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繁华到独静 兴盛一时的驿站,伫立千年的火炉

2017-10-31 03:44兰鹏
城市地理 2016年6期
关键词:火炉

兰鹏

仅仅两个多小时,我们就从重庆主城驱车抵达了武隆县火炉镇,这样的路程距离和车行时间,着实让我们有点小惊讶。因为出发前,火炉镇对于我们而言,是一个完全陌生的地方,我们都以为它坐落在一个极其遥远的地方。

更让我们惊讶的是,去往火炉镇的盘山路,其实和前往仙女山是同一条道,只需在半途分路。当仙女山已经让我们太过熟悉时,位于旁边的火炉镇却默默无闻。

有人说,火炉镇是一个被忽略的地方,事实上,它离我们的身体距离很近,忽略只是因为心理上的距离吧。

一楼九铺,小镇得名之源

在重庆武隆县的东北部,距离县城30公里的地方,火炉镇便坐落于此。站在高处俯瞰小镇全貌,在两山夹绕之下,形成了一条细长纽带,横躺在山坳间。

火炉镇东连沧沟乡、彭水县,南接江口镇、巷口镇,西邻仙女镇,北通土地乡、桐梓镇,全镇面积179.6平方公里,最高海拔1700多米,最低海拔则只有200多米,如此巨大的落差,也让初来乍到的我们感到几分惊奇。

关于小镇的得名,说法不一。一种说法是因其四周高寒,中间低暖,形似烤火炉而得名;另一种说法是因场镇上场口处有一个直径约3米的石制火炉而得名。不过,以上两种说法都只是民间流传的,如今那个石制火炉也因为场镇建设消失无踪,我们在火炉镇党委书记谢宇翔的介绍里,听到了关于火炉镇得名之源的官方说法。

“火炉镇原名叫作火炉铺,这里古为渝至湘、鄂、赣、黔必经之道,唐武德二年(公元619年)武隆置县后,为发展商贸,修建了驿道路大唐路,作为连接涪州通往黔州、酉州,東出湖广的官道路,途经‘一楼九铺,火炉铺为其中最大最繁华的一铺。”谢宇翔告诉我们,民国年间火炉镇为涪陵县第五区区公所所在地。建国初,成立了火炉镇,成为了武隆县第二区区公所的所在地。

旱码头与水渡口,繁盛的官道驿站

地处富饶的四川盆地东南方,沿乌江下游北岸武陵山系的半山腰的火炉镇,是一个有着一千多年历史的山区乡镇。千百年来,历经唐、宋、元、明、清,直至中华民国。勤劳智慧的火炉人,凭着“火炉铺”在“大唐路”居中的地理位置,仰仗周邻有盛产大米的龙坝、万峰坪、木水槽三块宝地的地域优势,以及丰富的桐油、生漆、棬油、中药材等各种土特产,发展经济,成为“大唐路”上商贾云集之要塞,和乌江下游腹地赶场最热闹的旱码头,这也使得火炉镇成为了—座物产多样、乡风淳朴、风景秀丽的文化古镇。

“大唐古道俗称‘一楼九铺,乌江下游的黔(黔江)、秀(秀山)、酉(酉阳)等县到彭水后,经堡家楼,再走“九铺”(洋萄铺、牛牵铺、沙台铺、火炉铺、白果铺、钻天铺、木根铺、灯盏铺、凉水铺),最后抵达涪州(涪陵)。”火炉镇镇政府分管旅游的刘晋思介绍说,在没开启乌江货运时,大唐古道成为了挑夫马帮的必经之道,火炉铺因其地处九铺中最重要的一站,自然占得了天时地利人和之利。

蜿蜒在山间的古道,促成了火炉镇逐渐成长为远近繁华的旱码头,奔流而下的乌江则为火炉镇平添了水渡口的兴盛之景。

从火炉镇向东行,途径车坝村,便可抵达当年的水渡口龙溪古镇,这里也被当地人称为龙溪古渡。龙溪码头上接彭水,下连黄草,地处险恶乌江里一个较平缓的“U”形水域。早年间,龙溪码头是乌江流域的一个大码头,独特的地理位置使龙溪成为桐梓、火炉一片的关卡门户,便捷的水路交通成为大山连接外面世界的商旅要塞,在中桐路没开通之前红火了很长时间。

