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国考

2017-11-03 21:50刘淙淙
世纪之星·交流版 2017年7期
关键词:日语汉字

[摘 要]本文按照日本的汉字训读法,以春秋时代的小国蔡国为背景,根据中国与日本的文献和古读音,考证汉字“蔡”字与“祭”“政”的关系。

[关键词]汉字;日语; 密不可分

训读(训読み),是日文汉字采用的一种发音方式,使用该汉字之日本固有同义语汇的读音。所以训读只借用汉字的形和义,不采用汉语的音。

一、史书中的蔡国

公元前531年,楚国灭蔡国。三年后,蔡平侯复国,迁都新蔡(今河南新蔡县)。公元前506年,蔡国曾随吴国伐楚,并攻入郢都。公元前493年,在楚国的逼迫下,蔡昭侯迁都于吴国的州来(今安徽凤台县),称为下蔡。公元前447年,蔡彻底被楚国所灭。关于蔡国的记载可以追溯到3000年前,是一个有着500年以上历史的国家。

《史记·周本记》记载,蔡是武王最初分封的四个姫姓的诸侯国“鲁、燕、管、蔡”中的一个。据《史记》记载“武王已克殷纣,平天下,封功臣昆弟。于是封叔鲜于管,封叔度于蔡。二人相纣子武庚禄父,治殷遗民。”叔度是周文王之子、武王之弟。《国语》记録“凡黄帝之子,二十五宗,其得姓者十四人为十二姓。姬、酉、祁. 己、滕、箴、任、荀、僖、姞、儇、依是也。”。众所周知,“姫”姓是黄帝的后代,由此可见蔡国起源的歴史的正统性。

二、从蔡字说起

原本“蔡”是由草字头草加上”祭”字,是“卜筮用的大龟之名”之意。《汉书·食货志》云“元龟为蔡,非四民所得居,有者,入大卜受直”。《释文》云“大蔡,龟名也。一云,龟出蔡地,因以为名。”。可见”蔡”作为龟甲的産地而得名。再者,古代的蔡国还是是生蓍草的産地。蔡字本身也是中华古老的姓氏之一。

蓍是在古代常以其茎做占卜之用的一种植物。“蓍,百年一本生百茎。”《易経·说卦传》云“昔者圣人之作易也、幽賛于神明而生蓍。”由此可知,圣人伏羲,蓍是他作易离不开的神草。

《淮阳県志》云“太昊陵后有蓍草园、墙高九尺、方广八十步”。上蔡県至今保留着传说中伏羲画八卦时的白龟祠。而古代有习俗帝王在每年春秋季则会派遣大员到太昊伏羲陵(现在河南省周口)祭拜。回京之际都要带回一束蓍草作为信物。当时、蓍草和龟甲都是重要的占卜道具。被称作“神蓍” “神物”等。《礼记·曲礼上》曰:“龟为卜,策为筮”。蓍龟语例见《易経·系辞上》“探赜索隐,钩深致远,以定天下之吉凶,成天下之亹亹者,莫大乎蓍龟”。说明蓍龟对当时人的威厳性。《史记·龟策列传》中“王者决定诸疑、参以卜筮、断以蓍龟、不易之道也”。语例在《论语》如下所示:

“子曰、臧文仲居蔡、山节藻悦、如何其知也。”《论语·第五·公冶长》

孔子说“臧文仲私藏占卜用的大龟甲,为此建造了一件豪华的大屋,并按照天子宗庙的规格来雕梁画栋,这能算是由智慧吗?”(注1)臧文仲是鲁国的大夫。姓臧孙、名辰、益号文、字仲。这里的“蔡”如前述指的是龟甲。当时,龟甲的是只有国君才可收藏之物,陪臣不可私藏。孔子认为臧文仲此举冒天子之礼、乱纲纪之举大逆不道,所以批评他”如何其知也”。

