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消化道不同部位癌前病变及早癌的护理

2017-11-02 03:25邓婷丹黄雨晴汪靓周婕赵筱英
保健文汇 2017年10期
关键词:消化道内镜部位

● 邓婷丹 黄雨晴 汪靓 周婕 赵筱英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消化道不同部位癌前病变及早癌的护理

● 邓婷丹 黄雨晴 汪靓 周婕 赵筱英

目的:探索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消化道不同部位癌前病变及早癌的护理。方法:我院选取2015年8月1日至2016年10月1日入院的100例消化道不同部位癌前病变及早癌患者作为此次试验的对象,以随机数字表将其均分为两组,对照组(n=50人)接受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n=50人)实施优质护理服务,比较两组患者实施护理后不同时间段的出血量,以及生存质量。结果:在护理后,观察组生存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发生率(28.00%)明显低于对照组(54.005),在统计学上有意义(P<0.05)。结论:开展优质护理服务,使医院护理质量得到提高,有助于对患者的治疗,可以有效地降低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在临床推广使用。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消化道不同部位癌前病变;早癌;护理

临床上将机体的消化道黏膜从正常组织到发生癌变的中间过程称为消化道癌前病变。如今随着医疗技术不断的创新与发展,消化道癌前病和消化道早期肿瘤一样,在临床上都可以通过内镜黏膜下剥离术将其完整地一次性剥离出来,还可以获得完整的病理学资料,通过内镜黏膜下剥离术剥离,患者在术后的病变极少复发[1]。现将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消化道不同部位癌前病变及早癌的患者给予优质护理服务的研究报告结果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15年1月至2016年10月期间治疗的100例患者作为本研究的对象,将研究对象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平均50例患者,其中观察组中有女患者25例,有男患者25例,年龄的范围在36~75岁之间,平均年龄为(50.2±2.3)岁;对照组有女患者24例,有男患者26例,年龄的范围在35~78岁之间,平均年龄为(57.2±4.7)岁。均采用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所有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的差异不明显,在统计学上没有意义 (P>0.05)。

1.2 方法

对照组给予的护理措施为常规护理干预,具体内容包括护理人员对患者的血压、心率以及体温等生命体征进行严密的监测,如果护理人员发现患者生命体征出现异常时,需要立即告知医生并协助医生对患者进行紧急处理治疗。观察组给予优质护理服务,其具体如下:(1)对医护人员进行培训,需要做到以“患者为中心”为理念[2]。(2)手术前护理:患者对疾病本身存在一种恐惧的心理,加之对内镜黏膜下剥离术这种治疗的陌生,心理压力会增大,因此在手术前,护理人员要给予患者一定的心理疏导,让患者减少压力,放松心情。(3)手术后护理:对患者的病情要严密观察,严密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耐心回答患者的问题,严密观察患者引流液的颜色及性状以及产生的量。尤其应该注意观察患者是否存在胸痛,轻度胸痛可能由于治疗所引起的溃疡导致,可给予质子泵抑制剂及黏膜保护剂进行治疗,若症状不能缓解或出现剧烈胸痛,应及时行胸部CT检查,警惕是否发生穿孔等并发症[3]。

1.3 观察指标

(1)对比分析两组患者在不同护理前后的生存质量评分,通过WHO生存质量量表(WHOQOL-BREF)对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生活质量变化情况,该表共设有26个条目,4个维度,分值越高则表明其生活质量越良好。(本研究主要研究内容包括心理维度、生存质量,评分越高,说明患者的生活质量越高)。

(2)比较两组患者在手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胸痛、穿孔、出血等)。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5.0软件处理,(%,n)表示计数资料结果,χ2检验;(x±s)表示计量资料结果,t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观察患者护理前后的生存质量评分对比

在护理后,观察组生存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细内容如表1:

表1 观察患者护理前后的生活质量评分(±s,分)

表1 观察患者护理前后的生活质量评分(±s,分)

组别 例数 心理维度评分 生存质量评分护理前 护理后 护理前 护理后观察组 50 78.53±5.54 86.23±4.26 79.62±7.14 95.83±6.32对照组 50 74.69±6.96 80.46±5.96 75.68±6.95 81.21±7.95

2.2 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

观察组患者发生率(28.00%)明显低于对照组(54.005),在统计学上有意义(P<0.05),详细情况见表2:

表2 比较两组患者在手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

3 讨论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英文缩写为ESD,与传统的外科手术相比,其具有的优点为具有较小的创伤,快速的恢复,极少的术后并发症,较短的住院时间,较低的医疗费用等。但是,ESD手术存在着比较大的风险,比较容易发生出血、穿孔等并发症,根据不同病变部位做好术前准备及术后护理至关重要[4]。本研究结果显示:在护理后,观察组生存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发生率(28.00%)明显低于对照组(54.005),在统计学上有意义(P<0.05)。开展优质护理服务,旨在为患者提供更好的护理干预,更全面的向患者介绍各自检查、疾病知识等,并予以适当的心理疏导。同时,加强对护理人员综合素质的培养,积极解决工作重所遇到的问题[5]。

综上所述,积极开展优质护理服务,减少了并发症,同时有助于协调医院与病患之间的关系,使医院综合质量得到提升,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作者单位:四川省南充市中心医院肿瘤科)

[1]张芳芳.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消化道不同部位癌前病变及早癌的护理[J].安徽医药,2013,17(11):2004-2005.

[2]袁芳.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消化道不同部位癌前病变及早癌的护理[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7,36(5):633-635.

[3]赵江海,李丽,宋慧琴等.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肠黏膜早癌及癌前病变37例分析[J].中华全科医师杂志,2012,11(4):307-308.

[4]邢宏萍,裴宪琴,李俊景等.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消化道早癌及黏膜下肿瘤的护理配合[J].全科护理,2013,11(29):2751-2752.

[5]贺亚宁,王志勇,马菊妹等.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消化道早期癌及癌前病变的护理[J].宁夏医学杂志,2013,35(12):1291-1293.

猜你喜欢
消化道内镜部位
每个女孩都有不允许别人触碰的隐私部位
内镜止血在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治疗中的应用
每个女孩都有不允许别人触碰的隐私部位
眼内镜的噱头
大面积烧伤并发消化道溃疡大出血及胸腹腔感染1例
观察消化内镜新技术在消化道早癌诊断治疗中的应用
分析当归中不同部位有效化学成分
探讨消化道早期癌前病变行内镜下黏膜剥离术(ESD)治疗后的护理干预
大探头超声内镜在上消化道较大隆起病变中的应用(附50例报告)
五个部位冬天尤其要保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