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的小孩教不坏

2017-10-28 17:47林清玄
感悟 2017年10期
关键词:身教红豆杉榕树

林清玄

有一次去参加有关青少年问题的座谈会,与会的专家都大谈教育问题,最后轮到我发言,我说关于教育我的看法很简单,只有两句话,第一句话是“好的小孩教不坏”,第二句话是“坏的小孩教不好”。

与会的人都大感惊诧,因为既然是这样,教育就无用了,还需要教育干什么呢?

这两句话并不是否定教育的功能,而是说通过教育所能做的事实在非常有限,因为从因果律上看,每一个孩子投生到这世界就好像是一粒种子,种子虽小,却一切都具足了。

假如这一粒是榕树的种子,那么就要以榕树的特质来帮助种子的成长,但是不管多么努力照顾,榕树的可能性是:一,变成大榕树。二,变成小榕树。三,根本不发芽成长。

教育可以做的范围大概如此,即使再天才的教育家也不应该渴望把榕树变成松树,比较不幸的是,我们目前的教育,似乎都是在努力着,希望每一个小孩子都成为红豆杉,于是耗神费力地做改变种子特质的工作,这是因为大家都相信红豆杉才是最有价值的。其实,国宝级的红豆杉固然可以做雕刻、做家具,平凡的榕树又何尝不能成为风景,不能让人乘凉呢?教育,是在使一棵红豆杉长成好的红豆杉,尽其所用;也在使一棵榕树成长为好榕树,不负其质。如果教育是使红豆杉变成榕树,或榕树长得像红豆杉,那就完全错了。

齐头式的教育,将会使许多红豆杉或榕树不能长成他们本来的样子。只有立足点平等的教育,使草木自己成长,每个人的本质才都得以发挥。

我主张“好的小孩教不坏,坏的小孩教不好”的第二个原因,是认为教育最要紧的是唤起人内在的渴望,而不在于填充了什么内容。一个小孩子如果内在的渴望被唤起,真正想为这渴望去努力,他就不容易变坏了。这渴望,就是我们幼年时代常常写作文的“我的志愿”,那志愿如果不是口号,而是了解自我本质后的确立,渴望就产生了。

举例来说,像舞蹈家林怀民、音乐家李泰祥、电影导演侯孝贤、剧场导演赖声川、雕刻家朱铭,这些充满创造力的人物,他们所受的教育并不是什么成为艺术家的环境,由于他们的成就动机(也就是渴望),他们走上了自我教育之路,就比较容易成功。

“好的小孩子教不坏,坏的小孩子教不好”的第三个原因,是身教重于言教,我们要孩子有好的本质,必须自己先有好的本质,这样孩子就不至于因环境的关系走上岔路。

这道理很简单,就像小孔雀一定要养在孔雀群中,它才会知道如何学习开屏,做一只美丽的孔雀,若把孔雀养在鸡群中,孔雀到后来就会像一只鸡一样。孟母三迁的道理就在于此。

把这种身教重于言教的说法,用现代一点的语言来说,就是“典型的确立”,或“偶像的确立”,我们的孩子从小如果有好的典型或偶像,那么纵使没有提供足够的教育資源,他依然有成就动机,成功的可能性就大得多。我自己的成长环境就没有提供成为作家的资源,但由于小时候的偶像都是诗人作家,也就自然地走向作家之路。

天下太平的线索,就是每一个人都确立了生命的好品质,可叹的是,这个社会愈来愈重视包装而忽视品质了。“好的小孩教不坏,坏的小孩教不好”的结论是,如果钻石被琢磨出来了,不管怎么包装,依然都是耀眼的。

摘自《常想一二,不思八九》(北京联合出版有限公司)

猜你喜欢
身教红豆杉榕树
榕树街121号
浅谈在教育中身教大于言传
榕树
红豆杉
言传不如身教——漫谈新课程背景下体育教师角色
南方红豆杉濒危原因及保育技术
榕树
身教重言传 最美孝为先
TACE联合复方红豆杉胶囊对预防肝癌术后复发的研究
身教重于言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