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束化护理对宫外孕失血性休克术后下肢运动及深静脉血栓的影响

2017-11-02 03:25饶巧蓉
保健文汇 2017年10期
关键词:失血性宫外孕休克

●饶巧蓉

集束化护理对宫外孕失血性休克术后下肢运动及深静脉血栓的影响

●饶巧蓉

目的:讨论宫外孕失血性休克患者在手术过程中接受集束化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抽取在我院接受治疗的宫外孕失血性休克疾病患者86例,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平均每组43例。对照组实施常规宫外孕手术护理;观察组实施集束化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在术后出现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例数、术后下床活动时间、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研究对象在术后仅有2例出现下肢深静脉血栓,少于对照组的9例,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术后下床活动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达到95.4%,高于对照组的79.1%,组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宫外孕失血性休克患者在手术过程中接受集束化护理干预,可以使下肢活动能力的恢复速度加快,有效防止下肢深静脉血栓事件的发生。

宫外孕;失血性休克;手术;集束化护理干预;下肢;运动;深静脉血栓

宫外孕失血性休克患者由于失血量相对较多,会导致心率速度明显加快,血压水平异常下降,神智淡漠等症状出现,甚至还有可能发生昏迷,加之手术与麻醉等多种因素的共同刺激,术后患者状态会表现得极度虚弱,只能够仰卧于病床上接受治疗,且不便在早期进行移动。加之部分患者需要进一步接受输血治疗,对机体的凝血功能会造成较为严重的不良影响[1]。本文主要讨论宫外孕失血性休克患者在手术过程中接受集束化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现汇报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抽取2014年12月-2016年1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宫外孕失血性休克疾病患者86例,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平均每组43例。对照组未产研究对象24例,已产研究对象19例;已婚研究对象37例,未婚研究对象6例;研究对象年龄19-32岁,平均24.9±4.3岁;孕周4-13周,平均7.3±1.7周;观察组未产研究对象26例,已产研究对象17例;已婚研究对象39例,未婚研究对象4例;研究对象年龄18-35岁,平均24.6±4.1岁;孕周4-12周,平均7.0±1.4周。对照组和观察组患者一般指标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研究数据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实施常规宫外孕手术护理;观察组实施集束化护理干预,主要措施包括:①心理:加强沟通对患者心理状况进行及时了解,特别是一些未婚未育者,实施针对性心理疏导,使其能够主动配合医护人员的工作。②预防:对于一些深静脉血栓发病的高危患者,术后应该将其患肢适当的抬高30°左右,并保证绝对卧床休息,嘱家属定时对下肢肌肉与关节进行活动,尽早下床。③饮食:术后以流食为主,根据实际情况并逐渐的过渡到正常饮食,尽可能选择优质蛋白质,减少动物脂肪和脂肪酸的摄入,饮食应该保证清淡,尽可能多的使用新鲜的蔬菜和水果,鼓励患者多饮水。④输液部位选择:下肢静脉输液的血管应该进行特殊的保护,尤其是大量、快速输液,或输入的药物对血管会产生一定的刺激的时候,尽量避免下肢静脉反复穿刺。⑤压力按摩泵:根据患者实际耐受情况对压力水平进行调节,建议每天进行1次,每次持续使用时间在30min左右,使用过程中要对下肢皮肤颜色、温度的变化情况进行观察,对足背动脉搏动进行触摸,有下肢胀痛、压痛、颜色改变等情况出现的时候,应该立即停止,并通知负责的医师进行处理[2]。

1.3 满意度评价标准

在患者出院当天对护理满意度进行不记名打分调查,满分为100分。90分以上为满意,90分以下为基本满意,80分以下为不满意[3]。

1.4 观察指标

在术后出现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例数、术后下床活动时间、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

1.5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在术后出现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例数

观察组研究对象在术后仅有2例出现下肢深静脉血栓,少于对照组的9例,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

2.2 术后下床活动时间

对照组患者术后(3.94±0.51)d能够下床进行活动,观察组术后(1.25±0.73)d能够下床进行活动,组间差异显著(P<0.05)。

2.3 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

观察组研究对象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达到95.4%,高于对照组的79.1%,组间差异显著(P<0.05)。详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比较[n(%)]

3 讨论

宫外孕失血性休克患者在手术过程中接受集束化护理干预,可以对患者下肢静脉血流速度的恢复产生积极有效的促进作用,使术后血流明显滞缓的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得以解决;同时,通过对穿刺静脉进行针对性的保护,可以在最大程度上避免反复穿刺操作情况的出现,积极调整饮食方案,可以使高脂血症等病症出现的几率降低,保证机体营养供应充足,使下肢血管内皮细胞的保护作用明显提升,使下肢运动功能的恢复速度明显加快[4、5]。

(作者单位:四川省司法警官总医院)

[1]林芹,黄莉,蒋愈娇,等.集束干预策略预防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下肢DVT的效果[J].海南医学,2015,26(18):2802-2804.

[2]王升英,初慧中,于雁,等.集束化护理在老年患者骨科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预防中的效果观察[J].中国护理管理,2016,16(2):263-265.

[3]李春会,李惠玲,邹叶芳,等.集束化干预在预防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探讨[J].护士进修杂志,2013,28(22):2045-2047.

[4]侯淑娟,王彬,王媛,等.集束化护理对高龄髋关节置换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4,24(25):2832-2850.

[5]李俊来,曹晓林,余美琴,等.提高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下肢深静脉血栓效率的策略研究[J].中华医学超声杂志(电子版),2013,10(2):134-138.

猜你喜欢
失血性宫外孕休克
休克指数指导在外伤性肝脾破裂大出血患者救护中的应用
分析妇产科治疗失血性休克治疗的相关手段
车祸创伤致失血性休克的急救干预措施分析
怎样预防宫外孕
腹腔镜治疗宫外孕的护理体会
宫外孕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
超声造影定量分析急性失血性休克肾血流灌注的实验研究
血清Cys C、β2-MG在感染性休克早期集束化治疗中的临床研究
米非司酮联合甲氨蝶呤治疗宫外孕随机对照研究
甘肃当归对失血性血虚小鼠外周血常规及肝、脾、胸腺指数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