站在山崖边眺望龙溪古镇旧址,曾经的石板老街和林立期间的房子早已被茂密的树林和草丛掩盖,以往人声鼎沸的江岸如今安静得可以听见风吹过的声音。那座古老的回龙桥还在,但因为常年少有人走,呈现出满目的落魄。窄窄的石梯古道隐藏在桥头的那端,延伸进山林里,至今还居住在此的唯一一户农家主人告诉我们,除了偶尔有驴友来这里,几乎再没人踏上过古道。“要说当年的景象,那是真的热闹,做各种买卖的人来来往往,常年往返这里,从乌江下游腹地各县,运出盛产的桐油、生漆、棬油、中药材等各种土特产,又从涪陵运回盐巴、食糖等生活日用品。”这位在这里生活了一辈子的农户回忆起儿时见到的水渡口情景,口气中还能听到一丝兴奋。

山水给予了火炉镇最繁盛的光景,也给火炉镇留下了许多古桥遗迹。“火炉镇有八大文化,古桥文化就是其中之一。”谢宇翔说道。

在火炉镇的关桥村,至今还能见到一座古桥,据史料记载,该桥于1731年动工,1733年完工,已经有200多年的历史。这座古桥被命名为官桥,之所以叫此名,当地人说背后还有一个故事——

据说,官桥所在地是大唐路的必经之处,由于过住行人太多,地处两条河之间,一到夏天时常涨水,造成过往行人和当地人过河的不便,当地的刘玉章、陈宇章、肖永年等53人便组织筹资,用巨木修建两座桥,并加盖青瓦防雨,横跨老盘河。设计修桥时就将桥面铺设了53块木板,标志着有53个人为此桥出资出力。可是,桥修好了,命什么名却发生了争议。

就在左右为难之时,一行人抬着官轿来到桥前。修桥的人以桥未名便通行不吉利为说辞,拒绝放行。坐轿的官员哪管得了这么多,下令强行过桥。当地百姓虽心里极不情愿,但毕竟“胳膊拧不过大腿”,眼睁睁地看着官员成了新桥的第一位通行者。于是,因为第一个过桥的人是当官的,索性就将此桥命名为官桥,并延用到今。

战火往事,打响自马山战役第一枪

在火炉镇场镇的西边,有一古寨遗址,名为寨子堡,相传始建于清朝末年,是一张姓的乡绅建造,距今已有200多年的有历史。据记载,寨内建有四合院,建有瓦房、粮仓、水井,四周是悬崖,中间有一条小道可通寨内,其用意在于防抢劫之用。古寨经历了时代的洗礼,满身伤痕,同时也组成了三堡鼎护火炉铺的格局,左边是木鱼堡,右边是况家堡,正东为坟堡,站在寨顶可一揽火炉场镇。

直到现在,火炉镇的机关单位、中小学学生、群众百姓,每逢清明节,都会会前往寨子堡进行祭拜活动,当然,他们不是祭拜修寨之人,而是悼念长眠在此韵革命烈士。endprint

在解放重庆的战史中,有一场被史料记载最为惨烈的战斗——白马山战役便发生在武隆。只是,很多人不知道,火炉镇是这场战役打响第一枪的地方。

至今,当地上了年纪的老人还能零星地回忆起那场战斗。“屋外枪炮声响了一晚上,很清晰地能听到子弹打在竹子上,发出‘砰砰砰地脆响。”据史料记载:1949年11月,西南解放战争号角吹响后,人民解放军第二野11军和第四野47军追击国民党川湘鄂边绥靖公署宋希濂集团至龚滩、彭水后,继续向重庆、成都挺进,曾在火炉镇龙坝寿仙桥处与小股国民党军激战一夜,后到土地坳又遭遇国民党部队阻击,久站未果,伤亡惨重。在这次战斗中,解放军兵分三路,正前方留一名吹号员吹号来吸引国民党军的注意力,其余兵力兵分两路在火炉村民的带路下左右包抄国民党军,最终解放军以少胜多,取得了这次战役的胜利,但某营王连长和绥远三支队七大队史勋益、徐远文及二野三兵团的张仕才、罗中武等19名战士却壮烈牺牲。

如今,当年遭到国民党部队阻击的土地坳被改名为胜利口,一座高11米,宽7米的烈士纪念碑矗立在此。环绕纪念碑一圈,碑下的大理石面上镌刻着“胜利口攻坚战大事记”,详细地还原了那场惨烈的战斗经过。看着那一排排文字,仰望伸向天空的碑体,空中仿佛又再次传来了战士们呐喊声。

尽管在胜利口修筑了烈士纪念碑,但在战斗中牺牲的19名战士的遗体并没有埋葬在此,而是选择长眠在了寨子堡。因此,每年清明时节,火炉镇的人们都要自发登上寨子堡,扫墓悼念,多年来已经形成了一个传统。

