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内科康复护理对脑梗死患者的效果观察

2017-11-02 03:25邓艳
保健文汇 2017年10期
关键词:患侧神经内科肢体

●邓艳

神经内科康复护理对脑梗死患者的效果观察

●邓艳

脑梗死被医学界认定为威胁人类生命的第一杀手,已成为世界性的健康难题。全国每年新发卒中约200万人,每年死于脑血管病约150万人,存活的患病人数600万~700万人,本病具有高病死率、高致残率和高复发率的特点,给患者家庭和社会造成沉重的经济负担。为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加快患者回归社会的时间,我科采用神经内科康复护理配合治疗脑梗死,取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神经内科;康复护理;脑梗死患者;效果观察

脑梗死是神经内科的常见病及多发病,致残率极高,易发生抑郁、失语及瘫痪等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目前认为早期的康复训练可以达到减少或减轻偏瘫后遗症的目的。

1 一般资料

本课题所选病例均来自2013年1月—2014年12月就诊于呼伦贝尔市人民医院神经内科的住院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病例随机分为康复护理组和常规护理组。康复护理组30例,男17例,女13例,年龄41~78岁,平均(61.8±5.2)岁;常规护理组30例,男18例,女12例,年龄43~76岁,平均(62.9±5.6)岁。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病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诊断标准:所选患者均符合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脑血管病学组制定的中风诊断标准,并经CT、MRI扫描证实,入选患者均自愿受试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①不符合上述诊断标准;②年龄≥80岁,或≤30岁者;③意识不清或不能进行有效沟通者,如严重认识功能障碍、严重失语、精神病患者;④合并心、肝、肾、造血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等严重原发性疾病者。

2 护理方法

2.1 早期康复护理干预

①告知患者和家属早期康复治疗的重要性和功能锻炼的内容、方法以及开始时间,帮助分析和消除不利于疾病康复的因素,制定康复计划,请患者和家属积极主动配合,严格实施康复计划,并与康复治疗师保持联系,以便根据康复情况及时调整康复训练方案。②重视患侧肢体的刺激:通常患侧的体表感觉、视觉和听觉减退,加强患侧刺激可以对抗其感觉减退,避免忽略患侧身体和空间,尽可能使患侧接受更多的刺激,如进食、协助洗漱等都应在患侧进行,床头柜、电视机尽量放在患侧,与病人交谈时也应握住患侧的手,引导偏瘫病人头偏向患侧。③保持良好的肢体位置:正确的卧位姿势可以减轻患肢的痉挛、水肿,增加舒适感,病人卧床时床应放平,尽量避免半卧位和不舒适体位,不在足部放置坚硬的物体避免足跖曲畸形,为病人换轻薄的被子和宽松的衣服。④体位变换(翻身):偏瘫病人应每2~3 h翻身1次,翻身主要是躯干的旋转,是减少患侧受压最具治疗意义的活动。A.患侧卧位:所有体位中最重要的体位。肩关节向前伸展并外旋,肘关节伸展,前臂旋前,手掌向上放在最高处,患腿伸展、膝关节轻度屈曲。B.仰卧位:仰卧位为过渡性体位,受颈牵张性反射和迷路反射的影响,异常反射活动增强,应尽可能少用。C.健侧卧位:患肩前屈,手平放于枕头上,伸肘,下肢患侧膝、髋屈曲,髋稍内旋。⑤患者要尽早进行关节的被动运动及主动运动,瘫痪期要先进行被动运动,2~3次/d,5~10遍/次,被动运动的运动量要由小到大,要先上肢后下肢,先大关节后小关节。痉挛期也应以被动运动为主,重点是肢体各个关节的运动,包括前臂外旋,肩部外展及外旋,腕及手部的各个关节的伸展等。此时可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主动运动,包括滑轮操及棍棒操。⑥床上运动的训练:A.B obath握手训练:患者十指交叉,患侧拇指位于最上面,双手叉握充分向前伸,上举至头上。鼓励病人在双手与躯体成90°和180°位置稍作停留,以放松上肢和肩胛的痉挛,避免手的僵硬收缩,刺激躯干活动与感知觉。B.选择性伸髋运动:指导患者抬高臀部,使骨盆呈水平位,治疗师一手下压患侧膝关节,另一手轻拍患侧臀部,刺激其活动,帮助伸展患侧髋部。该运动主要训练患腿负重,为以后下地行走做准备。

