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干预对小儿尿道下裂术后尿瘘早期预防的效果探析

2017-11-02 03:25贺云艳
保健文汇 2017年10期
关键词:尿道小儿实验组

●贺云艳

护理干预对小儿尿道下裂术后尿瘘早期预防的效果探析

●贺云艳

目的:探析护理干预对小儿尿道下裂术后尿瘘早期预防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6月-2017年2月收治的小儿尿道下裂患者72例进行分组研究,按照1:1比例分为对照组(n=36,行常规护理)和实验组(n=36,行护理干预),观察比较2组护理效果。结果:对照组首次排便时间长于实验组,其术后10d内排便次数少于实验组,组间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尿瘘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2组间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护理干预对预防小儿尿道下裂术后尿瘘、改善排便情况具有重要作用,值得临床使用和积极推广。

尿道下裂;尿瘘;护理干预

尿道下裂属于泌尿系统先天性畸形,其在小儿群体中发病率较高,男性儿童的患病率高于女性儿童。目前唯一科学对症的治疗方法为手术修补,但术后易出现并发症,其中最常见的是尿瘘,出现尿瘘后需要实施二期手术治疗,不仅再次伤害患儿身心健康,还会增加患儿家庭的经济压力和社会负担。在小儿尿道下裂术后尿瘘预防护理工作中,护理干预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1]。本文选取我院收治的小儿尿道下裂患者72例进行分组研究,现将护理效果作以下总结报道: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3年6月-2017年2月收治的小儿尿道下裂患者72例进行分组研究,所有患儿均符合尿道下裂的诊断标准[2],均为男性患儿,接受一期阴茎伸直联合尿道成形术进行治疗,将合并阴囊病变、术后严重出血症状的患儿排除。患儿年龄在1-12岁之间,平均年龄(7.8±1.3)岁。其中阴茎体型28例,阴茎阴囊型22例,冠状沟型18例,会阴型4例。按照1:1比例分为对照组(n=36)和实验组(n=36)。对比2组患儿自然资料的差异,差异并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可进行比较。

1.2 方法

对照组行常规护理:术前做好相关准备工作,包括肠道准备、皮肤准备等,合理用药以防发生感染;术后对患者进行饮食指导,会阴部要保持清洁。实验组行护理干预:①心理干预:鉴于患儿自制和认知能力均比较差,对手术存在严重恐惧感,这会直接影响手术顺利开展。护理人员需要与患儿家属进行交流沟通,嘱其给予患儿抚慰和陪伴,对其不良情绪进行安抚。针对年龄稍大的患儿,需要做好隐私保护,保持和蔼可亲的态度将护理操作的目的告诉患儿,并解释疼痛原因,告示暂时性疼痛在治疗后会快速恢复;年龄较小者需帮助其保持稳定情绪,以免哭闹导致腹压和切口压力升高。②排便及引流管护理:患儿排便时需协助其选择平卧位,将便盆置于臀部下方,教会其床上排便的方法,便秘患儿可选择缓泻剂或开塞露促进排便,禁止用力排便,以免造成吻合口破裂的情况。对引流管要妥善固定,防止其发生脱落、牵拉或移位;对引流液颜色、性状等进行密切观察,一旦发现异常,及时采取处理措施;间隔3d对引流袋更换1次,严格按照无菌操作要求进行;增加饮水量,以降低膀胱感染危险。③饮食与用药护理:患儿食物必须保证蛋白质和热量充足,对维生素予以补充,营养状况较差者可采用氨基酸等营养剂静脉补充的方式增强营养。应用抗生素时必须严格遵医嘱,≥10岁的患儿,临睡前需给予乙烯雌酚,防止夜间阴茎勃起造成切口裂开或出血的情况。④疼痛干预:对患儿疼痛程度进行评估,明确导致疼痛的具体原因,制定针对性处理措施;手术创伤引起的疼痛可采用可待因或乙酰氨基酚进行缓解;膀胱痉挛导致的疼痛,可选择双氯芬栓钠肛塞的方式进行缓解,严重疼痛者,可予以维拉帕米膀胱内灌注的方式进行缓解。

1.3 观察指标

观察和记录2组患儿首次排便时间及10d内排便次数,并对术后尿瘘发生率进行统计。

1.4 统计学处理

通过统计学软件处理器S PSS21.0分析涉及到的全部数据,排便相关指标以(±s)予以表示,t检验2组对比,尿瘘发生率以(%)予以表示,对比行x2检验,将P<0.05作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标准。

2 结果

2组首次排便时间、10d内排便次数比较,实验组优于对照组(P<0.05);2组尿瘘发生率比较,对照组高于实验组(P<0.05),见表1。

表1 对2组术后排便情况、尿瘘发生率进行比较

3 讨论

尿道下裂主要是因为前尿道、阴茎发生畸形,前尿道开口位置处于正常尿道口近侧和会阴部之间的相应部位,同时会伴随一定程度的阴茎腹曲现象。就目前而言,手术治疗是最佳的尿道下裂治疗方法,该病对手术精度的要求非常高,稍有不慎,术后就会导致尿道狭窄、尿瘘等并发症[3]。尿瘘的发生与主治医生的操作能力、手术方式的选择等存在密切关系。做好尿瘘预防,并及时采取针对性护理指导,对提高手术效果,促进术后恢复具有重要作用。

护理干预改变了传统护理以疾病为中心的护理模式,其是一种以人为本的新型服务理念和方法,通过对尿道下列手术患儿实施护理干预,加强饮食、用药、术后疼痛、引流管、心理等方面的护理指导,以显著降低尿瘘发生率,改善护理质量[4-5]。此次研究结果显示,实验组首次排便时间、10d内排便次数、尿瘘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组间差异明显(P<0.05)。由此证明,护理干预对预防小儿尿道下裂术后尿瘘、改善排便情况具有重要作用,值得临床使用和积极推广。

(作者单位:贵州省人民医院)

[1]李佳佳,苏颜颜.护理干预对尿道下裂术后尿瘘发生的影响[J].医学信息,2015,06(23):172-172.

[2]周会群.小儿尿道下裂术后应用护理干预对尿瘘的早期预防研究[J].继续医学教育,2015,10(12):105-106.

[3]刘莉.尿道成形术治疗先天性尿道下裂患儿的术后护理[J].医疗装备,2016,29(21):157-158.

[4]高学燕.早期预防性护理干预小儿尿道下裂术后恢复及并发尿瘘的临床效果[J].中外医学研究,2016,14(4):70-71.

[5]吴萍凤,陈小莲,刘晓姝等.综合护理干预对尿道下裂术后患儿尿瘘发生的影响[J].护理学报,2011,18(18):34-36.

猜你喜欢
尿道小儿实验组
夜盗小儿(下)
夜盗小儿
阿托伐他汀联合曲美他嗪治疗冠心病的效果
小儿涵之三事
陌生的尿道肉阜
SHR主动脉结构重构的microRNA—195和BCL2、Bax作用机制
趣味 “课课练”对城镇小学四年级肥胖男生的体重和BMI的影响
女性尿道憩室的诊断和治疗
尿道板纵切卷管尿道成形术小儿尿道下裂疗效观察
尿道板纵切卷管尿道成形术修复尿道下裂的临床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