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背景大学生骑乘共享单车运动满意度的调查研究
——以苏州大学学生使用ofo共享单车调查为例

2017-11-01 07:31程婷婷
体育科技文献通报 2017年10期
关键词:苏州大学生理单车

梁 希,程婷婷

不同背景大学生骑乘共享单车运动满意度的调查研究
——以苏州大学学生使用ofo共享单车调查为例

梁 希,程婷婷

为了探讨不同背景大学生骑乘共享单车运动满意度的情形。以苏州大学学生为调查研究对象,共发出问卷550份,回收有效样本为507份,调查问卷经统计分析与讨论有以下发现:1)男生与女生在骑乘共享单车运动满意度因素之“心理”、“ 教育”、“ 社交”、“ 放松”、“ 生理”、“审美”方面达显著差异存在;2)不同住宿地点大学生在骑乘共享单车运动满意度因素在“心理”、“ 教育”、“ 社交”、“ 放松”、“ 生理”、“审美”部分无显著差异;3)不同骑行里程在共享单车运动满意度因素在“心理”、“ 教育”、“ 社交”、“ 放松”、“ 生理”、“审美”部分无显著差异;4)不同年级在共享单车运动满意度之“心理”、“ 社交”、“ 生理”达显著差异,经事后比较在“心理”、“ 社交”、“ 生理”方面,三年级均大于一年级。根据上述的结果,对共享单车服务提供商更好的服务社会以及未来研究上提出相关之建议。

不同背景;大学生;共享单车;运动满意度

1 前言

1.1 研究背景与动机

2016年底以来,国内共享单车突然就火爆了起来,是共享经济的一种新形态。而在街头,仿佛一夜之间,共享单车已经到了“泛滥”的地步,各大城市路边排满各种颜色的共享单车。Franken, andVan Raajj(1981)指出满意度是一种相对的概念,被判断于一些相对的标准之中,这些标准可能包括先前的经验,这些经验是在个体期待,个体成就在运动中满意的察觉而得知。同时也指出运动满意度是一种相对的指标。王新童(2016)的研究发现,促进一个人在自行车运动满意的充份条件为:感受刺激、发挥能力、响应挑战、互惠交往、自发参与等满意度。

周梦霞(2015)认为杭州公共自行车满意度是参与者在使用过程中,所感受到的良好经验;在其满意理论模式中参与者须经:刺激与能力相称、内生参与动机、参与选择自由、参与成本、互惠关系等正向回馈愈高所得的满意愈高。曹逸杰(2016)认为个体在杭州市公共自行车运动的体验及情境觉得满意或满足的程度,其因素指标有六个:心理方面(psychological):个体从事自行车运动以挑战参与者的能力以及才智,使个体可以从自行车运动中展现其个别性,并寻求自我表达。教育方面(educational):个体在参与自行车运动当中追寻智力刺激,以增加对自己与周遭环境的了解,以新的体验满足参与者的好奇心,并藉由自行车运动增加见闻来拓展个人的生活经验。社交方面(social):个体从事自行车运动时有利他性、获得归属的需求、同行的认同、注意与承认,这些有助于自然形成的人际网脉,有助于个体社会互动与沟通、提供机会认识新朋友、享受良好情谊等。放松方面(relaxation)个体在参与自行车运动可以使个体得到充分休息、放松并纾解来自工作及生活上所产生的压力与紧张,享受休闲娱乐生活。生理方面(physiological):个体参与自行车运动中,在生理方面获得挑战,并维持健康、活化细胞、强化肌肉及心肺功能,增进健康、控制体重保持良好的体态。审美方面(aesthetic):个体参与自行车运动的过程,如果是经过良好的规划及设计,且环境优美,则更令人感到满意,也使体验更为有趣及愉悦。由以上可知自行车运动满意即个体透过自行车运动参与,所获得的正向看法或感受,它是经由自行车运动体验及情境,知觉满意或满足的程度。因此,探讨苏州大学学生平日参与单车运动及学生单车运动满意度,是当前重要的课题;希望能够给提供共享单车运动服务商及相关单位重视改善服务和规范治理,实现有序共享是本研究动机。

1.2 自行车运动满意度量表

本研究中之自行车运动系指:个人基于一种自由意识、自由选择、自主决定的行动以及从行动中感受自行车运动意义与体验。此外,Ragheb(1987)自行车运动满意度是个体因从事自行车运动所引导出来,其所获得的正面看法或感受它,也是个体知觉目前的自行车经验及情境,感到满意或满足的程度;这种现象的满足感来自个体自身所察觉到的或未察觉到的需求满足。周梦霞(2015)认为自行车运动满意是个体经由自行车运动的参与而感觉自己需求获得满足感的程度。在本研究中自行车运动满意度之测量系根据研究者修编自Beard & Ragheb(1980)所提之个人的需求分为心理、教育、社交、放松、生理、审美等六个自行车运动满意内容的理论基础,并参考曹逸杰(2016)相关文献所发展之自行车运动满意度量表作为自行车运动满意指标,当受试者得分愈高时表示感受满意愈高反之则愈低。

