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秘蒲花暗河 隐藏在奇洞中的土家传说

2017-11-02 15:47朱艺
城市地理 2016年10期
关键词:土家土家族文化

朱艺

“河岸桃红垂柳悠,莺歌入耳扫心愁。拨开细浪穿桥过,踏过清溪翠色柔。天绘画,水横舟,丹青美卷不需求。彩云落地花笺展,一任诗意漫碧丘。”文人墨客曾经这样描绘蒲花暗河的旖旎风光。来到濯水古镇,穿过廊桥和老街,略尽人文之美,驱车20分钟左右,便可抵达蒲花暗河。乘船闯入这座巨大的奇景洞穴,可以看到一处处奇景暗藏其中,每一处背后又隐藏着被当地人津津乐道的各种土家传说,见闻之间,无疑为这段旅程增添了更多的趣味。

因“鸡翅膀”而起的蒲花河瀑布

蒲花河两岸崖壁如削,绿树成荫,鸟啼虫鸣,身临其境,仿佛走进了一幅田园美景图。蜿蜒的蒲花河和阿蓬江在濯水古镇交汇,渝湘高速、渝怀铁路和国道319线贯穿而过,蒲花暗河、天生桥群、大漏斗群等景观融为一体。

在登船探秘蒲花河之前,可见气势磅礴的蒲花河瀑布,颇有“飞流直下三千尺”的气势。它并非只是观光所用,实际是一个利于农民灌溉的大坝,至于为何修筑这个大坝,当地民间流传着一个“鸡翅膀”的故事。在蒲花河园区距黑洞口大约五百米处,两岸山岩形如鸡翅,据说是玉皇大帝派来保佑百姓的神鹰之翅。当地人习惯称它鸡翅膀。水依山势,若发洪水,便直往“鸡翅膀”右边冲。“鸡翅膀”右边有个简车坝,坝子主人李世龙绰号“大麻布”,常仗势欺人。每到春夏,蒲花河便涨水,他为了不让洪水淹没他的庄稼,募捐修了一座流入蒲花河支流“三潮水”的石拱桥。修桥石料则是用“雞翅膀”左边的石头,他意在把左边的“鸡翅膀”掀掉,让洪水冲向左岸老百姓的良田。

石拱桥修好后,当春雨来临,洪水便从左岸奔腾而下,老百姓大片良田被冲毁,而右岸的“大麻布”家却毫发未损。人们皆诅咒“大麻布”不得好死,后来一天夜里雷电交加,人们纷纷祈祷神鹰保佑!突然三个响雷在“鸡翅膀”上空炸响,次日,人们发现简车坝已被洪水冲毁,“大麻布”遭了报应,投河白尽。老百姓又编了一首歌谣:“大麻布”,送钱简,绝子灭孙李世龙,打了“鸡翅膀”,天都不能容。虽然老天惩罚了李世龙,大快人心。但每年春夏季节,洪水仍祸害着老百姓的良田,因此政府修了这个水利工程,于是才有了蒲花河瀑布奇景。

三桥飞架现奇观

沿江穿行,拔地而起的一座高山横江耸立,河流穿洞而过,上面300米高处有一座天生桥。天生桥洞高约70米,宽约10米,穿过第一洞,便是一个天然的大漏斗,底小口大,这便是“黑龙潭”。漏斗的一侧是另一座天生桥,高达100米,“石拱桥”飞架东西,桥面被植被掩映。穿过第二个天生桥洞,呈现眼前的又是一个椭圆状漏斗,它即是有名的“天眼”,置身该漏斗底部,只见天圆如盖,自己则犹如井底之蛙。

据当地人介绍,三桥两洞其实代表了五个姓氏,分别是:巴、樊、晖、相、郑,充分体现了土家族神文化。而洞壁的“廪君始祖”是土家族神文化的始祖,也是土家族神文化里最为完整的部分。相传武落的钟离山(今湖北长阳假山)崩塌,出现石坑,一坑红如朱砂,一坑黑如生漆。有一个名务相、姓巴的人从红坑中跳出来,而樊氏、晖氏、相氏、郑氏四姓则从黑坑中出来。五姓开始争斗,于是务相用矛扎坑壁,说能把矛扎在坑壁上的就做廪君。结果樊、晖、相、郑都没扎住,只有务相的矛扎在坑壁上,且还能挂住剑。他又用土做船,在船身上雕刻绘画,并说“如果谁的船能浮在水上,就可做廪君。”结果又独有务相的船能浮在水上,于是他当仁不让成了廪君。务相乘着他的土船,带着他的部落顺夷水而下,到达了盐阳。不料他被水神的女儿盐神相中,盐神阻止廪君继续前行,希望跟他一起生活。廪君清楚自己要寻找能生产粮食的土地,不能停止。盐神便带领各种神变成飞虫,飞舞起来遮天蔽日。无奈之下,廪君射死了盐神,才得以乘船下行。但他发现出了一坑又进一坑,眼见河岸马上就崩塌了,廪君登上岸开始建城。从那以后廪君的种族便繁衍起来,秦统一天下后,就把此地定为黔中郡。廪君占据了洞口,位居首位。三桥两眼又分巴氏桥、樊氏眼、晖氏桥、相氏眼、郑氏桥,因巴氏桥最大,廪君为了一统四姓,就将三桥两眼统称为三桥。

