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韩国古代汉文小说《淑香传》的艺术成就

2017-10-31 01:07张欢
东方教育 2017年17期
关键词:艺术特色

张欢

摘要:《淑香传》描写了命运多舛的淑香与魏公之子李仙的爱情故事,身份等级制度不同的两人经历千辛万苦终获幸福的故事,反映了青年男女对自由恋爱的追求和向往。小说在艺术表现上很有特色,结构严谨、情节跌宕,细腻的心理描写,人物性格鲜明,正叙与预叙相结合的叙述手法,语言具有感染力,表现了丰富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具有生活气息。

关键词:《淑香传》;艺术特色;爱情小说

韩国爱情小说中,多以青年男女的爱情故事为题材,《淑香传》就是其中之一。但《淑香传》不同于其他爱情小说。相对于单纯的描述男女爱情的作品来说,《淑香传》以淑香的人生经历为主,加之李仙与女主人公淑香在经历磨难后终获得大团圆的爱情故事。小说不仅批判了以门第观念、阶级观念为重的封建家庭统治者,还注入了佛道的“因果报应”“命中注定”的思想,一方面歌颂了青年男女对自由爱情的向往,同时也反映了普通群众对美好爱情婚姻的期望与期盼。

《淑香传》产生于朝鲜朝中期,在韩国爱情小说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从小说的艺术角度来看,《淑香传》所取得的成就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结构严谨,情节跌宕

《淑香传》的故事内容丰富、复杂,结构完整严谨,情节发展跌宕起伏,具有戏剧性。小说由四个波澜,四个转折,一个高潮,一个“句号”,这十个发展阶段组成,既有预言,又有解答,既相互独立,又相互交叉,从而造就了一部结构严谨,故事情节跌宕起伏的小说。

《淑香传》从淑香出生之前写起。淑香生前其母梦见鹦鹉入怀,生时屋内充满香味。因金钿对淑香极其喜爱,便让黄钧为淑香卜卦,这为小说的第一个波澜作了伏笔:淑香五岁时与父母失散。当金钿夫妇弃淑香于山洞之中,淑香辗转流落山林时被一白鹿驮至张丞相应汉家门口。这时,小说出现了第一个转折:淑香在张丞相家过了幸福的九年生活。淑香年至十四时,张丞相让淑香掌管家中事务,但这被此前掌管家中事务的婢女四香所记恨,于是小说的第二个波澜出现:淑香因四香陷害而被赶出张丞相家。无家可归的淑香想到“生无可往,死得其所矣”,于是投河自尽。青衣女子托淑香于老妪是小说的第二个转折。

小说发展到这里时,由一梦境将故事引入到高潮阶段:青鸟引淑香于瑶池,洞庭君引李仙于瑶池,两人于瑶池中第一次相见。再回到现实世界,淑香將此绣在绢帛上,通过赵章这一媒介,将两人连接起来。而淑香给李仙的一封书札直接引起了小说的第三个波澜:魏公发现李仙与淑香之事,大发雷霆要杀掉淑香。然而当魏公看到淑香美貌动容、楚楚可怜之形时,动了恻隐之心,答应不杀淑香,然而淑香不得再与李仙见面,李仙也得去京城科考:如若不中第,不得回家。这便是小说的第三个转折。李仙去京城之时,对淑香许下“死且不忘,生可违乎?”的诺言。然世事无常,老妪疾病缠身,怅然离世。这是小说的第四个波澜。李仙走后,淑香日日思念李仙,夜晚在亭前哭嚎,其声悲切,闻者无不为之所动容。这时,小说的第四个转折出现:魏公与夫人听到淑香的哭嚎之声,被她感动,于第二日请淑香入魏公府。淑香在魏公府住了下来,并凭其聪慧手巧博得了魏公夫妇的认可,在李仙高中状元之后与淑香过着幸福的生活。

然而这里故事并没有结束,黄钧所说的还没有应验,张丞相夫妇冤枉淑香之事还未解决。小说以李仙上任颍川太守之事,将此事完满解决。淑香去颍川途中与张丞相夫妇再次相遇,互相吐诉思念之情,之前误解一并消除。在淑香行至颍川之时,恰逢金钿夫妇祭奠自己亡故的女儿,阴阳巧合,淑香得知金钿夫妇是自己的亲生父母,双方相认。至此,小说划上了一个完满的句号。

