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西南山地城市海绵城市建设与未来发展

2017-11-02 22:00李子慕
城市地理 2017年9期
关键词:海绵城市建设

李子慕

摘要:在城市建设和发展中,海绵城市符合绿色发展理念,有利于提升城市生态化水平,构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生态安全型和人口均衡型社会,都突出了海绵城市建设的价值意蕴。对此,本文首先对海绵城市进行了介绍,然后以中国西南山地城市为研究对象,对山地水文特征进行了分析,并对山地海绵城市建设要点进行探究。

关键词:西南山地;海绵城市;建设

1引言

海绵城市是我国新型城镇化和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有效缓解城市内涝灾害,促进水资源的循环利用,从而推动城市发展方式的生态化转型。作为海绵城市建设的主体区域之一,西南山地地区自然地质条件复杂,气象水文特征明显,城市建设问题突出,海绵城市建设对构建山地城市水安全格局具有显著的现实意义。

2海绵城市概述

通过建设海绵城市,可以将城市的各个区域设置多个地块,即海绵体,当下暴雨时,海绵体可以用于蓄水,另外,城市中的河流、草地、树林、下水道等也可以吸收雨水。通过将雨水吸收消化在城市本地地区,在城市内部不会出现积水或者内涝,能够避免雨水过量汇集。另外,海绵体吸收大量的雨水后,可以将雨水进行重复利用,比如用于浇灌植物、冲洗厕所、洗车等等,通过雨水重复利用,能够有效缓解城市水资源紧张的问题。在海绵城市建设过程中,还应该注意对河流、湖泊等加强保护,将排水设施与城市园林、景观水体相结合。

3山地水文过程特征及现实问题分析

3.1雨量分布的时间差异性

大多数集中在雨头、雨核阶段,降雨量可以占到整场降雨的80%~90%。雨峰提前,短时间内形成较大强度的汇流水量,对城市的防洪排涝设施造成了巨大的压力。西南山地城市处于亚热带湿润气候区,因此降水比较丰富,但是全年雨量分布极不均衡。夏半年受湿热的海洋气团影响,空气暖湿,降水较多,4~9月降雨量占全年总降雨量的75%左右。冬半年(10~3月)在极地干冷气团控制和影响下,降雨稀少,其降雨量占全年的25%左右。这种冬夏差异极大的降雨条件造成雨水设施在两季不能充分发挥调蓄能力,应对夏季强降雨等极端天气时调蓄容量不足,而在冬季又会因为无雨导致设施不能物尽其用,造成浪费。

3.2地表径流的空间特殊性

在一场降雨过程中,雨水径流产生于植物截留和土壤下渗两个阶段之后,当降雨区土壤吸收雨水达到饱和后,便开始进入产流阶段。径流经过一段时间的四散流动,逐渐受坡度作用定向汇聚,进入汇水口后,汇流阶段开始。山地雨水地表径流在地形影响下所产生的特殊性主要表現在径流系数、流速与汇流时间、流向三个方面。在产流阶段,坡度较大的地表使雨水落到地面后受重力在坡面方向上的分力影响,向低处流动,不能就地下渗,更容易形成径流,地块径流系数也相应增加。在汇流阶段,坡地导致雨水流速加快,汇流时间缩短,洪峰到来时间相应提前,极易诱发内涝灾害。

3.3水系网络的树枝状格局

雨水经过降雨生成和径流传输,最终汇聚于水系网络。水系的地景格局受地形的影响极为深刻,例如平原地区地形平坦,水系发育完整,多呈现网状形态;而在山地地区,雨水对山体的冲刷作用形成冲沟,并多源汇聚形成次级河流,次级河流相互交织形成大型干流,呈现出干流、支流、冲沟等级分明的树枝状形态。这种树枝状的水文格局对城市空间的影响十分广泛。

4中国西南山地城市海绵城市建设

4.1山地海绵城市建设直接措施

(1)绿地、植草沟。在海绵城市建设中,最为关键的问题是保证雨水能够深入土壤中,因此,保留并提升土壤的保水能力至关重要。对此,可以采用种植绿地或者植草沟的方式。通过绿地建设,能够有效提升土壤的保水能力,同时,还能够促进土壤微生物活动,而且还能够有效提升绿化植物的光合作用,在植物根部活动的作用下,能够对土壤起到活化作用,有利于涵养地下水。

(2)透水铺面。在透水铺面建设中,要求路面表层和基层都具有较好的透水性,现如今,透水铺面建设形式已经被广泛应用于高密度城市建设中。透水铺面的材料种类有很多种,比如石块、水泥块、瓷砖块等等,另外,铺面表面基层一般是由砂石级配所组成的,具有较好的透水性。在海绵城市建设中,可以在人行道、庭院内采用透水铺面设计形式,通过美化铺面设计,不仅能够将其与周边景观相结合,而且还能够提升路面的透水性能。

(3)透水管路建设。在海绵城市建设中,如果仅仅根据绿化以及透水路面渗透雨水,往往效果比较差,对此,还需要辅助相关人工设施,保证雨水渗透。现如今,常用的人工辅助设施有两种:第一,水平式“渗透排水管”:其在实际应用中,其能够集中收集降水,并将水渗透至排水管中,然后再逐渐向土壤中渗透至地标,从而达到辅助入渗的效果。透水管材料有很多种,包括网式渗透管、不织布透水管等等。第二,垂直式“渗透阴井”:这种设施是一种垂直辅助入渗设施,不仅能够保证水体渗透,而且还具有良好的储存能力。

4.2山地海绵城市建设间接措施

在山地海绵城市建设中,常见的间接建设措施为雨水花园,雨水花园又可以被称为景观渗透水池,其不仅具有较好的美观效果,而且还能够储存和渗透水资源。在雨水花园水池建设中,可以将其分为高水位和低水位,其中,在高水位的四周位置,可以采用自然渗透土壤设计形式,而在低水位底层位置,则可以采用不透水材料进行砌筑。在雨水花园建设中,需要采用很多植物,对此,需要根据山地城市区域特征选择植物种类,要求不仅具有良好的景观效果,而且还能够净化水质。

结语:综上所述,西部地区的城市化发展已经起步,城市建设的活动如火如荼。在西南山地,土地资源稀缺性与生态环境脆弱性、城市建筑空间多维性和自然人文内涵丰富性的地区性特点,确定了需要有适应地域发展需要的理论来指导城市规划和建设的科学发展。

猜你喜欢
海绵城市建设
寒露
质量建设永远在路上
保障房建设更快了
“海绵城市”理念下,构建低影响雨水开发系统的研究综述
中国为何要建“海绵城市”
关于在全国城市建设中实行《公共艺术百分比建设》方案的提议
城市雕塑是一项文化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