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弦子大道304号:金沙江边的援藏生活

2017-10-31 16:26燕巧
新城乡 2017年10期
关键词:王宏弦子巴塘

燕巧

时间久了,他们觉得这里成了另一个家。深夜的巴塘,巴楚河静静地流淌,韩国梁在朋友圈发了一首随笔诗,“夜深人静的时候是想家的时候……想家的时候啊更想为家做点事……”

看着记者用手背擦拭鼻血,韩国梁一脸淡定。“应该没事,我们冬天早上起来鼻子里全是血。”9月,素有“高原江南”的巴塘阳光慵懒,但空气却异常干燥,韩国梁已习以为常。

韩国梁是成都市双流区支援巴塘的援藏干部,去年加入了双流的第三批援藏队伍,现挂职巴塘县委宣传部副部长。位于川滇藏交界处的巴塘县,是318国道四川段的最后一站,金沙江穿城西而过。受高原藏区的自然条件影响,巴塘是四川的贫困县之一,2016年巴塘县财政收入才首次破亿。2012年,四川省五年对口援藏工作启动,双流开始了对口支援巴塘建设。

巴塘县金弦子大道304号4栋,住着双流区的第三批援藏干部们,这里也是双流对口支援巴塘的工作指挥部。

创造巴塘多个“第一”

第三批双流援藏干部的平均年龄只有34岁,是三批里援藏干部中平均年纪最小的。38名援藏干部队伍里,除了18名党政干部外,有8名教师,7名医生,从2012年支援开始,双流就将支援的重点放在了民生领域——教育和医疗。效果也很明显,巴塘县人民医院2016年被四川省卫生厅评为国家二级甲等综合医院,就诊量从2012年的2万增长到现在的6万。教育方面,2016年秋季,投资2760万的教育园区正式投入使用,新建的金弦子小学和同心幼儿园都正式开学,巴塘成为南路地区的教育强县。

老师是金弦子304号里起的最早的一批人。每天早上6点半王宏就起床了,然后去学校转一圈,差不多等学生都到校上课了,王宏才会去吃早饭。

王宏是双流棠湖中学实验学校副校长,现在是金弦子小学的校长,并挂职县教育局的副局长。这已经是王宏第二次参加援藏了。2012年,王宏参加了双流首批的援藏队伍,挂职巴塘中学副校长半年。

那一次的援藏,给王宏留下了难以忘怀的记忆。之后她每年都会回巴塘,在这里建立了蒙泉爱心基金,帮助这里的贫困中小学生。这次又回巴塘,她只是想“再为巴塘做点事儿”。

9月的金弦子小学正在准备首届体育节活动,王宏说,学校一年将有四个活动,接下来的11、12月份是读书活动月,明年的3、4月份是习惯养成月,5、6月份还将筹备艺术科技节,“希望把内地学校的丰富活动带到巴塘,让这里的孩子也能够接受。”

音乐、美术等专业性老师在巴塘呈结构性缺编状态。蒋鸿林在人民小学教音乐,差不多是负责了整个小学的音乐课程。他上次回家是暑假,但都呆在老家照顾父亲,春节的时候父亲突发脑溢血,那时候的蒋鸿林援藏才半年。蒋鸿林说,我没什么高反,只是想家。

老师们为巴塘创造了多个“第一”。金弦子小学的美术老师陈相宏创办了一个画室,被大家称为“巴塘最美画室”,今年画室里的一位小学生在小学、初中、高中的联合比赛里喜获一等奖;袁野是人民小学体育老师,是援藏干部里年纪最小的一位,去年到巴塘后,袁野筹备了巴塘的第一支足球队;蒋鸿林组建了巴塘的第一支竖笛乐队,在巴塘中学教初三网络班数学的张可明是援藏干部里年纪最大的一位,教的网络班在全州52个网络班中名列第三。

