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城市视域下弱势群体生态体育体系建设

2017-11-01 07:30商利
经济研究导刊 2017年25期
关键词:弱势群体

商利

摘 要:随着我国环境问题、城市发展问题和弱势群体问题的日益严峻,生态体育、健康城市等概念逐渐进入了人们的视野,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通过对健康城市、弱势群体以及生态体育的概念和内涵进行分析,针对健康城市视域下弱势群体生态体育体系的建设路径进行简单的讨论。

关键词:健康城市;弱势群体;生态体育;路径

中图分类号:G812.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7)25-0109-02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人口大量增加,城市弱势群体的规模也有所扩大,弱势群体的生存状况和生活质量等问题严重影响了城市的发展,因此弱势群體的需求受到政府和相关部门的关注和重视。建设弱势群体生态体育体系,满足弱势群体的体育健身需求,改善其精神文化生活和健康状况,有利于实现健康城市建设目标。同时,解决弱势群体的体育健身问题,实现体育与生态的共同发展,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可持续发展观的客观要求,也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必须面对的重要挑战。

一、相关概念和理论框架

1.健康城市。随着人们对健康生活重视程度的不断提高,“健康城市”这一概念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1994年,世界卫生组织提出了“健康城市”这一概念,认为健康的城市应该能够使人们享受生命,同时能够支持人们充分发挥自己潜能。可以通俗地理解为,健康城市即以人的健康为中心,从城市规划、城市建设到城市的管理等各个方面,为人们的健康工作和生活提供保障,是健康社会、健康环境、健康人群的有机结合。首先,健康城市应保证安全、舒适的居住环境以及可持续、稳定的生态系统。其次,能够满足人们基本的生活需要,能够给人们提供丰富的城市体验和资源,鼓励人们参与到公众生活和健康的讨论中,建立平等、互相帮助的和谐关系。此外,还应为人们提供高质量的健康服务,保证人们能够有一个良好的健康状况。目前,我国城市居民的健康状况并不乐观,根据调查显示,能够达到WHO健康标准的人大约为15%,患有疾病的人群大约为15%,剩下的大部分为亚健康人群。随着城市化进程的进一步加快,我国城市人口比重越来越大,城市发展过程中的问题也越来越显著,例如环境污染、交通拥挤、教育卫生条件落后、生活节奏较快、生存压力较大等,越来越多的城市居民开始寻求健康的生活方式和生活环境。可见,健康城市是未来城市化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以人为本的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需求。

2.弱势群体。弱势群体可以分为社会性弱势群体、生理性弱势群体和自然性弱势群体。通常来说,社会性弱势群体主要是创造财富能力较差的低收入人群,其形成的原因主要是社会转型时期的经济、社会、制度等方面因素共同造成的,在社会生活、经济生活中处于不利的地位,例如下岗职工、农民工等。生理性弱势群体则主要是由于生理条件造成的,包括身体缺陷、生理脆弱、疾病等,例如残疾人、老年人、儿童等。自然性弱势群体主要是由于自然灾害和生存环境恶劣造成的,例如灾民、生态脆弱地区的居民等。作为社会特殊群体,弱势人群在社会福利和社会保障等方面一直比较欠缺,无论是在精神生活上还是物质生活上,都相对匮乏,更加需要社会的帮助和扶持。目前,我国还有大量的弱势群体,关爱弱势群体,提高其生活质量,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的重要内容。

3.生态体育。随着低碳时代的来临,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体现在了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生态体育也逐渐受到人们的关注。2008年奥运会的绿色奥运、科技奥运、人文奥运的理念中,绿色奥运就代表了体育与生态的平衡。因此,在大力发展体育事业的同时,还要关注自然和生态的可持续发展,避免对自然资源的无度开发,造成生态的破坏。随着人们对“生态体育”认识程度的不断加深,对其内涵和核心价值体系也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即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存。生态环境是一种重要的体育资源,户外体育运动一直受到人们的青睐和欢迎,在对自然体育资源开发和利用时,应坚持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实现体育与生态的有机结合。因此,应树立生态体育的发展观念,培养健康生活的意识,以现代科技为手段,适度开发生态资源,建设生态体育体系。

二、弱势群体的生态体育需求和发展现状

1.弱势群体的生态体育需求。根据对弱势群体需求体系的分析发现,弱势群体的需求结构可以分为生存需求、发展需求和价值需求,其中价值需求主要体现在弱势群体实现自我价值的愿望和需要。由于弱势群体的经济能力和生活水平普遍较低,在价值需求的实现方面还存在很多制约因素,例如收入水平和消费能力等。因此,生态体育更能满足弱势群体的需要。另一方面,在某种程度上,弱势群体的体育健身需求更加强烈。对于生理性弱势群体而言,其自身的身体状况较差或生理比较脆弱,体育健身运动能够强身健体,适当的体育锻炼和户外活动能够提高其身体的免疫力,减少疾病的发生,提高健康水平。例如,老人和儿童,户外体育锻炼等生态体育更加符合其体育需求。

