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公正”原则生成探析

2017-10-31 11:49朱丽莉
东方教育 2017年17期
关键词:公正价值观

朱丽莉

摘要:“公正”作为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的社会层面的重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其生成具有深厚的理论渊源,迫切的现实需求,强大的物质保障。公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对马克思主义公正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中国当前贫富差距拉大的基础上国家和民众的迫切需求,是中国生产力发展到较高水平时提出的价值目标。公正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共同理想,只有在“公正”的号召下,我国的改革开放才能健康良性推进,才能实现财富的共享性增长。

关键词:公正;价值观;生成

2012年11月,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三个倡导”——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其中,“公正”作为社会层面的核心价值观,有其生成的理论渊源、现实需求、物质基础。公正是对资本主义抽象公正观的积极扬弃,吸收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思想的精华,更是对马克思主义公正思想的继承和发展;中国30多年的改革开放,在带来中国经济腾飞的同时,也带来了大量的现实问题,尤其是贫富差距的拉大,民众普遍要求公平正义,共同构建和谐社会;正是因为中国经济的发展和积累,使得当前有实现公正的经济基础,而不会倒退为为实现公正而公正的共同贫穷;公正乃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可或缺的目标,丧失了公正的目标,也就是偏离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走了歪路和邪路。

一、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公正”原则生成的理论渊源

西方资本主义从抽象的逻辑预设的角度来定义公平正义,把公正视为永恒的、普世的概念和范畴,是典型的唯心主义的思维表现。罗尔斯的《正义论》是西方关于公平正义问题的集大成者,在世界范围内引起极大的反响。但是,罗尔斯的理论有着自身无法克服的逻辑悖论,其理论“将超功利的‘纯粹正义确定为至高无上的普世价值,然而这种正义仍然建立在‘功利的平衡的基础上;将处于现实关系下的人拉回到处于‘无知之幕的初始状态以得到评判‘公正的标准,然而人们一旦离开其所处社会关系下的实践就会失去其评判能力”,①只能是一种无法实现的乌托邦式的幻想。

首先,公正具有历史性。原始社会的公正是平均主义的公正,是各个氏族内部为了共同抵御恶劣的自然生存环境而结成的联盟。而在奴隶制社会,奴隶仅仅被当做“会说话的工具”,好好侍奉主人就是公正的,否则就是僭越。在封建制度下,农民的地位相比奴隶制下的奴隶地位有所提升,但是依然是地主阶级的附庸,公正只是大小地主阶级的公正。资本主义的公正是资产阶级产权的公正,是资本的公正。在资本拜物教和商品拜物教的笼罩下,广大无产阶级只能出卖劳动力,创造被资本家无偿占有的剩余价值。恩格斯明确指出:公正的观念“是一种历史的产物,这一观念的形成,需要一定的历史条件,而这种历史条件本身又以长期的以往的历史为前提”。②

其次,公正具有相对性。公正作为观念上层建筑必须与一定的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目前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就分配领域讲,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要素参与分配,是与当前的生产力发展水平相一致的。平均主义的分配不利于生产效率的提高,打击部分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而按需分配所要求的物质资料极大丰富的共产主义阶段,我国还在积极探寻的路上。按劳分配的分配方式并不是绝对公正的分配方式,马克思认为,以“劳动”作为同一尺度来衡量分配没有考量到个人的能力、智力、家庭等多种因素,因此也不具备公正性。但是在当前中国,按劳分配的分配方式具有相对公正性。

最后,公正具有具体性。以教育领域为例,人人都享有受教育的权利,但是在高中、大学教育中,就存在选拔性教育的问题。应该而且必须选择有学习能力且适合学习的人上大学,而不能让所有的人都上大学,更不可能让所有人都上同样的大学。在上大学的问题上,不是所有人均等化就是公正的,而是所有人都按照同样的竞争规则有参与竞争的机会,这就是公正的。

二、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公正”原则生成的现实需求

随着我国社会转型的加快和改革向纵深发展,不同利益主体之间的矛盾冲突加大,社会不公正现象引起的深层次矛盾日益凸显。社会不公正现象呼吁公正的價值观的规约和指导,否则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将丧失现实存在的土壤。

当今我国社会的不公正现象是多方面的,在分配、教育、医疗、住房等方面资源分配不公。这其中以分配不公引起的社会矛盾最为显著和激烈。改革开放后,我国逐步确立了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这一制度在极大地提高劳动生产率,激发社会创造力的同时,也引起了严重的社会贫富分化。可以通过一系列的数据来说明中国的贫富分化问题的严重性。

从城乡之间看,城乡居民收入比从1978年的2.36:1,扩大到2009年的3.33:1;从区域之间看,东西部地区城镇和农村居民收入差距较大。从不同群体之间看,高收入阶层财富增长较快,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奢侈品消费国,而另一方面,我国绝对贫困人口超过4000万人,低收入群体还有2.7亿人。据世界银行报告显示,美国是5%的人口掌握了60%的财富,而中国则是1%的家庭掌握了全国41.4%财富。中国的财富集中度甚至远远超过了美国,成为全球两级分化最严重的国家。③中国的基尼系数从30年前改革开放之初的0.28已经上升到2009年的0.47,甚至有人认为当前我国的基尼系数已经超过了0.5。

