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鼓 敲不尽的有情天

2017-10-31 08:18张松泉
农村农业农民·A版 2017年10期
关键词:铜鼓祖先

张松泉

天下,几乎没有哪个民族不敲鼓。天下最古老的鼓,功能奇特的鼓,种类繁多的鼓在云南。喜庆节日,击鼓欢歌、万众鼓舞、激荡人心,气贯山河。那威威的鼓韵,让人震撼、让人敬畏、让人赞美、让人陶醉。

象脚鼓:拥有最多的鼓手

早在公元前四五世纪,云南少数民族的先民,铸造了天下第一面铜鼓;人们击鼓成乐,鼎盛一时。后来铜鼓被神化为龙的化身,视为引渡亡灵走向天国的使者;它又是财富的代表;甚至“得鼓二三者,便可僭称为王,击鼓千岭、群蛮毕集”。铜鼓至高无上,为庙堂重器。3000年来,使者的队伍,战骑的尘沙,横断山滔滔的江水,把铜鼓的音韵,带向中原,带向中亚,带向东南亚;沟通各族人民的心灵,歌颂中国人民和东南亚人民的友好情谊,铜鼓成了华夏千秋的绝响之尊。今天,深居大山里的民族,仍用古老的铜鼓,敲击成乐,震响天庭,祭祀祖先。

象脚鼓,拥有最多的鼓手,为傣族、佤族、德昂族、阿昌族、景颇族、拉祜族、布朗族所钟爱。司马迁《史记·大宛列传》称,德宏一带为“乘象国”,说明云南少数民族的先民,在西汉前学会了养象、驯象、骑象。后来制成长三尺至五尺的象脚鼓;彩绘鼓身,饰以彩带、彩球、孔雀羽毛。斜挂在身,以腕、肘击打,膝盖、脚后跟撞击,音色厚重。

芒市泼水节上,千名民间鼓手,跳起了象腳舞。千鼓齐鸣,激烈的鼓声,宛如战象奔腾,地动山摇。配以排鋩,又如百象齐吼,电闪雷鸣。那气势、那场面,豪放、壮阔,堪称世界之最。斜阳照晚、清风徐来,聚大小男女百余人,“遍插翠花翎毛”,踏着象脚鼓、排鋩的节奏,模拟孔雀,时而展翅,时而开屏,时而梳羽,跳起孔雀舞;踏歌顿足、轻歌曼舞,歌舞达旦,妙趣横生。宁静的山、宁静的水、宁静的村寨充满了吉祥、和平与幸福。

木鼓:佤族的“通天神器”

茫茫阿佤山,绵延壮观。“咚咚咚”的木鼓声,敲开了晨雾,把佤族的祈愿送上天空。木鼓是佤族的“通天神器”,是山寨村民赖以生存的保护神。

木鼓成双成对,公小母大,敬放鼓房,由氏族首领管理。祭祀歌舞、召唤寨民、报警御敌、方可敲响。制作新木鼓的仪式,称“拉木鼓”,是佤族寨子最隆重的宗教祭祀活动。一般在农历十一月(佤历1月),巫师魔巴占卜,决定日子和要砍的树。天黑前,由头人、魔巴带领,进入森林,向要砍的红毛树祭祀,连夜砍倒。在树桩上放3颗石头,是给树鬼的买树钱。取直径0.8米、长2米的一段,凿鼓耳,系腾绳。第二天清晨,全寨男女老幼盛装上山。魔巴挥动树枝,领唱“拉木鼓”歌;男子拉着藤绳,边拉、边唱、边跳,其他人呼喊应和。歌声、喊声震荡山谷,热闹而欢腾。树段拉到木鼓房边,杀鸡或宰牛祭鬼,祈求新木鼓,保佑安康、谷子丰收、不遭受天灾人祸、生活美好。新鼓制凿成功,敲鼓报喜,全寨人载歌载舞,宰牛祭祀。拉木鼓是光宗耀祖,显示富贵的好事。节日饭食,由一户富人主办,全寨相助。喜气洋洋,全寨老少共舞共享。近年来,“拉木鼓”搬上舞台,名曰木鼓舞。

腰鼓:激荡人心令人难忘

一群质朴、苗条的彝族姑娘,从大山里来。斜挂腰鼓、一手拿鼓槌儿、一手拿白毛巾,天真无邪、沉静安详。当小锣敲响,青年男子耍起小龙,鼓声顿起。急骤的鼓点,忘情跳跃,飞扬的彩带、豪放的舞蹈。只见腰鼓闪动,白毛巾飞舞。一个个姑娘,生龙活虎,这就是彝族腰鼓。姑娘从小生长在大山,健美的身躯,宽广的胸怀,充满了大山的激情。娇美的舞步、靓丽的脸庞飘逸着对人生美好的追求。这人、这鼓激荡人心,令人难忘。

