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教学重在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2017-11-02 16:49刘泽锋
学习导刊 2017年8期
关键词:文言文思维能力课文

刘泽锋

关键词:文言文教学、发展思维能力

提要:文言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同样也肩负着发展和提高学生思维能力的重任。因此文言文教学也要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若要在文言文教学中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教学之前就要引导学生重视预习,学会质疑,学会思维。

正文:

思维能力,是人类活动的基本能力和核心能力,人类的一切发明创造活动,都离不开思维,思维能力也是学生学习能力的核心,提高学生思维能力是我们最重要的教学任务之一。义务教育阶段语文教学也是担当着训练学生思维能力,提高学生思维能力的重任。文言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应重点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可是现阶段,语文教学中思维能力训练依然受到应试教育的制约。一张语文试卷的分数比例中,课内文言文的分数占了十多分,字词解释和句子翻译在这十分中占的比例很大,因此,语文老师都不敢对这些“唯一有范围”的内容掉以轻心,不少语文老师认为,这些“唯一有范围”的内容,不管怎样都不能丢失一分。于是在非公开课上依然有这样一种怪现象出现:课堂上,老师逐字逐句开讲,先译字词,后翻译句子,这样从开头一直串讲到结尾。学生的笔记清清楚楚,一目了然。译完了,就要求学生读背译文;课后,不少老师还要求学生抄写和背诵文言文解释翻译,天天清周周清的内容绝大数也是文言文,每次的质量检测复习时间最长的也依然是文言文。总之文言文教学的现状依然被考试模式牵着鼻子走。

从学生长远发展的来看,文言文教学不能这样教!学校教育的首要任务是育人为本。高素质的人才不是在某个阶段的高分低能者,而是综合能力较强者。一个人如果思维能力低下,怎么谈得上高素质的人才?如果我们在教学文言文的过程中只注重培养学生应试能力,而忽视了学生整个人生必备的思维能力的培养,那么即使学生试卷的课内文言文考核分数再高,对学生来说也是得不偿失的。因此,文言文教学应该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如何在文言文教学中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呢?

一、引导预习,启迪思维。

讲授文言文,要引导学生提前预习,把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找出来。文言文是古人写的文章,文中有不少的生僻字,通假字,多义词,古今异义词,词类活用,此外,还有许多特殊的句式,如判断句,倒装句等。这些古汉语知识就是学生阅读文言文的困难,因此,不经过学生的预习,学生根本不知道课文难在哪,脑袋没有问题,就没有思维活动,更谈不上学习,我们老师的教学就难以顺利实施。孔子云;“不愤不启,不悱不发。”(《论语·述而》),只有学生心里有了“愤”,我们才有必要“启”。教学文言文如果没有科学引导学生预习,课堂上不管老师的讲课如何的生动有趣,激情洋溢;板书是如何的有条不紊,内容丰富;学生的笔记是如何整齐端正,毫无遗漏,也难以调动学生文言文的积极性,更难以启迪学生的思维。相反,还会抑制和阻碍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如果我们能科学的引导学生预习文言文,让他们在预习的过程中心中产生“愤”,并尝试解决问题,那么不但锻炼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同时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还因为他们有些理解和解决问题的方式方法跟老师的相吻合而产生成功感,从而大大地激发了学习文言文的热情。

二、上下联系,学会思维。

引导学生在整体感知文言课文的基础上,结合上下文理解字词句的解释。随着时代和社会的进步,我们的学生与文言文距离越来越远,他们平时阅读的是显浅易懂的现代文,听的是加进了许多时髦词汇的口头语,一篇具有一定难度的文言文对于中下层的学生来说简直是天书,老师逐字逐句的讲解固然能令这部分学生字面上理解了课文,但却无法更好地发展他们的思维能力,特别是优生的思维能力。况且没有整体感知和上下文联系的逐字逐句的串讲,有可能产生盲人摸象的效应。因些我们应该引导学生运用多种阅读方法反复读课文,让其在反复阅读的基础上整体感知课文。让部分学生说说自己对课文主要内容的理解。这样学生在说自己的理解时,或者同学互相补充各自的理解的过程,其实就是思维活动的过程。如果学生对课文有了整体感知后,我们不要急着讲解,而是要求他们结合上下文,结合全文自己先研究预习时不懂的词语,这个过程,可以给他们讨论的空间和时间。当然,是不是就允许学生见仁见智了?当然不是,我们在学生结合上下文说出自己的理解之后,如果发现学生理解错误,或者漏解,或者在学生无法解决这些错误的情况下,老师应该适时地加以启发引导,并给学生口译的时间,等到学生口译无误后,再要求学生在预先抄好的文言文下一行笔译一次。这种教学过程尽管花的时间较多,但有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同时通过他们自己的学习,也让他们尝到了成功的喜悦,激发他们学習文言文的兴趣。

三、设疑讨论,拓展思维。

文言文教学也要重视思维训练。亚里斯多德曾经说过:“思维是在疑问和惊奇中开始的”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必须重视“疑”精心组织,认真设置好“疑”的整个过程。首先,可由老师做抛砖引玉的的设疑,从中教给学生设疑的基本方法,也就是从思维的三个基本层面上考虑,即“是什么”,“怎么样”,“为什么”。这个过程中,更主要的是引导学生大胆提出“为什么”。选进教材的文言文,大多都是名篇,不少文章语言精练、典雅,隽永,表示力强。如苏轼的《记承天寺夜游》郦道元的《三峡》,范仲淹的《岳阳楼记》等文言文中的经典名篇,语言精炼隽永,构思巧妙独特,立意深远含蓄。我们语文老师就可以从中引导学生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的设疑质疑。

至于讨论,是质疑的另一种形式,释疑的过程,是思维活动的最高境界!学生唇枪舌剑的过程,就是他们思维最活跃的过程。思维的火花在讨论中迸发了,这些思维的火花不但照亮了讨论的个体,还照亮了这个讨论的群体,从而使讨论个体和讨论群体的思维得到拓展。

新课标下的文言文教学不是孤立的,这类文章的教学是整个语文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我们要竖定地树立大语文观,使其不仅与现代语文,而且与其他学科充分地相互渗透、融合在一起,在教学中不但要掌握文言词语,不断的积累文言词语,还要从这些流光溢彩的千古名篇中感受到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的魅力,同时,也通过些名篇的学习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endprint

猜你喜欢
文言文思维能力课文
文言文阅读专练
统编本初中文言文选文变化及教学策略
会背与会默写
文言文阅读练习
端午节的来历
背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