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化学不同教学模式的探讨

2017-10-30 22:09姜芳燕徐小雄
中国校外教育(下旬) 2017年8期
关键词:生物化学教学模式课程

姜芳燕++徐小雄

生物化学是生命科学的基础学科,在其领域占有很重要的地位。生物化学在生物科学相关专业学习中起着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但由于生物化学知识内容涉及范围广,抽象微观,分子结构庞大,代谢途径复杂,内容多课时少等特点,而传统教学模式较为单一,且以教师为主,严重影响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和主动性,进而影响课堂教学效果。结合生物化学教学内容结构和自身的特点,探讨多媒体结合板书模式、微课程模式和讨论课模式等不同教学模式在生物化学教学过程的应用。

生物化学多媒体教学微课程讨论课21世纪是生命科学的世纪,而生物科学又是生命科学的前沿和尖端学科,在社会发展进程中发挥着不可估量的推动作用。生物化学是生物学科中发展最为迅速的一门前沿性学科,作为生命科学领域最广泛的基础学科,其理论知识及其应用技术涉及生物、食品、营养和医学等多个专业学科。生物化学是我校生物类相关专业学生必修的专业基础课之一,也是许多高校研究生入学考试的必考课程。

生物化学课程是一门集教学与实践相结合的综合性课程,其涉及的范围广、知识面大,既包括阐述静态生物化学中的蛋白质、糖类、核酸、脂类和酶等生物大分子物质的结构,也包括阐述糖类代谢、脂类代谢、核酸代谢和蛋白质代谢等动态生物化学,还包括研究代谢和生物功能与复杂的生命现象的功能生物化学。由于课程自身特点,如讲授内容抽象微观,涉及生物大分子种类繁多,各种生命物质代谢途径盘根错节又互有联系难以梳理等,都很大程度增加了教学的难度。加上生物类相关专业安排的课时量又极其有限,因此,学生普遍反映生物化学课的概念多、理论多、知识抽象和难以记忆。学生中流传这么一句话“生统生化,必有一挂”,足见学生对这门课程的判断。其次,教学形式较为单一,不利于学生专业能力的培养。传统的教育模式以教师为中心,学生常处于被动状态,学生的主动性和参与性受到限制,属于“填鸭式”的教学方式。生物化学是一门不断发展、实用性很强的学科,照本宣科式的教育模式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此外,传统教学模式对信息化学习资源的利用率较低,师生之间的互动较少,也无法有效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与独立思考能力。因此,如何有效发掘学生学习本课程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課堂教学的质量,寻求适合学生学习和教师教学新模式成为生物化学教学方法改革的重中之重。

一、多媒体结合板书模式

通过多媒体教学的方式能够直观、形象地向学生展示教学内容,尤其是生物化学原理部分的讲解将更加具体化和形象化。多媒体的课件和动画视频可以将文字、图像和声音等多种信息集于一体,可以清晰地向学生展示教学内容。例如,在讲解镰刀形贫血症是一种分子病,首先,可以通过图片展示正常血红细胞和镰刀形贫血症形态上的区别,其次通过对比两种氨基酸序列的差异,从而让学生更加直观地看出变化。另外,在讲解蛋白质合成代谢部分时,通过动画可清晰地展示70SrRNA如何分离为50S亚基和30S亚基并起到场所的作用,mRNA是如何结合到rRNA并起到模板的作用,tRNA是如何识别和转运氨基酸,整个蛋白质翻译过程是如何起始、延长、终止和释放的。整个过程形象、生动、清晰,同时在讲解的过程加以适当的提问,让学生积极地参与其中,可帮助学生改善思维方法,启发学生的联想力与创造力,提高其对生物化学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但是,一味地采用多媒体教学也会引起学生视觉疲劳,容易导致学生走神或者抓不住重点。

板书是一种传统的教学手段,其特点是可以将教学内容进行凝练和浓缩,显示课堂知识的层次和结构,可以启发学生的思维。所以在教学过程中,除了采用多媒体教学,还应合理地结合传统的板书,注重课堂重点和难点内容。比如在酶化学章节中,讲到米氏方程的推导,如果仅仅采用多媒体展示具体公式和基本过程,容易导致学生对所学内容的整体性认知不足。而教师可通过板书一步一步地推导演算,向学生展示整个方程式的推导过程,加深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因此,传统的教学结合现代多媒体手段可以使教学过程变的生动丰富,取得较好的效果。

二、微课程模式

随着信息化和网络资源的普及和发展,利用网络资源主动获取知识,已成为当今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微课程是指以视频为主要载体,记录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围绕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而开展的教与学活动的全过程。微课程本身是一种创新的教学方法,这种教学方法与手段的革新不仅符合时代发展的需要,而且与我国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建设要求相契合。微课程通常是一个大小约为10~20min的小视频,主题明确,只针对一个知识点、一个公式或一个问题通过合理的构建而形成微小的课程。在生物化学教学中引入微课程,学生可以充分利用课余时间随时随地的学习,反复揣摩,使其不再拘泥于传统课堂,而是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更加能够调动学生主动性。