2.弱势群体的生态体育发展现状。目前,我国城市弱势群体的生态体育发展现状不容乐观,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在态度上,很多弱势人群并不愿意参加到体育运动中。对于生理性弱势群体,由于身体残疾或者体质较弱,在体育运动中往往会受到不公平的对待,甚至被嘲笑和歧视。通常弱势群体的心理承受能力较弱,这种行为对弱势人群造成了很大的伤害,使其更加不愿意参与到体育运动中。对于社会性弱势群体而言,经济能力和消费能力决定了其消费选择,由于生活压力较大,很多人没有时间参加到体育运动中,或由于经济能力,望而却步。因此,从总体上看,很多弱势人群虽然有强烈的体育健身需求,但是迫于客观的压力而选择拒绝。其次,缺乏专业的体育健身指导、缺乏运动场地和基础设施,也是制约弱势人群参与体育运动的一个重要因素。很多弱势人群由于条件限制,需要给予正确的指导和积极的鼓励。据对弱势人群参与体育锻炼的影响因素调查中显示,缺乏场地、指导者、组织者、伙伴,怕被讥笑,是其中的主要因素。此外,弱势群体体育公共服务体系还不健全,尽管政府越来越重视改善弱势群体的生活质量,但由于受到基础较差、起点较低以及起步较晚等因素影响,还没有形成规范的体育公共服务体系。在无障碍设施的建设和管理上,还不够规范和完善,缺乏专业的设施、机构和指导人员,服务水平和较低,无法满足弱势人群的体育健身需求等。

三、健康城市视域下弱势群体生态体育体系建设路径

1.加强政策保障和社会支持。弱势群体的体育健身需要政府部门加强政策保障和支持,确保弱势群体科学健身,积极参与到体育健身运动中。目前,很多地区的政府部分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文件,为弱势群体提供更加全面、完善的保障体系,针对弱势群体的特殊性,进行重点规划,满足弱势人群的体育健身需求。建设残疾人服务网络、老年人服务网络等网络体系,组建弱势群体体育协会,鼓励并组织爬山、郊游等户外体育锻炼活动,丰富弱势群体的精神文化生活,推动群众性体育和生态体育的发展。建设弱势群体体育文化基地,有计划、有目的地组织和开展体育运动。要求各部门积极落实保障体系建设,提高重视程度,正确认识满足弱势群体体育健身需求对维护社会稳定、改善民生、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意义。

2.适度开发和利用生态体育资源。自然生态作为一种重要的体育资源,其开发和利用程度越来越高。建设弱势群体生态体育体系,应寻求适合的资源作为基础。在自然体育资源的开发和共享方面,应该根据当地的特色和资源优势,充分考虑弱势人群的实际体育健身需求,实现体育与生态的和谐统一。例如,免费向弱势群体开放户外体育健身场地,为弱势群体提供专业的体育指导,保证弱势群体平等使用体育资源的权利;加大财政拨款投入,鼓励社会资本进行投资,建设并推广有利于弱势群体健身运动的生态体育项目,提高弱势群体的健康状况,实现健康城市的建设目标。

3.加强无障碍环境建设。无障碍环境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物理上无障碍,二是精神上无障碍。物理上无障碍主要是指体育场地、运动设施和器材等方面,充分考虑弱势群体的特殊性,满足不同人群的运动需求,使弱势群体能够真正的走到户外,参与到群众性的体育运动中。精神上的无障碍需要其自身的努力和社会的接纳。加强对弱势人群的心理指导,鼓励其正确看待自己的缺陷和不足,提高其心理承受能力。另一方面,社会对弱势人群应该宽容,真正地接纳弱势人群,不歧视、不嘲笑,给弱势人群创造一个平等、开放的体育运动环境。

4.完善社区弱势群体体育。社区体育是群众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弱势群体社区体育对构建弱势群体生态体育体系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政府有关部门应充分发挥其管理职能,建立社区弱势群体体育管理机构,制订弱势群体的体育健身计划,鼓励并指导社区内弱势群体开展体育健身活动。通过社区弱势群体体育管理机构组织,有利于社区体育场地、基础设施、体育健身关系网络等方面的建设,能够有组织、有计划的开展体育健身活动,满足弱势人群的体育健身需求。此外,在生态体育资源的开发利用利用方面,能够进行有效的监督和管理,有利于弱势群体生态体育体系的建设,为弱势群体提供多样化的体育运动选择。

四、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城市人口的不断增加以及城市問题的日益严峻,健康生活、健康城市规划成为现代社会人们关注的热点。在这个背景下,生态和体育的融合成为体育事业发展的必然趋势,适度地开发和利用生态体育资源,是可持续发展观的重要体现。而弱势群体作为健康城市建设的重要环节,提高其健康状况,满足其体育健身需求,加快弱势群体生态体育体系建设,对改善民生、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1] 殷华成.关于弱势群体的经济伦理学思考[J].新乡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4):128-130.

[2] 张荣珍.弱势群体参与体育活动的社会价值研究[J].晋中学院学报,2008,(3):104-106.

[3] 刘芳枝.民本思想对发展群众体育的启示[J].体育成人教育学刊,2010,(4):29-31.

[责任编辑 吴明宇]

猜你喜欢
弱势群体
向弱势群体伸出援手暖民心
金融创新支持弱势群体的现状及对策分析
社区弱势群体教育保障机制现状研究
弱势群体与特殊家庭学生心理健康研究及教育策略
社交媒体视域下弱势群体舆情表达研究
弱势群体法律保护的法价值分析
论弱势群体保护之法律保障机制的建立
民粹风下,台军成岛内“弱势群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