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走出一条自己的路

2017-11-01 11:56
哲思 2017年8期
关键词:司法考试辩论赛政法

大学走出一条自己的路

我知道自己该做什么

说出来有点丢脸,高考填报志愿之前,我并不知道我的母校,甚至也不知道著名的“五院四系”(新中国建立的五所政法院校以及四所大学的法律系的简称,这几所高校的法律学科在中国法学教育界具有重要地位)。当时分数出来,迷迷糊糊地觉得只有法学可以选了吧,于是志愿单上依次罗列了中国政法、华东政法、中南财经政法、西南政法,最后被第二志愿录取。这样说起来,似乎没有多么宏大的梦想作为支撑,但我知道,许多人在报志愿时,都是如我一般,刚离开高中校园,对未来懵懵懂懂,于是在父母的参考意见下,选择一个差不多适合自己的、不那么讨厌的专业。

于是1 8岁的夏末,我背了行囊,来到了山环水绕的上海松江,在芳草地、红砖墙下倏忽度过了4年大学时光。

大一的时候,我通过面试,参加了学院团委和一个学术性的社团组织,与同学们一起组织活动,去国外游学。大二我转到了实验班,和同学们一起打辩论赛和做模拟法庭,业余时间还会去做志愿者。到了大三,又开始写微电影剧本、考雅思、做学术课题。大四参加司法考试、保研、去澳大利亚实习。周末时我喜欢泡在图书馆或者寝室看书,寒暑假时我和朋友出去旅游,去实习。回想起来,这丰富多样的尝试之中,有些做得还算出色,比如课题研究拿到了优秀,有些几乎可以称得上是全面败北,比如辩论赛,我没怎么赢过。

从大一开始,就有学长学姐在我的耳边说:你要想好自己是打算毕业后工作、继续读研,还是出国念书,要早做准备。不幸的是直到大三下学期,我还在苦兮兮地准备雅思考试,司法考试也拖到只剩下两个月的准备时间,甚至直到大四开学,我才确定要继续读研深造。其实,有准备有计划的人生固然会少花一些气力,但是我在进大学之前并不知道自己真正想做什么,是我知道自己该做什么,于是我尽力去尝试了各种不同的生活,想让人生多一种未知的可能。我还记得司法考试前的那个焦灼夜晚,我孤身一人在宾馆里背诵法条,邮箱里忽然收到一封来自南京大学法学院的邮件,告诉我通过了研究生面试,我被录取了。当时我就兴奋得自顾自地跳了起来,当真觉得人生的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

所谓最好,不是来得最早,而是来得刚刚巧。大学期间坚持不懈的学习使我拥有了还算可以的成绩,和同学一起做的课题加了分,平时的辩论赛和坚持学习的英语让我在保研面试中表现得还算不错。

大学毕业的时候,我整理出来了很多读过的书,电脑里有很多地方的照片,这才明白过来,四年一场大梦,但梦里,有书本如山,知识如海,还有山河万里、异国星空。

学会坚持,学会放弃,也是必需的技能

爱上写作,是我在4年大学中最感激自己的地方。大三某次选修课结束,我去操场上跑步,结束后汗流浃背地躺在草地上,大脑一片空白,望着高远的夜空,忽然有种“想要写点什么”的冲动,于是抱着电脑跑到了自习室里,开始敲敲打打。那篇文章自然被我压在了箱底,可是“写字”这件事却被我正式提上了日程。

在许多事上,我一直是幸运的,写作上亦是。大三开始利用几乎是压榨出来的、极少的业余时间写东西,到了大四下学期,我已经是杂志、网站、A P P的签约作者,微信公众号的撰稿人,每个月已经可以依靠稿费勉强养活自己。都说,先谋生,再谋爱。但是人生更好的状态应该是,你在做自己喜欢的事情,而这件事又恰好可以满足你在经济上的需求。

后来,一些人通过我的小说和散文找到了我,告诉我喜欢我的文字,会因为我的文字而哭,然后给我加油鼓劲儿。在遥远的他方,有陌生人因为我写的东西而感动。这是一种多大的殊荣呢。我望着别人在微博上给我发来的大段文字,忍不住热泪盈眶了。

自然而然地,写作这件事被我坚持了下来。开始写作以后,因为时间精力有限,我就不再那么折腾了,我有选择地放弃了一些社团活动,增加了自己读书和写作的时间。这就是大学和高中不一样的地方,正是因为大学教育的极大开放性和极高自由度,我有了更多的自主时间,可以用来做自己喜欢的事情。

