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民俗文化旅游的开发与保护

2017-11-02 21:58李婷婷
城市地理 2017年9期
关键词:民俗文化旅游

李婷婷

摘要:中华民族历史悠久,民族文化丰富多彩。而民俗文化资源作为一种高层次的文化旅游,成为当下民族旅游的重要组成部分。不过,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与外来文化的交流碰撞,我国民俗文化遭到破坏。本篇论文简单介绍了民俗文化旅游的开发与保护的概念,指出当前民族文化旅游的现状,并针存在的问题从开发和保护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以恢复传统民俗和保护传统民俗,从而促进经济发展和提高经济效益。

关键词:民俗文化;旅游;开发和保护

随着经济水平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也在不断提高,促使精神追求也进入一个快速发展的阶段。对于满足精神文化需求,民俗旅游成为一种有效的方法。民俗文化旅游的开发与保护,不仅拉动地方民俗文化的发展,还将带动经济水平的提高。

一、民俗文化旅游的概念

民俗是由国家或者民族的人们创造的一种生活文化,包括饮食、服饰、节日等民俗风情,是一种长期的生活方式,在民间世代传承,有着独特性和不可复制性。民俗文化旅游,则是指人们以观赏、领略、认识风土人情为目的的旅游活动。其价值随着现代旅游的快速发展也日益凸显,这种无形的文化资源成为当前一个最具吸引力的旅游项目。

民俗文化因为经济、政治、地域及宗教等因素的影响,形成了民俗文化多元性、复合性、阶级性、地域性、稳定性和变异性等特点。例如东北的二人转、河南梆子、山东大秧歌等,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

二、民俗文化开发与保护存在的问题

随着旅游企业或者相关单位对民俗文化旅游的开发与投资,例如近年来兴起的一些具有民俗文化特色的主题公园。虽然民俗旅游实现稳步发展,但是在开发过程中却也存在着诸多问题。我们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分析:

(一)缺乏保护力度和完善的保护模式。

我国在民俗文化保护方面,缺乏完善的立法依据,没有好的民俗文化接班人,许多保护措施具有滞后性,都是在民俗文化遭到破坏之后才采取措施。

(二)过度开发导致对民俗旅游资源的破坏严重。

首先,过度商业化的文化展示,政府相关部门和单位为了获取经济利益,大肆掠夺式的开发民俗旅游资源,严重破坏了民族文化资源,致使很多传统民族文化变质,甚至逐渐消失、解体。例如一些只在特定时期举办的民俗活动,为了满足市场文化开发的需求,几乎每年都举办,而且在民俗展示活动之中,为了追求商业利益存在着过度的商业包装,失去原有的民俗文化的艺术性,趋向变得庸俗化和娱乐化;其次,民族文化资源中因为缺乏完善的保护举措,从而造成一些民间习俗在巨大的现代文明冲击中逐渐消失。例如民族文化遗址、民族建筑物等,在现代化发展进程中遭到永久性的破坏;最后,在商业背景下,一些民间艺术品、手工艺品,受到市场和地方发展的影响,一味地追求大规模、大批量的生产,不仅失去了本地传统艺术设计的特色,而且质量与材料也不断降低标准,久而久之导致这些民间艺术品丧失文化价值。

此外,一些地方在开展民间文化开发的过程中,不但摒弃了对本民族优秀的民族文化的传承,而且还引进和吸收其他区域的民俗,使其民俗文化失去原有的特色。这种缺乏社会环境和历史传统的民俗文化,粗糙、没有深度、缺乏真实性,因而不容易被旅游者、观光者等客户的接受和认可。

(三)社会、经济、文化被破坏,不利于民俗文化的生存与发展。

民俗文化的生存与发展与地域因素有着紧密的关系,地域经济与文化为植根其上的民俗文化的发展提供了生存与发展的养料。我国民俗文化的形成对传统的农业文明有着很强的依赖性,是小农经济的产物,是劳动人民在长期的劳动与生产过程中创造出来的,有着浓郁的乡土人情。但是近年来,社会经济与城市化的快速发展,使乡村环境发生巨大变化,农业思维、经济、文明等,都转变为工业思维、经济、文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后人们的观念也发生改变,社会中人们普遍追求新颖新奇、时尚品味,在这种背景之下,社会民俗文化表现相对落后,因而不可避免的导致在一些人的印象中,民俗文化为落后的文化,从而不仅没有得到开发与保护,甚至遭到摒弃与改造。这些现象表明民俗文化赖以生存的传统社会经济文化都遭到破坏。

(四)缺乏专业的人才,民俗文化的传承出现断层。

我国民俗文化资源的保护与开发,目前最为突出的一个问题就是严重匮乏文化经营与管理的人才,不管是数量、质量,还是结构之上,高层次、高素质的民俗文化经营管理人才严重不足。具体来说就是缺少既懂文化艺术,又擅长经营管理,还具备策划、经济、营销及运作的复合型人才。