留下一支带不走的队伍

今年8月9日,内科医生张利来到巴塘,挂职巴塘县人民医院副院长。跟他一起来的还有妻子和女儿,妻子在金弦子小学挂职副校长,女儿在新建的同心幼儿园上幼儿园。

去年,巴塘县人民医院通过四川省卫生厅的评审,成为国家二级甲等综合医院,也吸引了巴塘周边的西藏芒康、白玉、得荣多个县的人前来就诊。张利说,由于藏区老百姓特殊的生活环境和生活习惯,多发病与内地不同。因为跪地习惯多发骨关节病痛,心脏也比内地人大一些,容易引发心血管疾病,吃糌粑则容易有胃病,因此,双流在巴塘县人民医院打造了三个特色科室:中医骨科、心血管科、肝胆外科。“以前胆结石就要转院,骨伤,百分之百转院。现在多发的常见病基本都能解决。”县人民医院副院长罗毅说。

提起来过和正在援藏的医生们,罗院长话语中流露出满满的感动。程鹏是援藏的妇产科医生,8月27日底刚回成都,老婆8月31日的时候剖腹产生了二胎。罗毅说,“自己老婆等到快生孩子了,他还在这里帮别人生孩子。”孩子出生的那天,程鹏说自己又当爸爸了,然后哭了,说对不起老婆。

几年来,双流在巴塘县人民医院陆续投入了1350万,采购了医院办公设备,并建成两间标准化手术室。“留下一支带不走的队伍”是双流援藏干部们心心念念的事。“以前的医疗设备都没用,这里的医护人员不会用,现在医院的医疗设备达到了95%的使用率。”

医生是巴塘最受欢迎的人,去年冬天韩国梁随医生去格木义诊时,当地村民杀了一头牦牛来欢迎他们。巴塘很多人家信奉不杀生,更不杀自己家的牛,为了欢迎医生杀了一头牦牛,饱含了草原人民对医生的感情,“那天的格木草原,就像过节一样。”韩国梁说。

“我们是双流的”

“我们是双流的。”9月10日,在敲开下桑卡村蔬菜大棚的大门时,韩国梁这样打招呼。“双流的”也是双流援藏干部在巴塘跟陌生人特殊的打招呼方式。

来到巴塘援藏后,韩国梁开了一个公众号,他在里面讲了一件小事:有一次在小饭馆讨论工作,声音大了点,旁边的一位巴塘汉子就问他们是不是双流的,然后端起酒杯过来,说代表藏族群众来敬个酒,“就在那一刻,突然间心里涌起一阵感动。”

在巴塘县扶贫和移民工作局挂职的赵浦有相同的感受。在巴塘,他主要负责贫困村的易地扶贫搬迁工作和藏民住房的五改美化。有一次,赵浦去架炮顶村贫困户尼玛拉西家验收项目,80岁的尼玛紧紧拉着赵浦的手表达感谢,“一辈子都记得,阿妈牙齿都掉光了,也不会说汉语,但被她的手紧紧攥着,很感动。”

赵浦负责的另一项目是地巫乡异地搬迁点——桃源地坞。地巫乡原住地距搬迁后的聚居点153公里,路途遥远,交通不便,也深受地质灾害影响。双流投资2380万建设桃源地坞聚居点,预计今年,地巫鄉119户老百姓都能住上新房。前不久赵浦和韩国梁带媒体在桃源地坞采访,遇到两位藏族阿妈。离开的时候,两位阿妈对着他们双手合十表达谢意,同行的乡长告诉他们,“双手合十是我们藏区最大的礼数。”

除了平日的工作,金弦子大道304号4栋的年轻人们,休闲活动很简单:爬山、散步,晚上打打游戏。韩国梁说,“最难过的还是想家。繁忙的工作,能够让人忘记身在异乡的感觉。”

时间久了,他们觉得这里成了另一个家。深夜的巴塘,巴楚河静静地流淌,韩国梁在朋友圈发了一首随笔诗,“夜深人静的时候是想家的时候……想家的时候啊更想为家做点事……”endprint

猜你喜欢
王宏弦子巴塘
王宏
五彩巴塘 扮靓藏区人民新生活
我在巴塘等你
坚持绿色发展 建设生态巴塘——“绿色中国十人谈”聚焦巴塘的绿色发展
莫日格勒河
试论藏族弦子舞被冠以“古道神韵”的历史由来
一百七十七级台阶
相信党,跟党走
20世纪三四十年代巴塘社会群体构成及演变消长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