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洛阳雀金绣在现代服装中的应用

2017-10-30 15:25殷玥王群山
设计 2017年8期
关键词:设计应用文化传承

殷玥 王群山

摘要:雀金绣是以雀羽线、黄金缕丝等贵重线种为主要绣线,运用缂金、编织等各种刺绣技法的刺绣工艺,此工艺的运用使雀金绣绣品呈现出高贵而富丽的效果。据史料记载,雀金绣始于战国,盛于唐,宋元之后成为皇家和佛教专属,是皇家御用刺绣艺术的高峰之作。雀金绣的文化内涵和艺术特色都具有独特魅力,是中国传统刺绣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现在已被我国列为非物质文化遗产。

本文通过实地考察,从历史的角度梳理了雀金绣的由来、发展与现状的基本脉络。在此基础上,对雀金绣的工艺材质、色彩搭配和图案装饰等进行了研究。通过梳理雀金绣的历史脉络提升人们对传统雀金绣的认知,分析其艺术特征为雀金绣在现代服装设计中的应用提供理论参考。

关键词:雀金绣 文化传承 设计应用

中图分类号:J5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0069(2017)04-0104-03

引言

随着中国国际地位和经济科技的日益提升,国家和政府对传统文化的保护和传承有了高度的重视。雀金绣是国家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历经几千年的历史岁月,是一门古老珍贵的刺绣技艺。

雀金绣是古代中国皇家御绣刺绣艺术及艺术品的总称,因其主要材料使用孔雀羽翎和黄金丝线而得名。雀金绣以珍贵的雀羽线、金缕线为主要线材,并配以多种色线,采用编织、雕塑、缂金等多种刺绣技艺,纯手工巧妙制作而成。大致分为三大类,一类是生活实用品,如宫廷服饰、日用装饰等。一类是艺术欣赏品,如人物动物、山水花鸟、书法绘画等。第三类专用于佛教文化,如佛教绘画、雕塑、塑像以及佛教建筑复制等。洛阳是雀金绣发祥地。雀金绣起源于战国,形成于西汉,盛行于唐宋,衰落于清末,距今3000余年历史。雀金绣是中国悠久历史文化与古老刺绣艺术完美融合的艺术臻品,是中国皇家御绣刺绣艺术的巅峰之作,是古代中国文明高度发达的象征和标志。据史载,雀金绣在古代,对内是贡品,专属皇家御用;对外是顶级国礼,沿丝绸之路及大运河向外传播。雀金绣是丝绸之路和大运河对人类文明的崇高献礼,属于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

雀金绣文化艺术价值极高,基于这样的情况,我们更需要对雀金绣的历史脉络和文化特征进行梳理和研究,勇于实践创新,使雀金绣能在现代服装的设计中结合时尚展现光芒,更好地满足现代生活方式的审美需求。

一、雀金绣的概述

雀金绣有着几千年的文化历史,是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其盛行于唐代的洛阳,金缕线和雀羽线工艺的相结合使其美轮美奂。雀金绣由于绣品精美,技法精湛,后成为皇家和佛教专属刺绣。雀金绣搭配多种刺绣技法,能呈现出各种效果。质感方面,其盘金的部分在作品中能够产生浮雕般的凹凸有致的立体感;色彩方面,雀金绣的颜色也是十分绚烂的,颜色多变,夺人眼球。雀金绣的工艺技法十分复杂,制作流程很严格,图案精美,是一门古老又珍贵的刺绣(图1)。

(一)雀金绣的文化内涵

雀金绣在历史中被视为一种珍贵的刺绣,它的历史脉络能反映当时很多社会现象和流行风俗。雀金绣的材质精贵,寓意美好,为皇室和佛教所喜爱。孔雀羽毛在当时佛经中用此物来比喻大乘佛教的菩萨如孔雀一般能自我解毒,能将贪、嗔、痴等毒转为道化之用,从而成就无上正觉;而黄金是古代最贵重的金属,是无上高贵的象征。由于这两者材料都贵重不多可得,所以多用于皇家和佛教,在民间没有普及开来。因此随着历史发展,雀金绣出现了失传的危机。