此外,一些民俗文化技艺的艺人因为年纪大,而年轻人对民俗文化缺乏辩证认识,缺乏兴趣,这样致使民俗文化资源在传承中出现断层的现象,于是,民俗文化发展中普遍存在着人亡艺息的现象,从而也直接导致许多传统技艺面临着消失的危机。

(五)对民俗文化的保护缺乏整体性与系统性

传统的文化保护效果并不理想,主要因为这种保护多是停留在对具体、特殊对象的保护,往往是重视保护那些特殊而具体的物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但是文化作为一个整体,不仅包括具有特色的建筑物、街道、风景区等物质性文化,还包括民间舞蹈、戏曲等非物质性文化。地方文化与本地社会、自然环境有着紧密的关联。由此,如果只是保护文化外在,而不能从根本上保护文化,不能为文化发展注入活力,那么最终文化保护不管投入多大的精力与经费,结果都是失败的。

此外,当前民俗文化的开发也集中在旅游领域,形式较为单一,加之关于民俗文化副产品的开发程度并不重视,通常部分民俗商品质量、风格、品味都比较缺乏品质感,民俗文化的特色内涵不仅没有表现出来,反而遭遇严重的扭曲与损害。

三、民俗文化旅游的开发与保护的对策

(一)树立正确的民俗文化保护观念

首先,在民俗文化的开发与保护中,始终秉承“重视保护、轻视开发”的原则。在民俗文化的利用中,前提与基础就是对民俗文化的保护,只有文化资源的完好保存,才有后续的合理科学的开发与利用。对民俗文化资源的开发避免急功近利,而是基于人类整体利益、长远利益出发,采用科学合理、适度有序的方式,避免因为无节制的开发造成文化资源的扭曲变形,失去原有的文化价值,注重保护民俗文化的传承和永续发展。在民俗文化的开发过程中,注重保留和突出民族或者地方的特色,凸显不同地理、经济等环境中形成的风俗习惯,确保民俗文化的原生态与特色。

对民俗文化加强宣传,实现民俗文化得普及化教育。近年来,在全国政协和人大会议中,京剧被人们提出来纳入教学中,这属于对民俗文化的保护。但是关于保护民族文化,宣传教育是树立保护观念的根本途径,因此要求积极推行民俗文化的普及教育,只有人人都参与,才能推动民俗文化的宣传与推广。

正确认识文化的全球化与多样化发展,在全球化背景下,我们不能盲目的追求外来文化,而是从根本上了解国外文化,正确的对待中西文化的交流融合,实现民族文化与经济全球化的共存与发展。

(二)建立专业的人才培养机制

加强民俗文化旅游的开发与保护,首先就是培养相关专业的人才,从根本上促进民俗文化的和谐、健康发展,避免开发与保护过程中物质文化、精神文化的破坏与流失。培养民俗文化人才首先要具备较高的艺术鉴赏能力,对政策的把握和理解能力,还有具备管理经营的能力,这几大能力缺一不可,都直接影响到民俗文化旅游的开发与保護。

此外,民俗文化旅游的开发和保护属于一项任重而道远的系统工程,由此在开发与保护中,我们应当顺应时代发展,将时代精神灵活贯穿进民俗文化的开发中。

(三)保护民俗文化赖以生存的社会、经济和文化环境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民俗文化赖以生存的社会、经济及文化基础环境遭到严重破坏,因此保护民俗文化就是保护民俗文化产生基础,给予民俗文化产生地的社会、经济与文化保护,保留当地社会生活的自然、淳朴和神秘性,尊重民俗、大力弘扬民族文化,避免传统文化商品化与庸俗化发展。

结论:民俗文化旅游开发与保护基础就是对民族文化的保护与开发,因此地方应当充分利用当地民俗民风,大力发展地方旅游业。通过民俗文化带动地方旅游业,推动民俗旅游业的发展,彰显民族特色,提高地方经济水平。本篇论文通过探析民俗文化旅游开发与保护的现状,指出其背景环境、人才及观念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以营造良好的民俗文化氛围和环境,确保民俗文化旅游业的发展,并大力推动地方经济的发展。endprint

猜你喜欢
民俗文化旅游
我们一起“云旅游”
提高民俗文化意识,延续民俗文化
城市化进程中的民俗文化保护与传承对策分析
地方民俗文化的传承
探析伏牛山文化圈特色民俗文化传承创新中的存在问题与解决对策
小A去旅游
旅游
浅议河北民俗文化档案资源建设
出国旅游的42个表达
户外旅游十件贴身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