如今,我们在洞中石壁还能见到廪君始祖扎入石壁的矛和其船上的精妙雕工,每到傍晚五六点钟,可见成群的燕子回洞,其景便是万燕归巢。“上帝何时到此游,也该长叹费功修。悬崖绝壁凌空走,鬼斧神工何处求。风绕绕,水悠悠,深藏古韵隐神灵。壮观不与人间表,万担粮仓拱上头。”游过三桥两洞的人,不免诗兴大发,有人曾写下了这样的诗句。

小石壁上的大文化

进入洞中,从洞壁上惟妙惟肖的雕像我们可得知:土家族信奉家神,以求庇佑与慰藉。但众多的土家家神之中还有一类家神举足轻重,那就是外来神。比如送子观音、弥勒佛等。

洞中伸手不见五指,跟着快艇投射出的灯光可以看到,有一个三角形的地方极像一座观音,这就是送子观音,她其实就是土家文化的外来神之一。土家族文化最早的文化是毛古斯文化,是肢体语言文化和崇尚生殖的文化,毛古斯文化被称为土家族“最远的舞蹈”。因为土家族以人丁兴旺为荣,所以这类外来神在土家家神中占有重要位置,渐渐成为土家人供奉最为普遍的家神。从某种程度上这也反映出外来文化对土家文化的影响以及土汉文化的交融。这类神像在走入土家人生活的同时,也带来了土家家神雕刻艺术的进步。因此送子观音、傩神等一批外来神的雕刻艺术精湛,它们成为了土家家神雕刻艺术的典型代表。

除此之外,还有少数土家人供奉孔子、老子、天官、地官等,纵观洞穴中种类繁多的神像,审视其变化,不得不感叹:“居穷乡僻壤的土家人勇于打破封闭的禁锢,而随其所好信奉他们心中最神圣的神,实在是一种不可思议的文化现象。”

跟随灯光转移,视线落到弥勒佛身上,弥勒佛也是一大外来神,他的大肚、笑脸在灯光映照下栩栩如生。整尊弥勒佛的价值不只是他的神像,更在于他的“金身”,因水与石灰岩的交溶,使得他的全身被钙化。从其被钙化的程度来看,保守估算大概有几十万年之久,甚至更长。

暗河里的“土家少女”

再往前走,长近1公里的地下暗河内钟乳石笋,奇景异形,令人咋舌。暗河尽头是蒲花河峡谷风光,两岸植被葱郁,山高谷深,仿佛世外桃源。

因暗河而生的传说中最动人的要数土家少女的故事,其身影也如弥勒佛被钙化,却依稀可见含情脉脉。传说很早以前有一对青梅竹马的情侣居住在暗河边龙潭村,女孩称男孩阿生哥,男孩称女孩阿珠妹。因当地土司看上了小珠妹,非要纳小珠妹为妾,小珠妹不从,就跟阿生哥逃进了蒲花暗河,靠打渔维生,日子倒也甜蜜。每次阿生哥去暗河打渔,小珠妹都会在旁边牵网,两人的感情愈发深厚,不愿再离开暗河。

然而突然一天暗河涨水,水刚淹住了小珠妹脚下的石头,一个激流打来,将正在牵网的小珠妹冲进了河里。阿生哥见状,毫不犹豫跳入河中拉住了小珠妹。但水流太急,阿生哥拉着小珠妹根本就靠不了边上石屋。水越来越大,两人已被冲出了200多米,就在此刻,阿生哥发现水面上冒了一个头般大小的岩石,刚好能够一个人抱住,阿生哥拼着最后的力气把小珠妹推向了岩石,小珠妹终于得救了,但她眼看着阿生哥被洪水冲走再也没有回来。水退了,小珠妹回到了他们居住的石屋,换上了土家姑娘出嫁时的盛装,回到了阿生哥与她分离的地方,她脑海里全是阿生哥的身影,她想:阿生哥一定会回来娶她的。就这样日复一日的等候,小珠妹化成了土家妹子岩。

最神奇的是,土家少女的脚下铺满珍珠,当地人都说那是小珠妹为思念阿生哥流下的眼泪。2008年中国科学院院士、洞穴专家陈诗才教授通过考察得出结论:珍珠的形成是洞穴里的水珠不断地滴在小珠妹脚下的沉积槽里,水珠不断地滚动,与石灰岩不断地摩擦,形成了碳酸钙,久了就成了如珍珠大小的珠子,俗称“穴珠”,每颗穴珠的演变至少也需上万年。

伴着众多扑朔迷离的传说,依依不舍地结束暗河之旅,一路忽而惊险,忽而壮丽,清风徐来,我们感叹大自然鬼斧神工的同时,也被土家文化所深深吸引。endprint

猜你喜欢
土家土家族文化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土家族织锦技艺的保护与传承研究
传播与传承:全媒体视域下的土家“啰儿调”
Dancing for theDead
阿妹回踩了我的脚
土家族情歌
小学课间操跳“土家花灯戏”
谁远谁近?
土家风情惹人醉
风情风光都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