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客厅一号院时空之美

2017-10-30 15:12林楠
设计 2017年8期
关键词:古建墙面客厅

林楠

看点

HISTORICAL BUILDING——历史建筑

MODERN AND PRIMITIVE——现代与古朴

TIME AND SPACE——时间和空间

在东华门大街的东侧有一座古老的庙观建筑——皇恩乔玄贞观。去年,设计师任杰对这座古建进行了一番改造,主建筑则变成了一个新空间——“北京客厅一号院”。

东华门大街是北京城一条不足一公里长的东西向街道,它像一条扁担,一头儿挑着紫禁城,一头儿挑着王府井大街。在东华门大街的东侧有一座古老的庙观建筑一一皇恩乔玄贞观。如今这庙院变成了北京的大杂院,人们在古建里过上了现代的生活,原本既富且贵的街道也变得别有韵味。

去年,设计师任杰对这座古建进行了一番改造,周围的耳房里还住着老街坊,主建筑则变成了一个新空间,主人希望在这里喝茶聊天招待朋友,于是“北京客廳一号院”就这样诞生了。

透过古庙的大门,清晰可见“北京客厅一号院”几个大字镶嵌在白色的墙壁上,原本古朴的院落突然流露出一丝现代气息。建筑坐北朝南,方方正正,设计师在建筑南面延伸出一个玄关区域,阳光从顶部和侧面的圆洞中透射进来,仿佛隔世的光在诉说:这里面是一处历史建筑。

五扇悬吊的转门好似影壁墙,尽显中国人的含蓄之美。阳光好的日子,吊门会全部敞开,调节室内的光线。设计师没有完全依照古法让影壁墙直接矗立在地面,而是在其下设计了一个下沉水池,黑色玻璃象征水面,几块宽窄不一、交叉穿梭的木板竖立在上面,踏着木板就像过了小桥,让玄关和影壁之后的空间有了再一次的过渡。平静的水面冲淡了门外街道的喧嚣,也放缓了人们的步伐。水面的西侧飘着一处岛台,设计师说这是一个小舞台,兼具展示功能,表演者可以在此抚琴吟唱,也可以静坐冥想。岛台南侧的墙壁由一排转门组成,夏天可以全部敞开,不出门就能感受老院闲适的气息。

绕过影壁就是客厅的主空间,这里基本完整的保留了老建筑原有结构和墙面立柱,设计师只是帮助打扫掉经年累月的灰尘,让老旧的结构现出原貌。尊重结构,尊重材料,让古建更像它自己,毕竟,表达自己是万物的欲望。

设计师的工作有时只是发现场地原本的美,这发现比创造更难。略去一切掩人耳目的把戏,接受它现有的状态。残缺的墙壁是时间雕琢了几百年的记忆之痕,看似颓败却回味无穷。这建筑更像一件艺术品,也是一个现成品。设计师所要做的就是添几件现代家具稍作点睛,供人们停留驻足闲聊,欣赏北京老建筑的美,聊聊皇宫大院里的事。

巧妙的照明设计凸显了建筑结构的精美,晕染出了空间的层次感和节奏性。斑驳的墙面上挂着三个白色书架,暖黄色的灯带将墙面洗亮,仿佛穿上一件温暖的外衣。地面根据功能用不同色块区分,理性又随意,直线和斜线交替出现。左右两侧各有一处黄色区域,用来中和清灰砖墙的冰冷。这里也是人们久坐之处,踏着明黄的色彩,心情也会愉悦开来。为保护原有地面,工人在古砖上铺了一层塑料薄垫,然后再做自流平的色块。大部分空间做留白处理,自然的存在着,等待人们发现它的美。

古建西侧依偎着一颗老树,春去秋来,新生凋落,时光周而复始,这一处位于北京心脏的客厅会迎来多少人潮涌动。你来我往,谈笑风声,又会是一段见证时空的历史。改造后的庙观充斥着现代与古朴的碰撞,矛盾本身有时也是一种审美体验。对立之中相互映衬,原本破旧的杂院注入了新的生机。

对于北京这样一座悠久的古都,拥有着太多的历史古建,它们的改造也成为一个热门的话题。有人拆掉重建,彻底摒除古建的踪迹;有人完整保留,新添加的也会仿古做旧。还有人像任杰一样,保留一半,新建一半,新与旧,古老与现代,恰如其分的拼接在一起,这未尝不是一种创新。品味时间和空间的交融,让不同时期的材料工艺在同一空间中碰撞,这才是一个具有包容性的国际都市应该有的胸襟。endprint

猜你喜欢
古建墙面客厅
《古建》《乡村庭院设计立面图》《仁智之核》《智慧之道》
塔•楼之韵
古建军
春意客厅
超酷的智能绘画机器人
小帮手
开关的美丽衣裳
Make dumpling
促进物理思维训练的好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