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部CT诊断结肠肿瘤性肠梗阻的临床价值分析

2017-11-02 03:25王立冬
保健文汇 2017年10期
关键词:肿瘤性诊断率平片

●王立冬

腹部CT诊断结肠肿瘤性肠梗阻的临床价值分析

●王立冬

目的:探讨CT检查在结肠肿瘤性肠梗阻诊断的准确性,总结其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我院于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间收治的82例结肠肿瘤性肠梗阻患者进行临床研究。将入选患者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其中对照组采用X线平片诊断,观察组采用CT诊断,分析两组患者影像资料,对比两种检查结果诊断的正确率。结果:观察组检出结肠肿瘤性肠梗阻患者39例,对照组检出检出29例。采用CT诊断的观察组诊断率为95.12%显著高于采用X线平片诊断率70.73%,且P=0.0033(P<0.05)。在直接征象和间接征象诊断对比中,CT诊断均优于X线平片检查,且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CT检查诊断结肠肿瘤性肠梗阻的准确率准确率明显优于传统X线平片检查,CT诊断在临床诊治过程中能提供多项参考依据,值得推广。

结肠肿瘤;肠梗阻;影像学;诊断效果

结肠肿瘤性肠梗阻是消化道系统最常见的疾病之一,国家卫生部门数据显示,发病率近年来有上升趋势,其发病率仅次于胃癌和食管癌。[1]由于结肠肿瘤病发早起临床表现并不明显,出现腹部阵发性疼痛、腹胀、呕吐等症状时大多结肠肿瘤患者已转为结肠癌,已错过最佳治疗时期。相关报道表明,当前有8%-25%的患者临床首发症状为肠梗阻。目前影像学诊断中,X线腹部平片诊断结肠肿瘤性肠梗阻疾病的诊断率并不高,漏诊率高,容易贻误治疗时机。随着CT诊断技术的发展与推广,CT诊断得到广泛应用,结肠肿瘤性肠梗阻的诊断率明显提高。[2]为进一步证实CT诊断的优势,本文特选取我院于2016年2月至2016年8月间收治的82例结肠肿瘤性肠梗阻的患者进行临床诊断研究,现报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在2016年2月至2016年8月间收治的结肠肿瘤性肠梗阻的患者共82例,按数字表发随机将患者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患者41例。对照组采用X线平片进行检查诊断,其中男性28例,女性13例;年龄范围在32-76岁之间,平均年龄为(64.32±7.41)岁。观察组采用CT诊断,其中男性30例,女性11例;年龄范围在33岁之79岁之间,平均年龄为(65.14±7.28)岁。两组患者均表现出腹部阵痛、反跳痛,同时伴有腹胀、呕吐、恶心等症。入选患者均符合慢性梗阻症状并有多次病发史。排除标准:排除具有严重心胸肺疾病史、严重肝肾疾病史等。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范围、平均年龄等基线资料上对比无显著差异,且P>0.05,无统计学意义,有可比性。

1.2 一般方法

术前进行X线和CT检查,所有患者均经外科手术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诊断结果。X先平片检查仪,选用多功能DR机。X线平片检查,主要对患者行常规腹部立位检查,部分行钡灌肠检查。CT诊断仪选取西门子公司SOMATOM Perspective64排螺旋CT机。CT检查时,厚层取5mm,层距取5mm。若扫描过程中,出现疑难图层,可在采取1.5mm薄层重建联合扫描,同时增强,选用碘海醇100ml对比剂,对患者进行静脉注射,控制好注射速度(一般将注射速度严格控制在2.3ml/s-3.5ml/s)。当扫描过程中出现疑似肠梗阻,需对病变部位进行严密观察,对病灶大小、部位、形状进行详细记录。[3]

1.3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21.0统计学软件对本组研究对象的临床数据进行分析统计工作,以均数±标准差表示计量数据,以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n(%)]表示,采用卡方检验。若p<0.05,则表示组间数据对比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CT与X线诊断准确率情况

经统计,观察组检出结肠肿瘤性肠梗阻患者39例,对照组检出检出29例。采用CT诊断的观察组诊断率为95.12%显著高于采用X线平片诊断率70.73%,且P=0.0033(P<0.05),有统计学意义。此外通过病因对诊断出患者进行双盲复诊,对照组通过病因检出4例,观察组通过病因检出39例,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且P=0.0168(P<0.05),有统计学意义。具体数据见下表1。

表1 不同诊断方法诊断准确率及病因诊断情况对比[n,%(例,百分比)]

2.2 CT与X线平片征象对照

通过不同影像检查后,两组患者在直接征象和间接征象中,均表现出显著差异。其中直接征象,X线平片检查显示率均为0%,间接征象中,采用CT检查的观察组均优于X线平片检查的对照组,且P<0.05,有统计学意义,具体数据见下表2。

表2 CT与X线平片在直接征象和间接征象中的对比[%(百分比)]

3 讨论

在传统的X线平片检查中,只能提示结肠肿瘤的存在,且确诊率低,影像学不能显示引起肠梗阻的病因,容易产生漏诊,贻误治疗最佳时机。随着CT技术的深入发展,对结肠肿瘤性肠梗阻的患者诊断率不断升高,并且能清晰显示肠腔状态。[4-5]在本次研究中,观察组检出结肠肿瘤性肠梗阻患者39例,对照组检出29例。采用CT诊断的观察组诊断率为95.12%显著高于采用X线平片诊断率70.73%;在影像征象对比中,CT在各项征象中,均明显优于X线平片。综上所述,CT检查诊断结肠盖致肠梗阻的准确率准确率明显优于传统X线平片检查,CT诊断在临床诊治过程中能提供多项参考依据,值得推广。

(作者单位:锦屏县人民医院影像科)

[1]潘春球,武钢,周望梅,等.超声、腹部X线平片、双源CT诊断结肠肿瘤性肠梗阻的临床价值比较[J].南方医科大学学报,2013,v.33 08:1221-1224.

[2]覃关道,潘枝婉,韦岑.腹部CT检查对诊断结肠肿瘤性肠梗阻的价值分析[J].白求恩医学杂志,2015,v.13;No.65 01:99-100.

[3]许会.腹部CT检查在结肠肿瘤性肠梗阻诊断中的应用分析[J].河南医学研究,2016,v.25 10:1808-1809.

[4]周红俐,斯兴无,陈世孝.超声、腹部X线平片及双源CT在结肠肿瘤性肠梗阻诊断中的应用评价[J].中外医学研究,2017,v.15;No.346 14:59-60.

王立冬(1969~),大专,主治医师,1991年8月安顺地区卫生学校放射专业毕业,在锦屏县人民医院影像科工作至今,2014年毕业于遵义医学院临床专业,大专。主要研究方向为x线,CT,MRI诊。

猜你喜欢
肿瘤性诊断率平片
X线平片和CT对颈椎病诊断的临床效果
胆囊肿瘤性息肉病变的临床、影像学特征
MSCT对成人小肠套叠的诊断及鉴别诊断价值
脑部CT平扫图像直方图分析鉴别肿瘤性与非肿瘤性脑出血
颈椎病患者使用X线平片和CT影像诊断的临床准确率比照观察
2010~2014年中山市情感障碍住院患者的临床特征及诊断构成变化
肺炎支原体抗体联合白细胞计数、超敏C反应蛋白检测在小儿支原体肺炎感染诊断中的临床价值
平片无张力疝修补术在腹股沟疝治疗中的价值探究
丹桂逍遥丸联合米氮平片治疗脑卒中后抑郁32例
介入治疗髂静脉肿瘤性狭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