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媒体时期天气预报节目包装中视觉设计的创新研究

2017-10-30 23:51刘禹杉胡小羽刘莉坤
设计 2017年8期
关键词:视觉设计数字媒体技术

刘禹杉 胡小羽 刘莉坤

摘要:本文从数字媒体技术视觉设计的创新点出发,结合数字媒体时期包装技术发展的现状,提出了与科技紧密相联的视觉场景虚实结合、有效提升了节目观赏性视觉体验的多层次、体现人性关怀的视觉形式与节目内容的有机结合三种创新方式。对全国优秀的天气预报节目逐一分析。总结出数字媒体时期下天气预报节目包装中视觉设计的创新思路。

关键词:数字媒体技术 视觉设计 气象影视包装

中图分类号:TB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0069(2017)04-0136-02

引言

(一)研究的目的意义

数字媒体技术是社会发展的动力。近年来,我国的数字媒体技术不断在提升。以往的研究中,对于天气预报节目的视觉设计创新,仅提出过较为抽象的概论,没有形成具体的方法。本文的研究希望从艺术审美的角度,找寻在数字媒体时期天气预报节目包装中的视觉设计创新方式。

一、视觉设计创新的方式

(一)视觉场景的虚实融合

以往的天气预报节目画面多以平面化的虚拟背景展示,画面层次略显单调。数字媒体时期中的节目包装,较多采用:虚拟元素作为真實空间的仿真辅助,来达到虚实交融的目的。这种表现手法,利用仿真的示意让观众在观看时有更强的视觉冲击力。对于天气预报节目的包装来说,单一地仿造真实空间的场景,不能完整表达重点信息,只有加入视觉元素贯穿在虚拟的场景中才能完整地表述场景中的信息。

(二)视觉体验的多层次

人眼观察画面通常会从色彩、构图、图形、文字信息等多方面综合考虑,如何借助数字媒体的动态影像技术,将这些元素合理安排,才能使画面呈现最理想的效果,让笔者产生了思考。

1.画面色彩的多层次

不同色彩能带给人不一样的视觉感受,天气预报节目多通过电视播出,具有电视节目画面停留时间短的特征。因此,需要选择色彩对比强的颜色,给观众更大的视觉刺激。在天气预报节目的包装中,可以使用色调协调的主题色彩,使画面稳定、同时也可以区分为不同层次,使视觉更富于节律美感。

2.图文信息的多层次

多层次的体现主要在视图角度与信息层次的把握。首先,角度是影视图像视觉设计中甚为重要的元素,根据画面的视图角度变化,重点的信息可以被有效地强化,视图的角度可以在同一景别中形成不同的构图。有利于多方位全面的分析重点信息,多角度的画面让专业化的预报信息从不同视角进行演绎,使观众对信息的解析了解更加深入全面。同时,讲究的电视画面。无论是单一的视觉元素还是整个画面中的构成与比例,都需要合理考虑画面中的图文叠放次序,影视节目的画面在视线中停留时间都很短,要让观众在极短的时间,检索出重点信息。

(三)视觉形式与节目内容的有机结合

胡经之先生提出艺术美是形式美和内容美的完美统一,缺一不可。两者是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关系,形式美如果孤立存在于艺术作品中,那就构不成艺术美(胡经之2002,)。天气预报的节目包装也是如此,数字技术手段所表现出来的美,仅停留在视觉感知层面,是形式美的表现。由视觉感知层面深入到心理认同层面,才是内容的美。

二、创新的视觉设计方式在优秀节目包装中的综合运用

天气预报节目作为专业性较强的节目,最根本还是要有科学性,具有指导作用,本章节依据前文的总结,对优秀节目里实况、预报及服务三大板块,创新视觉设计方式的综合运用进行分析,从案例中精细化天气预报节目包装的视觉设计创新方式。

(一)实况信息的清晰回顾

实况信息常代指已经发生的天气现象,如何准确直观地传递信息,还原天气场景,是这一板块的核心。

1.虚实图形的多层次叠加

实况的表现形式除了虚拟时空的动画模拟,利用虚实图形的多层次叠加也不为失一种全新的尝试。(如图1)所示江苏省的天气预报节目中关于南京城区易涝点区域分布的实况图,采用动态的抽象化图形,与主持人的口播保持一致,在地理信息的基础上设计半透明的圆形图标,色彩采用清爽的蓝绿色,重点城区采用白色的外圈,播报重点信息时,圆形图标会轻柔的闪烁,类似呼吸的节奏。随之城市区域名称以折线淡出的形式,排列在每一个圆形提示图标的两侧。这样的布局形式符合图形画面的多层次展示,在观众先预览城区的动态图标后,再以文字信息进行强化,图形与文字的设计节奏快慢适宜,使重点信息的呈现更赋有美感。柔和的色彩搭配,使观众视觉体验更加舒适。

2.画面多视角对重点信息的动态解读

画面的层次通过视角的转变,会给观众带来不同的心理感受,(如图2)江西省节目台风路径示意图,节目在主持人简单的开场白之后自然转场至地图层,为使台风行进路径更为清晰地展示,地图角度由与画面平行变成俯卧,台风符号由下方向上快速滑动。在数字媒体技术的支持下画面不同角度的流畅转变,使观众的视线保持连续,单一画面停留时间不会过长。有利于时长较长的信息阐述。

