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学生在主体参与中成为规则的主人

2017-10-25 21:03张红兰
中小学德育 2017年10期
关键词:规则意识班级

摘 要要培养合格的公民,必须培养学生的规则意识,促进学生良好规则习惯的养成。基于对规则教育现状的分析,学校不断创新实践,让学生在主体参与中成为规则的主人:共建规则,形成规则养成教育体系;编写读本,使规则教育有所依托;体验感悟,探究学生喜欢的学习方式;生活践行,促进学生知行合一。

关 键 词中小学法治教育;规则意识;公民教育;主体参与

中图分类号G41

文献编码A

文章编号2095-1183(2017)10-00-03

法治教育的实质在于培养国民的规则意识。公民规则意识有三方面的表现,其一是对规则的认知认可的意识;其二是参与制定和修改规则的意识;其三是自觉遵守规则的意识。[1]实践表明,规则教育不能依赖由外到内的强迫灌输与反复强化,让学生被动接收规则,而应创造条件让学生内在生成规则,引导学生享受规则带来的好处,对规则产生正面的、积极的情感,才能提高规则教育的效果。基于这样的认识,学校通过开展系列规则教育活动来提升学生的法治意识,促使学生在生活中逐渐形成明确、统一、灵活并具有可持续性的规则意识,从而让规则深深地烙在他们成长道路上的每个脚印中,成为真正幸福的社会人。

一、共建规则,形成规则养成教育体系

没有主体间的有效沟通就没有规则。为此,学校组织开展了“规则大家谈”活动,通过问题讨论、反面案例启示、看电影谈体会、征文比赛等一系列活动,让学生在了解规则的作用及意义的基础上共建规则体系。

(一)师生共建,制定班级公约

学校要求每一个班级都要开展班级公约制定活动,形成一份经过学生讨论并认同的班级规则。

案例:307中队制定班级公约

寻找问题、确定主题:班级组织小组讨论,找出班级最突出的行为问题:课堂纪律、课间打闹、食堂用餐。

分组调查、收集素材:每个小组分别就其中一个问题听取同学意见,收集建議方案。

讨论辨析、汇总意见:将每一个问题逐一提交班级商议:我们应鼓励什么行为?禁止什么行为?同时征询当事人的想法,最后形成班级规则。

形成规则、表决通过:听取大多数同学的意见,全体同学表决通过,形成《307班级公约》。

执行规则、跟踪反馈:班规执行情况由监督员检查记录,每天反馈。对出现的小问题及时提醒。

(二)家校联合,共商家庭规则

基于家庭的差异性,家庭规则采用共性规则与个性规则相结合方式呈现,鼓励每个家庭制定个性化的、可操作的家庭规则。如“做客规则”:

(1)主动打招呼;

(2)未经主人同意,不拿别人的东西;

(3)用餐时,取菜不可以贪多,自己的厨余垃圾自己处理,遵守用餐礼仪;

(4)不做给别人添麻烦的事。

(三)分类梳理,整理社会规则

社会生活的范畴异常广泛,风俗、法律法规、道德规范等都是社会规则,在小学教育阶段,主要应让学生学习密切联系生活的,小学生所必须了解或遵守的社会公共生活规则,比如:不乱穿马路、图书馆里保持安静等。通过分类梳理,整理出一套密切联系学生生活,小学生所必须遵守的社会公共生活规则体系。

如此,规则的形成过程,既达到了让学生自己教育自己的作用,又通过主体间有效的合作,使学生认识规则、体验规则,更为重要的是,这样做是对学生权利的尊重,是规则平等性的重要体现。

(四)主题建构,形成规则养成教育体系

学校在分类整理、共商规则的基础上,经老师讨论通过,最终形成学校层面的学生行为规则的基本养成框架。

学生行为规则体系分校园规则、家庭规则、社会规则三大板块,每个板块分五个专题,如校园规则分为:课堂学习规则、课间休息规则、同学交往规则、食堂用餐规则、爱护校园规则。三大板块共十五个主题,分年级实施,低年级主要学习校园规则及家庭规则,中年级主要学习家庭规则及社会规则,高年级主要学习社会公共生活规则。

二、同编读本,使规则教育有据可依

教师与家长一起收集筛选学生熟悉的、亲历的生活事件科学设计规则读本,使规则教育的开展有据可依,同时引发学生有效体验,促进规则意识的内化。

(一)板块编排依据学生心理特点

低年级教材由三个板块组成:“生活直通车”“校园哈哈镜”“小辨析”,主要以照片、连环画方式呈现。中高年级教材主要由“事件直击”“镜头回放”“小辩论”“我们的身边”“我们需要了解”等几个板块组成,部分配以视频素材。以“景苑小学学生手机使用公约”为例,教材为这一规则定制了一段导语,包括三个独立的内容:“生活直通车”告知孩子们手机使用的规则;“哈哈镜”以图片、事例等形式为同学们呈现学生在手机使用中的各种现象;“小辨析”引入学生真实生活事件,从而让规则养成教育更富有生命力。

(二)课程素材来自学生身边的真实故事

教师、学生、家长共同收集筛选学生熟悉的、亲历的生活事件并进行科学设计。如:

教师观察:在学校教学楼与行政楼之间有一花坛,孩子们上体育课、音乐课,放学都要经过。部分孩子们为了方便,经常不顾老师的批评偷偷通过。有一天,快上体育课了,小明犹豫了一下,还是悄悄地从花坛上快速通过了。

学生经历:“禁止高空抛物”是小区常见的横幅,可仍有许多人违反这条规则。有一天,我兴致勃勃地买完东西回来,刚到楼下,天上就有个不明物体向我袭来,幸亏我躲得快,不然头就惨了。