二、采用正叙与预叙相结合的叙事手法

韩国爱情小说常采用正叙与预叙相结合的叙事手法。正叙是最常见的叙事时序,这里不多作解释。《淑香传》就采用了这种叙事手法。

小说从淑香出生之前写起,一直到淑香长至五岁与父母失散,再至遇到李仙,最后与父母相认,一家团圆。这是标准正叙的叙事手法,在此就不做阐释,主要讨论小说中的预叙手法。

仙道僧预言是预示叙事的一种。小说在开头,通过占卜者黄钧之口,说出了淑香的前生和今世:

“此儿诚非尘世凡庸之比,乃是月宫素娥之灵,得罪上帝,暂谪下界,累经困厄,备尝险苦,以赎前主之罪,然后始的今世之乐矣。年及至五岁则如风落叶,若水浮萍,一别父母,千里相思。及其十五年后,当不期而会。”①

这是淑香三岁时,其父为她占卜的卦辞。这里用预叙的叙事手法不仅交代了淑香前世作为仙女下凡来的原因,也讲述了她在人间要遭遇的经历,为后文淑香在战乱中被抛弃,张丞相家被陷害,为魏公所迫害等事埋下了伏笔。这种卜卦的预叙手法带有很强的宿命意识,让“命中注定”成为主人公要历经困苦的不可推脱的理由。

《淑香传》中梦境预示共五处,此为一处,将淑香与李仙牵引在一起,为后文与李仙的爱情故事奠定了基础。其余四处:一处为太乙给魏公托梦;一处为李仙梦瑶池之景;一处为老妪给淑香托梦;一处为淑香梦自己身至祭所,辄饭饮食。这些梦境都在一定程度上预示了小说后文所发生的事,显示了淑香和李仙身份的奇特,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并带有因果轮回的宿命意识,使小说故事披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

三、细腻的心理描写

《淑香传》中有大量的心理描写,主要为抒情表白式、以诗歌展现人物内心世界和以书信表现人物内心活动这三种。

淑香从张丞相家出来,不知所至,这里有一段心理描写:

“天高听卑,明无不烛,伏起皇天,活我垂死之命,得復见夫人于此。贱妾一身,保此微命,云山万叠,前路杳茫,可怜今日投诉何人?寄食谁家?伏愿苍天宁有速死。”②

当淑香面对前路迷茫,无力前行时,又悲叹道:

“可矜此身,有何罪戾而生于今世,艰苦若是?生无可往,死得其所,伏乞苍天,察我微衷,使丞相与夫人知贱妾冤昧,地下他年庶免今日之陋名。”③

以上两段都是抒情表白式的心理描写,通过这两段文字把淑香被四香陷害而离开张丞相家后的那种绝望、悲凄、无助迷茫的内心状态描写的淋漓尽致。endprint

诗歌是传情达意的一个重要的途径,《淑香传》中也用诗歌来展现人物的内心世界。当淑香无奈要离开张丞相家时,在自己的闺房题诗于壁上:

“一别双亲独苦心,铭心欲报夫人渥。

赖天阴隲保微身,结草难忘相国恩。

凤钗龙刀知莫用,今朝出去从何处?

伯夷盗跖辨无因,天地茫茫泪满巾。”④

诗中不仅提到了自己离失双亲后受张丞相夫妇的恩情,而且哭诉了自己的冤情以及此去茫茫无所从的境况,悲凉之情一下跃然纸上。

李仙一寐梦瑶池之后,看到手中的真珠,不禁心中骇然,于是吟道:

“梦入瑶池白玉楼,湘妃鼓瑟祥云低。

荷花十里桂三秋,王母献桃瑞霓浮。

北极众星明月珮,觉来依稀真珠在。

玉扁群仙有一羞,不识素娥何处求?”⑤

诗中所写正是李仙的内心活动。梦中瑶池之景充斥在脑海中,高楼、美人、荷花、蟠桃、北极众星等如真的存在一般,手中的真珠更让他感到诧异,如果这一切都是真的,那娇羞的素娥在哪里?作者通过一首诗不仅把李仙内心的惊异和怀疑淋漓尽致的描述出来,而且不与前文描绘的梦境重复,可以说是两全其美。

书信是不仅是一种通讯工具,也是展现人物内心感受的另一种方式,以书信向读者传达人物内心活动是《淑香传》的一个特色。

当李仙“朝往暮归”同淑香幸福生活时,淑香就有一封书信给李仙,诉出了自己内心的担忧:

“我生不辰,遭世多难,既别父母,终鲜兄弟,四处乞食,万死余生……不见父母之面,徒有琴瑟之乐,悲欢交极,殆不成腔。白日迟迟,黄昏渺渺,一刻如三秋,敢投一札书。”⑥

小说中多次以书信展现人物的内心世界,不论是淑香与李仙托禽鸟相传的悲泣之信,还是黄犬为二人所带的思念之信,都在一定程度上展现了两人之间对彼此的感情之深,且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