(二)预报信息的重点强化

预报信息是天气预报节目中的重中之重,也是观众关注最多的板块,天气形式与气温的走势一直是这个板块的不可缺少的内容。

1.虚实结合的动画演示

上文所述第一种方式就是依托虚实结合的场景表现画面的信息,从(图3)的演示中不难看出,北京、江西等地节目都使用了虚拟时空的模拟动画演示,无论是北京的降雨积水还是江西的庐山暴雨成因,都利用数字媒体的技术,将观测的雷达、卫星数据转化为模拟仿真的可视动画,经过数字软件的加工附着上地理信息,可以生动演绎所述天气现象的成因。在此基础上将抽象的风力因素由动态的箭头代替,观众的视线会跟随箭头的线索方向移动,更加清晰完整地了解实时天气现象成因的科学原理。加上主持人的专业解说与节目的音乐、动效结合表现。经过数字媒体的技术协调平衡,让节目有了灵气,充满独特的魅力。这样的节目既保留了专业的科普价值,更具备更高的艺术审美。endprint

2.富有艺术美感的构图版式

过去的天气预报节目,多用文字信息以静态图版进行展示,简述天气现象的成因。这种展示形式,如版面停留时间过短、则易出现关键信息提取不及时,导致错过需要传递的重要信息。如时间过长,则使观众的视觉产生疲劳感,缺乏观赏性。随数字媒体技术的成熟,抽象化的动态信息图表代替了纯文字的静态图片进行呈现。(如图4)中江西降水预报中,地区名称与降雨毫升数以清晰的文字标注在图版中,图版的提示与底衬地图成垂直角度,随时间推移画面色调渐暗,但是突出简洁的版式贯穿始终。显示的信息风格、色彩统一与画面自然融合。这样富有艺术美感的图版设计,代替纯文字的预报信息。使節目的画面更有艺术美感。重点信息得到突出与强化。

(三)服务信息的人文关怀

美国天气频道所作的节目内容不单单是天气、气象信息,更多的是通过天气信息,指导人们的各种活动,服务大众生活。电视天气预报节目的内容都在向生活化、精细化和多样化方面发展。为人们提供细致的、充满人情味的关怀和服务。我们的节目也正朝形式美与内容美的有机结合不断迈进,传统艺术中的造型都是真实的人或物,而数字媒体艺术中的主体造型不仅可以表现虚拟的人或物,也可以实现真实的主体与虚拟主体形象的拼合。数字媒体技术使艺术表现的造型变得更加广阔、自由。(如图5)湖南省在服务信息提示中,出现了虚拟的“小外套”,这样的服务信息与主持人之间产生互动,图标比例则按真实服装设计,让观众在观看节目的同时感受到更多的人性关怀。

生活是服务信息的关注重点,交通出行也与天气情况有着紧密的联系,像河北、黑龙江、江西在服务板块都选择了交通进行服务提示。(如图6)河北、黑龙江对于积水高度都使用了虚实结合的场景,在隧道、桥口易积水的地方,设计了一个注水动画,画面的右侧还配上了个坐标尺,让观众对于积水高度与安全驾驶有了直观的了解。江西则延用降雨预报版面中,扁平化的图示风格,由主持人和动画之间的互动来介绍台风期间沿线路段的拥堵情况和出行的注意事项。这样精细化的预报服务信息,使画面的形式美融于内容美,借助数字媒体技术使节目拥有了属于自身的情感,更加具有趣味性和感染力。

结语

数字媒体时期带来的不仅是技术,更是一种以视觉信息为标示的崭新的思维方式。数字媒体技术能实现包括在技术、形式、观念等方面的创造性重构。天气预报节目在准确、及时传递天气信息的同时,节目包装方面应对艺术审美的感觉、体验和思维等多方面进行深刻变革,前文依据数字媒体技术发展的现状,深入地发掘天气预报节目中,视觉设计潜在的美学价值和创新方式。通过论述不难发现,天气预报节目的视觉设计可以从计算机技术的发展、美学渊源和美学本性三方面推陈出新。把握视觉传播以图形、构图、色彩、文字等为信息载体的特点,以‘看作为传播与接受方式,由技术的革新、形式的美感实现视觉传播的形式美与内容美的有机结合。高尔基曾经说过的一段话:“我所理解的“美”是各种元素的结合体,它赋予艺术的创作,以一种能影响情感和理智的形式,而这种形式就是一种力量,能唤起人对自己的创造才能,感到惊奇、骄傲和快乐。作为一名气象影视人,我们既有着对气象科学的敬畏之心,也不忘对“科学的美丽创新”。通过对数字媒体时期下天气预报节目包装的视觉设计创新深入剖析,希望能为未来气象影视节目的创作规律,探寻新的发展方式。endprint

猜你喜欢
视觉设计数字媒体技术
互联网背景下用户界面图标品牌化视觉设计研究
蚌埠市双墩遗址对视觉符号的传承与影响
数字媒体技术专业VR虚拟现实方向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
数字媒体艺术在展示设计中的创新运用
基于新媒体的视觉设计研究
电子商务网站视觉设计的策略
中国大学生计算机设计大赛参赛经验与总结
数字媒体技术课程体系及实践教学环节设计
线上品牌视觉设计研究
基于产业需求的数字媒体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