蔡国因为有一条盛产与“祭”活动相关的大龟的河、河畔生长蓍草。故而由“祭”与“草”组合为“蔡”字。《史记》记载当时“蔡”与“祭”不分,古做祭。本意是一种草。中国古代姓氏。祭仲,出于《左传·郑伯克段于鄢》。蔡氏又名祭氏,此姓氏的起源与祭祀活动,即王権的联系极为密切。

三、中文与日文中的政(祭)字的区别

《说文》:“政,正也”。子曰:“政者,正也,子帅以正,孰敢不正?”(《论语·颜渊》) “政治”一词早在《尚书·毕命》中就出现了,“道洽政治,泽润生民”。贾谊《论积贮疏》“政治未毕通也”,是君主和大臣管理和统治国家的活动。这种政治被宣扬为上承天命。

而西方语言中的”政治”一词(法语politique、德语Politik、英语politics),都来自希腊语πολι?,这个词可以考证出的最早文字记载是《荷马史诗》。然而追溯到《周礼·地官·遂人》中有“掌其政治禁令”,但古代一般是将“政”与“治”分开使用。其中“政”一般表示,(会意兼形声。从攴从正,正亦声。攴(pū)本意为敲击。统治者靠皮鞭来推行其政治。“正”是光明正大。政者,有所改更匡正。按照段玉裁的解释,“治”字最古老的含义为治水,为地名,在山东省。“治”字从水从台(胎的本字)。自水的初始处、基础、细小处开始,以水的特征为法,进行的修整、疏通,是为治。则一般引申为统治、治国等治理活动,如“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等。

可见,古汉语中“政治”的这些含义与西方完全不同,在很大程度上只是反映君主大臣们的统治活动。而近代中文语境中出现的“政治”一词来自于日,是近代日本人在翻译西方语言时,使用汉字拼造出“政治”一词.因此,当英文的Politics从日本传入中国时,人们就顺理成章的接受了“政治”这个“和制名词”。

中国自古是一个重视宗庙社稷的国家。在人神概念模糊上古时代,供奉鬼神或祖先尤其具有格外重大的意义。而杨伯峻编注《左传·成公十三年》“国之大事,在祀与戎”指的就是祭祀和战争。“祭”字,从肉,从手,从示。会意。甲骨文字形,左边是牲肉,右边是“又”(手),中间象祭桌。表示以手持肉祭祀神灵。古人杀牲,一是为自己吃,再就是常把牲肉放在祭台上,“祭”字就是有酒肉的祭祀,即牲祭。供奉神靈或祖先,例如祭天、祭神、祭祖等。

日本的卑弥呼女王时代开始,主宰祭礼活动的巫女或者祈祷师,以原始宗教或者占卜执政。发展到日本的平安时代,神职从道教的阴阳五行思想衍生出阴阳道与阴阳师的思想。并作为官僚开始参政。江户时代国学者本居宣长(1730—1801)在其著作《古事记传》中,则将“まつりごと”的汉字写作“祭事”或者“政事”。直至今日,日本的各地各域,一年四季依然保留着许多宗教祭祀活动。可以说,日本对“政治”一词的理解,沿袭了《左传》的解释。

四、结语

韩文中也有训读现象。在汉字文化圈中,研究日语中的汉文训读是对中文古典文献学习的一种很好的补足和修正。蔡、祭、政在汉语中分别为三个独立的汉字,而日文训读中保留了大量的中文古音,从字意上更有密不可分的关系。

参考文献:

[1]刘德润 刘淙淙 《中日文 对照 〈论语〉》[M]商务印书馆2014年5月。83页.

作者简介:刘淙淙(1983-11),女,汉,四川成都,研究方向:日本的汉学,博士学历。endprint

猜你喜欢
日语汉字
从推量助动词看日语表达的暧昧性
日语被动态的构成及翻译方法
关于日语中的“のた”和“の”的研究
从语义模糊性看日语委婉表达