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ICC置管后并发症的处理及护理观察

2017-11-01 09:54刘睿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17年22期
关键词:机械性置管静脉炎

刘睿

PICC置管后并发症的处理及护理观察

刘睿

目的观察PICC置管后并发症的处理及护理。方法收取我院92例PICC置管患者,收取时间在2015年10月1日—2016年2月11日,并将PICC置管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46例患者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46例患者实施全程护理),将两组PICC置管患者的护理效果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PICC置管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对PICC置管患者实施全程护理后,能显著降低血栓形成、机械性静脉炎、导管置入困难、穿刺点感染等并发症,促进患者康复。

PICC置管;并发症;处理;护理

研究显示,外周静脉植入中心静脉导管属于痛苦轻、安全性高的一种方式,股静脉、肘正中静脉、头静脉以及贵要静脉等为外周静脉常见置管部位,长时间对浅静脉进行穿刺给药,易导致管腔内径缩小、弹性下降、血管内膜损伤情况发生,同时由于化疗药物毒副作用影响,常发生药物渗漏性损伤、局部静脉炎等情况,导致患者后期治疗较为困难,而多数患者在进行PICC置管后,易发生多种并发症[1-2]。因此,我院研究PICC置管后发生并发症的处理及护理结果,将其进行以下报道,为以后提供依据。

1 资料和方法

1.1 资料

选取本院从2015年10月1日—2016年2月11日诊治的PICC置管患者共92例,随机将PICC置管患者进行平均分组,对照组(46例患者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46例患者实施全程护理)。纳入标准: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患者均经过我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和同意。将内分泌疾病患者以及严重精神疾病患者排除。

观察组患者中女性20例,男性26例,最大年龄60岁,最小年龄20岁,平均年龄为(40.15±1.27)岁。对照组中女性19例,男性27例,最大年龄61岁,最小年龄21岁,平均年龄为(41.12±1.18)岁。将本次分析的两组PICC置管患者资料采取SPSS 22.0软件检验发现,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1.2 方法

1.2.1 置管方式 使用本院提供的PICC导管,穿刺之前操作人员应该详细为患者阐述置管流程以及基本情况,尽可能消除患者对于置管的顾虑,指导患者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选取患者仰卧位,外展患者手臂90度,置管前测量患者置入长度,顺着患者腋前线将穿刺点穿刺到其胸锁关节中点,予以患者常规消毒以及铺巾处理,严格遵守无菌规范进行操作,穿刺血管选为头静脉、贵要静脉以及肘正中静脉,应用2%的利多卡因实施局部麻醉,见血之后置入PICC导管,避免其进入颈外静脉,拔出针套和导丝后,将肝素帽连接,使用小纱布予以覆盖,利用无菌敷贴固定,置管完成之后予以胸部正侧位片检查,让中心静脉导头端始终处于患者上腔静脉内与右心房的交界处,没有误入奇静脉、左锁骨下静脉、颈静脉等其他静脉。

1.2.2 护理方式 对照组46例PICC置管患者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46例PICC置管患者实施全程护理。具体如下:(1)置管前的护理:首先做好心理护理,减轻患者紧张情绪,其次对患者身体及血管状况进行评估,并做好置管相关准备工作。(2)置管中的护理:在穿刺过程中必须严格执行无菌操作,确保患者体位正确。穿刺成功后送管动作要轻,按压穿刺点3~5 min。(3)置管后的护理:置管成功后要详细记录患者信息,维持导管通畅,定时换敷料和换药,密切观察导管有无渗血、松动、穿刺点周围有无红肿等情况,一经发现立即处理。

1.3 观察指标

对比PICC置管患者治疗后的各项指标(PICC置管后并发症发生率)。

1.4 统计学处理

本次研究采用SPSS 22.0软件,研究中计数资料使用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则采用t检验,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PICC置管患者中,血栓形成患者有1例、机械性静脉炎患者有1例、导管置入困难患者有1例、穿刺点感染患者有1例、并发症发生率8.70%,低于对照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32.6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1所示。