因此,“公正”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生成是中国目前现实发展的需要,只有在“公正”原则的引领下,我国才能逐步缩小贫富差距,改革开放才能健康良性向纵深推进。

三、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公正”原则生成的物质基础

“富强”作为国家层面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三个倡导”中居于首要地位,公正原则的生成和实现离不开“富强”这一目标,中国30多年改革开放积累的强大财富力量是公正原则生成的物质基础。endprint

公正原则属于伦理上层建筑,受到一定的经济基础制约,必须要有一定的物质财富作为支撑,否则公正只能倒退为马克思所言的“粗陋的共产主义”。“在极端贫困的情况下,必须重新开始争取必需品的斗争,全部陈腐污浊的东西又要死灰复燃。”④ 在原始社会,各个氏族内部实行平均分配,而氏族与氏族之间则是为了基本生存资料进行血淋淋的争夺与杀戮,而现代文明决不允许这种赤裸裸的争夺与杀戮继续存活。当代资本主义自工业革命以来,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革新积累了巨大的社会财富。但是资本主义在资本逻辑自身的运行规则下,不断地要求扩张,其财富并没有为公正的生成做好铺垫。

而我国作为社会主义国家,尽管今天的物质财富没有达到全面满足人们需求的程度,但是中国已经是世界上第二大经济实体,人民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在这样的物质财富基础之上讨论“公正”原则的生成,我们才不会简单地要求平均主义,才不会以牺牲经济发展的效率为代价来换取伪公正。邓小平说过:“贫穷不是社会主义”,我们不是要回到建国初“大锅饭”的分配状态,而是要实现财富的共享性增长。中国共产党分配制度的变迁很好地诠释了公正原则在经济发展过程中的逐渐生成。

从建国后到改革开放前中國实行的是计划经济,这在当时国内一穷二白的特殊背景下,这样的经济体制可以集中全国的物力人力尽快从西方国家的孤立中走出自己的路。但是过度的集中导致了资源的浪费,分配上的平均主义也严重打击了劳动者的劳动积极性。改革开放以后到十二大,为促进生产力的发展,提高经济效益,中共实行了效率优先、公平第二的分配政策。这一政策在促进生产力大大提高到同时,也使得社会矛盾初现。1992年正式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在生产力进一步发展的基础上提出了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在此原则倡导下生产效率大为提高,但是社会的贫富分化进一步拉大。因此,在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要更加注重社会公平,特别强调了再分配领域的分配公平问题。而党的十八大进一步明确,发展利益是中国重大的核心利益,党的分配政策要聚焦到“公正”,有效解决各方利益矛盾,特别是党群利益分配矛盾。

结语

公正原则是社会主义题中应有之义⑤,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是民心所向,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动力和归宿。其实在改革开放之初,邓小平就强调指出:“我们为社会主义奋斗,不但是因为社会主义有条件比资本主义更快地发展生产力,而且因为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消除资本主义和其他剥削制度所必然产生的种种贪婪、腐败和不公正现象。”⑥生产力的发展,国力的富强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公正的落实并不是矛盾的两个方面,富强和公正是互为目的和手段的,统一于社会主义的命题之中、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之中。马克思的公平正义思想主要是建立在对资本主义的批判基础之上的,强调只有到了未来的共产主义社会才能实现自由人的联合体,而社会主义作为共产主义的初级形态必然内涵了公正原则。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前无古人的特殊道路,这一道路何以能够有感召力,公正就是其最为重要的价值目标。只有在“公正”这一目标的号召下,才能凝聚民心,进一步推进改革开放。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

[2]《邓小平文选》相关卷

[3]何建华:《发展正义论》,上海三联书店,2012

[4]张雄,鲁品越:《中国经济哲学评论—资本哲学专辑》,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7

[5]贾可卿:《分配正义论纲》,人民出版社,2010

[6]李实等著:《中国收入分配研究报告》,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3

[7]薛进军:《中国的不平等——收入分配差距研究》,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8

[8]李子联:《中国的收入不平等与经济增长》,经济科学出版社,2013

[9]宋晓梧:《不平等挑战中国:收入分配的思考与讨论》,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3

注释:

①鲁品越:《罗尔斯理论的悖论与正义的实践生成》载《南京师大学报》2013年5月。

②《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448页。

③《人民日报》,2010年7月9日,第15版。

④《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86页。

⑤赵修义:《公平正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不可或缺的价值目标》,载《马克思主义视野下的公平与正义》,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八届学术年会文集,2010年度。

⑥《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143页。endprint

猜你喜欢
公正价值观
我的价值观
Chapter 21 A dilemma 第21章 艰难的抉择
名家谈教育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八)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六)
价值观(二)
价值观(一)
漫话漫画
知名企业的价值观
不公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