雀金绣技法精湛,织品华丽,体现了很高的美学价值,并且具有丰富的历史文化价值,很值得去研究和应用,如今这门古老的刺绣技艺传承方面的问题已经得到了各方面的重视。

(二)雀金绣的历史沿革

早在战国时期已经有加工黄金来捻制绣线这么技术,由于材料过于贵重,所以没得到发扬和普及。西汉的时候,富人家庭流行穿有着金缕丝的“罽衣”,当时罽衣配有金缕装饰是西域地方的穿衣习俗,随后这种习俗就被流传到了中原地区,成为了那里的流行。当时用金线织绣对于人们来说还是比较新奇的。南北时期之后,因为丝绸之路各国文化交流的产物,金线的流行就比较平常了。隋朝迁都了神都洛阳,这门技术在洛阳得到了更好的发展。唐朝武则天时期,女人的地位不断地提高,雀鸟的羽毛和金缕线常常运用于服装和饰品中,只是平面的織金面料已经不能满足当时的需求,于是雀金绣技术成熟且流行起来。文宗时期,民间的富裕人家也普及了雀金锦袍,由此可见唐代雀金绣的技艺十分发达和盛行,把这种华丽奢华推上了极致。自唐以来,以孔雀羽线、鸟羽线织成花纹的豪华服饰在中国—直盛行不衰,本世纪50年代,从明代万历皇帝(公元1573-1620年)的定陵中出土了大量帝后服饰,其中有一件万历皇帝织金孔雀羽团龙妆花纱织成袍料,长达1630厘米,幅宽66厘米,出土于定陵万历皇帝棺内。它采用复杂的“过管”、“挖花”的妆花技术织制,在纱地上织有团龙纹,龙纹分为升龙、降龙两种,龙的鳞、爪及头部均用孔雀羽线织成,至今色彩鲜艳。团龙纹中的龙、云、火珠等则用金线织出轮廓,极富有立体感,并且形成金翠交辉的效果。定陵出土的另一件万历皇帝杏黄地云龙折枝花孔雀羽妆花缎织成袍料,则用片金线和朱红、水粉、宝蓝、浅蓝、月白、明黄、墨绿、果绿、中绿、蓝绿、浅绛、白等十二种彩绒纬丝与孔雀线合织而成。此外,从定陵还出土了一批织孔雀羽线的缂丝织物残片。至清代,织孔雀羽服饰在宫廷、贵族中更加流行,在故宫博物院、北京艺术博物馆等处至今均保藏着清代生产的织有孔雀羽线的帝王服饰及衣料(图2)。

二、雀金绣的艺术特征

(一)雀金绣的针法分析

雀金绣的针法首先取决于绣品的图案,然后根据图案设定绣品的表现形式,有龙,凤,花,叶,枝干,石,水,云。有器具,桌椅,青铜器,宝鼎,宝瓶,有飞禽走兽等,根据其不同的需要选用不同的针法。使用的针法有几百种:平针绣,虚实绣,乱针绣,米字绣,打籽绣,雕塑绣,线条秀,拐子绣等针法,针法使用的不同表现出的图案风格也会不同,所以选择针法是非常重要的。需要匠人的心领神会和艺术上的不同造诣。endprint

(二)雀金绣的色彩分析

整体上,雀金绣始终保持着非常浓烈的艺术气息,配色华美独特,色彩艳而不俗,鲜活明丽。不仅风格华丽,而且艺术气息出众,在色彩表现上具有极强的视觉冲击力。

其使用的金羽混合绣线色彩鲜明与搭配的赤、橙、红、绿、蓝、靛、紫等明艳丰富的绣线,在不同的刺绣手法下光彩夺目,变幻无穷。雀金绣的颜色最为独特的就是雀羽绣成的地方,在不同的角度和光影下能反映不同程度的雀羽绿,让整个绣品充满生命力。