水鼓:武士在战场上的战鼓

传说102片茶叶,从天上飘来,化为人类,配为51对夫妻。经过10001场磨难,走了50对,留下最小的一对夫妻,成了德昂族的祖先。《创世纪》的传说,透出了一点真实;德昂族当然不是茶叶的后代,但他们爱茶、种茶、喝浓茶,是古老的茶农。

其实,他们的先民曾兴盛一时。因“用金套包齿”,宋元时,多称金齿;曾统治过一大片区域,元朝史书称他们为“金齿国”。马可波罗说:“金齿男子尽武士”。古老的民族爱古老的水鼓。水鼓可能是武士们在战场上的战鼓,浑厚深沉激烈。人有欢乐也有悲伤;部落也一样,有兴盛也有衰落。元军征服金齿,兴盛的先民散了。祖先打过的水鼓,德昂族子孙后代保护了它。水鼓一头大,一头小,两头牛皮蒙面。敲击前,从鼓身中间的小孔灌水、湿润鼓皮、鼓心,再将水倒出。敲击水鼓,音质浑厚,深沉独特,堪为一绝。喜庆祭祀,迎宾酬客,鼓者抱鼓胸前,配以大钹、大鋩,跳水鼓舞,花式变换,风趣优雅。既缅怀祖先,又向人们展示了风采。

太阳鼓:过年的开始

基诺山不高,覆盖着原始森林。60年前,处于原始社会末期的基诺族,就生活在这里。他们相信万物有灵,崇拜太阳,尤为崇拜祖先。把太阳鼓(木鼓)供奉在长老家。

传说,1700年前,三国时,他们的祖先是跟随诸葛亮南征的士兵,后来留在基诺山。祭祀祖先是天下第一大事,太阳鼓是象征祖先的神器,代表鬼神的权威。一旦长老家的大鼓敲响,宣布过年开始,村社老幼,群集长老家,和节而舞。“特毛克节”意为“亲族的盛大聚会”。跳木鼓舞是节日的主要活动。女人击鼓,男人在鼓前围成圈,边唱歌、边击镲,翩翩起舞。

鼓:把人们的祈祷传向遥远的夜空

奔腾不息的澜沧江、红河,养育了勤劳智慧的哈尼人。在云遮雾罩的丛山峻岭,他们世世代代开山造田不止,开创了闻名于世界的梯田文化。映照在山光水色中的层层梯田,展示了哈尼人雕刻大地的天才、慧心和艺术家的才能。

丰收了,每年农历十月的扎勒特节;红河两岸,哈尼族村寨,欢声笑语。各家各户,备办美味佳肴,摆放街心。举行全村人参加的长街宴。古代哈尼人善狩猎,敲打空心树桩,兽皮围猎。后来制成皮鼓,把铓锣的鋩字给鼓,叫鋩鼓。长街宴的夜,清风朗月,鋩鼓里放着五谷、象征人丁兴旺的青草。男女盛装、兴高采烈、敲响鋩鼓、跳起了祭祀的舞蹈——鋩鼓舞。“咚、咚”的鼓声,把人们的祈祷传向遥远的夜空,传给了天神“摩来”。祈祷“摩来”保佑、风调雨顺、五谷丰登、人丁兴旺。活泼的音韵,夜色中跳跃的舞者,脸上焕发着光彩,满脸的喜悦、满脸的甜蜜。

牛皮大鼓:铿锵深厚撼地震天

大山骄子景颇族,信鬼不信神。天上的太阳神是最大的鬼。为了得到它的保佑和祝福,人们用直径一米、长一米半至两米的攀枝花树干,凿空,两头蒙牛皮,用皮条绷紧,制成了最古老、世间最长的牛皮大鼓——增疆。举行木脑纵歌祭祀时,擂响大鼓,铿锵深厚,撼地震天。鼓声传递了人们对太阳鬼“木代”的尊敬和祈福。

岁月长流,山河依旧,往事如烟,中原的鼓何时来到云南,欲寻已杳。汉唐以来,中原先进的文化交流促进了云南少数民族的发展进步。大概是白族、彝族、傣族最早敲响了中原的鼓。三月街、火把节、泼水节,金鼓奏鸣,中原鼓韵,气贯神秘。让那山笑、水笑、人更笑。张灯结彩、兴高采烈,敲起迎亲鼓,有声有色。

天朗气爽,惠风和畅。仰观宇宙之大,俯视人世之盛。云南少数民族的鼓,不知还有多少?脚步伴着鼓声,在欢歌笑语的山村老寨,饮上一杯酒,沉醉在梦般的旅途中,多么愉悦,多么浪漫。endprint

猜你喜欢
铜鼓祖先
祖先与吹牛
科学家发现了萤火虫祖先 等
秦人的祖先
广西铜鼓的演奏形态特征研究
广西铜鼓千年历史的欢歌
红水河畔的铜鼓文化探讨
东兰铜鼓响八方
秦人的祖先
铜鼓的产生与流传
谁说我们一定要像祖先一样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