3 讨论

近年来,PICC置管患者呈现出逐年上升的趋势[3]。将全程护理应用在患者的临床干预中效果较为显著,(1)机械性静脉炎归属于静脉炎,多于穿刺1~5 d内发生,且穿刺后48~72 h比较常见[4],以局部疼痛、索状改变为表现,其主要是由于不适应血管粗细,在人体血管内导管无法漂浮,进而促使直接摩擦血管内壁,避免损伤血管内壁,使机械性静脉炎情况发生,患者精神紧张、静脉壁机械性刺激、护理人员穿刺技术不熟练也是导致机械性静脉炎发生的因素,对于该类并发症,首先依据患者实际对导管粗细进行选择,随后评估患者体质量、血管、年龄以及身高等基本情况,穿刺血管选为贵要静脉,此外可以选择肘正中静脉,头静脉是最后的选择,穿刺过程中避免肢体剧烈活动,提升培训护理人员的力度以及穿刺技巧[5]。(2)血栓形成的因素主要包括血液凝固性增加、血流状态改变、血管内皮细胞损伤等,在对患者进行输液前需要操作人员对是否发生血栓进行检查,如果形成静脉血栓,可应用抗凝药以及尿激酶溶栓进行治疗,监测患者促凝血时间[6-7]。(3)穿刺点感染的发生因素和换药不及时以及无菌观念不强相关,应对患者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当患者穿刺点发生痛、热、肿、红等情况,在挤压情况下伴有液体流出时,其可判定为穿刺点感染,严重患者以高热、寒战作为主要表现,在对患者进行置管后,应保持患者局部皮肤清洁。通过实施上述预防护理措施,能有效避免血栓形成、机械性静脉炎、导管置入困难、穿刺点感染等并发症发生,保证PICC置管后患者的置管成功率,促进其较快恢复[8-9]。

表1 对比两组PICC置管患者治疗后的并发症发生率 n(%)

经研究发现观察组PICC置管患者中1例机械性静脉炎、1例导管置入困难、1例穿刺点感染,并发症发生率比对照组低(P<0.05)。

综上所述,通过对PICC置管后患者实施全程护理后,能显著降低血栓形成、机械性静脉炎、导管置入困难、穿刺点感染等并发症,促进患者康复。

[1] 刘翔宇,谌永毅,许湘华,等. 循证护理在预防PICC置管后并发症中的应用[J]. 中华临床营养杂志,2013,21(5):309-312.

[2] 张娟. 个性化护理对降低神经科患者 PICC 置管后并发症的作用[J]. 国际护理学杂志,2014,33(8):2067-2068.

[3] 黄丽如,陈柳,熊军义. PICC穿刺点非炎性渗液的原因分析与护理 [J]. 中国医学创新,2015,12(29):93-96.

[4] 刘霞,吴岭. 思维导图对减轻肿瘤患者PICC置管后并发症的观察 [J]. 护理实践与研究,2014,11(12):78-79.

[5] 马莉. 探究PICC置管后并发症的发生原因及护理对策[J]. 医学信息,2016,29(25):172-173.

[6] 张晶芳. 个性化护理对老年科患者PICC置管后并发症的作用效果分析研究[J]. 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5,8(5):144-145.

[7] 黄丽峰. PICC置管后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J].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6,7(11):205-206.

[8] 王敏. 关于PICC置管后常见并发症和护理方法的分析[J]. 中国医学创新,2014,11(1):97-99.

[9] 全小婷,岑卓英,杨君,等. 护理干预对血液肿瘤患者PICC置管后并发症的影响[J]. 临床医学工程,2016,23(9):1263-1264.

Treatment of Complications After PICC Catheterization and Nursing Observation

LIU Rui CCU, Xinjiang Uygur Autonomous Region Chinese Medicine Hospital, Urumqi Xinjiang 830000, China

ObjectiveTo observe the treatment and nursing of complications after PICC catheterization.Methods92 patients with PICC were enrolled in our hospital from October 1, 2015 to February 11, 2016, and the patients with PICC catheterization were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The control group(46 Patients were treated with conventional care), the observation group (46 patients with full care). The nursing effects of two groups of patients with complications after PICC catheter were compared.ResultsThe incidence of complications after PICC catheterization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low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P < 0.05).ConclusionThrough the PICC catheter complications after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whole process of care, complications such as thrombosis, mechanical phlebitis, difficulty in catheterization, and infection of puncture point can be significantly reduced.

PICC catheterization; complications; treatment; nursing

R473

A

1674-9316(2017)22-0179-03

10.3969/j.issn.1674-9316.2017.22.091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中医医院CCU,新疆 乌鲁木齐 830000

猜你喜欢
机械性置管静脉炎
清热凉血散结方外用治疗化疗性静脉炎疗效观察
从炎症细胞因子浅析血栓性浅静脉炎病因病机及治疗经验
微量泵结合PICC减轻5-Fu导致静脉炎的观察及护理效果分析
PICC导管所致静脉炎的早期护理干预及效果评价
分析个性化护理对老年科患者PICC置管后并发症的作用效果
机械性眼球外伤100例临床分析
急性胰腺假性囊肿的外科治疗
数学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动手操作的含金量
PICC标准护理对置管患者自护能力和质量的效果分析
不同深静脉临时置管在血液透析患者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