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大会计事务所实习审计师顺顺利利活到今天真是一场悲剧

2017-11-03 07:59另维插图奶茶叔叔
课堂内外(高中版) 2017年10期
关键词:挑战赛实习生学校

■ 文/另维 插图/奶茶叔叔

四大会计事务所实习审计师顺顺利利活到今天真是一场悲剧

■ 文/另维 插图/奶茶叔叔

我努力控制转脖子的幅度,不让人发现我在抄。很快我发现,他们只在意我什么时候交活,是不是能直接拿去用的质量,至于我有没有偷瞄一眼邻座的屏幕,偌大一个办公室,每个人都在忙自己的,没有人在意。

我顺顺利利地活到了今天

那天快下班的时候,SIC(Senior in Charge,审计小组组长)忽然着急。大老板投标,客户希望他去讲讲行业分析和选择我司的理由,老板立刻向小组投递一份PPT任务,自己上了飞机。

事务所里,全组正式职员脸上都写着“疯狂赶底稿,有事不要找”,组长欣慰地看了一圈,把目光转向实习生。

我们组两个实习生,除了我,还有一个来自不知名大学的姑娘,她刚满20岁,叫小C。

组长:“你们俩看下邮件,我发了一份最新的行业报告,你们再去数据库翻翻论文,做个PPT回答三个问题:一、行业现状;二、客户公司目前的融资渠道,SWOT一下;三、提出一些新型的融资建议——你们都明白我要什么对吧?我要一份PPT,老板下飞机翻翻就能拿去给客户present的那种。台词写在note里,口语一点,全英文。”

这事儿耳熟,我和小C立即心领神会,就是咨询嘛。商学院里每个月都有新的case competition(商业案例挑战赛)招募海报,全是这些,平时上课类似的作业也不少,虽然不是我的爱好,但也耳濡目染得一听就懂了。

我一做起来,就不敢装江湖百晓生了。

我想好叙述思路,搜论文,乍看都沾边,细细一读,没一句是我想要的。瞅一眼左边,小C已经开始做PPT。我心想,行业分析就是简单,行业报告里要啥有啥,真会挑分工。

PPT要做成什么效果呢?我努力回想学校里类似的小组作业,好像我从来都是抢开场白和总结,没沾过金融分析,还真不清楚具体怎么做。我连忙翻作业,想起Dropbox国内打不开,急得出汗。再瞟左边,小C已经完工了。

她屏幕上的PPT清晰漂亮,我连忙偷看。

哦,复合柱状图,分离型饼图,我也会。偷偷对照着她的,不会的功能到处点击试一试,百度一下。有进展,就是慢。

小C只做任务一,二三相连,都是我的,她要帮我做三,我说,我这部分完全没有能用的数据。可是她又三下五除二就完工了,还顺手搞定了二。我“找不到客户公司现有融资渠道的信息”的天大阻碍,她张口就解决:“你绕开啊,客户又不需要你去介绍他自己的融资渠道,你两句话概括一下,重点放在分析行业标杆,我们如何学习,不就直接过渡到问题三了嘛……”

PPT交上去,组长带着酸奶回来。

“老板说好!思路好,数据支撑好,页面好,说了三个好!一般老板只说问题不表扬的,来来来请你俩喝酸奶,不愧是美国名校回来的!”

小C说:“没有啦,只有另维的学校比较好。”我的脸瞬间滚烫,像挨了一耳光。

真丢人。

我连忙说:“你水平比我高多了,参加过商业挑战赛吧?这效率一看就是练过的。”美国商学院的商业案例挑战赛,从拿到题目到讲演,常常只有48到72小时。

小C:“嗯,参加过6次。”我惊:“上大学到现在每学期一次啊?”她说:“对啊,我学校不太理想嘛,自己多补补课。不过前四次都在打酱油,上来就被淘汰,不过我觉得这次公司会要我,可能跟我刚刚拿了公司主办的商业挑战赛赛区前三名有关系,我同学跟我其他条件差不多,申请实习完全没有回复。”

