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症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的护理干预探讨

2017-11-02 03:25黄玲
保健文汇 2017年10期
关键词:肺源心脏病重症

●黄玲

重症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的护理干预探讨

●黄玲

目的:探讨重症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加强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将我院收治的92例重症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46例。加强观察组患者的护理干预,对照组则采用常规的护理方法,对患者的生活质量进行评分。结果:观察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95.27±1.19分)显著优于对照组(88.16±1.02分),且P<0.05,两组数据存在统计学意义。结论:加强重症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的护理干预有利于提高患者的心理素质,改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重症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护理干预;疗效

重症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多发于老年群体,尤在吸烟群体中常见,临床症状表现为咳痰、心悸、呼吸衰竭等,且反复发作,患者极易因此产生焦躁与抑郁等心理,通常采用强心剂及血管扩张剂等药物进行治疗并结合相关护理手段,但传统护理的盲目性不能有效减轻患者的心理压力,造成疗效不佳[1]。本次研究加强了部分患者的护理干预,取得显著疗效,现具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于2015年1月~2016年1月进入我院治疗的重症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92例,并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46例。观察组中男性患者与女性患者分别有26例、20例;年龄在42~75岁之间,平均年龄(64.21±1.13)岁;病程为3~16年,平均病程(7.23±1.54)年。对照组中男女性患者各有23例;年龄在41~77岁之间,平均年龄(66.21±1.27)岁;病程为3~14年,平均病程(7.15±1.24)年。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差异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护理方法,包括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血压及心率等生命体征,以及遵照医嘱进行的其他常规护理。在此基础上加强观察组的护理干预:⑴加强患者的病情监测,仔细观察患者的痰液是否存在血丝等;痰液容易阻塞呼吸道,因此应正确引导患者排空痰液,针对痰液黏糊情况可采取雾化的方式排痰,并告知其雾化器的使用、清洗及维护,方便患者自行使用;针对昏迷患者,应采用气管插管的方法对气道进行清理,以免痰堵窒息。⑵给予患者低流量、连续性的吸氧,若患者在吸氧过程中有自汗、脉搏加快等异常状况应立即停止吸氧,并告知主治医师作相应处理;患者长期使用利尿剂容易导致体内电解质的紊乱,应对其24小时尿液的出入量做记录;减缓兴奋剂的给药速度,以免因给药过快造成患者出现焦躁、呕吐等症状,若发生此类症状,应观察患者呕吐物的颜色、形态与性质,同时对大便的颜色进行观察,防止上消化道出血。⑶重症肺源性心脏病患者长时间卧床休息,容易造成受压部位血液循环不畅及褥疮,因此护理人员应按时帮助其进行翻身与擦身,同时嘱咐患者衣着宽松并做适量舒缓运动,以提高肺部功能,减缓疾病的发展速度;若患者的皮肤黏膜或穿刺部位出血或有凝血点,应及时通知责任医师查看处理;当有患者休克,做好保温的同时应开放其静脉通道与气道,及时纠正患者的心律失常。⑷加强心理护理,针对患者出现的抑郁及紧张等负面情绪,应给予疏导与安慰,通过讲解成功治疗的案例以缓解其对自身状况的过度担心;积极与家属交流,为患者争取来自家庭的鼓励与支持,帮助其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对于情绪过于激动甚至出现毁坏财物伤及他人的患者应给予镇静剂;叮嘱患者进行清淡饮食,并多食水果少饮水,以免加重体内电解质失衡。

1.3 观察指标与评价

采用简明生活量表(short from 36 health survey questionnaire, SF-36)中文版问卷调查患者护理后的生活质量[2],包括生理机能、生理职能、精神健康、情感职能、社会功能、精力、躯体疼痛和一般健康状况8个指标。量表总分为1~100分,得分越高说明生活质量越好,反之则越差。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由记录的数据显示,观察组患者护理后生活质量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详情如下表所示。

两组患者SF-36量表评分的比较(±s,分)

两组患者SF-36量表评分的比较(±s,分)

注:观察组SF-36量表评分与对照组相比,P<0.05,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量表指标 观察组 对照组生理功能 29.52±1.15 26.12±0.39生理职能 7.89±1.13 6.28±0.57躯体疾病 10.53±1.51 8.07±1.14一般状况 17.19±1.08 13.17±0.79精力 16.24±0.69 13.27±0.43社会功能 9.18±1.23 7.29±1.13情感职能 6.61±0.52 4.24±0.39精神健康 27.39±1.18 24.03±0.12总分 95.27±1.19 88.16±1.02

3 讨论

肺组织功能结构异常增加了肺血管阻力及肺动脉压力,导致右心扩张、肥大甚至衰竭,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由此产生。该病情发展迅速,若不给予及时有效的治疗,重症患者随时会有生命危险[3]。重症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病程长,且反复发作,患者由此极易产生抑郁等情绪,给予有效的护理干预不仅能减少患者的痛苦,还能改善其心理状况,提高治疗效果。本次研究中,通过加强观察组的护理干预,密切监测其病情,给予有效的清痰护理与用药护理与锻炼,提高了患者的心肺功能,促进呼吸道的畅通;加强对患者的心理护理,帮助其减轻心理压力,促进身体的恢复[4-5]。观察组患者护理后生活质量评分总得分为95.27±1.19分,明显较对照组的优(P<0.05),说明给予护理干预后,患者的生活质量得到了改善。

综上所述,加强重症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的护理干预有利于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提高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单位:遂宁市中心医院/ICU重症医学科)

[1]周春玲.重症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急性加重期短期营养治疗的临床研究[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杂志,2015,3(35):102-103.

[2]宋树平.观察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的临床疗效[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5,7(10):74-75.

[3]安玉梅,闫洁玲.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常规护理与整体护理效果对比观察[J].大家健康,2015,9(24):186-187.

[4]王鹭.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合并呼吸衰竭的护理干预[J].临床医药文献杂志,2016,3(50):9977-9978.

[5]孙宏.老年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的临床护理分析[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杂志,2016,4(19):117-118.

黄玲,女,护师,重症护理专业。

猜你喜欢
肺源心脏病重症
“心慌”一定是心脏病吗?
中医新解心脏病
上海此轮疫情为何重症少
低分子肝素钙治疗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合并心力衰竭伴2型呼吸衰竭患者的临床疗效
重视先天性心脏病再次开胸手术
舌重症多形性红斑1例报道
蒙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发作期66例临床观察
不同通气模式在重症肺源性心脏病呼吸衰竭中的应用效果
Smog in Los Angeles
中西医结合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4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