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新生儿发生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的危险因素及预防对策

2017-11-01 07:32
山西卫生健康职业学院学报 2017年5期
关键词:坏死性败血症母乳

(郑州大学附属洛阳市中心医院,河南 洛阳 471000)

影响新生儿发生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的危险因素及预防对策

马智晓,陈艳娟

(郑州大学附属洛阳市中心医院,河南 洛阳 471000)

目的分析影响新生儿发生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的危险因素及相关防预对策。方法对218例新生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坏死性小肠结肠炎发生情况将其分为发生组(n=36)和未发生组(n=182);经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根据独立危险因素分析预防对策。结果产时窒息、肺炎、呼吸衰竭、产后吸氧、败血症、感染性休克、弥漫性血管内凝血、低钠血症、低钙血症、产前糖皮质激素应用率低、发病前喂养母乳率低、益生菌使用率低是影响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发生的单因素(均P<0.05);肺炎和败血症是影响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发病前喂养母乳和口服益生菌是避免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发生的保护因素(均P<0.05)。结论新生儿中肺炎和败血症患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发生率相对较高,及时对肺炎及败血症患儿进行监护治疗、合理喂养母乳及使用益生菌对预防有一定帮助。

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危险因素;防预对策

坏死性小肠结肠炎是一种主要发生于早产儿或患病新生儿中且具有较高致死率的获得性疾病,对患儿家庭和社会造成严重危害。目前临床多采取腹腔穿刺、腹腔引流等方式治疗,但并未取得良好效果。随着研究的深入,有学者发现探讨影响该疾病发生的危险因素对及早干预并加以预防有重要意义[1]。本研究对218例新生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影响坏死性小肠结肠炎发生的相关因素,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2017年1月洛阳市中心医院218例新生儿临床资料,根据坏死性小肠结肠炎发生情况将其分为发生组(n=36)和未发生组(n=182)。排除合并严重脏器功能不全、器质性病变、精神疾病、意识障碍或原发性恶性肿瘤及临床资料不全者。两组新生儿一般资料比较见表1。

1.2 方法

收集并记录218例新生儿临床资料,比较发生组和未发生组患儿一般资料(性别、胎龄)产前因素(孕妇有无宫内感染、是否使用糖皮质激素)、产时因素(窒息、分娩方式)、产后因素(新生儿肺炎感染、呼吸衰竭、产后吸氧、败血症、感染性休克、弥漫性血管内凝血、低钠血症、低钙血症、发病前喂养母乳率、益生菌使用率)等指标差异;经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坏死性小肠结肠炎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

1.3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影响新生儿发生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的单因素分析

产时窒息、肺炎、呼吸衰竭、产后吸氧、败血症、感染性休克、弥漫性血管内凝血、低钠血症、低钙血症、产前糖皮质激素应用率低、发病前喂养母乳率低、益生菌使用率低是影响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发生的单因素(均P<0.05)。见表1。

2.2 影响新生儿发生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的logistic回归分析

肺炎和败血症是影响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发病前喂养母乳和口服益生菌是避免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发生的保护因素(均P<0.05)。见表2。

表2 影响坏死性小肠结肠炎发生的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

3 讨论

目前对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发生的病因与机制尚未阐明,相关研究显示其可能与持续的肠缺血损害、细菌定植、肠腔内底物残留等因素有关[2]。患儿常表现为肠梗阻、呕吐胆汁、便血等症状,并多伴有肺炎、败血症等并发症,严重影响患儿身体健康、生长发育和生命安全,并对患儿家庭造成严重心理和经济负担。因此,应重视对引起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发生的相关因素的分析,确定影响该疾病发生的主要危险因素,为制定全面的预防措施提供参考。

相关研究表明,新生儿处于生长发育阶段和细菌定植等因素引起的肠道感染是诱发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的重要原因[3]。一方面,新生儿消化系统发育不成熟使机体胃液、胰液等消化液分泌能力较弱,细菌于胃肠道繁殖累积引起感染。另一方面,新生儿肠蠕动缓慢使肠道细菌长时间存留,加重了细菌感染引发的炎症反应。而感染后炎性介质可引起肠壁屏障功能受损,进而使肠道细菌、毒素和抗体等物质进入血液,造成肠道功能受损。相关研究也指出,新生儿出现肺炎、败血症或其他严重感染时,肠道炎性介质、免疫细胞产生的细胞因子及肠道细菌大量繁殖将进一步加重肠道黏膜损害[4]。本研究中,肺炎和败血症是影响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且体现较高的危险度,推测与肺炎或败血症患儿增加机体炎症反应和免疫反应进而加重肠道黏膜损伤有关。故应重点关注肺炎及败血症患儿,及时采取治疗措施以避免坏死性结肠炎的发生。

此外,相关研究表明,发病前喂养母乳可通过母乳所含多种免疫保护因子和糖蛋白等物质抑制新生儿致病菌的繁殖和粘附,并可促进肠道益生菌的生长、促进肠道屏障功能的成熟、促进胃肠道激素的释放、保护肠黏膜、缓解炎性反应前体反应、提高胃肠道的防御功能、改善胃肠道结构,对维持胃肠道结构和功能的完整性、阻断进一步感染有一定帮助[5]。同时,程书卿等[6]研究发现,益生菌对改善肠道免疫功能、抑制肠道致病菌生长繁殖有重要作用。本研究中,发病前喂养母乳和口服益生菌是避免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发生的保护因素,说明母乳喂养和益生菌对减少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发生有一定帮助,推测与母乳和益生菌可改善肠道菌群、维持胃肠道结构和功能的完整性有关。故建议对患儿进行母乳喂养并合理使用益生菌以降低坏死性结肠炎的发生风险。

综上所述,对存在肺炎、败血症或其他严重感染的新生儿应密切关注并及时治疗,同时应重视母乳喂养和益生菌的使用,于坏死性小肠结肠炎预防有利。

[1] 李秋宇,安 瑶,刘 利,等.早发型与晚发型足月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临床对比分析[J].临床儿科杂志,2017,35(3):161-165.

[2] 戴秋曦.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发病机制及诊治研究进展[J].国际儿科学杂志,2017,44(1):6-9.

[3] 丁国芳.新生儿感染与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J].中国小儿急救医学,2017,24(5):330-333.

[4] 杨 阳,李福琴,李俊艳,等.新生儿真菌性败血症医院感染现状及危险因素分析[J].现代预防医学,2017,44(5):934-936.

[5] 张李霞,陈泳涛,符 茵,等.强化母乳喂养在预防极低出生体重儿感染中的作用[J].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17,25(2):161-164.

[6] 程书卿,董志巧,张辉果,等.口服常乐康早产低出生体重儿的胃肠功能、生长发育情况观察[J].山东医药,2017,57(3):79-80,81.

本文编辑:王立钧

R473.72

B

1671-0126(2017)05-0083-03

马智晓,女,护师,从事新生儿重症护理工作

猜你喜欢
坏死性败血症母乳
生物标志物对新生儿败血症早期诊断的研究进展
以败血症为主症禽病的鉴别诊断
禽坏死性肠炎和冠状病毒性肠炎的分析、诊断和防控
儿童坏死性肺炎46例临床分析
急性烂鳃、套肠、败血症…一旦治疗不及时,死亡率或高达90%,叉尾鮰真的值得养吗?
母乳到辅食,如何无缝衔接
英国共享母乳引争议
为治乳腺炎用抗生素 妈妈不用停母乳
鼻内镜下手术治疗上颌窦出血坏死性息肉的临床观察
母乳库研究的现状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