我想了想自己。

新生时代,听说商科生一定要经历商业挑战赛,兴致勃勃报名,写不完作业临时退赛,后来发现好玩的那么多,错过这个也没失去什么,一腔热情不了了之。

商学院重点培养Presentation的能力,几乎每门课期末都有一次小组Presentation,占分15%以上,虽然不如挑战赛要求高,但内容相同,都是拿到一个题目,组员分工做调研,各负责某一部分PPT和讲演。第一次我被随机分配了开场白和总结任务,讲演都念完了,金融分析的同学还在找数据,我深深记住了那部分最费事,从此以后每次作业都盯住开场白抢,抢不到也坚决避开金融分析。

小组作业,分数全组一样,我每次都十分同情那些吃力不讨好的。

就这样顺顺利利活到今天。

一扇扇小门拉开人生的差距

组长让我们讲一遍PPT,每一个细节都讲懂,好让他顺利通过老板的提问。

小C快速完工,到了我的二三,我只能说,这个数据是小C帮我找的,啊,那张图是小C做的。我准备弄懂的,可时间太仓促,还没开始。于是变成了组长和小C的两人对话。

小C没提她帮了我忙,组长始终两人一起夸。但是下班后,组长突然来电话,SOS!只打给了她。我们一起走在回家的路上,我回头目送她冲锋上阵的背影。果然人能耐的深浅,甭管说得怎么天花乱坠,一旦开始做事情,都藏不住。

偶尔的冲锋陷阵,组长需要的不是我,有什么后果呢?没什么后果,大家每天坐在一起干活,一起午饭,看不出区别。

有一天大家闲聊,组长对小C说:“你还有多久毕业?来我司吧!”小C:“我想去投行,渣打。”组长:“那怎么不去?”小C:“我投了,没理我。他们应该只要清北复交常春藤吧。”

组长:“那也要看实力,我大学一哥们在那儿,让他refer(介绍)一下,弄个面试应该没问题,剩下看你自己的造化……不过以我对他们的了解,你这水平可以的。”小C:“龙哥你怎么这么好!”组长:“没事,进去了你就是龙哥的甲方了,罩罩龙哥,别叫他们欺负我。”

……

没什么显著的后果,只是这样的偶尔闲聊没有发生在我身上。原来人脉,是实力做衬,别人觉得托你一把,就是托自己一把,是划算的投资。

回想起来,学校,真的太好糊弄了。搞不懂的死记硬背通过考试就好,或者攒攒人缘抱抱大腿,再不济让教授知道你真的尽力了,都能成为pass神器。后果一时半会体现不出来,那日子一眨眼全过去了,还以为自己和脚踏实地的人结局相同。

然而没学会的,不会因为时间流逝就自动学会。糊弄过的,都早晚要还。

它们一个一个匍匐在并不遥远的未来,争先恐后,等着做打在脸上的耳光,前行路上的绊脚石,随手关掉你一扇小门。

二十多岁的同学、同事,就在这一扇又一扇小门的差距里,拉开了一整个人生。

我只关心你能不能帮得上忙

外界传言,别看四大加班无极限,它其实是一所倒给钱的学校,三五年就能练就一身登峰造极的财务基本功,猎头跟着挖,跳槽抢着要。

的确是学习机会遍地。

办公室里,靠落地玻璃窗的办公室是合伙人的,格子间只属于大senior以上的级别,其他人一律以项目组为单位,围坐在一张大白桌旁。

晋升不靠竞争,项目完成得好,团队一起升职,每个人都其乐融融互相帮扶。遇到不会的,四周都是自己人,对方手一伸就教你,左边不会有右边,右边不会还有对面,偶尔有难搞一些的问题,一组人张嘴讨论即可,在讨论中收获许多人的技巧和思路。

比如Excel,不小心瞥见右边正在用自己不知道的,身子一歪就学了来。上班不到一个月,半桌人的惯用快捷键纷纷变成自己的……

还是有抱怨。

实习生Vivi说:“你们组真好,小项目人少,每个人都接触好多。我们组六个实习生,我基本分不到活,偶尔分到也都是粘数,什么有用的都没学到。”

粘数,就是把Excel里的数字,复制粘贴到Word文档里。她坐邻桌,我说:“你们组人多,趁机来我旁边坐吧,我会的都教给你。”