2 研究方法

2.1 研究对象

本研究系以2017年3月1日至4月1日,以苏州大学一年级,二年级,三年级大学生为研究对象进行问卷调查,问卷调查人数:共发出550份,回收有效问卷507份,回收比率为92.1%。

2.2 研究工具

本研究骑乘共享单车运动满意度采用曹逸杰(2016)的杭州市公共自行车系统满意度量表。本量表的因素分析经由主成分分析法并配合最大变异法(Varimax)行正交转轴(orthogonalrotation),二十四题测量题目可以抽取出六个因素的特征值大于1,作为建构效度的取舍标准,分别可命名心理、教育、社交、放松、生理、审美,以探索因素分析结果,累积的解释总变异量占总变异数的67.93%。六个分量表的系数都在0.79以上,此外总量表的系数为0.9476,代表此量表的信度颇佳(Nunnally,1978)。

2.3 数据分析与处理

本研究以SPSS17.0进行分析,数据处理采用描述统计、独立样本t检验、one-way ANOVA 分析,如达显著差异即利用Scheffe 法进行事后比较。

3 结果与讨论

3.1 有效样本数特性描述分析

有效样本数为507人,其中男性为231人,女性为276人,女性比较多。

表1 有效样本性别统计表

校内住宿为432人,校外住宿为75人。由表2可以看出居住校内高达85.2%较多。

表2 有效样本住宿地点统计表

每月里程额1公里以下为251人,1-3公里为146人,3-5公里为51人,5-7公里为17人,7-9公里为7人,9公里以上为35人,由表3显示大学生每月骑乘共享单车里程额在1公里以下者最多。

表3 有效样本使用里程统计表

调查苏州大学一年级大学生为172人,二年级为165人,三年级为170人。

表4 有效样本年级统计表

骑乘共享单车运动满意度因素描述分析:从表5的资料分析结果发现苏州大学学生在参与共享单车运动感受满意因素依序最高为“放松”(M=3.65)、“生理”(M=3.52)、“社交”(M=3.39)、“心理”(M=3.35)、“教育”(M=3.31)、“审美”(M=3.30)。显示大学生在参与共享单车运动满意最大因素是放松、生理、社交及心理等层面,显示大学生在参与共享单车运动时获得的满意在“放松层面”最高,最低是“美感层面”。从本研究结果发现现在大学生在参与共享单车运动时有助于其放轻松、排解压力、改善情绪、个人喜好 能获得较高的满意度,但是共享单车场地干净、充满趣味、环境优美、精心设计等方面满意度较低显示出国内的运动共享单车场地设施有很大的空间来改善。本研究结果与曹逸杰(2016)符合。

表5 有效样本骑乘共享单车运动满意度因素统计表

3.2 不同背景变量在骑乘共享单车运动满意度的差异性检验

不同性别在骑乘共享单车运动满意度之差异性检验从表2-1分析的结果发现男生与女生在骑乘共享单车运动满意度因素上在“心理”(t=6.08,p<.05),“教育”(t=6.04,p<.05),“社交”(t=5.59,p<.05,“放松”(t=3.38,p<.05),“生理”(t=4.89,p<.05),“审美”(t=3.08,p<.05)方面达显著差异存在,从平均数比较男生在骑乘共享单车满意均高于女生,显示男生在骑乘共享单车感受满意度在从事骑乘运动感兴趣、有自信、有成就感、能运用技巧能力等方面比女生较能获得满意。本研究结果与王霖(2016)符合。

表6 不同性别在骑乘共享单车运动满意

*p<.05

不同住宿地点在骑乘共享单车运动满意度之差异性检验从表7分析的结果发现:在“心理”、“教育”、“社交”、“放松”、“生理”、“审美”部分均未达显著差异。由平均数上显示居住校外的“心理”、“社交”因素平均数较高(M=14.17),显示居住在居住校外学生,外出时间较多,故有较多时间骑乘共享单车出行,其满意度亦较高,而居住校内的同学虽占总数之85.2%,但是或许因为居住与学习关系,在骑乘共享单车运动满意度部份皆普遍不高。

表7 不同住宿地点在骑乘共享单车运动满意度

*p<.05

里程额在骑乘共享单车运动满意度之差异性检验从表8分析的结果发现:里程额在骑乘共享单车运动满意度因素“心理”、“教育”、“社交”、“放松”、“生理”、“审美”均未达显著差异。由研究数据中显示大学生每月骑乘共享单车运动在3公里以下者占78.3%之多,而本校大学生每月骑乘共享单车运动满意度无差异,这是值得探讨的。