2.2 恢复期运动训练

①坐位训练:对于脑梗死患者,如无意识障碍,可在发病后3d起开始进行坐位训练,对于意识障碍的患者,要在患者意识转清后7~10 d开始进行坐位的训练。做位训练时要先从半卧位开始,2次/d,5 m in/次。根据患者的情况逐渐提高坐位的角度及坐的时间。②日常生活能力训练:患者能够自如进行坐位后,根据患者的情况进行日常生活能力训练,指导日常生活动作,如穿脱衣服、进食、洗漱等。有意让患者做力所能及的活动。③实用步行训练:训练前护士要对患者家属进行指导,指导患者家属在训练时对患者进行保护,防止摔伤。并告知患者家属如出现头晕、心率加快等症状时,要立即停止训练,通知医生,确定无碍后,再进行训练。指导患者进行患腿的前后摆动、屈膝、原地踏步等简单动作练习,并根据患者的恢复情况行进一步的强化训练,如扶持步行、上下楼梯等。

3 护理结果

3.1 疗效判定标准

临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采用1995年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的研究成果,本成果由斯堪的纳维亚卒中量表(SSS)修订而来,对急性脑卒中患者残留或新出现的神经功能缺损进行辨别和评定,并进行疗效评价,具有良好的信效度。

3.2 结果

治疗后临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的比较见表1。由表1可知,两组患者治疗前临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治疗2周后,两组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与治疗前相比均有显著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康复护理组疗效优于常规护理组,差异有统计学差异(P<0.05)。

表1 康复护理组与常规护理组患者的临床

4 讨论

脑梗死是由于脑血管的闭塞,导致部分脑部血流中断而引起的一系列神经功能缺损症状的一组脑血管疾病,中医学属“中风”范畴。其临床表现多以半身不遂、肢体麻木、肢体瘫痪、舌强语謇为主症,其发病人群大多为中老年人,给患者的家庭及社会造成了沉重的经济负担。本科在临床护理工作中,加入了康复护理内容,使护士可以更好地给患者以康复指导,观察患者的训练效果,并给予患者针对性的指导,通过对患者进行评估,制定有效、合理的康复护理治疗方案,客观准确地评价每名患者,再依据患者的病情和肢体恢复情况,制定相应的康复训练计划。

本课题中康复护理组患者的肢体功能恢复较好,生活质量得到明显改善,与常规治疗组相比较,差异明显。由此可见,采用完善的康复护理可有效地改善脑梗死合并肢体功能障碍患者的不良生活状态,值得在临床中应用推广。

5 结论

综上所述,康复护理干预可明显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及生活能力,可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单位:遵义市第一人民医院)

[1]方芳,陶子荣.神经内科护士对脑梗死康复护理的掌握情况调查[J].湖南中医杂志,2015,(07):149-150.

[2]胡新勤.早期康复护理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J].当代护士(中旬刊),2013,(09):33-35.

[3]袁红.脑梗死患者护理中中医康复护理与常规内科护理的康复效果对比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6,(20):261-262.

[4]覃应焕.康复护理对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与生活能力的影响[J].内科,2016,(04):668-669+601.

猜你喜欢
患侧神经内科肢体
BOPPPS教学模式在全科住院医师神经内科临床教学中的应用
更 正
神经内科患者焦虑与抑郁症状的临床研究
系统护理干预在神经内科对脑卒中护理中的应用探讨
脑卒中康复操患者常做好
肢体语言
肢体写作漫谈
肢体语言在儿科护理中的应用
偏瘫病人良肢位摆放的秘密
QCC活动在神经内科健康教育中的应用及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