香火兴盛,佛教文化源远流长

火炉镇具有悠久的佛教文化,因为位居大唐古道重要地段,来往的商客不仅在此交易买卖,还为火炉镇修建了众多的寺庙佛堂。

19世纪,有许多大小不同、形状各异的庙宇,散布在火炉街道及其邻近各处。上街(上场口)有肃穆庄重、巍峨雄伟的万天宫;下街(下场口)有典雅肃穆、气势恢宏的万寿宫。万寿宫在修建期间,张之洞来四川巡考,从涪州经大唐路到酉阳曾在火炉铺歇宿并亲题“万寿宫”匾额。

万寿宫的斜对面还有一座颇具规模的观音堂,里面供奉着似如真人一般大小的几个菩萨。中街的两端,靠东头的“火烧坝”矗立着一座火神庙,靠西头矗立着一座川祖庙,上街靠北有一座财神庙。

火炉镇周边,在方圆不到1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就有大小不同的庙宇10多座。往南500米远的木水槽边缘,在弭水洞岩堑上方的文昌阁附近,建有一座金碧辉煌的观音庙;往北几百米远的石灰坳有一座供几个菩萨的山神庙;往西1公路远的万峰坪有百川寺、保峰寺、万寿寺、山圣庙;往东几百米远的龙坝有佛川寺、回龙寺、天台寺、田家寺、官庙等。

较为遗憾的是,20世纪50年代后,火炉镇街上及其周边大大小小的几十座庙宇和菩萨,都遭到了不同程度的毁坏,保存下来的屈指可数。

目前火炉镇佛教文化得到继续延承的地方,首当其冲要数神奇之地——三潮圣水,火炉镇人民自筹资金在这里重修了一座庙宇,重塑了一尊尊菩萨,继续以庙宇文化的传统习俗来寄托人们的精神追求。每逢农历2月19、6月19、9月19的香会,依然还能见到大批香客来到寺庙和“三潮水”烧香拜佛。

“三潮圣水那里至今还有8尊罗汉像,各个保存完好,雕刻得栩栩如生。”一位火炉镇的当地居民这样告诉我们。唯一需要提醒的是,此地正在修路,路况不算太好,欲前往的游人可以再多等待时日。

四季皆美,被世人冷落的自然景观

在火炉镇当地百姓的心中,这座山间小镇无处不是诗,无处不是画。只是,它在群山之中静静地伫立了千百年,至今不被太多人知晓。

巨大的海拔落差,造就了火炉镇立体气候明显,森林覆盖率达65%,四季有花果,四季有景观,这里的白云丹崖、崇山峻岭、沃野良田、渔浦津渡、明月清风、霜雪云烟、无不醉人心脾,让人流连忘返。

迷宫般的万峰林海让人置身其中而不知东南西北;百川寺、观音殿的废墟静静地述说着曾经的晨钟暮鼓和婉转绵长的木鱼颂经;神奇的“的三潮圣水”让人朝拜了上千年至今香火不断;十里荷花在焦阳似火的夏天竞相开放,总能给人以少许清凉感受;世外桃园大小石院真有《桃花源记》余韵;梦冲塘波平如镜的湖面和美丽神化都让人着迷;龙溪古渡现在仍有大商大贾和贩夫走卒的蛛丝马迹;东山箐、周家山两大国有林场长势葱荣古木参天……

“来到火炉镇,四季都有耍事。春天可以欣赏满山的桃花美景,夏天可以小住林海感受难得的清凉,秋天成熟的蔬果园林任由采摘,冬天还能体验到刨猪节的热闹。”火炉镇镇政府文体中心丁福春如此介绍道。

拥有一千多年历史文化的火炉镇,直到今天还保留着许多传统的民俗文化,这也为来此的游人增添了几分游乐的趣味。农家宴席上,简单的行酒令被唱成了歌,这是在火炉镇流传了一个世纪的“飘香拳”;春节期间,热闹的玩火龙打破了整个小镇的宁静,男女老少都会加入了舞龙玩龙的队伍中去,火星四溅,节日气氛极其热烈;每月逢十,火炉镇还延续着赶集的传统,镇街上摆满了新鲜的农家土货,赶集的人潮接踵摩肩,别说是想开车过镇,就是行路都会变得无比困难。

“我们就是想让更多的人知道火炉镇,来到火炉镇,住在火炉镇。”火炉镇党委书记谢宇翔道出了心愿。按照火炉镇的旅游规划,万峰林海将被打造成为“重庆最美森林氧吧”“国家级林业休闲两大基地”,15个乡村中已经有半数以上建成了乡村旅游示范点,豐富的生态产业将成为此地最亮眼的旅游名片。endprint

猜你喜欢
火炉
火炉
冬天里藏着春天
金字塔建筑的秘密
炉火
温暖的大火炉
梦回大唐古道 重庆有个火炉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