雀金绣搭配的线种除了使用金缕线和雀羽线,还有很多其他品种的绣线,丝线也经常被使用,因为丝线有不同于棉线的光泽。

绣线的主题部分之一是金线,另一部分绣线的主题部分就是雀羽线,孔雀羽线也是鸟羽线中的一种,羽毛呈现为微闪光泽的鲜绿色,随着光线变化随之变幻颜色的深浅冷暖,光彩的效果特别强烈,金翠炫丽。雀羽铺底和装裱绣品局部,颜色在光线下色彩丰富,感觉神秘而富丽。

雀金绣在光影下变幻纷繁,丝线的光泽往往会抢了主题的光彩,所以在用线分布上很严格,匠人会根据图案的不同,色彩的要求配以真金线、绒线、毛线、金属线等(图3)。

(三)图案装饰分析

与其他艺术文化类似,雀金绣成品不仅图案纹样题材丰富多样,其构图也十分巧妙,风格相对统一。在构图方式上,颇有佛教(比如唐卡、壁画等艺术形式)的意味,用于点缀图案空间間隙的花草,因带了传统宗教的影子而看上去灵秀生动,极具感染力。

在图案设计、色彩搭配、构图布局上,雀金绣不仅讲究整体风格的一致性,还力求层次上的丰富性。众所周知,假如整体风格统一,但变化感缺乏,就会呈现出一种呆板、生硬与单调的感觉;层次感极好,但画面感不统一,在全局上又会有种杂乱无章、主体性不强的感觉。所以,雀金绣工匠在构思作品时,特别注意物象形态与尺寸、稀密分布与相互搭配,追求整体的协调和美感(图4)。

三、雀金绣在现代服装中的创新应用

服装是人类文明的产物,为人们精神和物质所需,具有审美价值和实用价值。所以雀金绣在服装设计中的应用也要考虑刺绣部位的舒适性和美观性,要在与服装款式、色彩、图案以及整体风格相结合的过程中遵循一定的应用原则。

雀金绣与服装款式结合的过程中,要注意雀金绣布局的舒适性和时尚性,重视是否将服装款式造型充分表达;并运用反向设计的思维,尝试在多个款式非常规的位置进行雀金绣装饰,注重雀金绣与服装的融合,适应现代人的服装审美需求。

雀金绣与服装融合的过程中,要以现代人审美观为基准,重视雀金绣图案的创新,要注重其神韵,注重服装的形式美感,采用中西结合的方式,更好地把服装特色表现出来。

(一)服装图案的创新应用

雀金绣属于传统的手工刺绣,很多图案多为具象的动植物及几何纹样,构图严谨,绣织和制作也十分精细,成品华美大气、庄重沉稳。随着传统刺绣走入人们的设计生活,很多品牌和设计师突破了一些传统习惯的限制,尝试用刺绣来尝试更多有意思的现代图案,如今刺绣图案的风格不再局限于传统的主题。现代艺术的进步,给传统手工刺绣图案设计带来了很多可能,它不仅可以继承原有的精致风格,也可以展现新的创意。传统手工刺绣的图案设计创新方法多样。

面对快速发展的现今,雀金绣也可以创新出现更多的题材,随着时尚服饰图案变得更多元化,图案题材也越发丰富起来,更加新鲜和灵动。传统的雀金绣多有龙、牡丹等,造型也非常相像,虽然这些纹样代表着吉祥、幸福等寓意,但是随着流行和人们审美情趣的变化,可以更多地在图案的题材和形式上创新。随着新的艺术流行的产生,刺绣的图案可以结合新的艺术作品来进行创作,可以采用抽象的手法来表现刺绣的图案,不再拘泥于传统的图案框架之中(图5)。