手续费收入要改,她拿了新数字,来来回回翻了五分钟。我瞥一眼:“你怎么在资产负债表里找手续费收入?”她问:“那应该在哪?”我说:“P&L啊,损益表,然后对着大表上的编号翻明细。”她说:“哇,你果然学到好多。”我愣了一下,没吱声。

会计四大表的基本科目,入门课考过一百遍,大一学的。就是想进商学院学人力资源,这些也是必修内容。

她的小老板来了:“粘个数要这么久?”Vivi说:“我没接触过这家公司,而且我不是会计系出身,好多东西看不懂,比较慢。”

小老板:“没关系,耳濡目染就懂了。你还剩多少?Josh手上活完了吗,帮下Vivi。”

我也没接触过客户公司,但我拿到一个会计科目,便大致知道它应该在哪几个表的什么位置;我也不知道他们会收入记负支出记正,但当我看到,我便能理解原因。一门学科,谁刚接触时都是一头雾水,所以我们交学费,上大学,在里面完成必要的积累。

在高中里,你不会,老师管教你;在大学里,你不会,老师回答你;到了工作,你不会,没关系,别人会,叫别人做就好了。

你学到多少,能不能在这里活下来和走下去,和我有什么关系,我只关心你能不能帮上忙。

好工作都是倒给钱的学校

听说实习生拿return offer易如反掌,Vivi打听全职,经理说:“我们希望实习生体验完这里,也去多体验其他工作,把机会留给还没体验过的人。听姐姐一句话,四大是金融民工最底层,你条件这么好,来这儿亏了。”

他们不得罪你,用漂亮的场面话拒绝你,你不会痛,也不知道自己有亟需摘除的瘤。

可我为什么学到那么多呢?

第一天上班,组长丢给我两个Excel,叫我参照去年的格式,把数据整理出来。个把小时后他问我做完了吗。我说:“其他都好了,有一个公式写不出来。我想提取单元格里一段文字的两个词,可是text、find和通配符公式都没用。”于是他过来边改边教。

如果我问的问题,不是“都做好了除了这个……”,而是“我要怎么提取数据啊?”或者“vlookup怎么用?”,那么他需要放下手中工作,讲上几小时,还无法确定事后我能不能完成任务。如果我帮不到忙,他肯定宁愿自己做了。

如果我没有独立完成公式表,就不会成为全组最了解它的人,组长也不会说“那干脆尽职调查让另维去吧,避免沟通成本”。如果去企业尽调的不是我,样本出问题,需要和总公司沟通的时候,组长就不会带着我。

这所有的学习机会,如果在第一天我写不出那百八十个公式,全都不会发生。

原来,工作中的学习,更多的是查漏补缺,见缝插针,在会的基础上有所提升。就连培训也充满针对性。而系统了解一门行业,建立知识体系,看懂术语,它们是基石,应该交学费,在学校里学。

Vivi说:“在哪实习都一样,反正就是在公司里吃着零食等人喊你打杂,混个实习证明。你又不可能像正式员工一样做事。”

小C说:“正式员工也就比我们大一两岁,现在不赶紧学,一两年后我们还是不会。”

小C粘数,一边粘一边改格式,组长很惊喜。她解释,自己大一暑假在另一家公司粘了一个夏天的数,对四大的格式要求和标准有所了解,就顺手给其他人省省事。她做事的时候,身旁的正式员工会停下手中的活凑上来,说:“学习一下。”

一个初入职场的新鲜人,他是如何度过过去四年的每一天的,都写在他展现出的工作水准里。

进门这件事,实力、运气、上一代的积累都管用,但学校也好,公司也好,都不是进去就结束了,它们是新生活的开始,这生活能过成什么样,一看前期积累,二看后期努力,自己的。

好工作都是倒给钱的学校,能学到多少,和世间的任何一所学校一样,在于自己。

猜你喜欢
挑战赛实习生学校
Ps挑战赛
Ps挑战赛
Ps挑战赛
学校推介
Ps挑战赛
浅谈心电图医学实习生带教体会
儿科实习生四诊能力的培养
最牛实习生
I’m not going back to school!我不回学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