大学时我修过许多公选与通识课程,例如影视鉴赏、历史课程等,那时的我算不得专心,课余时间大部头读不下去,杂书倒是垒了几堆,我放弃了一些外出游玩的机会,因为想在年轻时尽可能多地学习知识。通过大量阅读和写作,不知不觉间,我增加了自身思想的广度和深度。

有句话广为流传:你现在的样子里,藏着你走过的路、读过的书和爱过的人。其实,不仅是那些,你在大学里修过的课,读过的书,写过的字,以及思考过的问题,都会在无形之中一点点塑造着你。

有人问我,读了这么多书,要怎么把它们记下来呢,写了这么多字,如果没有人看怎么办呢?其实,人生那么广阔,“无用之用”的事情实在太多了,如果过于执着“功利之用”,反而会耽误自己本该用于学习、吸收的最宝贵青春啊。

走到今天,回望来时的路,如果不是因为读了那几百本书,我不可能在写东西时做到旁征博引;如果不是因为写了那些字,我不会始终保持着独立思考的能力;如果不是因为去了一些地方旅游,去国外实习游学,我不会有现在这么广阔的视野。二十岁之前的脸是父母给的,二十岁之后的这张脸,靠的是自己的磨砺。所以呀,我们最终的美好模样,都是岁月的馈赠。

大学就是给我们一个寻找未来的机会

毕业典礼上,我喜欢的民法老师说:“来日方长,请一定要做一个好人,一个快乐的人,一个善于独立思考的人。”我想了很久,什么是独立思考的人?我无法对它下定义,但独立思考的人,一定不是盲从的、随波逐流的人,一定不是看到别人考研就跟着考研、看到别人考证书就跟着考证书。他知道自己想要做什么、想要成为什么样的人,并在为之努力奋斗。

大学期间,我见过太多人,躲在寝室里不分昼夜地打游戏,用漏洞百出的借口逃课。的确,大学自由,你甚至有不上课的自由,但那些自由的时间应该被你用来做更重要的事,而不是用来作息颠倒、日夜浪费。我并不羡慕那些逃课睡觉的人,我敬佩那些热爱所学专业并以此为理想的人,也敬佩那些在大学里发现了其他理想,毅然做出选择并且为之努力的人。

据说百分之八十的人以后从事的工作不是所学专业。毕业一年,我的同学中有人进了投资基金,有人考了公务员,还有人出国继续读教育学硕士。大学里学的法律可能对他们来说就只是一段人生经历。

但我想大学教育仍有其存在的必要,因为我们可以用这4年来找寻应该属于自己的未来,找寻茫茫星系中属于自己的那一个坐标。专业教育只是一个部分,但它最大的意义不在于教会了我多少技能,令我明白了多少道理,而是给予了我一种学习的能力,让我形成了独属于法律人的思维。

当有人拿着现实中的法律问题来找我时,我知道它属于什么样的法律关系,要去哪一部法律法规中寻找依据,而不是凭着自己的主观推断和臆测,随便给一个答案。这独立思考的过程,远比思考的结果更加重要。而这独立思考的过程,就是我生而为人最重要的精神财富。

哲学家康德说过:有两种东西,我们越是经常、执着地思考它们,心中越是充满永远新鲜、有增无减的赞叹和敬畏—头顶灿烂的星空与心中的道德法则。如果说,仰望星空是我们为理想而迈出的脚步,那么秉持心中的道德法则,坚持日复一日地恒久努力,或许是我们能坚定迈下每一步的动力。

愿你在大学里能找到头顶独属于你的那片星空,也愿你余生都能用心中的法则鞭策自我,坚定不移地走下去。愿你之所想,都不是过眼云烟,而是更为璀璨夺目的浩然星光。

猜你喜欢
司法考试辩论赛政法
第十一届海峡两岸青年学生孙子兵法友谊辩论赛在滨州学院举办
enriches my experience 辩论赛丰富人生阅历
政法科技创新支撑社会治理 赋能平安中国建设——国家政法智能化技术创新中心在京揭牌
军科辩论赛之枪枪对决
选优配强用好乡镇(街道)政法委员 夯实基层社会治理工作基础
드라마 ‘인민의 이름으로’
国家司法考试进入倒计时
司法考试对刑事诉讼法学本科教学的影响
青春岁月里的闪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