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高校研究生管理现状及应对途径

2017-10-30 18:45刘晓云朱伟牛忠国
新校园·上旬刊 2017年8期

刘晓云+朱伟+牛忠国

摘要:目前,我国高校研究生的招生数量飞速增长,招生规模不断扩大,这使高校的研究生管理工作面临史无前例的挑战。本文在分析现阶段我国高校研究生管理现状的基础上,提出解决问题的应对途径。

关键词:研究生管理;导师负责制;应对途径

一、现阶段我国高校研究生管理现状

1.研究生质量管理制度不健全

制度是要求大家共同遵守的办事规程或行为准则。目前,分散单一的制度模式还普遍存在于我国高校研究生管理的工作中。例如,部分高校研究生学籍管理由高校研究院负责,教务机构主抓学生的教学管理,导师主要对学生的个人修养、专业技能及科研能力等方面负责。这种管理模式在研究生培养质量保障工作中缺少方向上的统一,容易产生形式主义,很难从根本上进行良好的控制。同时,研究生培养质量意识不强的现象也普遍存在。部分高校领导为增加学生数量,盲目扩大规模,忽视研究生培养质量。而研究生本身的学习目标和价值追求具有多样性,有的学生是追求专业上有更深的造诣,有的学生是因为没有合适的就业机会,有学生则是为了改变本科所学专业的弱势,想获得含金量更高的文凭。这些因素导致了高校及研究生对研究能力的要求降低,影响研究生培养的综合质量。

2.导师负责制贯彻力度不够

目前,导师负责制是我国研究生管理中所运用的基础原则。导师的专业技能和教学态度直接影响研究生的质量,对研究生的培养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导师负责制贯彻力度不够的现象在实际教学中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部分导师不能保证自己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日益增多的研究生数量使导师的教学和科研任务增加,部分导师本身的管理控制能力和引导能力明显较弱,无法全方位关注所带的研究生,从而放纵对研究生的管理。

第二,部分导师的教学态度及价值观念有待提升。在研究生的成长过程中,导师的教学态度和价值观念会对其产生基础性的影响。但是部分导师将自己和所带的研究生视为雇佣关系,导致师生之间存在一种不平等的关系。这部分导师没有制订有针对性的教学计划和科研任务,不能满足研究生的学习需要,导致研究生教育质量下降。

二、高校研究生理性管理應对途径

1.健全研究生质量管理制度

健全的管理制度是使管理工作规范化的基本前提,能够保证教师工作协调、学生学习有序。高校在培养和管理研究生时,不能为了增加数量而忽视质量。这一问题既复杂化又系统化,一定要结合高校自身的发展规划和实际情况,针对自身具体情况制订长远的规划和目标,保证建立的系统分工明确,有条不紊。在管理内容上应重视教学质量、专业特点和学生素质,完善和制订研究生培养方案。根据研究生教育质量目标确定培训方案进行培训。高校的指导管理工作不但要符合科学理论,还要展现灵活性和原则性。通过分析,高校在制订培养研究生方案的过程中,应特别注意研究生的个人发展和未来规划。研究生的主动参与意识比本科生要高,他们能够明确自己未来的发展规划并评估发展规划的结果,因此导师应该提供其充足的参考资料并进行相应的指导,督促学生为自己的发展前途做准备,为自己以后的职业规划做好基础工作。此外,研究生一般素质较高,希望自己能够得到尊重,所以高校要注重对研究生实施人文管理,确保师生平等地进行沟通和交流。

2.提高研究生导师水平

第一,谨慎选聘导师,加强导师培训力度。高校在选聘导师时必须对其专业素养严格把关,保证其具有良好的教学态度、价值观念及指导研究生的能力。同时,高校要对导师进行严格培训,使其真正了解研究生培养的机制和目标。高校对导师的培训可以不定期地展开,邀请资深专家进行培训指导,使欠缺经验的导师尽快进入角色,充分适应研究生导师的相关工作。导师与导师之间也要经常交流工作经验,使导师团队对学术前沿提高灵敏度,并增强业务技能。

第二,完善导师的评价体系。高校需要在导师的评价体系中增加教学和指导学生一项,将评估工作规范化。通过将导师的工作业绩与研究生的科研成果挂钩,制订对优秀导师有利的政策,全方面评定导师对研究生的指导工作,奖励科研成果突出及对研究生指导有突出贡献的导师,使高校能够将研究生的管理工作开展得更为扎实有效,进而提升研究生的培养水平。

第三,提升导师的道德责任感和使命感。高校可以通过建立严格的道德奖惩机制,不断提升导师自身的道德责任感和使命感,使导师在指导研究生学业的过程中,加强对研究生学术道德行为的指导和监督,真正提升研究生的学术水平及研究能力。同时,高校要努力创造良好的人文环境,使师生加深沟通与交流,提升导师在研究生心目中的人格魅力和学术魅力。

三、结语

总之,研究生管理是一项复杂且系统的工作,高校应该通过建立完善管理制度,提升导师的能力和水平,不断为研究生创造优质的环境和条件,保质保量地完成对研究生的指导。

参考文献:

[1]李岩松.研究型大学研究生事务管理模式的构建[J].黑龙江社会科学,2010(6):148-151.

[2]耿有权.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中的理念嬗变与制度优化[J].现代教育管理,2010(3):71-75.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