约收购的产业化经营原则,开辟马铃薯运销“绿色通道”。加大在安全运输、订单履约、植物检疫等方面的检查力度,规范马铃薯市场流通秩序,加强收购服务,提高商品薯流通能力,支持流通企业和各类合作经营组织建立集信息、物流、科技服务为一体的马铃薯专业市场,完善多层次、多形式、多功能的马铃薯市场体系。

3.4 健全服务体系,提升产业发展水平

采取“建点示范、以点带面”的方式建立各类科技推广示范点,扩大新品种、新技术试验示范面积,大力推广和普及机械化关键增产技术,健全以科技推广、产业服务为主的农机体系。培育壮大机械化服务组织和服务大户,使马铃薯机械化生产水平达到90%以上。在先进机具推广方面,重点推广青岛洪珠生产的马铃薯复式覆膜播种和联合收获机。薄膜采用山西省农科院的可降解渗水地膜。同时,积极与拖拉机生产、经销企业协调22.4~29.8 kW(30~40马力)可调轮距拖拉机的供应,解决马铃薯垄距宽的问题。

3.5 加大政策支持力度,研发新机具

辽宁省农机化技术推广总站、辽宁省农机化研究所应联合省内相关农机生产企业,在积极考察学习国内外先进马铃薯关键环节新机具的基础上,按照全省不同地域、不同种植模式对机具的不同要求,加大对现有马铃薯生产机具的改进力度,提高机具的性能质量和适应能力。同时,积极研发种植培土联合一体机、联合收获机、喷药施肥一体机等新型机具,降低农业生产成本,以尽快适应当前马铃薯产业发展的市场新要求。

3.6 农机与农艺融合,促进协调发展

制定马铃薯关键环节农机农艺融合发展实施规则,根据不同地域、土壤条件、种植模式对机械化的需要,制定不同的机械化作业标准及技术要求,同时配套相应的生产机具,确保马铃薯产业持续健康发展。

4 结语

目前,辽东山区马铃薯机械化作业面积逐年上升,关键环节机械化生产模式在示范推广的辐射带动下逐步推广应用。在今后相当长的时间内,马铃薯产业对配套农机具的需求将稳定、持续增长,市场需求前景看好。各类马铃薯机具补贴政策的实施,将大大提高广大农民购机用机的积极性,推进马铃薯作业机具的生产、研发和应用。马铃薯生产机具保有量的不断增加和马铃薯生产规模的逐年扩大,必将拉动马铃薯关键环节新机具发展,對马铃薯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1] 吕霞.辽宁省农机服务体系存在的问题及发展建议[J].农业科技与装备,2012(11):87.

[2] 武正辉.4U-110型薯类收获机的研制[J].农机科技推广,2014(11):49.

[3] 任珺,曹发海.安徽马铃薯机种环节的问题与对策[J].农机科技推广,2017(4):28.

[4] 白人扑.关于我国马铃薯产业发展振兴的思考[J].农机科技推广,2017(3):4.

Abstract: This paper expounded the main problems existing in potato production full mechanization at present from the actual demand of agricultural supply-side reform in Liaoning eastern mountainous area. Reducing production cost, implementing the scale operation and deep integration of agricultural machinery and agronomy taken as the target, this paper discussed the measures and strategy for speeding up potato production full mechanization, in order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promoting the development of potato industry.

Key words: potato; full mechanization; agricultural technology; agricultural machineryendprint

猜你喜欢
全程机械化农艺农机
不同施肥方式对茅粱糯1号农艺性状和酿酒品质的影响
基层农艺技术推广和应用的强化途径分析
基于农业生产中农艺技术的应用研究
农机维修对农机化技术推广的重要性分析
试论建设县乡农机推广体系的有效措施
农机购置补贴的绩效分析
玉米全程机械化栽培技术研究
小麦全程机械化高产栽培配套技术
咸宁市水稻一种两收全程机械化栽培技术规程
杂交中稻一种两收全程机械化高产栽培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