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滩老街 青石板间的明清旧时光

2017-11-03 15:39李媛媛
城市地理 2016年12期
关键词:桥洞聂荣臻大门

李媛媛

智能手机、轻轨、时速近300公里的高速列车,这些高科技充满了我们的日常。但其实,锄头、铁匠铺、牵着山羊的孩子,这些看似陌生的生活,距离我们也并没有太遥远。在重庆江津吴滩,至今还保存着三条明清老街。吴滩西北接永川、璧山,东南接成渝铁路及长江边的油溪古镇。据《江津县志》记载:从清朝后期直至解放的近百年中,地处重庆到成都的古道上,商业繁荣。

聂帅发妻的故居

吴滩分东街、西街、下河街三条老街,均为一式的明清建筑。我们自东街进入,顺着长长的青石板路一直向前。街道两侧为12层穿斗夹壁墙民居,建筑结构多为前店后院或底层商业建筑。民居院落分布合理,朴实无华,多采用穿斗结构、屋顶多用悬山式、小青瓦,体现出吴滩镇的巴渝建筑特色。

江津产酒,这条街上亦有不少酿酒的手工作坊;江津还盛产竹,一路上有好几家卖竹编用具的小铺子,初看还颇有些热闹,但越往前走,人越少,只看到孩子和老人,有的老人甚至穿着上世纪70年代的服装。

沿街店铺大半都紧闭着大门,有的门楣上供销合作社的牌子还未摘去,覆盖着厚厚的灰尘,说明已经很久没有开过。终于见着一家开着大门的屋子,好像是一家茶社,墙上的匾额写着:“吴滩乡老年人协会”,落款:聂荣臻!知道聂帅是吴滩人,但为何他要为这间小小的茶社题字?原来,这是龙升贤故居,而龙升贤是聂荣臻的远房表姐,1897年出生于此。1912年聂荣臻母亲病重,家中决定娶个媳妇冲喜,族中老人选中了龙升贤。龙升贤嫁入聂家却未和聂荣臻相处。解放后,聂荣臻知道龙升贤并未改嫁,于是坚持每两月给她寄钱一次,以补助她生活之用。1988年5月12日,她以91岁高龄病逝家中,聂荣臻还派专人前来料理后事,并嘱托把龙升贤和自己父母安葬在一处,以示“共度艰辛”。

金库与万寿宫

继续前行,有一个巨大的菜市场,看样子早已废弃,只有墙上残留的标语诉说着它过去的繁华。旁边的茶馆看上去很是热闹,许多老人在打牌。徘徊之间,听一位喝茶的老人说,这里有个万寿宫,听名字像是明清时期的建筑,我们忙问在哪里。老人说指着房子后面,“钥匙在那边,我找人去给你们开嘛。”

在老人的带领下,我们来到了一个不起眼的铁门前。穿过陡坡杂草,进入内部,看起来好像是一个废弃的打铁铺,可是一大堆炭灰好像又在告诉我们这里刚刚还在打铁。在铁匠铺里转了几圈,隐约看见对面有条河,但是始终没有发现万寿宫在哪里。

直到我们看到一座被供奉的观音像。这就是万寿宫遗址?莫不是修了楼房后便什么都没有了?我不死心,四处查看,终于发现了几乎保存完好的屋顶大梁和四壁的大柱。据说,此处旧时也叫作“江西会馆”,吴滩人几乎全部是明末清初因“湖广填四川”从川江水路进入川东定居、繁衍、垦荒、创业的外来移民。明清时期,大量的商队、马帮、富绅、移民们的涌入,形成了劳动人民自己的活动会所,外地商帮兴建会馆,本地人则建祠堂,各种宫、庙、馆、堂如雨后春笋般地修建起来,万寿宫便是那个时期的产物。

告别万寿宫,再继续往前,很多门依旧关闭着,有个提着篮子的人站在一座高墙大门下面正在往外掏钥匙,我们想里面的院子肯定不小,恳请他让我们进去看看。他回头说,里面是金库。按重庆人开玩笑的说法,就是家有财不外露,这是一个拒人进门的委婉说法。可是,当门打开,着实让我们一愣,还真有一座石头砌成的建筑立于院中,主人告诉我们,以前这个建筑就是一座金库,藏着许多宝藏,只是现在荒废了!我们好奇地问主人是否捡到过宝贝,主人只是笑而不答。不过,这番探访倒是让我感怀,想起这么多年来,寻访不同的老街总是碰到同样朴实的老街人,不问姓甚名谁,不问来自何方,就那么放心地敞开自家大门,让我们随意走进去,随意参观拍照。

意外遇见神秘桥洞

一路走来,我们发现老街石板路并不是直道,而是斗折蛇行蜿蜒曲折,心下疑惑问,正巧碰上一位领着朋友在这条街上拍照的老师,他热情地向我们解答:“因为下面有条河,所以石板路曲折,房屋也跟着曲折,还有一个大桥洞,不过要绕到街的另一面才能看见。”这才想起出发前看的资料:吴滩东西两街,就是位于璧南河、箭梁河汇合处,建场前方圆几里内一片荒芜,人称“芜滩”,明代建场后,以“芜滩”谐音为吴滩,故名。

再往前,一栋明显比周边房屋要大几倍的洋房赫然出现在眼前:蓝色窗户,罗马纹饰,处处显示出不同,经打听,这是1945年吴滩场上富户杨月波修建的一栋独特土瓦结构的三层楼房,当地群众称之为“走马转角楼”。三层楼房总面积1000余平方米。厨房门前石额上刻有“清白传家”,左右石坊联曰:“建设弘农宅舍,养成汉族人家”题刻。

继续前行,青石板路戛然而止,穿过一座很有仪式感的石头大门,眼前一片开阔。该大门是吴滩场当时两大石门之一,门墙上刻有:“吴滩场西门”五个大字。吴滩场西场口,相传建于明末清初,民国26年(1937年)改建,坐南向北,用条石砌成,门坊为石柱,据传旧时每当黄昏时分,东门和西门关了,吴滩场就成了一个封闭的小场,场外人进不来,场内人出不去。“看嘛,以前还有机关枪洞。”一位老人拉着我们走到旁边的土坡上看。果然,石门的侧面有两个洞眼。一个空着,一个已经堵了,估计都是当年架机枪防匪患的。

天色不早了,我們还要开车前往别处,就从青石板道原路返回。正当我在遗憾没有时间去看先前遇见的那位老师所说的桥洞时,车里忽然爆发出了一阵欢呼,左边老街上的桥洞赫然出现在眼前,桥洞上重叠着刚才看见的老街房屋。我们雀跃着跑下车去拍照,只见到几位静静看着我们的老人,还有几个不理会我们,跟手中绳子那头的羊羔较劲的小孩子……endprint

猜你喜欢
桥洞聂荣臻大门
开国元帅聂荣臻的养生之道
过桥洞
“减”的问题用“加”解决
过桥洞
回程
打开夏天的大门
小船过桥洞
皇宫的大门
聂荣臻香港三次虎口脱险
聂荣臻:开创“两弹一星一艇”新纪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