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创业创新人才培养体系的研究与实践

2017-10-30 22:40马雪婷
新校园·上旬刊 2017年8期
关键词:创业创新人才培养大学生

摘要:对于大学毕业生而言,创业创新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创业创新已经成了未来的发展方向,因此大学生创业创新教育已成为各大高校重点关注的内容。为响应创业创新教育的要求,各大高校要更新观念,通过创业创新竞赛、创新科研等方式,优化校内创业创新资源,培养大学生的创业创新能力。

关键词:大学生;创业创新;人才培养

随着现阶段产业结构的转型以及经济的快速发展,各个经济实体不仅要生产效益,还追求质量效益,尤其是创新效益,这对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有更多的创业创新型人才迈入社会,推动知识经济的发展。

一、创新与创业的联系和区别

高校对大学生进行创业创新教育包含创新和创业两个方面。高校要从这两个方面着手,贯彻落实创业创新的教育理念和要求。创新是一个概念化的过程,是大学生认知和实践能力的更新,是进取精神的呈现,也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动力。而创业更多的是体现在经济领域,是发现并运用商机,通过自己的实际行动获得经济利益的过程。因此创业是对旧的组织模式进行改变与革新,从而在原有的基础上创造出更多的经济效益。由此可以看出,创业也是一种创新,两者在本质上都是在原有基础上的变革。创新是创业的基础和前提,创业则是创新的成效。因此,培养大学生创业创新教育是一个全面系统的过程。

二、大学生创业创新教育

大学生创业创新教育是为了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因为高等教育就是要培养出具有创业创新能力、兼具优秀综合素质的创新型人才。因此高校应开展教育改革,对教育目标作出调整,将人才培养的重心进行转移,对创业创新教育进行合理定位。先要保证专业基础知识教育,在有了一定的专业知识基础之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业意识。高校应为大学生提供创业创新训练的课题项目,以学生为主体,教师负责引导学生开展创新实践活动。创业创新是一种自主学习方式,因此培养创业创新意识就显得尤为重要。要让大学生意识到当今社会就业形势,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这就要求各高校要把培养大学生的创业创新能力作为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

大学生创业创新教育通常由专业教师进行指导。各高校应对创业创新教育的指导教师进行筛选,也可聘请来自企业的校外导师对大学生的创业创新进行训练和指导。导师在进行指导时,要注重学习和实践的结合。在进行创业创新训练实践时,一般是以专业为背景,学生在专业知识基础上进行创新。导师在鼓励学生创新的同时,要为学生指明正确的方向,避免学生在创业创新的过程中走不必要的弯路。

创业的实践项目一般是基于当今社会发展的趋势或是企业中的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针对这类问题提出自己的看法。校内教师缺少相应的创业经验,但是企业中的一些创业成功人士具有相关的经验。针对这些课题项目,导师要与学生共同完成,共同调研分析,有时还需要专门聘请企业或社会上的专业人士进行项目讲解和指导。

因为我国高校的创业创新型教育起步较晚,目前对大学生创业创新能力的培养仍存在很多问题。因此国家政府和社会应与高校密切合作,加大对创业创新的支持,提供资金和政策上的支持,推进高校创业创新教育的发展。高校应立足于实践,以实践活动为平台,将创业创新教育的理论融入教学观念之中,在实践中给予学生更明确的指导。培养创业创新型人才是一项系统工程,而高校的教育只是其中的基础环节,因此创新创业教育要延续到社会的方方面面。教师要让学生认识到创业创新不是一帆风顺的,失败是在所难免的,所以要在失败和挫折中总结经验,找到合适的方向,在实践中增强创业创新的能力。

三、结语

大學生是未来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培养大学生的创业创新能力,不仅可以推动创新型国家建设,还能有效缓解目前严峻的就业形势。社会对大学生创业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高校作为培养学生培养人才的重要基地,应重视学生创业创新能力的发展,培养更多的创新型人才。

参考文献:

[1]蔡杰,韦维.大学生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体系的研究与实践[J].大学教育,2014(8).

[2]尹翔,郗芙蓉.大学生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体系构建[J].中国高校科技,2015(3).

作者简介:马雪婷(1989—),女,山东济南人,硕士研究生,讲师,研究方向:声乐演唱。

猜你喜欢
创业创新人才培养大学生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高校校内创业实训基地建设
创业创新:青年大学生践行中国梦的有效路径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背景下边疆地区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探索
基于人才培养的中职生日常管理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高校舞蹈教育研究
女子中专班级管理共性问题与解决策略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技工学校德育实效性研究
应用统计学专业人才培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