(二)服装色彩的创新应用

刺绣中色彩也是设计之中十分重要的一个环节。颜色能给人们带来很大的视觉冲击和享受,能增加更多的表现力。不同的图案采用不同的色彩搭配能呈现给我们完全不同的效果。出彩的色彩搭配甚至还能弥补其他的设计欠缺。色彩是最能够体现创新设计的一个部分。雀金绣的色彩中,金色为主要抢眼的颜色,其余的颜色丰富而沉稳,但是这样庄重的色彩搭配在现代时尚的高级定制服装中,如果照搬就略显得生硬刻板。强烈的对比色和类似色是色彩搭配里的两极,对比会产生冲击力,引起视觉注意;同类色会略显柔和统一,并且能产生出生动的层次感(图6)。

(四)服装装饰部位的创新应用

雀金绣是刺绣的一种,而刺绣具有灵活性,它能装饰运用在服装中的任何部位,不同部位的装饰手法能塑造服装完全不同的造型,有些甚至还能体现功能性。雀金绣工艺精制,材料脆弱,因此它出现的部位必须避开人体多磨损部位,放于相对平整舒缓的部位,并且还要和衣服本身的颜色、图案设计协调。

领口部位和门襟部位的装饰能起到强调的作用,更加引人注目;后背后腰部位的装饰则更加凸显个性,适合现代人的审美情趣。由于现在服装剪裁比从前更加合体,服装两侧的地方也能进行设计装饰,更能凸显身材的曲线,也可以使得身材更加修长。

装饰也可以不同于传统的对称型装饰手法,可以采取平铺的方式去点缀,可以强调服装精美的本身,也可以获得强烈的视觉感。还可以采取不对称和错乱的装饰来设计这样更能凸现活力和个性(图7)。

四、雀金绣的文化传承

随着文化建设方针的提出,逐渐没落的传统文化和艺术得到了人们更为广泛的关注和重视。GDP的提升并无法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需求,在人们认知水平普遍提升的情形下,文化创新和保护显得尤为重要。雀金绣作为历史遗留下来的礼物,是一种宝贵的文化遗产,我们理应保护好这种传统技艺,让其在新时代下焕发耀眼的光芒。而雀金绣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也是对其十分有利的保护。

当地政府对雀金绣的传承和保护也有深刻的认识,在对其保护和传承的实践工作中积极认真,做出了很多有实际意义的努力而且成效显著。特别是在静态保护上,不仅对雀金绣的起源和发展进行了理论研究和成果展示,还积极申报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其中,在理论研究环节,来自各院校的学者们深入地探讨研究了其整个产生发展起源和经历的历史变迁等;同时雀金绣绣品也参与了多项知名的展览,也获得了很多知名奖项;当地政府在媒体方面也加大了宣传力度,为雀金绣开拓更多的发展空间。

结语

原始刺绣用途,本为衣服以表征地位尊卑,具有政治辅助工具的作用;后来始逐渐扩充为美化生活的装饰物,并目普及民间。至于刺绣具备的艺术性,随着发展阶段变化,呈现不同的特色。雀金绣在历史上的命运可谓起起伏伏,值得庆幸的是,雀金绣受到历代皇室和佛教的推崇,被运用于皇家服饰和佛教唐卡,进而得到传承和保护;由于其材质珍贵和寓意祥瑞,也受到佛教的推崇并运用于珍贵的唐卡经书的制作中;现在,雀金绣也多为贵重的画幅和装饰品。艺术文化只有经历过世世代代的传承和保护才能永葆生机。作为刺绣艺术里具有突出地位的雀金绣,需要后人积极地收集、整理并记录,研究相关的文献,并且实践创新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中的应用形式。endprint

猜你喜欢
设计应用文化传承
节能理念在建筑规划设计的应用探究
浅析陕西土布在服装设计中的运用
绘本书籍中插图语言的应用
谈微纪录片《了不起的匠人》的几点启示
试论如何在古代汉语教学中传承中国传统文化
装置艺术介入城市邻里空间的应用研究
关于传统戏剧文化传承的思考
浅谈大学校园设计中的文化传承意义
文化传承视野下的独立学院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