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样板戏诞生背景之一批判《武训传》

2017-10-25 09:13袁玥
戏剧之家 2017年18期
关键词:样板戏

袁玥

【摘 要】电影《武训传》所存在的问题,以及受资产阶级价值观主导的知识分子无法承担社会主义时期宣传教育的重大使命,使得毛泽东同志下定决心要破旧立新,从根本上巩固无产阶级政权,是样板戏诞生的深刻背景。

【关键词】样板戏;《武训传》;文艺路线;破旧立新

中图分类号:J99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7)18-0114-02

一、电影《武训传》反映了文化领域存在的问题

首先,说起样板戏,就绝不能不提电影《武训传》在历史背景中所蕴含的重要意义。围绕《武训传》的讨论和其背后所折射出的图谱,是我们认识文艺路线斗争的一把钥匙,也是真正理解革命样板戏诞生背景的重要线索。

其次,由于电影《武训传》对“中国革命”做了不正确的诠释,所以毛泽东同志在观看过后,对其就中国革命相关问题的表述是极不认同的。思考这些表述难道不是唯心主义历史观和个人主义的思想观点吗?所谓的武训行乞办学,如果置于中国革命历史进程中具体分析,武训是“农民革命的典型”吗?他有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和行动吗?他是所谓值得学习的榜样吗?毛泽东同志明确指出,所谓的武训道路其实即使不是主观故意,也是客观否定中国革命的实质。脱离阶级和阶级斗争,客观上回避革命的根本问题(即取得政权的问题),主观上修正革命的主要形式(即展开武装斗争),其本质上是对封建统治阶级的妥协献媚和屈膝投降。核心是否定在黑暗的旧中国,正是在毛泽东同志的领导下,中国共产党引导工农兵进行武装斗争、暴力革命(特别是土地改革)才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推翻“三座大山”,打到“蒋家王朝”,建立了新中国的必然性、正义性。

再次,面对有人即使不是别有用心过分拔高,但脱离唯物主义历史观,大搞资产阶级唯心论,毛泽东同志为了弄清事实,拨乱反正,把围绕《武训传》的讨论当作重大根本问题提出来,这才有了1951年5月20日《人民日报》社论,《应当重视电影〈武训传〉的讨论》。其中对当时整个思想文化领域的“混乱达到何等程度”作了严厉批评。“歌颂这种丑恶的行为,无耻地打出‘为人民服务的革命旗号来歌颂,甚至用农民革命斗争的失败作为反衬来歌颂,这难道是我们能够容忍的吗?”问题的严重性在于“这表明资产阶级反动思想侵入了战斗的共产党内”了。这样严重的后果,不批判,不斗争,听之任之,行吗?搞不好新生的革命政权有被颠覆的危险。这为之后文艺路线斗争埋下伏笔。

最后,《武训传》的问题仅仅是一部电影的问题吗?是不是过分了?它本质上涉及到中国人民是否应该和可以革命这样的重大问题,有多少人认识到了呢?这一点毛泽东同志是敏锐的,他说得极其直白:“一些(号称学得了马克思主义的)共产党员,他们一遇到具体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思想(如像《武训传》),就丧失了批判的能力,有的人甚至向这种反动思想投降。”

二、站在马列主义立场上看待重要的原则性问题

站在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上,中国革命能够胜利不是靠办义学,走教育救国的路(这是根本行不通的)。只有依靠马列方法论和中国实践相结合的办法,才能真正认识和理解革命的胜利是建立在人民被压迫进而搞暴力革命,武力推翻剥削阶级的反动统治,从而取得成功的这样一个事实之上的。只有革命取得彻底的胜利,人民才能真正翻身做主人,才能有学文化的机会,才能有希望过上幸福的生活。不容置疑的历史事实是,中国人民在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进行武装斗争、暴力革命(特别是土地改革)才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推翻“三座大山”,打到“蒋家王朝”,建立了新中国。在革命的历史进程中产生了众多的英雄人物和先进典型,他们的事迹可歌可泣,这才是文艺作品应该歌颂和表现的题材,也是文艺工作者应有的觉悟和思想。由于种种原因,只到十几年之后的革命样板戏诞生才真正实现了这样的诉求。