微课程的教学设计主要包括将课程根据章节分解为若干知识点,设计自主学习的问题,制作视频微课,检查与修改等。微课程有其优越性,但并不意味着要将生物化学的所有内容微课化,目前微课程只是一种辅助教学手段,还无法取代课堂授课模式。在选择微课的素材时,教师应根据教学重点和难点,有针对性地选取学生难以理解、教师在课堂上难以讲明的一两个典型的知识点,精心制作1~2个微课视频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一定要根据教学大纲突出相应章节的重点。其次,微课程呈现的内容还应紧密契合学科前沿,可以结合教师自身的一些科研成果,让课程有更好的时效性,不要让学生认为所讲的知识内容都是十几年甚至几十年前的研究,如今没有什么现实意义。可以选取制作微课程的内容有:在蛋白质化学章节中有关,蛋白质二级、三级、四级等高级结构学生难以区分,可以制作“蛋白质的高级结构”微课程;“DNA双螺旋结构”微课程;“糖酵解”微课程;“三羧酸循环”微课程;“脂肪酸的β-氧化”;“DNA半保留半不连续复制”微课程,等等。通过这些微课视频的制作及应用,可以有效地帮助学生梳理了知识重点和难点,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学习效率。除此之外,还应该有较好的微课程发布平台,便于学生可以随时随地查看。而授课教师应做到课前及时发布,课内加以巩固说明,课后及时收集反馈意见与问题。endprint

三、讨论课模式

讨论课模式,也叫PBL(problem-based learning)教学模式,即以问题为导向,学生以小组学习为形式,围绕某一案例或专题自主提问题、查资料、进行学习讨论、老师指导为辅的學习模式。在此过程中,需要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一方面,能促使学生养成探究性学习习惯,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以及批判思维创新协作等综合能力,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与素质;另一方面,通过充分的师生互动,有效地促进了教学相长。

讨论课主要设置在动态生物化学章节中,是因为这些章节所涉及到各种代谢途径较多,学生难以理解,容易混淆,而且无法找到它们之间的知识连接点。比如,在糖代谢中,就有糖酵解途径、丙酮脱羧生成乙酰辅酶A、三羧酸循环、乙醛酸循环、磷酸戊糖途径、糖异生途径和糖酵解途径的关系,这些代谢途径的不同点和共同点是什么,哪些步骤是它们的限速步骤;又如,脂肪酸的β-氧化和脂肪酸的合成的区别;糖代谢、脂质代谢和蛋白质代谢是如何联系等等。这些内容对于学生较难理解,如果只是通过课堂讲授,学生往往表示难懂。因此,我们在这几章节内容设置相应的讨论课,选取几个主题,分设糖代谢专题、脂质代谢专题和蛋白质代谢专题以及其他专题,分小组进行讨论。学生可自由组合(每组约8人),选取一个主题,课前查阅和整理资料,制作PPT,课堂上选取一名代表发言,阐明本组观点,其它同学可以提问或提出不同观点。在学生讨论过程中,教师加以正确引导,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及时归纳总结,对学生有争议、考虑不周或模糊不清的问题要集中解答。通过这种形式的讨论课,学生的逻辑思维信息与知识获取能力,PPT制作水平、语言表达和演讲能力、团队协作意识等综合素质和能力均能够得到了全面的锻炼和提高。当然,教师应设置讨论课的合理评判机制,应有科学的打分机制,避免学生在讨论课过程中流于形式。将讨论课与成绩相关联,可以让参与的同学获得更多的肯定,也会让学生更加重视,从而提高其积极主动性。

随着社会的发展,信息化技术和网络资源的普及,一些传统的教学模式逐渐被取代,一些新型的教学模式也在不断发展。但是,教学过程是一个多变的过程,教师应根据生物化学的课程性质和特点以及学生专业的不同,要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为前提,采用灵活的教学方式,运用多种教学手段改进课堂教学的模式,并不断地创新,使教与学相长,从而达到双赢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苏泽红,练高建,张彩平.生物科学专业生物化学教学改革的实践[J].广东化工,2015,(21):190-191.

[2]史建红,吕心瑞.运用多种教学手段改进生物化学教学模式[J].河南职工医学院学报,2015,(01):106-108.

[3]朱长俊,周盛梅,朱红薇.专题微课生物化学教学新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嘉兴学院学报,2015,(42):141-144.

[4]邵颖,陈宏伟,曹泽虹.微课与翻转课堂在生物化学教学中的应用初探[J].教育教学论坛,2016,(39):200-202.

[5]李霞,王立锋,赵晶.讨论课教学模式在生物化学教学中的优化[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5,(19):3755-3758.

[6]姜余梅,王艳萍,王志伟.双语结合PBL教学法在生物化学教学中的应用初探[J].大学教育,2016,(07):84-85.endprint

猜你喜欢
生物化学教学模式课程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无机化学》课程教学改革
数字图像处理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与探索
生物化学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效果分析
软件设计与开发实践课程探索与实践
为什么要学习HAA课程?
“一精三多”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导航杯”实践教学模式的做法与成效
5E教学模式对我国中学数学教学的启示
习得性无助感与生物化学教学改革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