四、性格鲜明的人物形象

塑造出有情有义、性格鲜明的人物象形是《淑香传》的另一重要的艺术成就,《淑香传》采用“一人一代记式”的情节结构,通过第三人称的全知视角展现了一个个有血有肉的人物形象。

淑香作为小说的关键人物,她的性格比较复杂。作为一个漂泊在外、无依无靠的行乞之人,她坚韧,聪明智慧。当父母弃她而去,淑香的一句“父母舍我而去矣”,不仅让父母成功逃离,而且让贼兵对她产生恻隐之心,可谓是一举两得。离开张丞相家后,“自念如此而行恐有强暴之汙,裂破衣裳,蒙其不洁,蓬头垢面,屈手蹇足故作病人之状,以为观者之陋”⑦,刚开始住老妪家时,也是“恐有人辱,少不理状”⑧,我们可以看出“芳姿超世,玉颜绝人”的淑香冷静和智慧。作为一个寄居他人门檐下的她,心灵手巧,常怀感恩之心。当她在张丞相家时,帮助打理家中事务。同老妪亲如母子般相处,对老妪给自己的帮助充满感激,用自己一手的巧活帮忙维持生计。作为一个初动春心的少女,她冷静、理性、贞烈不屈。李仙多次追求淑香,淑香并没表露自己的心。在李仙日渐消瘦,老妪的追问下,淑香才说道:

“然而年少气侠,志虑未定,一见贱妾之陋容,纵有浪心所求,未有家室,不告父母,弗遂委禽之礼,私作弄梅之戏,造物多猜,声迹彰露,好事难常,祸必不测,有同井底之银瓶,终作秋风之團扇既有许身之愚,竟致噬脐之悔,愚蒙所量不过如此,伏愿尊母恕而行之。”⑨

足见她面对爱情时的冷静和清醒。魏公亲审淑香时,她发声辩解:“贱妾初无鑚穴之恶,而令胤直有踰墙之行,罪不必至于死,而直欲枉法而诛,如妾緀命死无足惜,恐令他人以窥公心。”⑩在爱情被阻时,淑香誓死捍卫爱情,捍卫自己的尊严,表现出强烈的反抗意识,并对封建统治者和贵族阶级的枉法滥杀进行了控诉,体现了她贞烈不屈的性格特点。另外,作为一个命运多舛的女子,淑香是一个爱憎分明的人。对张丞相夫妇和老妪,她报之以感恩之心;对李仙的爱情,她贞烈专一;对知县和魏公的施以滥刑,她以理抗争;对四香的陷害,她没有忘怀。路过张丞相家,对四香是“掘其塚,鞭尸三百”。小说塑造了一个有血有肉的女主人公形象,平凡而又震撼人心。

《淑香传》中的男主人公李仙性格特征并不突出,与淑香的形象相比,要显的逊色很多。

李仙在封建士大夫眼中是“风彩魁伟,文章笔法独步一代,当世士頛望之若泰山北斗,譬之以韩昌黎”⑾。作为典型的儒生形象,小说主要通过李仙与淑香的爱情来描述他的形象特点。当李仙爱上淑香时,多次登门拜访,希望老妪成人之美。在他与淑香相爱后,许下“如有相忘,明月在天”的誓言,表现了他对美好爱情向往与追求。然而世事难料,当李仙被魏公禁足时,他只有“若闻淑香之死,则将有随死之意”。李仙作为封建士子,被封建家庭制度重重桎梏,走不出來,缺乏反抗意识,所以淑香被抓在狱,他无能为力,只能以死相随,表现了他懦弱的一面。然李仙的反抗意识并没有完全被禁锢,魏公虽接受淑香,但希望李仙娶一个门当户对的妻子,以淑香为副室,此时的李仙直接表示了拒绝。这时,李仙懦弱而又有主见的性格特征展现出来,他可以不反抗父母,但也不做违背自己意愿的事。李仙作为一个封建家庭下的子孙,骨子里受儒家孝道思想影响,对父母孝顺,同时他又向往美好的爱情,最终与淑香厮守终身,可谓是人生圆满。

作者在塑造人物时,不论是淑香的聪慧、冷静、憎恨,还是李仙的懦弱、有主见,都赋予人物多种性格特征,使人物性格鲜明有特点,且不单一僵硬,具有真实性。

五、富有感染力的语言

小说在介绍淑香时说:“十有四岁,芳姿超世,玉颜绝人,举止温柔,言辞慧利,桃花水路,莫能过也。”⑿寥寥几字便介绍了淑香的年龄、容貌、仪态等,可见作者语言功底之深。小说中多次描写淑香诉说自己的身世,其中我们可以清晰的看出雅俗兼有、韵散结合的语言特点。如,淑香向知县辩护时说道:

“向着胡马娇,列郡受兵,父子夫妇各自图生,而妾身险凶,独临大祸,一别父母,四处行乞……时思父母,未尝不流涕,生不如死,死已足矣;苟延岁月,强存视息者,承欢有日,幸望千一,预报生我之恩,而终遂首丘之愿……”⒀endprint

这种韵散结合,雅俗兼具的语言使小说更具艺术感染力,淑香的这一番辩护有情有理、字字玑珠,读起来铿锵有力,节奏感强,让读者自然而然地进入小说之中,体会其中的情感。

韩国自古以来就受中国文化的影响,其中爱情小说也深受中国的影响。《淑香传》将故事发生的历史背景放置在中国宋朝,文中多次引用中国的历史人物和地名典故。小说提到的颍川、襄阳、江凌、洛阳等地名都为中国地名,并在“梦瑤池”中写有湘妃、汉女、李太白、张骞、杨玉环等中国历史人物和玉皇大帝、西王母、吕洞宾、姮娥等神仙。当知县庭审淑香时,有一客在旁叹曰:“白乐天诗曰:‘人非木石皆有情,不如不遇倾城色”。这些语言都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故事内容,同时也突显了作者对中国历史文化的熟悉程度。

总之,作为一篇汉文爱情小说,作者以独特的文笔来叙述故事,描绘人物,运用正叙与预叙的叙事手法和富有艺术感染力的语言使《淑香传》取得了较高的艺术成就。《淑香传》也正是凭借它严谨的结构、复杂的情节、有血有肉的人物、细腻的心理描写、具有感染力的语言,使小说产生强烈的艺术审美魅力,历来为人们所喜爱。

参考文献:

[1]林明德.韩国汉文小说全集[M].台湾:中国文化大学出版部,1980.

[2]吉红梅. 论韩国汉文小说及其所受中国的影响[D].苏州大学,2008.

[3]姚莉. 朝鲜言情汉文小说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8.

[4]尹巍. 浅析中朝小说之婚恋观——以明清和李朝时期的爱情小说为中心[J]. 鸡西大学学报,2012,09:126-128.

[5]常靓. 明末清初才子佳人小说对朝鲜朝后期爱情小说的影响研究[D].延边大学,2015.

注释:

①林明德.韩国汉文小说全集(第七卷)[M].台北:中国文化大学出版部,1980:第286页.

②林明德.韩国汉文小说全集(第七卷)[M].台北:中国文化大学出版部,1980:第294页.

③林明德.韩国汉文小说全集(第七卷)[M].台北:中国文化大学出版部,1980:第294页.

④林明德.韩国汉文小说全集(第七卷)[M].台北:中国文化大学出版部,1980:第292页.

⑤林明德.韩国汉文小说全集(第七卷)[M].台北:中国文化大学出版部,1980:第300页.

⑥林明德.韩国汉文小说全集(第七卷)[M].台北:中国文化大学出版部,1980:第306页.

⑦林明德.韩国汉文小说全集(第七卷)[M].台北:中国文化大学出版部,1980:第294页.

⑧林明德.韩国汉文小说全集(第七卷)[M].台北:中国文化大学出版部,1980:第295页.

⑨林明德.韩国汉文小说全集(第七卷)[M].台北:中国文化大学出版部,1980:第305页.

⑩林明德.韩国汉文小说全集(第七卷)[M].台北:中国文化大学出版部,1980:第312页.

⑾林明德.韩国汉文小说全集(第七卷)[M].台北:中国文化大学出版部,1980:第299页.

⑿林明德.韩国汉文小说全集(第七卷)[M].台北:中国文化大学出版部,1980:第3289页.

⒀林明德.韩国汉文小说全集(第七卷)[M].台北:中国文化大学出版部,1980:第308页.endprint

猜你喜欢
艺术特色
论苏辙碑诔文的艺术成就
少年小说的突破与期待
论林兆华戏剧的先锋观念及创作风格
论长阳南曲的艺术特色
指下云山意无穷 信手写来入化境
对《水浒传》中梁山好汉绰号艺术特色分析
基于女性主义批评视域看《啼笑姻缘》的艺术特色
江西安义糕点印模的艺术特色
浅谈《舌尖上的中国》系列纪录片
《琅琊榜》浅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