不同年级在骑乘共享单车运动满意之差异性检验从表9分析的结果发现:不同年级在骑乘共享单车运动满意因素上“心理”、“社交”、“生理”达显著差异,经事后比较在“心理”、“社交”、“生理”方面:三年级皆大于一年级。显示新生入学尚在适应大学各项教学及措施,对参与骑乘共享单车运动部分还无法深入,而三年级同学因为入学时间较长且熟悉大学及其周边相关骑乘共享单车设施,故在骑乘共享单车运动满意度上较一年级高。

4 结论与建议

4.1 结论

调查研究样本女生较男生多;在住宿方面住在校内较多;大学生每月骑乘共享单车运动里程额在1公里以下者最多。依据数据结果显示苏州大学男生在骑乘共享单车运动感受满意度比女生为高。不同住处虽然未达显著水平,但由数据显示居住在校外中之满意度较其他住宿高。不同使用里程额上以每月骑乘共享单车运动在3公里以下占百分之78.3。不同年级在骑乘共享单车运动满意度有差异存在。

表8 里程额在骑乘共享单车运动满意单因子变异数摘要表

*p<.05

表9 不同年级在骑乘共享单车运动满意单因子变异数摘要表

*p<.054.2 建议

苏州大学学生骑乘共享单车运动在“放松”、“生理”、“社交”因素分别排序第一至三位,显示这方面较能获得满意度,但在“审美”方面平均数只在中上而已,显示苏州大学学生对共享单车场地在环境的整洁、优美、精心设计及体验趣味等方面满意度较低,由此可见国内的共享单车场地有很大的空间来改善,单车投放点和投放数量设置不合理、单车乱停放和损坏情况严重,说明共享单车运动服务商还有很大努力提升空间,建议共享单车运动游憩场所等各项共享单车设施、环境等质量应力求改善,以提升再次使用的意愿;大学生是骑乘共享单车的主力,同时在学校周边骑乘共享单车运动比其他地点较为容易方便,显示学校的共享单车运动设施及环境扮演重要地位,因此,建议在学校周边应改善各项共享单车设施、增加投放量及美化环境。研究中并未深入探讨共享单车动机、阻碍、满意度之典型相关研究;因此,建议后续研究者可对于此议题作更大样本的、广泛性的普通市民进行实证研究。

[1] 柳炳杰.自行车休闲运动参与特性与价值研究[J].科技资讯,2014,(6):229.

[2] 王霖.杭州市居民参与休闲运动程度、满意度及绿色出行意愿之研究——以杭州市租用公共自行车服务系统为例[J].商丘师范学院学报,2016,(6):132.

[3] 刘清亮,张超慧.基于SEM分析大学生体育休闲满意度与动机的关系[J].体育科学,2009,(4):80-83.

[4] 曹逸杰.杭州市公共自行车服务满意度调查分析[J].统计科学与实践,2016,(11):12-16.

[5] 王霖.探讨骑行头盔属性与品牌形象对骑友忠诚度的影响作用——以内蒙古自行车运动联盟调查为例[J].邢台学院学报,2016,(3):232.

InvestigationonStudentsSatisfactionofRidingSharedBicyclesinDifferentBackgrounds——Taking the Use of Ofo by Soochow University Students as An Example

Liang Xi, Cheng Tingting

In order to investigate students’ satisfaction degree of riding shared bicycles in different backgrounds, taking the students of Soochow University as the research object, this paper issues a total of 550 questionnaires with 507 valid, and draws the following conclusions by statistical analysis and discussion: 1) boys and girls are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on satisfaction factors of "psychology", "education", "social", "relaxation", "physiology" and "aesthetic"; 2) students with different dwelling places show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on the above 6 factors; 3) students with different riding distance show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on the above 6 factors; 4) differences on the satisfaction of "psychology", "social" and "physiology" vary among grades, juniors show bigger difference than freshman. Based on the above results, some suggestions are put forward for the better service of the providers and on future studies of the topic.

different backgrounds; college students; shared bicycle; sports satisfaction

G807

A

1005-0256(2017)10-0096-4

梁希(1982-),男,江苏扬州人,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体育人文社会学。

扬州市职业大学 体育学院,江苏 扬州 225009 Sports School of Yangzhou Polytechnic College, Yangzhou 225009, Jiangsu, China.

10.19379/j.cnki.issn.1005-0256.2017.10.042

猜你喜欢
苏州大学生理单车
享用诺贝尔生理医学奖的镇痛成果
共享单车为什么在国外火不起来
苏州大学藏《吴中叶氏族谱》考述
飞吧,单车
Simple Life is Far Away
Shifting of the Agent of Disciplinary Power in J. M.Coetzee’s Foe
铜绿微囊藻对锌、镉胁迫的生理响应
苏州大学
妈妈们产后的生理烦恼
对恶意破坏共享单车行为要“零容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