这里深刻的历史背景是,在已进入有别于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社会主义革命阶段的共产党领导下的新中国,不仅要求共产党员,甚至是鼓励全社会、全民努力触及灵魂,改造思想,力争实现《共产党宣言》所指出的两个决裂,即“同传统的所有制关系实行最彻底的决裂”,以及“要同传统的观念实行最彻底的决裂”。

然而无产阶级的意识形态,“不会自发地产生”“必须努力使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在工人阶级中牢不可破”。而实现这一目的要依靠什么人,旧的知识分子总体表现是令人失望的,《武训传》就是一个突出的例子。

三、毛泽东同志主导文艺路线转向

为什么资产阶级知识分子会普遍将中国的苦难和落后归结为所谓的“缺乏教育”“工业落后”呢?为什么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只看到现象,抓不住本质呢?为什么资产阶级知识分子意识不到中国人民遭受苦难的根源是社会制度呢?这是知识水平、价值观、世界观等具体的意识形态所决定的。只有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充分认识到阶级和阶级斗争,革命和与之相对立的“改良主义”,才能认识到中国的出路,只能是毛泽东同志领导下的彻底的社会革命,要建立社会主义,实现共产主义(这也是习近平总书记提倡的不忘初心)。

毛泽东同志曾说:“我们文化界的进步力量(要革命不要改良)还小,文化队伍中的‘人民解放军(具有无产阶级价值观的知识分子)太少了。”新中国文艺作品毫无疑问应当表现广大工农兵,特别是其中的基层党员,不仅绝对忠诚于“党的事业”(全人类的事业),而且还积极扮演着教育同志的革命同路者的角色。他们在党和毛泽东同志的指引下,將自己的怒火和仇恨融入到整个“无产阶级”的阶级仇恨中,最终放弃“狭隘的”个人目的,坚定投身到“为人类谋解放”的无比崇高的革命事业中去。这样的境界,这样的价值观、世界观是多么美好,多么令人向往,多么值得为之奋斗。

为此,毛泽东同志为了巩固社会主义政权,站在伟人的高度,极其重视在思想文化教育等意识形态领域“破旧立新”。“破旧”指的是破除和清理旧的观念,及旧观念的上层建筑(特别是政治上层建筑),主要是积极进行思想改造、文化批判,坚决破除旧国家意识形态的国家机器与制度支撑。“立新”指的是建立和实行新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教育、宣传,以及建立新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政治上层建筑。这是文艺表现什么?为谁服务的根本问题。中国的社会主义必然要求社会主义价值观的文艺,这也是革命样板戏诞生的根本原因。

事实上,毛泽东同志在重大问题和大是大非问题上是绝不妥协的,所以他在朝鲜战役期间仍然把对《武训传》的讨论当作头等大事来抓(几十年后王震感慨“毛主席比我们多看50年”)。毛泽东同志念念不忘的是“社会主义”,是“人民”。应当说,“全国第一次文代会后,文艺界缺乏应有思想斗争、思想批判”。正是对《武训传》的讨论和批判,指出了文艺界应当进行应有的思想批判和思想斗争,应当形成这样的风气。毛泽东同志为纠正文艺路线,特别是之后的社会主义教育运动和革命样板戏,打下了第一根桩,毛泽东同志开始动手“破旧了”,革命样板戏即将诞生了。

参考文献:

[1]袁晞.《武训传》批判纪事[M].武汉:长江文艺出版社,2000.endprint

猜你喜欢
样板戏
红灯记(根据现代京剧样板戏改编)
电影意识形态批评方法下复观样板戏电影《智取威虎山》
样板戏的时代感
论“样板戏”的语言特征
样板戏及样板戏研究的另一面
——评张丽军《“样板戏”在乡土中国的接受美学研究》
“样板戏”研究:缘起与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