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外眼里的中国和日本

2017-11-01 07:26沐兰
财经天下周刊 2017年18期
关键词:老外东亚日语

沐兰

不少日语词汇已经成为了英语固定词汇,比如“Tycoon (商业巨头)”就是日语“大君(taikun)”的发音。

我刚去美国上了两周课,同学来自世界各地。有来自马达加斯加的企业高管,有来自秘鲁的金融软件开发天才,有皮肤黝黑发亮的哈佛医学院女高材生,还有现役的FBI军官,就连以色列和美国的军方人员也坐在同一间教室里其乐融融地上课。每个人的自我介绍都是出生在哪里、成长在哪里、受教育和工作又在哪些地方。 因为我是从日本申请入学被录取的,所以学校划分我为日本学生,但每次我都认真地强调:我是中国人,现在在东京生活。

可惜,我强调的“中国人”这一点往往被忽略。老外总是激动地对我嚷嚷:“天呐,东京是最棒的城市!”要么就是说:“我一(两)个月后就要去东京。”甚至在我们这个小班级上,就有两名同学不约而同地要在十月来东京度蜜月。我问他们,蜜月难道不应该是去绝美海景发呆吗?结果两人都说:“海景哪里都有,但东京的精彩独一无二。”还有德国同学以色列同学美国同学深情款款地对我说:“东京是我最爱的城市!”

一开始我以为他们是客气,后来发现是真心的热爱。这帮老外说到日本的地名如数家珍,不少地方连我都不知道。可是我说自己来自四川,大多数老外一脸茫然,他们对中国的了解还仅限于北京、上海。一位瑞士同学说他知道四川,因为那里是大熊猫的故乡,周围的一群老外都用崇拜的眼神看着他。有次聊天,一位以色列男生说他一个月起码要吃5次寿司,旁边的墨西哥男生则聊起了他对日本清酒的了解。两人都直呼芥末为“哇撒比”(日语发音),连磨芥末要用鲨鱼皮都知道。我问他们吃过北京烤鸭吗?大家都摇摇头。想来他们也是不会知道甜面酱这种东西的。

并不是只有课外聊天时日本才如此被推崇,在课堂的商业案例中,日本也占了相当大的比例。这次我们上了4门课,有3门课使用了日本企业作为主要案例。案例里对日本企业的描述非常清晰到位,可见美国学者对日本企业做了透彻的研究。而不少日语词汇已经成为了英语固定词汇,比如“Tycoon(商业巨头)”就是日语“大君(taikun)”的发音。为什么美国的商学院会大量选择日本企业作为案例?大概因为日本企业打败过美国企业,而且是在美国市场打败了美国企业,比如汽车。微观经济学课堂上有一系列数据,美国二手车随使用年限增长而价格下降幅度最小的全是日本车品牌。这并不仅因为日本车便宜油耗少,更因为美国人觉得日本人做事严谨,日本的汽車厂在全世界汽车制造行业里最早最全面推广机械操作,所以日本车质量稳定可靠。机械操作加上机器人般的日本人的管理,打造出美国商业界和消费者对日本品牌的信赖。

虽然知道了日本企业在海外的成功,但学到全球主要地区的文化差异对商业行为的影响时,我依然震惊了。我发现一个主要的区域是:日本及东亚,而中国在这个“及东亚”里,日本才是东亚的代表。说到东亚,中日韩及新加坡等等,最重要的共同特征不就是“儒家文化”影响么。要研究东亚文化明明应该从中国追本溯源,怎么我堂堂大中华的文化就被划分在“及东亚”里被日本代表了呢。