社会热点:2017年1月29日下午2点半左右,宁波雅戈尔动物园发生老虎咬人事件。一名游客在近距离逗老虎时被老虎拖入园内。下午5点,该名游客因抢救无效死亡。园区的视频录像证明该男子没有买票,是翻越动物园外面的围墙,直接跳进虎园的……

如此,所选素材引发了学生的体验,从而让他们发自内心地认识到,规则看似一种约束,其实更是一种保护,社会生活离不开规则。

(三)丰富、共享配套资源

对于每个主题,学校都会根据教师、学生、家长收集的生活事件素材建成相应的资源库,如照片素材、文字素材、视频素材、ppt素材,供教学时选用。老师在实施生活事件微课程的时候,又可在收集整理中,不断丰富素材库,供其他老师选择使用。

三、体验感悟,探究学生喜欢的学习方式

“没有学习者的主体性就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德育。”在规则教育实施的过程中,学校注重采用符合学生年龄特点的、感兴趣的学习方式加以引导。

(一)情景再现

对于学生的学校生活情景,教师在进行教育教学时,时间和空间是开放的。校园规则教育完全可以在现場进行,带着孩子们在走廊学习“走廊上不大声喧哗”,在食堂学习“用餐时要保持安静”等等。在开放的课堂里,没有繁琐的过程,没有严厉的说教,学生静静地观看、自由地讨论、尽情地憧憬。

(二)新闻播报

通过新闻联播型课堂,可以唤醒学生主人翁意识,培养学生的规则意识,而且,在播报素材的选择中,同学们学会了比较与思考,锻炼了表达能力与分析能力。例如:结合动物园老虎咬人事件、小学生骑共享单车导致死亡事件等进行新闻播报,促进了学生正确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

(三)游戏故事

在低年级的课堂中,教师可以选择“游戏故事型”教学模式。老师选择能启发学生并引起学生兴趣的游戏故事,让游戏、故事成为课堂师生交往的纽带,引导学生不断体验,反思自己的行为,将学生的认知与体验很好地连接在一起,进而促进其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四)讨论思辩

学生生活中的两难问题往往包含了两条不可兼顾的规则,如前文所说的“教师观察”中的例子,学生需要在“上课不迟到”和“不踩踏草坪”两条规则中做出选择。学生展开辩论,有的同学认为踩踏草坪是违反规则的一种表现,这种行为是错误的;有的同学认为这种行为是可以原谅的,因为这位同学上课已经快要迟到了;还有同学说:小草也有生命,我们也应该爱护小草小花,这是用一个错误去补救另一个错误,如果怕迟到,可以早一点去……在课堂中,没有老师的批评指责与谆谆教诲,学生在辩论中活跃思维、碰撞观念,从而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2]

四、生活践行,促进学生知行合一

(一)周期养成,在生活中践行规则

规则需在生活中践行,只有落实在具体的生活中,才能真正培养学生的规则意识,养成良好的规则习惯。每一条规则的养成都需要一定的周期,学校以《学生规则养成记录表》为载体,以21天作为一个周期,学生把自己文明的行为记录下来。长此以往,学生渐渐养成自我约束、自我管理的习惯,从而提高规则意识。

(二)活动体验,促进规则意识内化

学校鼓励学生通过微观察、微调查、微采访等活动,了解遵守规则现状,在实践中反思、体验、感悟。如,学校模仿“1818黄金眼”节目,开展“小记者在行动”,以此为媒介,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规则以及学生规则遵守情况,从而引起学生的反思讨论。如学校图书室开放了,同学们都会有一节课时间去看图书,可是总有不遵守规则的同学,图书乱放,在阅览区说话,小记者及时拍下一天结束后的图书室照片,并进行分析讨论。

学校的升旗仪式、红领巾广播站是进行规则教育的很好的平台。学校利用升旗仪式,设计了“分享规则300秒活动”,分享生活中的规则故事,正面讲述遵守规则带来的好处,从而促进了学生规则意识的内化。

学生根据不同的规则主题选择不同的实践活动,了解规则遵守现状,在活动中感受规则的重要性,从而促进规则的内化。

(二)多元评价,促进规则行为的养成

学校通过教师、家长、同伴等三个维度,采用多种方式,如观察记录、积分评价、自我内省等方式对学生展开评价,促进规则行为的养成,达到知行合一的目标。如开展各类校园之星评比活动,如“文明之星”“守规之星”等,学校利用红领巾广播电视对他们进行表扬,这样,一方面使榜样感到了受表扬的愉快,另一方面让普通学生形成只要认真遵守规则就会受到表扬的意识,这样学生的规则意识将不断增强,就会把遵守规则的行为从班规、校规延伸到自己的校外生活中去。

总之,学生只有真正发自内心地遵守规则,遵纪守法,才会“有耻且格”,在自我改造、陶冶和锻炼中,真实实现人格上的自重、心灵上的自省,思想上的自警,精神上的自励。

参考文献:

[1]李聪慧.公民规则意识研究[D].郑州大学,2011:1.

[2]张红兰.以规则成就方圆[J]中国德育,2017(5):67.

(作者单位:杭州经济技术开发区景苑小学

浙江杭州 310000)

责任编辑 徐向阳

猜你喜欢
规则意识班级
班级“无课日”
如何培养孩子的节约意识
例谈概率统计备考的五个意识
让规则不规则
不如吃茶去
初一学生符号意识的培养应从“理解”入手
班级FACE系列大放送
采用C—NCAP 2006年版管理规则
消防意识
二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