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植被类型区的退耕还林地块分析

2017-11-02 23:03刘玉梅薛龙义
城市地理 2017年9期
关键词:退耕还林

刘玉梅 薛龙义

摘要:车城村退耕还林所种植被类型为果园,属于经济林;沟口村退耕还林所种植被类型为槐树,属于生态林。本文通过ARCGIS10.1对两村DEM高程数据进行坡度提取、与退耕地块进行叠加分析,并且比较两村退耕还林地块分布的空间位置、数量、面积等得出结论。与车城村相比,沟口村退耕还林地块空间位置较分散,地块数量较少,地块面积较小,开荒地面积较大;车城村退耕还林地块集中连片分布,地块数量多,地块面积较沟口村大。

关键词:退耕还林;不同植被;沟口村;车城村

1引言

退耕还林是保持水土、改善生态的重大工程,党的十八大提出生态文明建设,不仅要进行污染防治、生态恢复,而且要真正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目前国内学者关于退耕还林研究主要有政策问题、农户适应性、产生效益、农户生计可持续性等类型,而对退耕还林不同植被类型与农户生计关系研究较少,如赵健、魏天兴、陈致富等对陕西省吴起县退耕还林工程区不同植被恢复措施生态效益的研究。本文所研究的沟口村退耕还林地块种植植被类型为生态林,而车城村退耕还林地块种植植被类型为经济林,通过分析两种不同种植类型下的地块分布坡度、地块数量、地块面积等,得出退耕还林种植植被不同区的农户生计行为,为今后更好的实施退耕还林提供现实依据。

2研究区概况

沟口村位于临汾市安泽县冀氏镇,地形为低土石山区,相对高度406m,坡倾斜约0°-35°:属暖温带半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93℃,气温年较差为29.0℃,年平均无霜日数为175天,所成土壤为褐土、草甸土。车城村位于临汾市吉县车城乡,地形为黄土丘陵区,沟壑纵横,相对高度350m,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无霜日数为172天,年均气温l0.2℃,年均日较差11.5℃,说成土壤为褐土、棕壤土。分布位置如图1:

3数据与研究方法

3.1数据来源

本文所用数据来源为:(1)从地理空间数据云下载的30m分辨率DEM高程数据。(2)2015年安泽县冀氏镇沟口村和吉县车城乡车城村承包地(包括退耕还林地块)调查结果数据。(3)山西省市级、临汾市县级行政区矢量数据。

3.2研究方法

本文运用ARCGIS10.1对DEM高程数据提取坡度,并将其与退耕还林地块进行叠加分析得出退耕还林地块分布状况:应用统计分析两个村耕地分布、坡度、数量、面积等得出结论。

4结果与分析

4.1退耕还林地块村内分布

沟口村退耕还林地块分布在该村地势相对较低的东北部:车城村退耕还林地块分布在本村地势相对较低的南部地区。分布情况如图2所示:

从图2中可以看出沟口村退耕地块较车城村的面积小、分布较零散:车城村退耕地块较沟口村的面积大、分布较集中。

4.2退耕还林地块坡度分布

沟口村的海拔高度为819-1225m,相对高差为406m;车城村海拔高度为912-1262m,相对高差为350m。车城村海拔较沟口村高,但相对高差较沟口村小。由于两村地形都位于临汾盆地内,两村坡度高差不大。通过ARCGIS对DEM高程数据提取坡度,结果显示两村坡度范围都为0-35度。因两村土壤质地、气候的差异,使退耕地块在各坡度段的分布也不尽相同,具体情况如表1:

从表1中可以看出车城村退耕还林地块多分布10-15度之间,占车城村退耕总地块的37.11%,而沟口村退耕还林地块多分布6-10度之间,占车城村退耕总地块的33.93%。大于25度的退耕地在沟口村为0,而在车城村也较少分布,仅占车城村退耕总地块的1.77%。按国家退耕还林大于25度标准,可见两村退耕还林地块的分布不合理。

4.3退耕还林地块数量差异

车城村共222户,888口人;沟口村104户,904口人。由于车城村的户数较沟口村大,且承包地块是1998年二轮分地时按户分的,所以两村承包地块数差异不大、车城村较沟口村大。而其他地块数存在显著差异,如表2所示:(总地块数不包括退耕地块数)

从表2中可以看出由于车城村退耕还林地块所种植被为经济林,农户退耕收益大且农户退耕的积极性高,使得车城村退耕地块数较沟口大的多:沟口村户均人口较车城大,退耕还林地块所种植被为生态林,农户退耕地块没有收益,农户迫于生计只得开垦荒地,导致沟口村开荒地块数远大于车城村。

4.4退耕还林地块面积差异

由于两村退耕还林地块所种植被类型的差异,导致两村耕地及退耕地块的面积存在显著差异。如图3:

从图3中可以看出两村总耕地面积差异显著(不包括退耕地块面积);承包地块面积差异不大;车城村退耕地块面积较沟口村大:开荒地面积沟口村远大于车城村。可见农户在退耕后如果收益不佳,并且没有更好的就业机会,会重新开垦荒地种植从而增加收入,显然对当地的生态会造成不良影响。

5结论与讨论

5.1退耕地的收入对农户积极性存在差异

车城村退耕后所种植的果园对农户收入贡献大,农户退耕的积极性高,且兼具生态功能和经济功能,经济发展呈良性态势。沟口村退耕后种植的槐樹对农户收入几乎没有贡献,农户退耕的积极性较低,仅靠退耕的微小补助金且没有更多的非农就业机会,随着近年来粮食价格下跌、物价上涨,农户迫于生计只能在村内开垦荒地来增加种植业收入,这会对当地生态环境造成不良影响,将不利于水土保持工程的发展,也不利于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5.2两村所处地域差异的影响

车城村属于黄土丘壑区,土质为棕壤土,气候为温带大陆性气候,年平均气温较沟口村大,气温日较差大,适宜苹果树生长,且产出的苹果品质好、销路广,为农户增收的好渠道,所以农户退耕的积极性也高。

沟口村属低土石山区,土质为褐土,气候为温带半湿润大陆性气候,年平均气温较车城村小,不适宜发展同车城村一样的经济林,退耕还林种植为生态林。

5.3两村退耕地坡度大多位于25度以下,主要原因为退耕地块是从二轮承包耕地中退出,而二轮承包时所分地块大多为地势较低土质较好沟谷地区。通过农户调查发现,农民之所以拥护退耕还林工程的实施,最大的激励是国家的补贴政策:沟口村退耕没有促进农民收入的增加,对推动参与农民从种植业以外获得收入以实现农业结构和农民收入结构转换的目标还远没有实现。今后退耕还林实施应更多关注农户生计的状况,而不仅仅是补贴。从根本上解决农户生计,实现农村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猜你喜欢
退耕还林
关于退耕还林工程经济可持续性研究
退耕还林可持续性研究
大姚县实施新一轮退耕还林工程及存在的问题分析
威宁县退耕还林工程生态效益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