我想到和同学去逛最著名的芝加哥当代艺术博物馆的经历。我远远看了一眼博物馆窗户上绘制的图案,就跟同学说:“我从日本来美国,没想到看的还是日本的展。”果然,馆内最重要的大展是一位日本艺术家的作品,占了整整一层楼。说实话作品的水准真的不错,更难得地在“当代艺术”这样源于西方的文化领域里保留了浓郁的日本特征,不然也不会让我一眼就猜出是日本的展。但我的同学来自中国香港、在澳大利亚受教育,英文比中文说得好多了,他仍觉得看到的是中国文化。比如作品里经常出现汉字,还有不少神仙鬼怪龙麒麟这些形象都让他觉得亲切。可惜这些源自中国的文化元素代表着日本进入了西方人的心中。

不知道有没有中国的艺术家在这里举办过大展?如果有一位中国的艺术家在这里举办大展,他的作品里会大量体现中国元素吗?如果要体现中国元素,又该用哪些来代表中国呢?中国实在是太大了!很难用某几样东西来代表。而日本人选择不多,又善于做到极致。举个例子,用寿司代表日本美食应该让所有日本人民都服气,但是有哪一样食物可以让中国人全部认同呢?或许这也是日本文化在西方成功推广的原因之一。

面对西方人看待中国和日本的差异,我并不觉得这是歧视。毕竟日本企业的海外拓展之路比我们早了几十年,足以和我们拉开差距。而且,现在很多外国人也在积极研究中国。这次上课的一位教授就令我印象深刻。学校准备的关于我的正式资料都是用的中文名的拼音,但是上课期间放在我面前的名牌印的却是英文名字,老师同学也都叫我的英文名字。可这位教授不管是课上请我发言,还是课余偶然遇见,他都叫我的中文名字。开始我以为是他预先记住了学校提供的资料,明明看着我面前大大的英文名字偏要叫我拗口的中文名。后来听其他同学说他自称是“中国谜”,对中国文化政治经济特别有兴趣。我才明白,他是通过叫我的中文名字来尊重我的文化。这让我非常感动。

学校旁边有一家Whole Foods,是美国高端超市的代表。有位同学要我和他一起去超市,说早就想买一样日本点心请我也尝尝,点评一下是否地道。我发现超市门口最显眼的海报就是宣传日本点心“mochi冰淇凌”。“Mochi”是一个日语词,特别指糯米做的点心或者形容食物粘糯的口感。同学买了一大盒,吃得摇头晃脑仿佛是无上美味,可在我看来不就是糯米皮里包了团冰淇淋吗?同学问我地道吗?我说挺地道的。他听了特别高兴,说:“我一定要去日本,我太爱mochi了,我要去尽情地吃mochi”。还深情地感慨,“真不知道日本人怎么做出这么美味的东西?”我随口就说:“很简单啊,用糯米就可以了。”没想到同学惊讶极了,瞪着眼睛问我:“你知道这是用什么做的?可是怎么把冰淇淋放进去的呢?”我白白眼,没好气地说:“我五岁就会做了!这是我们中国传统食物啊。”结果我明显发现了同学脸上不置可否的表情,他出于礼貌地说:“大概中国确实有类似的食物吧。”什么类似!我简直想把汤圆青团驴打滚一起扔到他脸上!

唉,明明源于中国的东西,却成为了西方人心中来自日本的典型。日本人在商业出海和文化传播上,确实做得比我们好。西方人眼中的日本令他们仰慕和向往,对中国还停留在好奇和探寻。面对这样的差距,抱怨和牢骚都没用,愤青更不可取。

日本人的英语其实没有中国人好,日本人在海外比中国人还封闭还抱团,可是为什么日本企业在海外比中国企业要成功?为什么日本文化比中国文化在西方更有影响力?时间当然是一个重要的原因,但除此之外,一定有更多地方值得我们中国人去研究和学习。

猜你喜欢
老外东亚日语
从推量助动词看日语表达的暧昧性
赢在耐心
关于日语中汉语声调最新变化的考察
关于日语中汉语声调最新变化的考察
吃饺子
学霸“三小只”
东亚港口联盟在青岛成立
老外识字
“老外”眼中的美国
I’m Sorr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